鋼鐵駝隊汽笛長鳴、貿易合作開拓創新、文人學者共謀發展……面向世界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位於西北內陸的西安再次推向開放前沿,正在形成立體通道「新絲路」,開拓經貿合作「新思路」,搭建人文交流「心絲路」。
4月18日,模特在2019西安國際時尚周開幕式上進行服裝展示。記者 劉瀟 攝
「新絲路」:網際網路+立體通道
西安國際港務區內的陝西思贏電子科技公司一片繁忙景象,車間內外,叉車來回穿梭,運輸裝載即將被銷往中亞的電子產品。據公司副總經理張一鳴介紹,今年1月,這家企業首次通過中歐班列(西安)將千餘臺電腦液晶顯示屏銷往吉爾吉斯斯坦,運輸時間比傳統陸運節省至少3周時間。
2013年11月28日,首列「長安號」從西安出發駛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6年來,中歐班列(西安)「朋友圈」不斷擴大,開通西安至歐洲、中亞、西亞的11條跨國鐵路貨運幹線,覆蓋絲路沿線44個國家和地區;搭載貨品從單一變得豐富多元,開通運營汽車、糧食、跨境電商等專列;開行數量實現了從每年不足100列到去年的1235列的跨越式增長。
「鋼鐵駝隊」川流不息,「空中絲路」網羅世界。目前,西安已經開通了67條國際航線和20條全貨運航線,航線網絡覆蓋五大洲。2018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30萬噸。龐大的貨物流量讓西安吸引了飛機維修、航材製造、物流運輸等領域的100多家企業,形成初具規模的臨空產業。
跨境運輸成本降低,跨境電子商務不斷發展。今年4月,陝西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完成,標誌著陝西已全面實現跨境進口服務功能,打通了聯通世界的「網上絲路」,跨境電商正成為西安對外貿易的新生力量。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的重要「落腳點」,陸、空、網的「立體絲路」構建起安全、高效、便捷的貿易通道,有效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新思路」:共商共建共享
國際運輸通道的建成,帶動了西安企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形成多點跨區域經貿合作。
在哈薩克斯坦,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與當地農場主合作建設了150萬畝種植基地,建設了年產30萬噸的油脂廠,帶動當地上千人就業。當地人葉爾肯別克·司迪克大學畢業後就來到愛菊集團哈薩克斯坦園區上班。他說:「家裡原先只有父親一人工作賺錢。現在我能在加工區上班,工資也挺高的,一家人生活好多了。」
「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模式是西安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合作不斷深入的成果。據西安市商務局局長、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西安管理委員會主任呂恆軍介紹,位於西安市經濟開發區的「一帶一路」中歐合作產業園聚集了德國博世、寶馬,法國阿爾斯通、達能等世界500強企業的9個項目;陝汽集團、愛菊集團等企業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設立生產基地、分銷網絡、物流園區,形成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窗口之一,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2年來不斷以制度創新激發外向型經濟活力,累計形成7個方面共262個創新案例。與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共享自貿試驗區創新平臺,創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方式。
「心絲路」:一城唱響百城歌
今年3月23日,法語經典音樂劇《搖滾莫扎特》中國巡演最後一場演出在陝西大劇院上演。西安是這部風靡全球音樂劇在中國西部地區巡演的唯一一站。
「大劇院、音樂廳對於城市的意義,在於讓市民通過世界優秀舞臺藝術感受多元文化。」陝西大劇院、西安音樂廳運營副總經理羅敏說,由於西安國際地位和大劇院國際化運營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國際知名藝術院團願意將西安作為巡演的一站。「去年推出的500多場演出中,有1/3來自國外院團,其中不乏柏林愛樂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蒙特卡洛芭蕾舞團等頂尖藝術團體。」
「一帶一路」也是文明交流的大運河。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絲綢之路工商領導人(西安)峰會等活動,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藝術家、企業家、學者、政府機構代表齊聚西安,為合作共贏出謀劃策,織密「心絲路」網絡。
從小被中華文化吸引的法國姑娘美珊2014年定居西安,創作了鳳翔泥塑、華陰老腔等非遺表情包,與中國插畫師合作出版了繪本《二十四節氣童話》和《我是中國結》漢法、漢英雙語版本。「讓更多外國人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我們能做的、需要做的還有很多。」美珊說。
去年4月,淘寶大學絲綢之路(西安)培訓基地在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立。首期「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哈薩克斯坦培訓班,對哈薩克斯坦的100名企業家和國內電商企業的200名學員進行「一帶一路」倡議解讀、電子商務發展趨勢、電子商務實務操作等全面培訓。
呂恆軍表示,目前西安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人文交流由傳統的文化、廣電、出版、文物領域,向科技、教育、旅遊、體育、金融、人才等領域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