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筆
今年5月29日,周杰倫官宣入駐快手,6月1日,周杰倫在快手連發三條視頻,播放量穩定在1.1億以上。截止目前,他的快手號「周同學」已發布22條作品,累積3080.5萬粉絲。
出道20多年,周杰倫開通首個中文社交媒體平臺,不論花落誰家都是肉眼可見的熱度,以及昂貴。
兩天前,周杰倫在快手帶著直播首秀來了。
據快手官微顯示,直播同時在線人數610萬,觀看總人次破6800w,直播間互動總量3.8億,快手熱度6121萬,直播打賞收入超 2000w。(隨後,周杰倫表示會把直播的收入捐出去做公益的。)
周杰倫直播首秀半小時,各項數據喜人,一度打破快手直播記錄。數據的背後,自然離不開雙方的「籌備」。
一方面,據知情人士透露,周杰倫為了此次直播,苦練魔術長達22日,才答應開播;另一方面,快手為了這次天王直播首秀的宣傳,也是砸錢不少。北京、重慶、廣州、杭州、上海等12個城市地標應援,5城地標大屏同步轉播周杰倫直播首秀。
直播當晚,郎朗、王祖藍、柳巖、關之琳、黃聖依、王耀慶、陳小春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又是送禮物又是打賞。據悉,光是王祖藍就刷了700個穿雲箭,一個穿雲箭288.8,700個,大概需要花費20w左右。即便這樣,王祖藍也僅排在榜8。
排在王祖藍前面的有快手紅人辛巴的三位徒弟「貓妹妹」、「蛋蛋小朋友」、「時大漂亮」,三人當晚分別刷了2752.2w、3172.1w、7194.7w的禮物,換算成人民幣,加在一起怎麼也得一千多萬了。
Anyway,不管是明星們自發打賞還是快手的聯動營銷、主播欲通過刷禮物漲粉,一句話,周天王的直播首秀,相當有排面。
快手為什麼需要周杰倫?
快手覬覦周杰倫,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另一方面,覬覦周杰倫的又何止快手。
作為華語流行音樂金字塔尖的人物——周杰倫和他的音樂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出道20年,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拿到手軟,被譽為華語周天王,影響力持續到如今。
關於這點,去年周杰倫和蔡徐坤的超話爭奪戰,足以說明。統而言之,不論對於平臺還是行業來說,「周杰倫」三個字,就具備足夠的影響力。
單就快手上來說,周杰倫從入駐到直播首秀,不過短短兩個月,已經漲粉超3000萬。對於快手來說,無疑是一場大型吸粉的營銷。但在娛sir看來,數據和影響力的背後,牽手周杰倫更是快手品牌的一次觸底反彈的自救。
2012年11月,快手從純粹的工具應用轉型為短視頻社區,用於用戶記錄和分享生產、生活的平臺。其用戶定位是「社會平均人」,定位為一個記錄與分享的平臺。快手CEO宿華曾表示:「幾百年以後,快手會是一個記錄博物館」。
歷經三年,快手才迎來市場。直到2019年5月,快手日活躍用戶(DAU)宣布超過2億;在快手大數據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9快手內容報告》中顯示,快手日活在2020年初已突破3億。
這兩年,對於快手來說,既站上了高峰,又隨時在危險的邊緣徘徊。
由於一部分主播的內容涉及色情、低俗、激烈等,官方點名整改、約談等成了快手近兩年的日常。邏輯是這樣的,當一個平臺或者行業影響力上揚的時候,其肩負的媒體屬性必然要求會更高。換而言之,相關部門不可能再睜隻眼閉隻眼了。
用戶下沉是快手的優勢,但同樣也是劣勢。公開數據顯示,快手用戶畫像聚集在三四線城市及以下,收入集中在3—5K,24歲及以下用戶佔比近半,25—30歲用戶不足30%。
(圖片和數據源自網絡)
眾所周知,快手有六大家族,分別是以辛巴為代表的818家族,散打哥為代表的散打家族、方丈為代表的丈門家族、張二嫂為代表的嫂家軍、二驢為代表的驢家班,以及牌牌琦為代表的716家族。不過,牌牌琦目前已被全網被封。
隨著電商的引入,快手興起「老鐵文化」。於是,群眾基礎雄厚的快手很長一段時間都被打上了「LOW」的烙印,再加上抖音的來勢洶湧,快手急於擺脫這一刻板印象。
歷經各種綜藝、電影植入、明星邀約等,快手的標籤開始轉移至「土味」,但這遠遠是不夠的。
另一邊,根據艾漫數據對周杰倫的粉絲分析,63.85%周杰倫粉絲年齡段位於25-34歲,70.45%來自一、二線城市。一來符合網際網路用戶中所謂的高淨值人群的畫像;二來和快手的用戶畫像,形成鮮明的對比。
以上。綜合來看,周杰倫確實是快手乃至其他平臺的絕佳人選。
快手重金拿下周杰倫,值不值?
