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悅:反思甲午說明中國仍不明確戰敗真正原因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近日,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海軍史專家陳悅接受鳳凰網專訪。

  記者:今年關於紀念甲午戰爭的關注熱度空前,包括一些媒體都策劃了相關專題報導,您認為這樣大規模的紀念甲午,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

  陳悅:確實今年各種媒體包括一些博物館都在籌備120周年的紀念,網絡上這種討論也很熱烈,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促成的。

  一個是確實是到了120年了,按照中國傳統就是兩個甲子,六十年一個甲子,今年兩個甲子確實不容易,再下一個甲子就是六十年後,很多現在的人都不會等到六十年後;再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中日關係,非常微妙。從去年開始圍繞釣魚島等一系列的海洋衝突,這一系列的事情導致中日關係處於一種相對來說非常緊張的狀態。包括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這樣就使得甲午戰爭的歷史又凸顯了出來。日本侵略中國是從甲午戰爭開始的,所以今年這個事情就是特別的熱烈。加上南海的衝突,從海洋方向上,整個周邊邊境上看,海洋顯得更重要了,這也是有史以來,應該算是前所未有的這麼關注海洋。

  今年各方面紀念甲午戰爭,但其實說白了都不是在紀念甲午戰爭,全部是在紀念甲午海戰,我覺得這意義一方面是展示了中國人對甲午戰敗的反思,其實我更多的我覺得還是反思。想想也挺痛苦的,經過了120年我們還在反思,那就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還是不是很明確的知道當年造成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所謂的反思其實我們還在思考當時為什麼敗了,其實這是最主要的,而不是說我們去關注當時的一些細枝末節,我們現在更多的關注的是具有現實借鑑作用的東西,所以會去思索當時為什麼會打起來,當時中國為什麼敗了,我們在海洋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我覺得在現在我們這麼關心海洋的時代,我們更要轉過頭來反思中國人在走向海洋道路上跌得最重的那一跤,我覺得很有意義。可以讓我們現在走上海洋的腳步更穩健一些,可以從歷史裡面找到更多的東西。

  記者:已經過去120年了,您認為經過百年的發展,我們現在是不是徹底跨越了海戰失敗的歷史了?

  嘉賓:我覺得可能是有兩個層面的跨越。一個是那種軍事層面的。從軍事層面來說我們真的是很跨越了,現在人民海軍的實力跟當年中國海軍跟日本海軍的實力的對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可能我們已經完全超越了日本,就是日本海洋自衛隊我們完全超過它,更有自信了。加上遼寧艦服役之後,我們在中外海洋上可能更加具有實力。單純從武裝裝備軍事的角度來說,我國似乎已經快跨越甲午了。

  但是我覺得從整個社會的心理或者從戰略來說,我覺得距離跨越甲午還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們真的跨越過甲午的話,沒準到120周年的年份就不會出現這麼熱的關注了。因為甲午的失敗我們早就可以藐視它了,沒什麼稀奇了,我們就不用去大張旗鼓的還在說「當時我們敗了,當時我們敗了」,一遍一遍的說。之所以一遍一遍的說我們敗了,一遍一遍的紀念我們的失敗,就是因為這個失敗在我們的心理還有陰影。這種陰影的產生就是因為我們還不太放心,就擔心歷史會重演,可能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知到我們當年甲午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現在關於甲午戰敗有很多說法,你看《參考消息》上幾十篇文章裡面說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說是軍隊腐敗,政治制度腐敗,也有說裝備落後的,也有說人員問題的,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這樣大家就無所適從。我覺得說無論是腐敗也好,裝備也好,都不是癥結的所在。我想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對於海洋的關注的點,包括對海軍的關注的點,說白了用最俗的話就是中國人的海洋觀正不正確,就是我們把海洋當作了什麼。

  我覺得現在很多一部分的中國人看到海洋可能第一聯想起來的還是一個浩瀚萬裡的一個難以逾越的天塹,更不用說很多沒有見過海的中國人就根本沒有海的概念了。這跟日本不一樣,日本這個國家是個很奇怪的國家,他雖然是個島國,它就認為海是跟他的國界是相鄰的,等於是他們的第二國土一樣的,不管是不是他們的領海裡發生的事情,只要是海洋上發生的事情,它都覺得這種事情第二天就會影響到日本來了。我們有航空母艦,其實跟它關係也不大,我們自己弄了一個,他們會特別緊張;中國海上如果有個什麼汙染事件它也會特別的緊張,這就是海洋國家對於海的認識和大陸國家有所區別,我覺得這方面是比較明顯的。

  中國人關注海洋的人本來就不多,在關注海洋的那些人當中,可能更大一部分沒有認識到海洋到底是什麼,都是把它當作一種天塹,就是防備的對象,這跟一百年前的老祖宗沒什麼區別。

