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經遠艦殘骸 就在黑島水下13米(圖)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經遠艦殘骸 就在黑島水下13米

  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

  「經遠」艦沉沒位置圖。製圖/劉逸興

  炮臺銘牌來自經遠主炮。

  江南製造總局製造的炮彈底火。

  經遠艦75毫米機關炮炮彈。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國平發自遼寧大連參考文獻:《北洋海軍珍藏圖片集》、《首敗:甲午年的中日決戰》、《甲午中日海戰史》等

  大連黑島打撈起來的「經遠艦燃煤塊」。

  經遠艦

  大事記

  ◎技術參數

  尺度

  長82.4米

  寬11.99米

  航速 15.5節

  排水量 2900噸

  魚雷 14英寸

  發射管×4

  裝甲 3-9.5英寸

  乘員 202-270人

  管帶 林永升

  1887年建成

  「經遠」艦是德國設計、建造的第一型裝甲巡洋艦。1887年7月建成,並於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白銀865000兩。

  1894年沉沒

  黃海大東溝海戰時,「經遠」曾發起過對日本軍艦「比睿」的猛烈攻擊。北洋海軍陣型左翼崩潰後,「經遠」遭4艘日本巡洋艦圍攻,苦戰數小時後不幸戰沉。

  自120 年前「黃海海戰」,北洋水師「經遠」艦沉沒之日,關於它確切的沉沒地點,便一直存有爭議。

  然而在記者的家鄉——大連黑島,一直流傳著「經遠」艦的各種傳說,在這裡,幾乎人人都能講出一兩個有關「經遠」艦的故事。

  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當記者回到家鄉,尋找熟悉的「經遠」艦傳說的時候,卻有了意外的發現——一塊銘牌、一枚炮彈、一枚「江南製造總局」構件、幾顆炮彈引信,還有一塊已經布滿海跡的煤炭……

  記者將遺骸照片,拿到北京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辨認鑑定,不想竟讓陳悅有些吃驚……

  ◎村民講述

  經遠炮彈 炸死當地漁民

  在莊河黑島,有關經遠艦沉沒的說法,已經成為當地百年來幾代人口耳相傳的共同記憶。

  史料記載,1894年9月17日上午10時許,在護送運兵船返回時,「經遠」等10艘中國北洋艦隊主力與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在黃海大鹿島海域遭遇。

  海上激戰至下午3點半,經遠艦管帶林永升被飛入司令塔的炮彈片擊中,「腦裂而亡」。

  如今已經83歲的張天貴老人,在1975年到1986年,曾擔任黑島公社的副主任。張天貴說,自己就是黑島人,聽著林大人的傳說長大的。

  據1934年版《莊河縣誌》記載,經遠艦沉船方位與該船實際方位頗接近:「是時,艦在蝦老石(即老人石)東八裡許,士卒皆請林(永升)就岸,林不肯,躬親炮彈,督戰未幾,左臂中彈,艦突亦被擊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內,扁鎖倉門,危坐以殉。」

  老人石就是黑島海面的一塊礁石,距離海岸約5公裡。

  在當地人的傳說中,至今有老人聽說過早年出海的漁民曾無意中撈到過炮彈,帶回岸上後發生了爆炸,炸死過人。當地人稱這些炮彈來自經遠艦,但如今早已不可考。

  ◎百年迷案

  沉艦之地,黑島還是大鹿島?

  19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戰100周年當天。在位於黃海北岸的黑島旅遊度假區的南大山上,立起一尊高大的經遠艦管帶林永升的塑像。

  但經遠艦沉沒海域的說法,長期以來卻有不同的聲音。

  中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查閱中日雙方的資料,也曾認為,經遠艦並沒有沉沒於莊河黑島海域。

  陳悅說,《莊河縣誌》上的有關林永升的記載是不正確的,因為根據當時的各種記錄顯示,林永升是在戰艦上被一炮擊中頭部陣亡的,這應該是信史。因此,「莊河縣誌」的可信性存疑。1981年出版的《甲午中日海戰史》一書中,作者參照日本公開發行的書籍中關於甲午海戰的記載,指出了經遠艦的具體沉沒位置,並提供了精確的經緯度,也與黑島位置並不吻合。

