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好「試驗田」 結出「生態果」

2020-12-09 魯網

  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4年前,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探索不同發展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模式;4年後,三省基於各自生態優勢,在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上大膽改、深入試,基本完成重點改革任務,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福建各類自然資源「一張圖」管理、江西跨部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協調機制、貴州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機制……

  淨氣治山治水,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守護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0月24日,天空剛剛放晴,長江江西九江湖口縣牛腳蕪圩堤,一隊巡護員正忙著清理沿堤垃圾,湖口縣西山村貧困戶郭仲初就是其中一員。「巡護隊主要負責巡查沿江亂搭亂建亂倒行為,清理長江退水後的遺留垃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自己能出份力,每月還有1000多元的收入,生活也多了份保障。」郭仲初高興地說。

  拆碼頭、遷工廠、復綠地,九江傾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長江九江段152公裡的岸線上,臨江1公裡範圍內小化工企業全部退出,不許新上任何化工項目。沿江岸線累計栽種700多萬株各類綠色植物,鋪設33萬平方米草皮,治理8626畝廢棄礦山,形成百裡長江風光帶。「長江大堤環境煥然一新,令人欣慰。」九江明陽電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治宇說。

  望得見的青山、看得見的綠水、呼吸得到的清新空氣,是百姓最樸素的期待。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統籌治理、統籌保護、統籌修復,在環境整治、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

  淨氣,好「氣質」不再是稀缺品。

  福建福州龍腰高架橋臨時設置的監測點,生態環境執法隊員嚴鍾輝正忙著抽查過路的柴油車。「幾年前,一半的車尾氣超標,現在超標車只有10%左右,這說明福州機動車尾氣治理效果顯著。」嚴鍾輝說。福州空氣品質連續6年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前三,「福州藍」名片愈發亮麗。

  治山,綠色畫卷在大地鋪展。

  初冬時節,江西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思古塘礦區生態修復區,3000多畝的煤矸石上遍植的贛南臍橙樹果實纍纍。當地投入6000多萬元治理廢棄礦山,並引入臍橙種植大戶,建立產業扶貧基地,解決礦區近百人就業。「以前這裡到處開挖,如今種上了贛南臍橙,為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產業扶貧探出了一條新路。」蘆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鍾聖國說。

  治水,還江河湖泊碧波蕩漾。

  「群眾會開了13次,200餘口汙染水環境的藍靛池最終全部拆除。同時引入第三方公司建設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周邊的生產生活汙水,納山崗水庫得到有效保護。」貴州貞豐小屯鎮副鎮長吳德順說。為解決生計問題,當地還建設了藍靛加工廠,收購群眾種植的原材料,確保脫貧致富。「現在水庫的水清亮了、乾淨了,我們心裡也踏實了。」當地村民說。

  今年上半年,福建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達97.2%,九市一區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為98.6%。江西「十三五」以來累計造林544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溼地面積達91萬公頃。貴州出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世界自然遺產地達到4個,居全國第一位。

  搭建「四梁八柱」,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以最嚴密法治護航綠色發展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針對一些體制機制瓶頸,三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創新、制度供給和模式探索,構架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梁八柱」。

  ——劃紅線,把關口,源頭嚴防是基礎。

  江西按照優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等3個類別,劃定1030個環境管控單元。其中,優先保護單元191個,面積約佔全省面積的34%;重點管控單元581個,面積佔比26%;一般管控單元258個,面積佔比約40%。

  「編制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落到管控單元裡、固化在圖上。一個地方在生態環境資源約束下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一目了然。」江西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龍剛說。

  ——抓保護,重落實,過程嚴管是關鍵。

  在貴州大方縣大山鄉光華村老支書羅光賢等20多位民間河長的守護下,曾被汙染的赤水河支流格裡河,恢復了往日的清亮,水質明顯好轉。2017年,貴州全省鋪開河長制,4697條河流設河長22755名,河長制納入地方性法規,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巡河護綠成為常態。

  除了實施河長制,流域生態保護有了更大動作。探索省際生態補償,貴州與雲南、四川共同出資2億元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基金,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向好。

