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人才特色小區」——建宸·貳號公館。
經濟高地、產業高地、發展高地,離不開人才高地。在人才成為地方綜合實力比拼核心競爭力的新形態下,招才引智之火可謂越燃越旺。
在各地以形式多樣優待條件開啟「搶人大戰」的賽道上,湖南醴陵市推出的「柔性引才」舉措耐人尋味,不僅跑出了硬實力,更展示出新風採,助推湖南在引才賽跑中跑出了精彩一棒。
打破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醴陵市「柔性引才」最大的亮點,在於「不拘一格」,以新手段、新招數推動人才之水「流」起來、「活」起來。鳥瞰醴陵這片創新的熱土,處處充滿著「闖」和「試」的朝氣。聚焦到招才引智,當地就使出了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柔功夫」,不唯地域論、不計歸屬權,大膽打破傳統意義上人才流動受地域、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係限制等的「硬約束」,在充分尊重人才意願的前提下,搭建好人才流動渠道,更加自由、靈活地將人才「活水」引入到本土,實現高端人才資源在醴陵的更優配置。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培育發展高度重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認真落實黨中央部署要求,湖南始終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要素來布局,「芙蓉人才行動計劃」「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等地方頂層設計不斷加持於人才土壤,將湖南打造成機遇疊加的人才高地,讓各路高賢大展其長、各盡所能、出彩出位。而醴陵市「柔性引才」新模式,無疑是湖南打破傳統、走向新高的一次人才培育創新和破題。
種好「苗圃」,試點先行,湖南運籌帷幄育好人才「試驗田」。從醴陵市「柔性引才」的實踐可以看出,當地不僅拼實力,更拼戰術,實現招才引智「兩條腿」走路。看實力,當地選擇全國百強縣醴陵作為試點,發揮好獨特資源、「名片」優勢,不斷築牢發展根基,通過強產業、強經濟、強基礎、強願景,放大人才「磁吸力」。觀戰術,醴陵市以服務的溫情感化人才,以優厚的待遇、發展空間吸引人才,以「人才綠卡」營造出地方尊重人才、崇尚人才的濃厚氛圍。
正所謂,創新一字落,發展滿盤活。以地方醫療領域為例,醫資力量無疑是決定實力「水位線」的關鍵因素。坊間早有「北協和,南湘雅」的說法,而坐落在湖南長沙的湘雅醫院其實力不言而喻。然而,更加令人豔羨的是,現如今,在「柔性引才」舉措的推動下,今日的醴陵市不僅引進了湘雅醫院醴陵籍專家交流坐診,更帶動相關專家的親屬、朋友、同事等名醫流入本土。醴陵外來專家、名醫的「朋友圈」越做越大,醫療實力不斷「水漲船高」,老百姓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等同於省城的醫療條件,人才紅利直接惠及基層民生。可以說,人才引進帶來的好處,直接作用於老百姓的日常,激發地方經濟社會良性循環、活力湧動。
立起「四梁八柱」,在固化經驗成效中形成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從「人才窪地」到「人才集聚高地」,醴陵打出了「柔性引才」一手好牌。而決定醴陵這一人才引進、培養、發展計劃「牌面」的,離不開當地頂層的高瞻遠矚。如果說在醴陵打造「柔性引才」示範點,是湖南人才發展計劃的重要落子,那麼在頂層指導下開拓創新,以制度力量推動「試驗田」人才長青,則是醴陵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生動實踐。
不論是《醴陵市鼓勵柔性引才實施辦法(試行)》對人才引進的宏觀布局,還是《醴陵市科技專家服務團管理辦法》《醴陵市「人才綠卡」實施辦法(試行)》《醴陵市科技專家服務團工作細則》等政策配套出臺……醴陵市不負眾望,在先行先試中邁出了關鍵步伐,立起了湖南「柔性引才」的示範間、樣板間。
以情化人,以誠留人,招才引智的「醴陵實踐」值得複製。無疑,醴陵市「柔性引才」最大的意義便在於試點先行,以「試驗田」力量引領帶動三湘大地人才長成「林」。與此同時,「醴陵樣本」也告訴我們,人才引進並非是粗放式的拼金錢、拼待遇競爭,情感要素、服務環境、尊重人才、重視人才等細流澆灌同樣十分關鍵。
築巢引鳳,花開蝶來。在醴陵,人們深深感受到了英才匯聚、高賢薈萃的強大「人才磁場」。進一步觀察,當地已形成以政府有形之手搭好人才互動舞臺,把競爭全盤交給市場,讓企業、人才實施自主雙向選擇的良性循環格局。更加自由的用人環境掘開了地方人才流動的「源頭活水」。由此看來,「柔性引才」不僅蘊含著地方人才培育和發展的實踐密碼,更淬鍊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的用人精髓,這樣的用人「柔功夫」「大肚量」,值得各地借鑑和推崇。
越是不拘一格、大膽創新,越能增強人才市場引力。打開招才引智的「醴陵譜」,至少三點值得細品。其一,依託鄉情,但不止於鄉情。利用鄉情引進人才,並打破人才流動的「任督二脈」,讓人才不再受地域、歸屬等硬約束限制,這是醴陵市引進高端人才的關鍵之舉。其二,創新建立人才服務體系,為人才提供周到的服務。推出湖南省首個縣域城市電子「人才綠卡」和「1+4+5」人才服務體系,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解決人才生活中的「小事」,持續提升人才幸福感、獲得感,真正留住人才的「心」,這是當地築起人才高地的關鍵一招。其三,當地不斷做強做大自己。歸根到底,人才最看重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土壤。醴陵日益壯大的經濟產業鏈,醫衛、農業、產業、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硬實力,以及廣闊的遠景,都是能夠持續涵養人才的土壤,讓有理想、有抱負的高端人才慕名而來。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醴陵市人才「試驗田」展現出大美「豐收圖」,立起三湘大地人才集聚和創新發展的新高地。持續培育好人才「苗圃」,輻射放大示範效應,讓「柔性引才」的醴陵樣板走向全省乃至全國,時機成熟,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