  當年北洋海軍的失敗也是因為清政府只把海軍當作看門的工具,他們不會想到海洋還有利益,應該是走出去維護和幫助國家攫取海洋利益的。所以我們只看到了大陸上的利益很大,沒有看到海洋上的利益。我們當時建北洋海軍的目的也不單純。我們的目的就只是為了建設海防,把我們的海洋天塹給鞏固好,就不要讓外面的人越過來侵犯到我們,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在家裡面睡大覺了,那麼中國就是海洋方向上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所以北洋海軍原本是一個走向大海洋的軍種,被拴在門口當成了一個看家狗。那麼看家狗很快就可以實現它的作用了,因為只要稍微建立起來,它的那種看家的功能是很快的就可以實現的。所以北洋海軍1888年建軍之後很快我們在海洋上好像是風平浪靜的;所以我們在1891年就把北洋海軍的發展停掉了,說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就沒必要再去給它投入了,這支海軍就停止發展了。

  所以說,北洋海軍的停止發展不是說慈禧太后或者是誰突然的良心變壞了,或者是他們的腦子短路了,實際上是因為這些人他們本身就是建北洋海軍的支持者,之所以到後來把北洋海軍扼殺的人也是他們,這是他們當時建設北洋海軍的決策人的目的不對,他們就是為了守海防,而沒有認識到海軍應該走出去是幫助國家來攫取利益的,這樣也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我們的海軍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只往裡面砸錢,能夠看到的產出就是北洋海軍能夠帶來幾年時間的海洋上比較安定,沒有人再來打擾我們,帶不來那種利益,沒有經濟效益,海軍是一個需要非常大投入的一個軍種,無論是船是槍炮都很貴,而且人員供給也非常貴,是一個非常昂貴的軍種。所以對於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又看不到它的實際的利益在哪裡,肯定當時海軍就要縮手縮腳,到了一個全盛時期突然間就停掉了。(鳳凰軍事)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陳悅:甲午之敗,是中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圖)
    兩個甲子之後,回望這場戰爭,海軍史專家陳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甲午戰敗是一部全體中國人在前進道路上應該時常翻開對照參考的參考書。對於它的思索是一件需要全社會長時間深深思考的事情。對甲午戰爭的關注,如果在過了甲午年之後就煙消雲散的話,只能說明我們這個社會仍然不夠成熟。
  • 陳悅說甲午:定遠艦命名解密 由李鴻章直接命名
    《陳悅說甲午》系列訪談第4期:定遠艦命名解密 由李鴻章直接命名  齊魯網訊 大型歷史紀錄片《定遠歸來》將於9月17日晚22點25分山東衛視三集連播。在紀錄片拍攝過程中,我們採訪到了民間學者陳悅,他對甲午歷史的觀點令我們眼前一亮。
  • 甲午後,日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狂歡
    「致遠艦就是中國海軍軍魂、中國民族魂的物證。所以這次看到致遠艦瓷盤上的艦徽還在發光的時候,就覺得這種精神還沒有消失,還在熠熠生輝。」隨著「丹東一號」確認為北洋海軍名艦致遠艦,一直參與該項考古工作的陳悅也放下了心頭的一塊石頭。陳悅說,致遠艦的發現最大意義是,讓這段歷史再次被彰顯,一個活生生的紀念碑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從而引起我們對海權的反思。
  •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2015年10月08日 08:59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日本媒體報導的火燒定遠、致遠模型的照片。
  • 侵華日軍多次打撈甲午沉艦 中國潛水員背出遺骸安葬(組圖)
    多艘甲午沉艦曾遭野蠻盜撈侵華日軍多次打撈甲午沉艦 中國潛水員背出遺骸安葬·老人們說,1937年前後日本人曾爆破沉船,當時打撈上來的鋼材在大鹿島港口堆積入山。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透露,甲午海戰後,北洋水師戰艦殘骸多被日軍打撈、拆分,當做戰利品陳列在日本國內的神社、學校和公園。而國內不法分子的瘋狂盜撈,則讓這些英烈戰艦在新時期再一次遭受劫難。據不完全統計,在黃海海戰中戰沉的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四艘戰艦中,至少有三艘遭遇過盜撈。
  • 陳悅:西方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清政府的上諭裡指責日本「逾盟肇釁」,說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條約,不守公法」的挑釁舉動,中國忍無可忍才付諸武力,對日開戰。日本天皇的詔書中則稱是中國首先破壞了東亞和平,所以日本揮拳出手,要求臣民竭盡全力對中國作戰,不過十分顯眼地也加了一個前提,即要求上述的舉動「不違反國際公法」。
  • 船政專家陳悅:「還原」上百艘近代艦船
    陳悅在翻閱船政文化相關書籍。福州晚報記者 馬麗清 通訊員 王曉霞 吳丹紅/文 記者 林雙偉/攝近日,一場「老友會」在馬尾造船廠舊址舉行,老船工們相聚一堂,回憶馬尾造船廠的那些事。這場「老友會」的召集人是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