  ——換思路,定責任,硬性考核是保障。

  任職期間如果所轄地區發生嚴重環境問題,即使離任了也要承擔責任。2016年起,福建將自然資源資產納入領導幹部離任審計,領導幹部離任不僅要審經濟帳,更要審生態帳。福建取消對34個縣(市、區)的GDP硬性考核,改為重點考核生態環境質量等。

  2018年7月,福建詔安縣梅嶺鎮黨委副書記謝龍星被予以黨內警告處分,多名相關責任人被誡勉談話。幹部被問責的背後,是因為該鎮一名村民在林地違規取土,造成生態破壞。福建基層一位鄉鎮幹部坦言,金箍更緊了,環保責任更明晰了,該幹什麼怎麼幹,心裡更有數。

  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綠色紅利源源不斷釋放

  福建順昌縣有250萬畝林地,長期以來因為管理碎片化、分散化,林農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窮日子。當地借鑑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將分散的林地整合到森林生態銀行,集約經營,推動生態資源資本轉化。順昌縣水南村村民夏六華將自家的9畝杉木幼林存入生態銀行,20年內,夏六華每年可以領到3720元。託管期滿後,她還能拿到六成銷售收益。

  「不砍樹也能致富,森林生態銀行打破傳統變現方式,做活林業產業,資源變資產、農民變股東,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順昌縣林業局局長賴穎生表示。

  從「砍樹」變「看樹看風景」,從「賣木材」變「賣生態賣景觀」……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三省轉換經濟發展方式,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在福建,完善推廣福林貸、惠林卡等「閩林通」系列林業金融產品,累計發放貸款63.37億元,受益農戶5.7萬戶。全省所有工業排汙企業全面推行排汙權交易,累計成交額突破12億元。

  在江西,好山、好水、好空氣等成為生產要素,或折價入股,或買賣變現。樂安縣綠園生態林場,1噸好空氣通過碳匯交易賣出了11.5噸自來水的價錢。大餘縣丫山景區,以「風景」折價入股等形式,籌集股金3000餘萬元搞旅遊增收,實現分紅450多萬元。

  在貴州,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企業消納磷石膏情況與磷酸等產品生產掛鈎,倒逼企業加快綠色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84.94%。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綠色經濟佔生產總值比重達42%。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二級巡視員宋常青表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幾年來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果,譜寫出綠色發展新篇章,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貢獻了寶貴經驗。「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深化試驗區改革實踐。著力將試驗區打造成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排頭兵』和美麗中國的亮麗名片。同時,更加注重改革經驗總結和推廣,發揮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宋常青說。

