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5 09:34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落戶棲霞短短一年半,圖靈研究院就結出累累碩果,不僅孵化了一批極具爆發潛力的初創企業,更引進了一大批人工智慧、企業管理等領域的傑出人才。
棲霞區推進引才計劃,收穫累累碩果——百鳳來「棲」
2019年11月23日,南京燧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由和玉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融資。算上這一筆,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孵化企業的合計融資額超過1億元,企業總估值超過15億元。
落戶棲霞短短一年半,圖靈研究院就結出累累碩果,不僅孵化了一批極具爆發潛力的初創企業,更引進了一大批人工智慧、企業管理等領域的傑出人才。
而這,只是棲霞區大力「築巢」引鳳、引得百鳳來「棲」的一個縮影。
以產引才,龍頭項目一鳳「築巢」百鳳來「棲」
2018年4月,由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領銜的圖靈研究院落戶棲霞。研究院搭建以姚期智提出的「多方安全計算(MPC)」技術為支撐的「圖靈AI中間件」平臺,推動人工智慧底層技術和產業應用融合、轉化,孵化科技企業,引進培養人才。
燧坤智能創始人曾堅陽,就是慕圖靈研究院之名而來的傑出人才之一。
「曾堅陽是清華交叉院的老師。過去幾年,他發表了多篇在業界很有影響力的文章,有很多地方『盯』他,希望他去創業。也有國際醫藥巨頭要收購他的智慧財產權,請他過去領導醫藥研發部門。但曾老師看到姚院士在南京創辦圖靈院,被姚院士和研究院的發展計劃吸引,決定自己創業,並把企業放在棲霞。」圖靈研究院項目總監王芸芸說。
一鳳「築巢」,引得百鳳來「棲」。圖靈研究院憑藉姚期智院士的巨大影響力和南京市、棲霞區的大力支持,吸引了一大批清華大學交叉信息院的教師、學生創業,全球「姚班」的校友圈、朋友圈人才,紛紛向棲霞集聚。交叉院教師唐平中,在棲霞創辦了圖靈深視(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位交叉院教師李建,組建了深度交叉(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院博士後王書浩,創辦了透徹影像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博士生賈永政,創辦南京永恆鏈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僅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一家,成立18個月,就為棲霞貢獻了1名市專家舉薦人才、1名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和6名市、區兩級高層次創業人才。」棲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前期落戶的諾獎、圖靈獎、院士等人才項目,是棲霞不可多得的引才等優質資源,該區充分發揮頂級人才和龍頭項目的吸引帶動作用,圍繞主導產業以「產」引才,結出了累累碩果。
以情引才,兩次「暗訪」觸動「蘑菇大王」半百創業
「棲霞的兩次『暗訪』,促成我到南京來創業。」南京市創新型企業家、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忠落戶棲霞的故事,頗有些傳奇色彩。
55歲的許忠在安徽堪稱「功成名就」,是遠近馳名的「蘑菇大王」。他1991年就創辦蕪湖市食用菌研究所並擔任所長,2004年創辦蕪湖野樹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野樹林百菇園」不僅從事農業生產,還發展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集蘑菇種植、採摘、加工、觀光、科普、研學為一體的國家AAA景區。
「兩年前,我們在夏季舉辦的『蘑菇節』活動宣傳被棲霞引才人員看見了。一個月內,他們偷偷到百菇園『暗訪』了兩次,然後才跟我見面,問我有沒有興趣到南京創業。」許忠說,引才人員做事的認真踏實讓他頗受觸動。經過詳細了解,他覺得棲霞的創業人才政策很有吸引力,而南京是一個更大的市場,於是決定在年過半百之際,到南京再次創業。2017年9月,南京康之春正式落戶棲霞生命科技園。此後,他發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與南農大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組建專家團隊,聯合研發新品種。2017年,企業只有8.5萬元營業額,2018年猛增到1050萬元,2019年預計2100萬元左右,今年有信心再翻一番。
棲霞引才隊伍的「戰鬥力」,南京誠達運動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友前也深有感觸。「當初,是棲霞引才人員冒著大雨跑來跟我見面,最終促使我下定了把公司辦到棲霞的決心。」他說,誠達運動致力於在工業通信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去年通過跟隨區領導生根出訪,與國外兩家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依託棲霞區雄厚的智能裝備產業基礎,前景看好。
許忠、胡友前的落戶,得益於棲霞有一支敏銳精幹的引才隊伍。記者了解到,棲霞區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將各級各類、各行各業人才納入「大人才」工作格局,大力開展人才工作者「能力提升計劃」,培優「棲霞人才」專管員隊伍,落實項目申報代辦制、陪辦制,提供「一站式」精準服務。
江秀蓮是燕子磯街道的「人才專管員」,負責對接全街道12家人才企業。在她的悉心幫助下,許忠充分利用我市人才政策,把家安到了南京。「去年青奧村面向全市人才銷售,我們及時通知符合條件的人才,並在半天內為他們辦齊了相關手續,幫助人才買到了心儀的房子。」江秀蓮說。
「南京營商環境非常棒,棲霞人才部門用心在服務,無論我們想到、沒想到的,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提醒、告知。有這樣貼心的服務,我們更有信心把企業辦好。」許忠說。
以才引才,人才「雙面膠」「粘」來大批好項目
去年6月,南京農業大學八卦洲現代園藝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揭牌暨新項目籤約儀式在棲霞八卦洲街道舉行,八卦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與南農現場籤訂了菊花示範與產業化中試基地和八卦洲「百合島」項目合作協議。
這幾個項目的成功落地,離不開一位特殊人才的努力,他就是南農大教授、博導滕年軍。說他特殊,一方面,他是棲霞區引進的高層次創業人才、八卦洲街道掛職的「科技鎮長」,是棲霞區「自己人」;另一方面,他又在學術界浸淫多年,學術功底和人脈深厚。這種「雙面膠」屬性,為棲霞「粘」來了一大批好項目、好人才。
「善用人才、以才引才」,是優秀人才快速向棲霞聚攏的又一法寶。2016年,棲霞燕子磯街道赴北京宣講科技人才政策時,把廖星和他的「智能動態媒體系統」產業化項目引入棲霞,廖星本人也先後入選「創業南京」高層次人才和江蘇省「雙創計劃」人才。
「2018年,我們又通過廖星的關係,引進了一個從事大數據精算的海歸人才陳麒百,在棲霞創辦了南京摩益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專管員介紹,相比較宣講等引才形式,「以才引才」效果更好。「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的創業後,對棲霞的科技人才政策、營商環境都有了更為切身的感受,在他的人脈資源裡『現身說法』,創業人才更容易接受。」同時,「以才引才」的落戶項目往往協同效應更強,更容易形成產業鏈合作關係,加快產業集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