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務業資本支出快速增長,新技術會削弱服務水平嗎?

2021-01-08 前瞻網
日本服務業資本支出快速增長,新技術會削弱服務水平嗎?
 Mark Fang • 2018-11-05 10:30:32 來源:前瞻網 E138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日本的資本支出熱潮正在向服務業轉移,人們擔心自助結帳系統和軟體會讓服務業裡的人情味變淡,而日本服務業向來以熱情好客而著稱。

預計日本未來50年的勞動人口將減少三分之一以上,而公司根本無法僱用到足夠的工人。轉向自動化提高了生產力並消除了經濟增長的瓶頸,但這意味著以客戶為王的服務導向文化在倒退。

52歲的電信公司銷售經理Naoki Kobayashi在從一家商店購買飲料後表示,「服務水平取決於你的購物地點,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非常重視面對面的互動。東京北部缺少就業人員,我們的人口也在減少,所以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一些零售商必須做出改變。」

東日本鐵路公司與信息技術諮詢公司Signpost Co合作,於上個月在一個受歡迎的通勤線路上的火車站開設了這家商店。就付款來說,購物者在入口處刷RFID卡,並在他們離開時再次刷卡。採用AI技術跟蹤的攝像頭可以記錄他們選擇的產品。東日本鐵路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無人商店仍在接受測試,但可以在其他地方開設以應對勞動力短缺。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關於旅遊業的研究報告顯示,日本服務業去年在顧客滿意度方面排名第一。在日本最常見的是,有禮貌的店員經常低頭並小心打包食品,體現了商家與客戶的互動。即使是超市和經濟型酒店的工作人員也接受過鞠躬訓練和使用禮貌用語訓練,並且比國外大多數同行更細心。

但現在日本公司不得不考慮他們能承受多大的風險,新工作崗位與申請人的比例已達到四十年來的最高水平,而且可能會進一步上升,就業人員供需出現巨大缺口。聯合國表示,日本的就業人口將從2015年的7810萬下降到2065年的5070萬,下降幅度高達35%。

日本服務業的資本支出在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加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增長了9.2%,是近三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投資可以在日本得到回報,日本是G7集團中生產率最低的國家。

松屋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正在改造一些餐廳以便顧客自助服務。顧客從櫃檯取走食物,自己倒茶並清理自己的託盤,這意味著顧客與餐廳員工的互動減少。另外,便利店運營商Lawson Inc正在測試一種允許購物者用手機掃描和支付貨物的軟體系統。

在東京市中心的高島屋公司的日本橋百貨商店,71歲的資深禮賓人員Masanori Shikita在被問及是否會失去人性化時表示,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招待意味著你讓客戶有種親切感。當你向顧客展示熱情好客的服務時,你會從客戶的角度看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客戶服務傳統的某些元素不太可能消失。Takashimaya位於日本橋的建築建於1933年,被視為重要的文化財產,擁有精心設計的員工操作電梯。,22歲的Yuria Nagamoto過去三年一直擔任電梯運營商,她穿著深色制服,在每層樓停下電梯前提醒可用的物品。另外,Nagamoto 說,「在高島屋,顧客會問你很多不同的問題,我必須經常研究,但重要的是能夠解決顧客的需求。」但一些公司表示,機器可以幫助員工保持人性化。

