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中國海軍必須走向遠洋 絕不能只看家防禦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近日,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海軍史專家陳悅接受鳳凰網專訪。

  記者:您認為,中國海軍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有什麼經驗教訓?對中國海軍未來發展有什麼啟示?

  嘉賓:我覺得這個教訓其實是非常深痛的,這就是我們百年來中國在海上一直倒黴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始終沒有把海洋當作跟陸地一樣的獲取利益的資源,沒有把海洋當作資源,沒有把海洋當作交通要道,反而是把海洋當作像沙漠,像長城一樣的天塹。所以我們的海軍到現在為止我們說起海軍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海防,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要命的一個想法。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能沒有海防,但是對於一支海軍來說,海防絕對不能是海軍的第一任務。現在空軍就能實現海防的使命,空軍一飛就能飛出幾百公裡,海軍不是幹這個事情的。海軍應該是出去保護我們的海外利益,保護我們的商業線,保護航運,保護海洋資源,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我們120年讓我們學到的一個真正的一個東西,就是北洋海軍為什麼突然倒了,然後民國海軍為什麼之後也萎靡不振。

  還有一個比較警示的作用,我覺得是對現在的一個警示。人民海軍目前是到了最好的時候,老軍艦一艘一艘就換掉了,近十年來我們造了一堆的軍艦,整個裝備好像是全部更新,煥然一新,都已經把老的東西換掉了。恰恰的讓我感覺到,是否也到了跟當年北洋海軍遇到的一樣的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當它這些船全換了,換成最好的船,航空母艦也有了之後,那我這些海軍往哪裡去?如果看不到海洋的利益,如果沒有海洋利益需要他們去保護的話,他們如果只是為了參加守護的話,非常有可能會進入一種停滯,就是我們的船已經換完了,全部更新一遍了,那我們幹嗎還需要擴充海軍?還需要發展海軍,海軍的目的不就是守海防嗎?船都換好了,為什麼還要投資,還要高額的投入建設海軍?這是我覺得北洋海軍給我們的一個非常大的教育,而且是給現在的海軍建設、海防建設都有重要的借鑑作用的。

  所以,國家去年提出的那個觀點非常好,就是海洋不是去保衛海洋,不是去防守海洋,而是去經略海洋。經略這個詞裡面包含的意義就很多了,中國人的詞語就比較深。既可以是在海洋上擴充我們的勢力範圍,也可以在海洋上經營我們的利益線,挖掘它更多利益。可能這才是海軍真正的用途,就是為真正的海洋保駕護航。聽起來像是政治口號,但是實際上我覺得是一個大白話,就是海軍真正的本質。

  其實可以比喻一下英國海軍,它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大英帝國海軍全世界都有,日不落帝國到處都有他們的海軍,他們的貿易線是遍布世界的,它需要有一個強大的海軍護航。但是我們現在看到英國海軍變得非常非常的弱小,就是隨著它海外貿易的成長或衰敗而直接影響他們海軍的成長或衰敗,他們海軍其實是個貿易軍種,是跟海外利益緊密掛鈎的。如果沒有強大的海外貿易去守護的時候,它的海軍自然就萎縮,他們海外開拓很強大的時候他們的海軍自然就很強大,應該是這樣一種良性的發展關係。

  記者:總體來說,您是贊成海軍走向遠洋的?