  但黑島度假村外聯部主任趙克豪則不這麼認為,作為甲午的文史愛好者,趙克豪則通過一張照片對經遠艦沉沒之地進行了解讀,發現黑島海岸線的輪廓形狀與照片背景中的海岸線極相像。

  經遠艦究竟沉在哪,黑島還是大鹿島,一度成為迷案。

  ◎記者尋證

  珍貴線索竟來自一次非法打撈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爭議聲中,黑島海域來了一位不速之客——2009年,一艘從南方開來的大船停到了老人石附近。

  趙克豪說,從當年7月起,這些操著南方口音的人就在船上架起了一座鋼架平臺,「用一個一噸重的鐵錘向海裡砸,然後再用大鏟子打撈,一次就能打撈上幾噸重的紫銅和鋼鐵,當時紫銅在市場上的價格非常高」。

  也許是因為經遠艦沉沒之地存有爭議,因此這次非法打撈也未引起當地官方的重視。作為一名文史愛好者,趙克豪曾有意留心過他們打撈上來的這些殘骸。

  「其中就有一個寫著繁體『炮臺』二字的銅牌,在漢字下面還有兩行洋文,引起我的注意,」趙克豪說,當時花了2000塊錢從他們手中買了回來。

  此後,趙克豪又陸續搜集到一個刻著「江南製造」總局的銅件以及一個銅質水菸袋,底下刻著「由太」二字,還有一大塊已經長著海螺的煤炭。

  在黑島,記者見到了一位曾和經遠艦有過多次親密接觸的潛水員姜世衛。

  姜世衛曾多次下潛到沉船位置。據他描述,沉船點距離老人石東1海裡左右,艦體在水下12—13米左右,船體的絕大部分已經被泥沙淤死,露出的部分不到一米。整個船身呈側臥,左舷在上,右舷在下。

  專家考證

  ◎黑島之行後,記者將炮臺銘牌、煤炭等遺物一一拍成照片,拿到北京,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辨認。

  陳悅確認:經遠艦就在黑島

  經過仔細辨認後,一直對經遠艦沉沒在黑島存疑的陳悅興奮地表示,可以確定經遠艦就在黑島,「這些東西太珍貴了,很多是實物首次出現。」

  對於那塊「炮臺」的銅牌,陳悅表示,中間那行文字為德語,意思為「武器平臺」,下面那行為英文,意思就是炮臺。「經遠艦是從德國訂購的,這塊銘牌上有中德英三國文字,符合當時軍艦的標識規則,」陳悅說,可以確定這塊銅牌就是經遠主炮的銘牌,「全國現在就這麼一塊啊。」

  對於刻著江南製造總局文字的銅構建,陳悅表示那是炮彈使用的「底火」,裝在炮彈藥筒底部,是發射炮彈的一個重要部件,它也體現了江南製造總局的工藝。

  對於那顆直徑7釐米的炮彈,陳悅認為是當時經遠艦上75毫米機關炮,並指出該炮裝在經遠艦的尾部,「雖然東西不多,但是價值高,所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可以做個展覽了。」

  公案尋解

  「劣質煤」害死北洋艦隊?

  這塊煤,能否解開謎團

  在趙克豪搜集的這批經遠艦遺物中,有一大塊已經長著海螺的煤炭。「當時這塊煤炭和其他遺物一起都被堆積在港口岸邊,有一小堆,我從其中拿了這麼一塊。」趙克豪說,其餘的被附近的居民拿回家燒了。

  對於這塊煤,陳悅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證,也是破解北洋水師諸多公案中「煤案」的一把鑰匙。

  據史料記載,1894年9月17日上午10點50分,日本聯合艦隊率先在海上發現了北洋艦隊的滾滾濃煙,並根據煙柱情況判斷為北洋水師主力,從而積極備戰。

  是煤「出賣」了北洋艦隊?而當時,給北洋艦隊供煤的是在洋務運動中大名鼎鼎的開平礦務局。在北洋艦隊成軍之初,開平礦務局為北洋艦隊供應的是最好的五槽(第五工作面)煤。

  1892年,由於開平礦務局的創始人唐廷樞病故,原為醇親王奕譞侍從的張翼接手。

  自張翼上任後,供應北洋水師的煤由優質五槽煤改為八槽煤了。這八槽煤,煤質惡劣,「渣滓甚大」,燒起來煤灰極多,濃煙衝頂,更主要這種煤燃燒後產生的動力不足,對軍艦動力設備損害極大。

