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海軍史專家陳悅接受鳳凰網專訪。
記者:今年關於紀念甲午戰爭的關注熱度空前,包括一些媒體都策劃了相關專題報導,您認為這樣大規模的紀念甲午,對我們現在有什麼意義?
陳悅:確實今年各種媒體包括一些博物館都在籌備120周年的紀念,網絡上這種討論也很熱烈,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促成的。
一個是確實是到了120年了,按照中國傳統就是兩個甲子,六十年一個甲子,今年兩個甲子確實不容易,再下一個甲子就是六十年後,很多現在的人都不會等到六十年後;再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中日關係,非常微妙。從去年開始圍繞釣魚島等一系列的海洋衝突,這一系列的事情導致中日關係處於一種相對來說非常緊張的狀態。包括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這樣就使得甲午戰爭的歷史又凸顯了出來。日本侵略中國是從甲午戰爭開始的,所以今年這個事情就是特別的熱烈。加上南海的衝突,從海洋方向上,整個周邊邊境上看,海洋顯得更重要了,這也是有史以來,應該算是前所未有的這麼關注海洋。
今年各方面紀念甲午戰爭,但其實說白了都不是在紀念甲午戰爭,全部是在紀念甲午海戰,我覺得這意義一方面是展示了中國人對甲午戰敗的反思,其實我更多的我覺得還是反思。想想也挺痛苦的,經過了120年我們還在反思,那就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還是不是很明確的知道當年造成失敗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所謂的反思其實我們還在思考當時為什麼敗了,其實這是最主要的,而不是說我們去關注當時的一些細枝末節,我們現在更多的關注的是具有現實借鑑作用的東西,所以會去思索當時為什麼會打起來,當時中國為什麼敗了,我們在海洋上為什麼敗得這麼慘。我覺得在現在我們這麼關心海洋的時代,我們更要轉過頭來反思中國人在走向海洋道路上跌得最重的那一跤,我覺得很有意義。可以讓我們現在走上海洋的腳步更穩健一些,可以從歷史裡面找到更多的東西。
記者:已經過去120年了,您認為經過百年的發展,我們現在是不是徹底跨越了海戰失敗的歷史了?
嘉賓:我覺得可能是有兩個層面的跨越。一個是那種軍事層面的。從軍事層面來說我們真的是很跨越了,現在人民海軍的實力跟當年中國海軍跟日本海軍的實力的對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可能我們已經完全超越了日本,就是日本海洋自衛隊我們完全超過它,更有自信了。加上遼寧艦服役之後,我們在中外海洋上可能更加具有實力。單純從武裝裝備軍事的角度來說,我國似乎已經快跨越甲午了。
但是我覺得從整個社會的心理或者從戰略來說,我覺得距離跨越甲午還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我覺得如果我們真的跨越過甲午的話,沒準到120周年的年份就不會出現這麼熱的關注了。因為甲午的失敗我們早就可以藐視它了,沒什麼稀奇了,我們就不用去大張旗鼓的還在說「當時我們敗了,當時我們敗了」,一遍一遍的說。之所以一遍一遍的說我們敗了,一遍一遍的紀念我們的失敗,就是因為這個失敗在我們的心理還有陰影。這種陰影的產生就是因為我們還不太放心,就擔心歷史會重演,可能就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知到我們當年甲午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現在關於甲午戰敗有很多說法,你看《參考消息》上幾十篇文章裡面說法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說是軍隊腐敗,政治制度腐敗,也有說裝備落後的,也有說人員問題的,各種各樣的說法都有,這樣大家就無所適從。我覺得說無論是腐敗也好,裝備也好,都不是癥結的所在。我想最關鍵的問題就是中國對於海洋的關注的點,包括對海軍的關注的點,說白了用最俗的話就是中國人的海洋觀正不正確,就是我們把海洋當作了什麼。
我覺得現在很多一部分的中國人看到海洋可能第一聯想起來的還是一個浩瀚萬裡的一個難以逾越的天塹,更不用說很多沒有見過海的中國人就根本沒有海的概念了。這跟日本不一樣,日本這個國家是個很奇怪的國家,他雖然是個島國,它就認為海是跟他的國界是相鄰的,等於是他們的第二國土一樣的,不管是不是他們的領海裡發生的事情,只要是海洋上發生的事情,它都覺得這種事情第二天就會影響到日本來了。我們有航空母艦,其實跟它關係也不大,我們自己弄了一個,他們會特別緊張;中國海上如果有個什麼汙染事件它也會特別的緊張,這就是海洋國家對於海的認識和大陸國家有所區別,我覺得這方面是比較明顯的。
中國人關注海洋的人本來就不多,在關注海洋的那些人當中,可能更大一部分沒有認識到海洋到底是什麼,都是把它當作一種天塹,就是防備的對象,這跟一百年前的老祖宗沒什麼區別。
當年北洋海軍的失敗也是因為清政府只把海軍當作看門的工具,他們不會想到海洋還有利益,應該是走出去維護和幫助國家攫取海洋利益的。所以我們只看到了大陸上的利益很大,沒有看到海洋上的利益。我們當時建北洋海軍的目的也不單純。我們的目的就只是為了建設海防,把我們的海洋天塹給鞏固好,就不要讓外面的人越過來侵犯到我們,這樣子我們就可以在家裡面睡大覺了,那麼中國就是海洋方向上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所以北洋海軍原本是一個走向大海洋的軍種,被拴在門口當成了一個看家狗。那麼看家狗很快就可以實現它的作用了,因為只要稍微建立起來,它的那種看家的功能是很快的就可以實現的。所以北洋海軍1888年建軍之後很快我們在海洋上好像是風平浪靜的;所以我們在1891年就把北洋海軍的發展停掉了,說它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就沒必要再去給它投入了,這支海軍就停止發展了。
所以說,北洋海軍的停止發展不是說慈禧太后或者是誰突然的良心變壞了,或者是他們的腦子短路了,實際上是因為這些人他們本身就是建北洋海軍的支持者,之所以到後來把北洋海軍扼殺的人也是他們,這是他們當時建設北洋海軍的決策人的目的不對,他們就是為了守海防,而沒有認識到海軍應該走出去是幫助國家來攫取利益的,這樣也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我們的海軍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只往裡面砸錢,能夠看到的產出就是北洋海軍能夠帶來幾年時間的海洋上比較安定,沒有人再來打擾我們,帶不來那種利益,沒有經濟效益,海軍是一個需要非常大投入的一個軍種,無論是船是槍炮都很貴,而且人員供給也非常貴,是一個非常昂貴的軍種。所以對於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又看不到它的實際的利益在哪裡,肯定當時海軍就要縮手縮腳,到了一個全盛時期突然間就停掉了。(鳳凰軍事)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