  嘉賓:海軍是必須要走向遠洋的,這個它不光是盲目的遠洋,要把船轟出去是很簡單的,就不要在家裡待著唄。但是轟出去不能亂走,它得有它的章法,而且走出去必須要有回報的,不能我們只做不賺錢的買賣,老是一味的衝出去,無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它必須要帶回來這樣的回報的才行。所以海軍它自己沒有這個能力的,海軍自己不可能打家劫舍的,也不可能去搶人家船,搶人家口岸的。它必須要奠定在國家有一個海洋沿海戰略的前提下,海軍是為了執行這個遠海戰略去保駕護航,應該是這麼一個情況,絕不不能把它當作看家防禦性的軍種。我感覺這個軍種從它誕生開始就不是一個防禦性的軍種,它就是個外交軍種,是一個商業軍種,它是駐紮在海外,在跟人家做交易時顯示自己國家力量,應該是幹這個事情的。(鳳凰軍事)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陳悅:反思甲午說明中國仍不明確戰敗真正原因
    近日,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海軍史專家陳悅接受鳳凰網專訪。  記者:今年關於紀念甲午戰爭的關注熱度空前,包括一些媒體都策劃了相關專題報導,您認為這樣大規模的紀念甲午,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  陳悅:確實今年各種媒體包括一些博物館都在籌備120周年的紀念,網絡上這種討論也很熱烈,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促成的。
  • 中國海軍面向遠洋還是近海
    近來,拜登愛將,也是下屆美國政府國防部長熱門人選的米歇爾·弗洛諾撰文稱,如果要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美國就必須擁有「在72小時內消滅中國海軍」的能力。此言一出,輿論譁然。那麼,不斷提出要「走向深藍」的中國海軍,為什麼要追訂20艘054A型護衛艦,而不是噸位更大、更適合遠洋作戰的水上戰艦呢? 自從西方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以來,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就在戰爭中得到了體現。
  • 海軍史專家陳悅確認:經遠艦就在黑島
    經遠艦沉沒位置圖專家考證  ◎黑島之行後,記者將炮臺銘牌、煤炭等遺物一一拍成照片,拿到北京,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辨認。陳悅確認:經遠艦就在黑島  經過仔細辨認後,一直對經遠艦沉沒在黑島存疑的陳悅興奮地表示,可以確定經遠艦就在黑島,「這些東西太珍貴了,很多是實物首次出現。」  對於那塊「炮臺」的銅牌,陳悅表示,中間那行文字為德語,意思為「武器平臺」,下面那行為英文,意思就是炮臺。
  • 船政專家陳悅:「還原」上百艘近代艦船
    從業餘愛好者到船政專家,42歲的陳悅和船政結緣了20多年。從網站站長到船政專家陳悅和船政結緣出於偶然。上世紀90年代末,陳悅在大學攻讀法律。一次,他上網搜索北洋水師的資料,結果讓他吃驚。那時網上資料有限,在一些論壇裡,還有網友抹黑北洋水師。於是他萌生創建「北洋水師」網站澄清不實言論的想法。「當時談不上研究,只是四處找資料,再逐字敲上網。」
  • 福州人物——陳悅:「還原」上百艘近代艦船
    陳悅在翻閱船政文化相關書籍。福州人物 近日,一場「老友會」在馬尾造船廠舊址舉行,老船工們相聚一堂,回憶馬尾造船廠的那些事。這場「老友會」的召集人是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從業餘愛好者到船政專家,42歲的陳悅和船政結緣了20多年。
  • 海軍遠洋艦艇數量PK,日本只有41艘,中國完美逆襲是日本的1.5倍
    日本海自面對中國海軍已經無力對抗,為了改善在艦船數量和戰鬥力方面的劣勢,日本海上自衛隊加速了護衛艦的建設。即使如此,中日海上實力差距仍不會縮小,反而在不斷擴大。曾經日本海軍對中國海軍有壓倒性優勢,現在中國海軍在數量上超過了日本。
  • 美媒:經過30年的革新,中國已從「綠水」海軍過渡到「藍水」海軍
    不知什麼時候,中國海軍有了一個「下餃子」的標籤,顯然這是好事一樁,意味著中國海軍的規模在擴大,戰艦數量在遞增,海軍力量在提高。對比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期的中國海軍,如今無論是在軍艦噸位上、數量上都是過去想都不敢想像的。因為歷經了無數的戰爭,我們也更加深切的明白自身的強大對於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性。
  • 陳悅:誰描黑了北洋海軍?(全文)
    在名為Cinese sailors at Weihaiwei(舊譯威海衛戰事外記)的章節裡,克寧漢寫到他所理解的北洋海軍,「滿清帝國的海軍是摩仿美國式的,海軍軍官是自成一新階級的,沒有一個對他們稍為敬重的人把他們來和陸軍軍官相提並論的。就教育和實用的知識而論,他們是遠在中國官吏之上的。從中國的官場觀點而言,他們是局外人,只因為海防需要海軍,他們才被容忍著。」
  • 海軍遠洋艦艇數量PK!日本只有41艘,中國海軍完成超越整整1.5倍
    1971年,中國自主研究了051型驅逐艦。80年代中期,中國開始了第二代飛彈驅逐艦的研究,1994年,052型首艦哈爾濱號服役。由此,中國海軍和世界先進海軍的距離在拉近。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中國海軍開始了全面發展的時代,052C和052D先後下水。但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對於中國海軍還是有明顯的優勢。剛進入21世紀的時候,中國海軍遠洋艦船為21艘,日本海上自衛隊為37艘。
  • 中國002型航母裝備部隊,改變全球海軍排名,專家:至少還要4艘
    雖然這艘國產航母與之前的遼寧艦航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作為中國第一艘獨立研發和製造的航空母艦,其意義顯然是不能單單將其看成一艘普通的水面艦艇。從2012年,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使用,到8年後第一艘國產航母正式裝備海軍。
