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較去年增長近五成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增幅47%,提前實現每萬人擁有0.8個書店目標,全民閱讀基礎設施日漸完善,這是記者從8日在京舉辦的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上獲悉的。今年是北京閱讀季走過的第十個年頭,據北京閱讀季主辦方介紹,2020年,北京閱讀季多方發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

  據了解,2020年北京全市統籌舉辦各類閱讀活動3萬餘場,影響和覆蓋人群在2000萬人次以上,北京閱讀季通過社會名人曬書、文化名家薦書、著名作家直播、社交話題問答等形式,發揮北京資源和平臺優勢,讓全民閱讀推廣活動更新潮、增強吸引力,營造網絡書香氛圍。北京閱讀季組織雲上閱讀公開課及其他形式的線上相關講座、訪談等活動,全年網絡累計參與量達30億人次。

  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自2011年舉辦以來,著力於培養閱讀風氣,引領閱讀時尚,增強首都城市文化底蘊和品質,推進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宣部出版局音像電子處處長程曉龍在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上表示,北京在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取得了優異成績。北京閱讀季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成為全國著名的全民閱讀品牌,北京市居民閱讀多項指標持續引領全國。

  據中國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2020年,北京市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度提高,一舉突破80點大關,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同比增長6.8%。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12.23本,繼續增長,有陪伴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佔比高達93.1%,書香家庭建設成績喜人。成年居民數位化閱讀偏好明顯,數位化閱讀接觸率達到87.7%。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表示,接下來,北京市將按照「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2035年遠景目標,落實中宣部《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大力組織百年黨史等主題閱讀活動,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加大實體書店扶持力度,為推動北京全民閱讀高質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首都力量。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相關焦點