  在甲午戰爭前後,丁汝昌曾多次向張翼抗議,同時向李鴻章投訴。但抗議沒有起到任何效果,直到甲午海戰結束,北洋艦隊煤倉裡裝載的依然是八槽煤。

  陳悅說,「趙克豪的這塊煤,只有一塊,無法判斷出當時經遠艦整體的用煤情況,但是這塊煤為我們指出一個方向,可以把經遠艦的煤都打撈出來,有足夠多的樣本,就可以測驗出這批煤的品質和成分,就可以對當時的有關說法進行印證了,」陳悅說,「這就是歷史研究中實物的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打撈甲午沉艦 打撈海魂物證(圖)
    報導:《甲午艦影甲午艦影》  記者:王國平  一塊鐵甲,遺落在遼寧黑島海邊的一戶農家門口,鉚釘粗大,材質特殊,這是今年10月我再次在黑島當地村莊的走訪中發現的一塊來自經遠艦的遺物。  2014年,在甲午海戰120周年之際,經過將近半年多的籌備,我們首次用鏡頭記錄下了水下的經遠艦殘骸。
  • 侵華日軍多次打撈甲午沉艦 中國潛水員背出遺骸安葬(組圖)
    華西都市報記者 王國平A【經遠艦】在水下13米,曾遭數月非法打撈一塊銘牌、一枚炮彈、一枚可由「江南製造總局」構件、幾顆炮彈引信,還有一塊已經布滿海跡的煤炭,以及一段百年來流傳在黑島的傳說,這些是經遠艦留給我們最後的訊息,而這些物件竟然是因為一次非法盜撈出現的。
  • 甲午後,日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狂歡
    陳悅:華西都市報發現經遠艦,是甲午史上最重要事件之一「華西都市報發現的經遠艦和本次發現的致遠艦,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甲午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陳悅說。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再次在黑島尋訪到一塊來自經遠艦的鐵甲殘骸。該殘骸重約200餘斤,十餘年前由漁民在海中打撈所得,後被放置在路旁風吹日曬。
  • 海軍史專家陳悅確認:經遠艦就在黑島
    經遠艦沉沒位置圖專家考證  ◎黑島之行後,記者將炮臺銘牌、煤炭等遺物一一拍成照片,拿到北京,請海軍史研究會會長陳悅辨認。陳悅確認:經遠艦就在黑島  經過仔細辨認後,一直對經遠艦沉沒在黑島存疑的陳悅興奮地表示,可以確定經遠艦就在黑島,「這些東西太珍貴了,很多是實物首次出現。」  對於那塊「炮臺」的銅牌,陳悅表示,中間那行文字為德語,意思為「武器平臺」,下面那行為英文,意思就是炮臺。
  •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專家:甲午之後 日本數萬人火燒致遠艦模型(組圖) 2015年10月08日 08:59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日本媒體報導的火燒定遠、致遠模型的照片。
  • 經遠艦在124年後被打撈,艦中發現步槍子彈,多年冤情終於大白
    北洋水師的「經遠艦」在沉沒124年後被打撈出來,艦中發現的武器,將還原一個怎樣的歷史?北洋水師「經遠艦」殘骸被打撈北洋水師是我國近代實力最強的一支海軍,但是在卻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多年來,國家對北洋水師的考古調查從來沒有停止過。
  • 鄧世昌致遠艦121年後重見天日,打撈出的炮彈,讓人肅然起敬
    (圖為他1887年停靠在樸茨茅斯海軍港的致遠艦,正在等待從德國駛來的來遠號和經遠號匯合。)在1887年以後的幾年間,清政府沒有再研製或採購更先進的海戰裝備,結果在1894年甲午海戰中,已經服役7年的致遠號和靖遠號成為北洋水師最「先進」的海戰船隻。(圖為2015年考古人員從遼寧丹東港水下打撈上來的致遠艦殘骸零件。)
  • 從沉沒124年的「經遠艦」背後 了解近代化大幕下的晚清海軍
    今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了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沉沒124年的「經遠艦」。宋晨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這場中日甲午戰爭,清王朝以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代價,被迫與日本進行和談。