  • 陳悅:甲午之敗,是中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圖)
    陳悅:研究一場失敗的戰爭,對今天來說更多價值在於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挖掘、尋找引以為鑑的經驗、教訓,使錯誤不再犯。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還多了一層意義,因為甲午戰爭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北洋海軍所參加的第一場戰事,也是最後一場戰事,儘管甲午戰爭中有陸地和海洋兩個戰場,卻使得海上戰場倍受關注。
  • 南開藥學院陳悅:研製中國原創抗癌藥
    說起這個稱呼,還要追溯到2008年陳悅從美國回到南開任教。當時,裝修實驗室和辦公室的經費比較緊張,為能營造更好的實驗環境,陳悅沒給自己預留單獨的辦公室。於是,他在實驗室外的樓道走廊裡隔了一個空間,就在那裡辦公。「辦公室外邊就是玻璃幕牆,冬天特別冷,人都凍得發抖。實驗室通風櫥因為便宜,設備噪音很大,平時在辦公室裡說話都得大聲喊。」陳悅說。
  • 海軍第一任司令蕭勁光:中國必須有自己的航母
    它們都是大國,它們的海軍都有各自的獨立系統和領導機構。我國也是大國,有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海域,海軍的建設必須從長遠著眼,而不能只顧眼前。因此,從一開始,我就堅持海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軍種,而不能是一個兵種,更不是一個業務部門。海軍領導機關應該設在北京,這樣才能同黨中央和軍委保持密切聯繫,及時得到中央和軍委的指示。
  • 亞丁灣護航次次有它,藍水海軍邁向遠洋的基石,903型補給艦
    21世紀初,伴隨著中國海軍活動範圍逐漸開始向更遠的西太和印度洋水域延伸,以及以054A、052C/D代表的一眾大中型水面艦艇開始大量下水服役。建造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2艘補給手段落後,航速慢再加上數量少的905型綜合補給艦,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我國海軍對水面艦隊遠洋航行保障補給的需求。
  • 遠洋艦隊到底需不需要一種8000~9000噸級別的驅逐艦?
    ,理論上噸位越大在遠洋作戰的適航性、持續作戰能力也相對應的更強,因此發展藍水海軍第一步就是要發展大噸位水面艦艇,其次才是健全遠洋作戰體系建設。  遠洋海軍主要同時具備遠海區域防空、對海突擊、搜潛攻潛以及對陸打擊等多種能力。
  • 可憐又可敬的民國海軍——評陳悅的《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
    《民國海軍艦船志1912-1937》陳悅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3年9月第一版507頁,48.00元 中國海軍研究會會長陳悅先生所著《民國海軍艦船志在中國海軍史、艦船史、甲午戰爭史的研究與普及方面,陳悅可謂碩果纍纍。從2004年年底開始,他每月在《現代艦船》雜誌上發表連載文章,從其代表艦,鐵甲艦「定遠」、「鎮遠」說起,上至鐵甲艦,下及一般軍輔船,分級別逐一地對北洋水師的艦船進行詳細介紹。
  • 中國海軍發展史:也曾民國貧弱,只能用大豆換軍艦
    引 子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的炮火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至今已經70周年。炮火中誕生、戰鬥中成長、發展中壯大,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今天的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縱橫萬裏海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如果您只看到人民海軍今天的輝煌,還不足以理解百餘年來中國人為擁有一支強大海軍所付出的艱辛。
  • 陳悅:誰描黑了北洋海軍?
    在名為Chinese Sailors at Weihaiwei(舊譯威海衛戰事外記)的章節裡,克寧漢寫到他所理解的北洋海軍,「滿清帝國的海軍是摩仿美國式的,海軍軍官是自成一新階級的,沒有一個對他們稍為敬重的人把他們來和陸軍軍官相提並論的。就教育和實用的知識而論,他們是遠在中國官吏之上的。從中國的官場觀點而言,他們是局外人,只因為海防需要海軍,他們才被容忍著。」
  • 「北洋艦隊」陰影下的近代海軍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陳悅先生,對中國海軍歷史有所興趣的朋友都不會陌生,最近剛剛公映的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中,他還是三位擔任歷史、軍事顧問的學者之一。此前陳悅已有中國近代海軍題材的系列作品《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面世,這本《清末海軍艦船志》從時代上看,是緊緊銜接《北洋艦隊艦船志》的,同時也構成了近代海軍系列三部曲。
  • 陳悅:西方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日本首先挑起戰火後,一方面出於對日本偷襲舉動的不齒,一方面憑著對中國的既有印象,西方媒體上出現的戰火中的中國軍隊,往往都是較為正面的形象,著名的《倫敦新聞畫報》上不僅描繪了他們想像中的戰爭場景,甚至把往日中國海軍軍官在歐洲接收軍艦時期的照片也連篇累牘地刊載,在新聞畫報上出現的中國軍人,也多是相貌堂堂、紀律嚴整。對這場東方戰爭未來的走向和勝負結局,西方世界在最初時刻普遍並不十分看好小小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