Fast Retailing Co為其195家商店安裝了自助結帳系統,該公司表示客戶喜歡這些機器,但它不會裁員。Fast Retailing的發言人稱,「新系統顯著提高了商店運營的效率,因此商店員工可以在顧客購物時花更多時間研究顧客的需求,這項舉措實際上提高了我們的服務水平。」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大洋網評:以高質量生活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消費是一切社會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居民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拓展新消費領域,激發消費市場活力是當前我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衝擊和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立足點。高質量發展生活服務業是全面促進消費的關鍵。
  • 日本第三季企業資本支出再降,令決策者繼續面臨刺激壓力
    日本第三季企業資本支出再降,令決策者繼續面臨刺激壓力; ① 由於冠狀病毒打擊了民間部門的需求,日本企業在7月至9月連續第二個季度削減了工廠和設備方面的支出,這使決策者繼續承受壓力,需要部署大規模刺激措施應對大流行。
  • 日本低增速時代的十倍股多是服務業「隱性冠軍」|十倍股|日本|美國...
    (1)消費結構轉型持續時間長,國內無論餐飲、共享經濟、戶外等生活型服務業,還是企業服務等生產型服務業都在起步階段,具有更大的增長空間;(2)日本企業在低增長背景下,通過抓住消費者對高性價比商品的需求,有效提高周轉水平,這一經營策略有利於企業在周期波動中增加市場份額;(3)A股公司海外收入佔比偏低,成熟度高的家電、紡織服裝和全球化程度高的信息技術,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 聚焦丨我國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國家知識產權局智慧財產權運用促進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為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提供了服務保障,為助力創新創業、穩定和擴大高水平人才就業、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2019年4月日本家庭支出同比增長1.3%
    日本4月家庭支出增幅低於預期,而實質薪資下降,在全球貿易摩擦對更廣泛的經濟活動構成壓力的情況下,加劇了對消費的擔憂。
  • 你跑贏平均水平了嗎?
    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比上年增長9.8%(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比上年名義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比上年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怎麼樣?你跑贏平均水平了嗎?還是「被增長了」?
  • 雙循環與地方經濟︱受抑制的服務業與發展不平衡問題
    視覺中國 圖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最顯著的事實之一,是經濟資源遵循從農業向製造業轉移並最終向服務業轉移的規律。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偉大曆程中,中國服務業規模不斷增長,對宏觀經濟增長和就業貢獻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已步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
  • 黑龍江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生機勃勃
    黑龍江日報12月30日訊 家政服務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服務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在吸納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加快家政服務業發展,是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擴大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對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 2015.03:江西經濟增長動力分析及「十三五」展望
    >   (一)模型設定   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資本、勞動力和技術進步等因素的長期作用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是除去勞動、資本等要素投入之後的「餘值」,包括其他影響增長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異以及度量上的誤差,因可用來衡量效益改善和技術進步的程度,近似作為技術進步率。
  • 《2019年中國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報告》發布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推進,軟體業內需潛能持續釋放,2018年我國軟體業實現軟體業務收入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4%,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內實現人均軟體業務收入94.9萬元,比上年增長6%,增幅擴大2.3個百分點,雲化、平臺化等新技術、新模式等大大促進了產業效率提升;軟體主營業務利潤率為11.4%,居近年來高位,高出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率4.9個百分點。
  • 智庫理論動態丨人口結構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外三則)
    公共服務能否成為觸發經濟增長新的動能和動力? 需要進一步研究。已有的文獻要麼關注人口因素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或負向作用,要麼僅從公共服務財政支出角度片面地考察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要麼對單獨的公共服務項目進行研究。鮮有文獻將公共服務作為一種公共投入要素納入經濟增長模型中,或將公共服務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研究建構在人口因素視角下。
  • 資本再度進場之後,同城貨運的增長本質變了嗎?
    同城貨運的增長本質,技術驅動下的行業成本結構變革「平臺上找的司機不熟悉,司機也不會給你裝貨,而熟人是會幫你裝貨打包,卸貨,還可以給你賒帳。」經營著一家小型家具廠的李旭(化名)表示。殊途同歸的同城貨運,服務競爭力才是最核心的壁壘王興曾經說過,企業發展要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市場驅動增長階段,領導力驅動增長階段,以及創新驅動增長階段。在市場驅動增長階段,往往是市場上有大量新的需求,需要快速跑馬圈地,形成業務規模。
  • 協調服務業與製造業關係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有媒體梳理報導了我國35項被發達國家「卡脖子」的產品和技術,其中有28項集中在製造業領域,如晶片、光刻機、航空發動機、高端電容電阻等,7項屬於與製造業緊密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被稱為「卡脖子」產品和技術,是因為這些產品和技術是眾多產業的重要材料、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但大多掌握在美國、日本、德國、韓國、荷蘭、法國、瑞典等發達國家。
  • 服務業風雨四十年,房產經紀行業的品質服務升級躍進
    消費者反映的主要問題包括:服務意識淡薄,對消費者訴求不重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售後服務缺失;一些服務人員不具備相應的服務技術或專業水平等。  所以有專家說,論服務業發展之難,最難的還是定標準,誰先突破,誰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 白雪石、沈非若:金融服務業數位化轉型的思考
    在發達國家深陷通脹疲弱的經濟背景下,我國的通脹水平一直保持在溫和適度的合意區間,主要的支持來源來自於製造業:過去15年,我國消費品CPI年增速平均比美國高約1.7個百分點,而服務業CPI平均比美國低約0.5個百分點。事實上,與銀行在企業融資定價中的強勢地位不同,就整個服務業而言,其最終消費價格的遲緩增長與服務業規模的迅速擴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卡比特資本交易所,用戶破150萬後如何再快速增長
    6 月 16 日,卡比特資本交易所 CAPITAL  Bits Exchange  創始合伙人Cent做客深鏈學堂線上沙龍,圍繞「卡比特資本交易所,用戶破 150 萬後如何再快速增長?」這一主題進行分享。以下為分享實錄,深鏈財經略有整理。
  • 花長春丨全球經濟:消費、庫存、資本開支啟動復甦三部曲——2021年...
    2)疫情後寬鬆的融資環境給了企業資本開支的能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狀況也保持良好,融資現金流飆升。 3)聯儲的調查看,企業的資本支出的意願也較強,未來資本開支意願處於高位。 經濟三重奏下的資產配置線索:當前順周期交易全球經濟復甦後,須關注服務業修復和資本開支周期帶來的機會。
  • 中銀研究:預計2021年GDP增長7.5%左右
    三是高技術行業保持較快增長,疫情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前10個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比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增速高4.1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速為8.4%,高於上年同期水平。同時,疫情加速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商業、金融等領域的數位化發展,線上消費、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相關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增加。
  • 擁抱網際網路,生活服務業釋放數位化新活力
    10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十三五」工業通信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稱,在信息通信新技術、新業態的帶動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超過35萬億元,佔GDP比重的36.2%,對GDP的貢獻率為67.7%。與此同時,生活服務業在其中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佔服務總消費額的比重已超過30%,中國經濟第一大產業非其莫屬。
  • 中國成為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第一大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累計進口服務3.4萬億美元,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第一大力量。中國服務進口每年給全球貿易夥伴增加了1800多萬個就業崗位,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廣闊而穩定的市場。 商務部服貿司司長陳春江表示,中國進入了服務業對外開放新時代。一方面,服務業進口規模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