  • 福州人物——陳悅:「還原」上百艘近代艦船
    陳悅在翻閱船政文化相關書籍。福州人物 近日,一場「老友會」在馬尾造船廠舊址舉行,老船工們相聚一堂,回憶馬尾造船廠的那些事。這場「老友會」的召集人是馬尾船政文化研究會會長陳悅。從業餘愛好者到船政專家,42歲的陳悅和船政結緣了20多年。
  • 打撈甲午沉艦 打撈海魂物證(圖)
    報導:《甲午艦影甲午艦影》  記者:王國平  一塊鐵甲,遺落在遼寧黑島海邊的一戶農家門口,鉚釘粗大,材質特殊,這是今年10月我再次在黑島當地村莊的走訪中發現的一塊來自經遠艦的遺物。  2014年,在甲午海戰120周年之際,經過將近半年多的籌備,我們首次用鏡頭記錄下了水下的經遠艦殘骸。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戰敗的真實原因:或是清軍槍彈不配套
    最終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李鴻章的得意之作——北洋水師戰敗。然而對其失敗的原因分析,直至今日,依然眾說紛紜。我們不得不承認,打仗是個技術活,雖然當時的大環境不利於清朝政府,但是技術層面的缺陷是致命的。大家最熟悉的北洋水師的炮彈裡摻沙子的故事,除了引發對軍火質量和軍火採購者的懷疑之外,其實也涉及到一個軍事裝備的技術問題。早在當時,甲午戰爭前後,就已經有清朝人從技術角度分析戰爭。
  •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
    專家顛覆甲午海戰 致遠艦撞的不是吉野艦而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本隊甲午海戰很多人都是通過一部《甲午風雲》的電影了解的那一段歷史,電影中的鄧世昌一句:目標吉野,衝上去撞沉它,讓很多人都牢記了那段悲壯的歷史,然而,多年以後
  • 被土械亞塞拜然打殘,亞美尼亞反思戰敗原因:買中國武器就沒事了
    亞美尼亞軍隊在前段時間爆發的阿亞衝突中,亞美尼亞被亞塞拜然打的慘不忍睹,不僅喪失了對爭議領土納卡的控制權,還被打的損失了上千士兵和大批武器裝備,而在最近有亞美尼亞專家開始反思起戰敗原因,並表態稱:當年如果買中國武器就沒事了,中國武器質優價廉,如果幾年前亞美尼亞軍方能購買中國武器,就不會被用土耳其軍械的亞塞拜然打殘了。
  • 甲午海戰經遠艦殘骸 就在黑島水下13米(圖)
    19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100周年當天。在位於黃海北岸的黑島旅遊度假區的南大山上,立起一尊高大的經遠艦管帶林永升的塑像。   但經遠艦沉沒海域的說法,長期以來卻有不同的聲音。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查閱中日雙方的資料,也曾認為,經遠艦並沒有沉沒於莊河黑島海域。
  • 南開藥學院陳悅:研製中國原創抗癌藥
    說起這個稱呼,還要追溯到2008年陳悅從美國回到南開任教。當時,裝修實驗室和辦公室的經費比較緊張,為能營造更好的實驗環境,陳悅沒給自己預留單獨的辦公室。於是,他在實驗室外的樓道走廊裡隔了一個空間,就在那裡辦公。「辦公室外邊就是玻璃幕牆,冬天特別冷,人都凍得發抖。實驗室通風櫥因為便宜,設備噪音很大,平時在辦公室裡說話都得大聲喊。」陳悅說。
  • 陳悅:誰描黑了北洋海軍?(全文)
    現代俄羅斯海軍不忌諱日俄海戰的慘敗,恢復使用帝俄時代的海軍旗;法國海軍坦蕩蕩參加英國舉行的紀念擊敗法國艦隊的特拉法加海戰閱艦式,都是頗為典型的例子。與這些現象相反的是中國人對待自己海軍的態度。曾經摘取過亞洲第一桂冠、在甲午海戰中進行過浴血廝殺的北洋海軍,很多時候卻處於一種被習慣性地羞辱、鄙夷乃至無視的地位。
  • 陳悅:結緣船政三十年, 從業餘愛好者到船政研究專家
    我的研究追溯起來最早是從興趣開始,而後才一步步逐漸走上真正的研究之路。現在回想起來,開始的起點是源自一本連環畫。那是上小學的時候,一次偶然看到電影《甲午風雲》的連環畫,被連環畫中出現的清朝人與鋼鐵軍艦的「混搭」吸引,感到十分好奇,當時就對鄧世昌、北洋海軍等留下了似懂非懂的印象,產生了最初的興趣。
  • 初中教師招聘考試常見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練習題
    A.甲午戰爭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B.甲午戰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C.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意味著洋務運動的破產D.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後不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2.有人說:「甲午中日戰爭是傳統中國與近代中國的分水嶺。」這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 )。
  • 信隆行財務總監陳悅辭職
    挖貝網訊 10月10日消息,近日信隆行(870522)發公告稱董事會於2017年9月29日收到公司財務總監陳悅遞交的辭職報告。陳悅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職務。據挖貝網了解,陳悅不持有信隆行股份,陳悅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信隆行表示陳悅的辭職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