  • 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上官雲)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  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光明日報報導稱,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實體書店數量不降反增 複合式經營佔據主導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書店經常被視作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近來,不斷有新的實體書店開業,截至11月,北京市實體書店數量1910家,比去年增加611家。
  • 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現場工作會在房山區舉辦
    12月25日上午,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現場工作會在房山區舉辦。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區委副書記、區長郭延紅出席會議。會議通過脫口秀評書《趣說書店》、短片《特色書店一覽》等方式,全面系統地展示了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成果。
  • 圖書外賣、書店直播、短視頻……實體書店的自救與變革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們在家時間變多,閱讀需求有所增長。與此同時,因為客流量減少,實體書店經營面臨較大壓力。然而,逆境和挑戰之下,亦不乏機遇與變化。出版社、實體書店做了哪些探索和新布局?未來,實體書店應怎樣發展?讀者有哪些閱讀需求?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 北京市「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圓滿結束
    前言:6月20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新浪閱讀承辦的「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從前期預熱、作品徵集、大眾投票到評委團點評,歷時50天,共計徵集「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作品1041件。活動期間,超人氣漫畫家白茶、知名漫畫家趙璞玲、超人氣漫畫家左小翎魏瑩發布原創海報進行活動宣傳,引發廣泛討論。
  • 北京市「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圓滿結束
    前言:6月20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新浪閱讀承辦的「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從前期預熱、作品徵集、大眾投票到評委團點評,歷時50天,共計徵集「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作品1041件。
  • 誠品再見,實體書店還好嗎?
    江蘇實體書店數量居全國前列  《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江蘇省城市書店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城市書店數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有9個來自江蘇,分別是南京、南通、蘇州、無錫、淮安、徐州、常州、揚州及鹽城,這9個城市的實體書店數量均超過1000家。其中,南京、南通和蘇州的書店數量超過2000家。  在書店運營上,江蘇實體書店注重挖掘自身特色,已漸成品牌效應。  2015年,蘇州誠品書店開門營業,吸引諸多文藝青年前往蘇州工業園區打卡。
  • 疫情還點燃了在線閱讀,實體書店將死於實體?
    在整個行業的持續走低的道路上,不少同行者前赴後繼倒下,剩下的「理想家」們似乎也在走向消亡,實體書店的前景看似陷入了一片黑暗。實體書店死於「實體」2020年1月8日,由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中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碼洋規模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且國內的圖書市場保持平穩增速運行。
  • 部分實體書店在外賣平臺上線 買書幾十分鐘內可送達
    這家4.2公裡之外的書店,59元起送,配送費9元。特殊時期,外賣平臺使用「無接觸安心送」,頁面顯示「騎手體溫36.4攝氏度,配送箱已消毒」。11時58分,外賣小哥比預估時間早22分鐘送達。記者從碼字人書店了解到,這是該店在美團上線近2周以來接到的第一單。不過,外賣小哥小常告訴記者,他以前也送過書,只是次數比較少。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裡
    今年的疫情像一場風暴席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傳統行業成了這場風暴的重災區。獨立書店在這場風暴中更是搖搖欲墜。等我們在疫情中喘過一口氣,再去搜尋我們的生活時,發現獨立書店沒有了往昔的精神,像是忘了澆水的盆栽,雖然保持著姿態卻萎靡不正。無所依附是獨立書店的特點之一,如今這種孤島的狀態,讓它在承受風暴時遭遇了更多的艱難。
  • 大數據分析報告:實體書店逐步回暖 書店已成一種生活方式
    ▲實體書店不僅是出版物的賣場,還提供了複合式的精神文化體驗空間。 韓墨/圖  今日頭條近日發布實體書店大數據分析報告,認為實體書店整體回暖。報告不僅顯示實體書店銷量提升,還對與實體書店相關的實體書店名、出版社、年齡群體、地域、手機用戶品牌、文化名人、熱門書籍等關鍵詞對實體書店基本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刻畫出一幅大數據下的實體書店群像。
  • 實體書店紛紛「兼職」餐廳茶館
    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斷上漲,再加上電子閱讀和網絡書店的衝擊,截至去年6月,南京完全靠賣書維持經營的書店還有271家,相比2013年減少了80家。壓力迫使轉型。不久前,大眾書局在「老繆問面」麵館開業後,又在國藥店旁開起了一間文化茶館。而在本報官方微博發起的」實體書店轉型,你怎麼看?」
  • 實體書店創新發展之路
    品類繁多的圖書與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交相輝映,咖啡的香氣與翰墨書香彼此滲透,今天的書店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售書場所,而更像是集成了閱讀需求和生活美學的空間。在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多元化經營已成主流,其中文創產品所佔比重逐漸增加。
  • 為實體書店畫一張海報
    作品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活動期間,漫畫家白茶、趙璞玲、左小翎魏瑩發布原創海報,進行活動宣傳,引發關注。漫畫家原創實體書店海報最具人氣作品:戲迷作品「春暖花開正讀書」凸顯書中有景,景中有書,相映成趣,寄託了小作者疫情期間對書店的思念,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作品「書香傳統」 基於北京傳統胡同文化,結合古香古色正陽書店進行創作,體現出北京獨有的歷史文化特色;作品「相機裡的書店剪影」則是發揮想像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他們在開頭直言「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 緊接著給出一組數據,「截止到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我們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
  • 實體書店海報徵集活動簡介
    在這個特殊的世界讀書日,我們發起了實體書店海報徵集公益活動,以「遇見一家書店」為主題,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實體書店進行海報創作,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讓我們共同守護城市精神之光。
  • 「實體書店再春天」徵集海報千餘件
    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實體書店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新浪閱讀承辦的「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上周末圓滿落下帷幕。本次活動共計徵集「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作品1041件。為了在疫情結束後能夠有序重啟實體書店行業,繼續為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提供多種精神食糧,新浪閱讀集結多家單位共同發起「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徵集活動自5月1日開始啟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各個年齡段的參與者進行海報創作,在結合主題的基礎上表達出所選書店獨一無二的特色,讓視覺創作與實體書店的魅力碰撞出火花。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實體書店「困獸猶鬥」,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告急?
    信中透露,書店2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80%多,電商銷售自1月以來也幾乎腰斬,一半以上的供應商未能開工,所有產品製作項目陷入停滯。在這樣嚴峻的情形下,對商業世界始終保持距離的許知遠似乎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尋求眾籌以幫助書店渡過難關。事實上,長期以知識分子、文人自居的許知遠一直在進行一場非典型創業,單向空間書店只是他邁出的第一步。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今年初重慶店選擇閉店,而兩個月前,佔地近5000平方米的西安方所開業了。這一閉一開的背後,是實體書店不得不面對的各種變局,而今年的疫情,似乎讓很多改變都加速了。在西安見到廖美立的時候是西安方所正式開幕的當日,她忙於書店和葉嘉瑩紀錄片的事,要頻繁地從臺北往來大陸,也要一再地接受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