  • 致遠艦殘骸中發現一物,證明鄧世昌不是要撞擊敵艦,而是另有所謀
    甲午海戰對於中國來說,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儘管它曾以慘澹的形式收場,但是這裡面還是有很多謎團沒有解開。譬如致遠艦在被敵艦重傷後,炮彈也消耗沒了,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立刻登上駕駛臺,操控致遠艦向日本艦吉野號衝去,打算與敵艦同歸於盡,就在致遠艦即將衝撞到吉野時,不幸被敵艦魚雷擊沉,全艦包括管帶鄧世昌在內246人英勇犧牲,只有7人獲救倖存。
  • 當年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海軍艦隊輸在什麼地方呢?
    甲午海戰是鐵甲艦時代,爆發的規模最大的一場海戰,這場海戰中,被認為實力更強的北洋海軍卻慘敗在日本艦隊手下。 北洋海軍的主力是「八大遠」,定遠艦是旗艦,還有定遠級鐵甲艦二號艦鎮遠艦,然後還有新銳的英式穹甲巡洋艦致遠艦、靖遠艦,德式裝甲巡洋艦經遠艦、來遠艦,德式穹甲巡洋艦濟遠艦,以及國產的平遠艦
  • 甲午海戰英勇「定遠艦」鐵甲出水!幕後有廣東水下考古人的汗水
    定遠艦鐵甲出水的瞬間 圖/新華社據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介紹,這是目前國內出水的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進一步印證了定遠艦的身份。1894年9月17號的黃海海戰中,定遠艦是作為旗艦(主力艦)與日軍艦隊周旋。周春水表示,面對日艦的圍攻,定遠艦完全靠防護裝甲方才生存下來,因為子彈無法穿透這塊堅固的鋼板。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致遠艦為何要撞日艦,多年後殘骸出水,才明白鄧世昌的良苦用心!
    作為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甲午海戰,自然也對鄧世昌這個名字不陌生,說他是民族英雄一點也不為過,在當年與日軍的那場海戰中,鄧世昌作為清朝海軍,致遠艦的最高指揮官,在生死存亡之際,放棄了率領全艦官兵逃生的機會
  • 沉海126年 18噸鐵甲重見天日 定遠艦水下考古有咱「揚家將」
    這就是2020年9月17日18點24分,山東威海甲午海戰終戰地「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現場實景。這個鐵塊被證實是定遠艦上的一塊鐵甲,也是目前國內出水唯一一塊北洋海軍鐵甲艦裝備的護防裝甲。歡呼的人群中,有一個來自揚州的身影,他就是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隊員張敏,從2018年到2020年,他親歷了這片鐵甲出水的全過程。
  • 炮彈命中率高,卻未能擊沉日艦,甲午海戰中的「彈藥之殤」
    但從海戰中的情況來看,這個提醒並未得到重視。 就在甲午海戰之後,參戰洋員泰萊說「中國海軍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乏彈藥」,另一位洋員馬吉芬也說「海戰結束前半小時,鎮遠的六英寸炮已經彈藥告罄......再過半小時,我們就將用完所有彈藥。到那時,我們只能聽天由命......」,記載於《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
  • 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
  • 北洋艦隊覆滅一百多年後,戰艦殘骸重見天日,北洋水師輸的冤嗎?
    然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這支強大的艦隊卻全軍覆沒,考古專家從海裡打撈出當年北洋戰艦的殘骸,讓我們更加了解那一場戰爭…… 三天之後北洋艦隊於日本艦隊在黃海狹路相逢,隨即爆發了激烈的戰鬥,這就是黃海海戰。此戰中國共有軍艦12艘,執行運送士兵的任務,在返航途中遭遇了日本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