不過,話說回來,能拿下周杰倫的合作,想必快手這波是下了血本。
如果仔細盤算,就知道快手牽手周杰倫這場大戲,其實很早就開始上演了。快手在今年放出第一個大招是成為央視春晚獨家互動合作夥伴。數據顯示,快手春晚直播間的累計觀看人次高達7.8億,快手此次春晚紅包互動總量高達639億,創造春晚史上最大的視頻點讚紀錄。
期間,有相關報導稱,快手贊助春晚預算近30億元,不過快手並未對此作出官方回應。但可以明確的是,光是快手給央視的廣告費,就達10億元。重點在於,彼時,快手的拜年廣告代言人請的正是周杰倫。如今,回過頭去看,這不就是周杰倫入駐快手的苗頭嗎?
再往後,三月,周杰倫為「J式之旅」發起人戶外生活文化實境秀節目《週遊記》開播,快手成為獨家冠名商,據悉,此次冠名費高達3億+,隨後快手又拿下了杰威爾音樂旗下歌手周杰倫全部歌曲及歌曲MV的短視頻平臺版權授權。
五月底,周杰倫入駐快手的消息官宣,七月底,周杰倫在快手開啟直播首秀。整個上半年,快手與周杰倫都是深度捆綁的,節奏把握的循循漸進,這麼說吧,雙方牽手,不論是單個合作還是打包合作,都不會便宜。娛sir盲猜一下,周杰倫在快手直播賣貨應該也不遠了。
回到問題:快手重金拿下周杰倫,值不值?娛sir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對於快手來說,提升品牌調性和拓寬用戶圈層,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兩大問題。而從數據維度和影響力來看,周杰倫無疑是最佳人選。
更進一步來看,這就好比,抖音為什麼需要羅永浩、B站又為什麼選中何冰,聚划算牽手劉濤,道理都是相同的。平臺急需與之品牌調性互補的人,來吸收新鮮血液,釋放新的信息與標籤。
有多值呢?就有待觀望了。一如周杰倫的直播首秀,有人覺得不錯,也有不少反面聲音。比如:周杰倫直播半小時,變了個魔術,拉來自己的朋友,仿佛像是在看《週遊記》的安可,內容不具備太大的吸引力,他本人也不懂直播那套玩法;
再比如:6800w的觀看總人次中有多少用戶留存率,又有多少可持久的用戶留存率等,這些都是快手需要衡量的問題。
說到底,快手與周杰倫的合作還是藉助明星引流的那一套。在此之前,並非沒有嘗試過。比如從早期的謝娜、黃渤到近期的張雨綺等,但激起的水花並不是很大。
「周杰倫唯一入駐的國內社交平臺」這個頭銜的吸引力明顯也在入駐和直播首秀過後,弱化了不少。
此外,很明顯,隨性的周杰倫與快手的合作,話語權是傾向周杰倫這邊的,雙方就合作的內容、節奏、默契度等能否達成長期共識,目前並不明朗化。單就一點,周杰倫雖然入駐了快手,但有關生活方面的信息又或者與好友的互動,大多還是聚焦在Instagram上。
對於快手來說,當下急需要建立一個能讓周杰倫和傑迷們留下來的環境,與此同時,還得把握和平衡好原有頭部主播的風格與溝通。關關難過,但關關都得過。值得肯定的是,截止目前,快手的這場自救運動打的還是不錯的。至少,讓傑迷和路人,在快手,看見了一部分周杰倫的生活。
參考資料:《周杰倫給快手換臉》 字母榜;《辛巴帶貨12億背後,快手無法割捨的「家族」關係網》 CBNData消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