相關焦點

  •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先行先試4年多成效顯著——種好「試驗田...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包含14方面9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向全國分享試驗區「先行者」們的改革樣本。種好「試驗田」,結出「生態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統籌治理、統籌保護、統籌修復,在環境整治、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淨氣,好「氣質」不再是稀缺品。福建福州龍腰高架橋臨時設置的監測點,生態環境執法隊員嚴鍾輝正忙著抽查過路的柴油車。「幾年前,一半的車尾氣超標,現在超標車只有10%左右,這說明福州機動車尾氣治理效果顯著。」嚴鍾輝說。
  • 臺城這個地方結出「黃金果」
    臺城這個地方結出「黃金果」 2020-10-28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下「搖錢樹」 結出「黃金果」
    雖已是寒冬,但安遠縣欣山鎮教塘村臍橙種植基地裡,果樹競綠,臍橙泛金,滿園飄香,煞是誘人,好一幅豐收美景。勤勞的劉永安夫婦在果園裡嫻熟地採摘著臍橙,收穫著幸福與甜蜜。 「今年陽光充足,雨水均勻,我種植的10餘畝臍橙迎來豐收,產量達4萬多斤,純利潤有4萬多元呢。別小看這小小臍橙,是我種下的『搖錢樹』,結出了致富的『黃金果』哩!」
  • 奶奶在家種「蛋樹」,3個月結出「雞蛋果」,看著奇特,還能吃!
    但奶奶最喜歡的還是在家種植「蛋樹」,種植一盆在陽臺上,3個月後就可以結出「雞蛋果」,果子看著奇特,還可以吃,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奶奶在家種「蛋樹」,3個月結出「雞蛋果」,看著奇特,還能吃!雞蛋茄她所種植的這種「蛋樹」,其實也是有名稱的,一般我們都將它雞蛋茄,是一種茄科、茄屬類植物,這種植物所結出來的果子很有特點,和雞蛋實在是太像了,所以小時候我經常將這種植物稱為「雞蛋果」,不過它還有一些別稱,比如白蛋茄、巴西金銀茄、看茄、觀賞茄等,都是它的別稱,這種果子還挺好看的,遠遠望去就像是雞蛋,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 合旺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種植油茶樹,但以前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種植方法和品種選擇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產籽量和出油率都較低。2017年,該支隊邀請地方農技專家實地調研當地土壤、水文情況和氣候特點,最終與村黨支部研究決定改良種植技術,大力發展油茶產業。 合旺村黨支部書記王瑛曾在該支隊服役。
  • 果香傳四方,「試驗田」裡摸索致富路
    7月19日上午,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村支書王安全在柚子園裡熟練快速地摘掉多餘小果和畸果。【引種】「試驗田」裡種果樹菖蒲塘村地處山區且缺水,早年村民種植水稻只能種一季。「那時就是靠天吃飯,遇上天旱,收成不好,就要餓肚子」,70歲的村民田村說,30年前,村民們普遍收入低,僅能勉強餬口度日。上世紀80年代,年輕的王安全被村裡選派去參加了農業技能培訓學習。就此,他開始走上改變傳統種植的道路。
  • 建安區小陸莊:綠色生態種養結出「致富果」
    昔日髒亂差的村莊如今變成了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農村,村民的歡聲笑語中有著道不完的故事。駐村第一書記當上飼養員「你看這隻雞,2個多月前還是小雞仔,現在長這麼大了。今年,我和王書記投資養了100隻公雞,每隻能賣100元以上。我們明年準備擴大規模,再養2000隻。」
  • ​種下番石榴 結出「致富果」
    在王化文廖愛紅夫婦的示範帶動下,不斷有村民加入到番石榴種植中,小小番石榴成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的「致富果」。創業故事誤打誤撞種植番石榴由副業變主業今年45歲的廖愛紅是梅州人,丈夫王化文是安徽人。2011年,夫婦倆在墨園村租下10多畝地飼養家禽供給附近飯店。
  • 【慶豐收 迎小康】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
    種下致富樹 結出幸福果——贛州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系列報導之果業篇  九月的贛南,秋高氣爽,陽光和煦,處處湧動著迷人的綠,散發出醉人的香。放眼贛南大地,果樹競綠,臍橙泛金,好一幅豐收美景圖。每天早上到自家果園內查看百香果,是村民溫俊浩的「必修課」。  「去年我種了5畝百香果,按照市場價格計算,一年能有5萬元的收入。」指著眼前一片長勢良好的百香果,溫俊浩跟記者算起了經濟帳,「種百香果比種西瓜收益好,以前種5畝西瓜只有2萬多元收入。」  尋烏縣境內重巒疊嶂,有南亞與中亞熱帶兩個氣候帶,晝夜溫差大。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百香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一起奔小康] 阿布都拉果蔬園裡結出「幸福果」 2020-12-21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種好「柔性引才」試驗田,「醴陵樣本」可成林
