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徵途漫漫,惟有奮鬥。「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站在歷史交匯點,醴陵作為縣域經濟全國綜合實力第45位、競爭力全國第64位,以「三高四新」戰略為發展總牽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發展基礎,搶抓發展機遇,凝聚發展動力,加快邁入縣域經濟發展的「千億時代」,奮力譜寫好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醴陵篇章。
紅網時刻記者 曹緹 通訊員 彭麗娜 張致軼 株洲報導
醴陵全景。彭雪飛/攝
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2020年發布的「2020年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湖南省共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前100名,其中醴陵市位列第45位。醴陵成功「出圈」的背後,跳躍著「新」的基因。
「以『四新經濟』引領縣域發展『千億時代』。」醴陵市委書記胡湘之曾多次在產業項目建設等諸多重要場合提出此觀點。以產業突圍和企業幫扶為抓手,以提升傳統產業和壯大新興產業為突破口,醴陵不斷加快製造強市步伐,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打造了「醴陵經驗」。
機器換人 注新技術 打造先進陶瓷產業鏈
小菖蘭。
全世界每4個瓷杯中,就有1個產自醴陵。醴陵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已有2000餘年陶瓷生產歷史,現有陶瓷產業鏈上下遊企業757家,從業人員近20萬,年產值達700餘億元。
傳統產業如何發揮活力,醴陵在注入新技術上下了硬功夫。2020年6月,醴陵市召開三級幹部會議,對2019年「四個十條」政策獎補最多的15家企業進行頒獎,獎補總金額達2347.8萬元。據了解,「四個十條」政策早在2017年初就已出臺,通過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優惠獎勵措施,真金白銀扶持產業發展。
湖南玉祥瓷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走進位於醴陵經開區的湖南玉祥瓷業有限公司等靜壓成型生產車間,6臺等靜壓自動成型機一字排開,採用乾粉成型工藝,不僅能節省瓷坯烘乾時間,還能自動完成修邊和洗水等工序。
「在傳統陶瓷生產線需要30多道工序,等靜壓自動生產線將工序減少到7道,能減少50%的用工,減少18%的過程損耗,提升15%以上的產品合格率。」該公司二分廠行政主管李小贊告訴記者,該生產線於2018年1月投產,是全省首條陶瓷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標誌著醴陵市陶瓷產業不斷向自動智能方向邁進。
醴陵市盛陽科技有限公司3D列印沙盤。
3D技術列印陶瓷,在醴陵早已不是新鮮事了,但醴陵市盛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已經延伸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比如列印一個1斤裝的酒瓶模具,以前需要十幾個小時,現在只需要3個小時,精度達到0.01毫米,提高了10倍。」公司總經理楊榮彬介紹,引進SLA光固化3D印表機後,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產品精度,都有大幅提升。
近年來,醴陵大力推動陶瓷企業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轉型,累計安排2954萬元支持陶瓷產業轉型升級,撬動企業進行裝備升級投入近4億元,加快「機器換人」的步伐。目前,該市陶瓷企業自動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達到75%,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
百億產業 玻璃高地 積蓄髮展新動能
覓新機、開新局。陶瓷、花炮兩大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第三大支柱玻璃產業異軍突起。
中建材碲化鎘發電玻璃項目是具有世界領先技術的高科技項目,是具備新能源和新材料雙重性質,該項目落戶醴陵經開區,總投資10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20億元,將建設30萬千瓦產能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發電玻璃生產線。項目的入駐,對於壯大醴陵玻璃產業,提升行業地位,打造中國最大玻璃產業集群意義重大。
對新引進的玻璃產業項目,醴陵開闢本級審批事項「綠色通道」,實行「容缺受理」制;鼓勵新引進玻璃產業項目進駐標準廠房,對成長性好的項目,根據企業年納稅額給予為期3年的租金優惠補貼;投資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玻璃產業項目企業,除享受該市「四個十條」政策外,還享受土地「五通一平」淨地交付的優惠政策;對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投資、固定投資在1億元以上、企業總部落戶在醴陵玻璃產業園等情況,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單獨制定優惠政策……
醴陵市結合產業突圍「四個十條」政策,出臺了《玻璃產業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試行)》(即「玻璃15條」),從財稅規費、用地、降低生產成本、中介獎勵等方面,實行優惠政策,全力支持玻璃產業發展,積蓄髮展新動能。
醴陵旗濱玻璃。
在「玻璃15條」的帶動下,醴陵玻璃產業招商引資成果豐碩,項目建設風生水起。2020年來,該市派出5個專項精準招商小組,重點瞄準鋼化玻璃、高端制鏡、汽車玻璃、電子玻璃四大下遊深加工方向,奔赴各地拜訪玻璃企業50餘家,實行點對點精準招商,已有8個玻璃產業相關項目籤約,均已開工,5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據了解,醴陵全面延伸玻璃產業鏈條,力爭到2023年,玻璃產值突破100億元,實現利稅20億元以上,使醴陵成為中南部最有影響力、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的玻璃製造、研發、出口基地,將玻璃產業園打造成「百億產業、特色園區、玻璃高地」。
瓷茶融合 全新模式 探索「五彩」新未來
瓷與茶完美融合。
古絲綢路上,「瓷」和「茶」作為中華文化符號千年相伴、交相輝映,向世界傳播著中國聲音。新時代背景下,瓷與茶攜手,探索出了瓷茶產業融合的「五彩」新未來。
一茶一葉清香沁人,一杯一水韻味悠長。2020年8月22日至24日,「瀟湘五彩·瓷茶風雲」湖南省瓷茶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暨文旅推廣活動在長沙舉行。醴陵瓷器和安化黑茶同為「湖湘名片」,促進了株洲醴陵陶瓷與益陽安化黑茶強強聯合,構建了「瓷+茶」新型產業業態。
「我們主要從文創的角度切入瓷茶融合,採用較多的玻璃材質,以更好的表現黑茶湯色,實現多材質融合,深挖背後的元素和故事。」活動現場,陶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文禮介紹了企業瓷茶融合發展思路:「我們相信,湘瓷和湘茶融合,會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消費者呈現更為綜合的瓷茶文化盛宴。」
醴陵、安化兩地近20家企業與單位籤訂商務合作協議。
據了解,此前,安化、醴陵兩地已聯合出臺《關於支持安化黑茶·醴陵陶瓷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會上,雙方籤訂了《推進陶瓷產業與黑茶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兩地十多家企業籤訂商務合作協議,雙方意向金額3億元,正式攜手,締結「良緣」。
不難看出,瓷茶產業融合將推動傳統產業的發展,增大新興產業的競爭力,產生促進產業升級的新動能,跨區域、跨產業合作的新起點,將給湖南產業融合帶來新的啟示,推動湖南經濟發展打開新局面。
醴陵市委書記胡湘之表示,安化黑茶和醴陵陶瓷兩者有機融合,將進一步完善安化黑茶與醴陵陶瓷全產業鏈條,拓展海內外市場,助推安化黑茶與醴陵陶瓷兩大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望在三到五年時間內,實現安化黑茶與醴陵陶瓷兩大產業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佔有率分別翻一番的發展目標。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醴陵市委、市政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三高四新」戰略為發展總牽引,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瞄準目標,鼓足幹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引爆新一輪的產業和科技變革,搶佔「四新」經濟的制高點,加快邁入縣域發展的「千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