    聚焦到招才引智,當地就使出了有別於其他地方的「柔功夫」,不唯地域論、不計歸屬權,大膽打破傳統意義上人才流動受地域、戶籍、身份、檔案、人事關係限制等的「硬約束」,在充分尊重人才意願的前提下,搭建好人才流動渠道,更加自由、靈活地將人才「活水」引入到本土,實現高端人才資源在醴陵的更優配置。
  • 「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一句簡單的「好在」飽含著村民們的滿足感和歸屬感,也濃縮著六十畝走過的蛻變之路。小積分激發大能量「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黨員。」六十畝村黨總支創新提出的「1455」工作思路中的「1」,指的是六十畝村的核心管理機制「黨員積分制」。
  • 漫畫丨稻城:黑花生結出脫貧果
    長期以來,老百姓守著幾分薄田,種著青稞、玉米、大豆,貧困程度深,許多年輕人都去了外地務工。32017年5月,我從縣紀委廉政教育中心下派到俄牙同鄉牙埡三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駐村第一天,鄉黨委書記領著我與村「兩委」班子成員見面。當地人長期生活在高原上,皮膚黝黑,村支書見我膚色白淨,還是光頭,打趣道:「這個白光頭就是我們的「第一書記」?不會過兩天就跑回縣城吧?」
  • 【我的脫貧故事】朱大榮:百畝桃園結出脫貧致富果
    安陽鎮二龍山村貧困戶朱大榮發展桃子產業,通過幾年的精心培育、辛勤勞作,今年她的百畝桃園結出累累碩果。 朱大榮的丈夫 陳鵬:種了1000多棵桃樹,因為不懂技術,桃子摘了之後生蟲子,得了縮葉病,我們沒有辦法,準備都放棄了。
  • 東關街道木場社區:種起「民心樹」 徵集微心願 結出幸福果
    東關街道木場社區:種起「民心樹」 徵集微心願 結出幸福果 2020-12-03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乾旱之地「結出」熱帶水果
    十多年前,當地政府引導群眾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寶貴的祁連山雪水資源,在戈壁灘上建溫室大棚種蔬菜。戈壁灘坑坑窪窪,無水無電,當地政府迅速組織平整土地,引水通電。茫茫戈壁上,擁有10多個大棚的農業基地有了雛形。寒冬往往是酒泉最缺蔬菜、菜價最貴的時節。2011年種植蔬菜的大棚經營者普遍賺了錢。丁海不再滿足於建大棚,他也想種大棚。
  • 奶奶在陽臺盆栽「蛋樹」,1盆結出「10顆果」,60天摘一茬,夠吃
    而奶奶最喜歡的就是在陽臺上盆栽「蛋樹」,1盆就結出來了「10顆果」,每隔60天就摘一茬,都夠全家吃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奶奶在陽臺盆栽「蛋樹」,1盆結出「10顆果」,60天摘一茬,夠吃盆栽白蛋茄奶奶所種植的這種植物叫做白蛋茄,它是一種茄科、茄屬類植物,別稱有很多,有花友會叫它金銀茄、雞蛋茄等,它的果實小巧鮮豔,有一定的特點,看著就像是一個雞蛋,所就很有觀賞價值了,盆栽在陽臺上,掛果的時候很好看。
  • 長葛市後河鎮:疫情防控「我先上」扶貧結出「感恩果」
    映象網許昌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劉思雨 劉路鵬)春節至今,長葛市後河鎮採取「組織靠前,成立臨時黨支部;黨員先上,衝向疫情防控一線;群防群治,全員參與疫情防控」的方式,展示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結出了脫貧攻堅的「感恩果」。
  • 江川六十畝村:「文明花」結出「小康果」
    一句簡單的「好在」飽含著村民們的滿足感和歸屬感,也濃縮著六十畝走過的蛻變之路。小積分激發大能量「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黨員。」六十畝村黨總支創新提出的「1455」工作思路中的「1」,指的是六十畝村的核心管理機制「黨員積分制」。
  • 新晉「網紅雞蛋果」,清香好吃有營養,家裡不種幾棵,可惜了!
    今日主題:新晉「網紅雞蛋果」,清香好吃有營養,家裡不種幾棵,可惜了!今年有種水果格外火爆,隔三差五就登上熱搜,鮮吃酸甜味美有營養,泡水喝口齒生香,現在還流行用它來做雞爪,據說好吃到舔手指。它和葡萄一樣,都是會爬藤的果樹,可以種在院子裡或門前屋後,也能在室內盆栽,除了能吃果,觀賞性也不差,尤其是綠色的果子慢慢變紅之際,看上去格外喜慶,夏天還是個乘涼的好去處。那百香果產量高嗎?有人種的百香果結果很少,而有些人家的百香果年年滿藤都是果,數了數,差不多有上百個果子,所以百香果是否能多結果,關鍵還得看平時怎麼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