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2683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破產之後,迪恩食品邁出了下一步,找到了接盤者——美國奶農公司。連續多個季度虧損、近10億美元的債務,註定了迪恩食品破產被賣的命運。迪恩食品不是孤例,有著160多年歷史的Borden Dairy最近也申請了破產保護。這背後,是乳製品消費習慣的悄然改變,白奶消費日漸走低,而酸奶和植物奶風靡,若乳企跟不上轉變,衰頹也在情理之中。
迪恩食品(圖片來雨:官網)
01
4.25億美元收購
作為美國最大的牛奶生產商之一,迪恩食品(Dean Foods)自從破產後的一舉一動都格外受關注。2月17日,迪恩食品的去向終於明確。美國奶農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周一宣布,已同意以4.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迪恩食品。除了4.25億美元之外,作為收購公司44家工廠以及其他資產的交易的一部分,美國奶農公司還將此次收購將承擔迪恩食品的債務。
這距離迪恩食品宣告破產過去了3個月。去年11月,迪恩食品宣布,已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以維持業務運營,並尋求出售公司時解決債務。截至去年6月底,迪恩食品的債務淨額為9.68億美元,而在停牌前,迪恩食品的市值7352萬美元。彼時,迪恩食品稱,已從荷蘭合作銀行牽頭的債權人處獲得8.5億美元的資助承諾。
美國奶農公司一直在迪恩食品的出售名單名單上,「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與美國奶農保持著合作關係,他們有能力繼續服務我們的客戶。」迪恩食品執行長Eric Beringause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申請破產時,根據迪恩食品的說法,該公司正在與美國奶農公司就出售該公司幾乎所有資產進行「深入討論」,若雙方最終就出售條款達成協議,這筆交易可能會使公司在破產保護進程中得到更高的報價。
一切還沒有塵埃落定,這筆收購交易還需要獲得美國司法部的批准,據悉,有關部門已開始對合併進行調查。針對收購相關事宜以及被收購後的發展方向,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迪恩食品媒體聯絡中心,但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具體回復。
02
迪恩食品的困境
靠低溫液態奶發家的迪恩食品,成立於1925年,1981年在紐交所上市,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巔峰時期,迪恩食品旗下的牛奶廠超過100家,是美國最大的乳業公司,為餐廳、超市和學校供應牛奶,產品也包括冰淇淋和奶精。
2007年是迪恩食品的高光時刻,也是其發展的轉折點。在此前十年間,迪恩食品通過數十次橫向併購整合發展壯大,股價也水漲船高,2007年高峰時市值達到62億美元,彼時迪恩食品的員工總數也達到2.3萬人。之後,隨著原奶價格的上漲和業務的收縮,迪恩食品也走上了下坡路。2018年迪恩食品的銷售額僅為78億美元,較十年前下降了38%。
對於迪恩食品而言,上遊的原奶價格難以掌控,下遊的零售商還在不斷擠佔生存空間。「零售商自有品牌的牛奶價格異常低,與我們差距巨大。」迪恩食品曾在年報中這樣表示。據悉,過去五年內,迪恩食品的利潤率平均只有3.8%左右。2017年起,沃爾瑪開始出售自有品牌的牛奶,導致迪恩食品取消了與美國8個州奶農的100多個合同。同時,連鎖超市Food Lion也從2018年起不再售賣迪恩的乳製品。
迪恩食品也曾採取過多種自救措施。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該公司在2019年3月時的員工總數約為1.5萬人,遠低於10年前的2.3萬人。但即使是關閉表現不如預期的工廠,以削減了成本,仍然無法追上公司銷售額下滑的速度。
2019年,迪恩食品的頹勢幾乎難以逆轉。去年一季度,迪恩食品實現營業收入17.95億美元,淨虧損為6157萬美元,每股收益為-0.67美元;去年二季度,該公司的虧損進一步擴大,從2018年同期的4010萬美元增至6450萬美元,為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而2019年三季報(累計)顯示,迪恩食品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2.05億美元,同比下降207.41%;營業收入為54.89億美元,同比下跌5.79%。
在申請破產前,迪恩食品已連續虧損了五個季度。伴隨業績滑坡而來的就是市場的質疑。今年6月下旬,迪恩食品公司的股價跌破1美元,,這也是其上市20多年以來首次收盤跌破1美元市值跌至不足9000萬美元,縮水98%以上。2019年初至破產時,其股價已跌超80%,報0.8美元/股。
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稱,在美國,乳品消費現在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其中,白奶消費減少較為明顯,但酸奶消費在增長。迪恩食品之所以破產,一是因為迪恩沒有走出國門,二是沒有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改進,這是迪恩食品的核心問題。
03
牛奶「失寵」
對於迪恩食品而言,更致命的問題在於消費者習慣的改變,隨著酸奶、植物奶等的風靡,牛奶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逐漸「失寵」了。2018年,美國消費者每年人均喝146磅牛奶,創下1975年以來的新低,該數字在過去40年中下降了39%。根據美國奶農協會(DFA)的數據,2018年美國牛奶銷售額下降了11億美元,從2017年的147億美元下降到136億美元。
相較之下,乳製品替代產品的銷量一直在飆升,僅僅截至2018年6月的52周內,燕麥奶和非乳製品混合奶的銷量增幅明顯,分別增長了23%和51%。DFA主席兼執行長裡克·史密斯曾坦言,2019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消費者對素食替代品的興趣日益增長是牛奶銷量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乳品消費的情況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是主要的消費增長的一個區域,但是現在有很多新興國家面臨著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的困境,對於乳品消費這方面會有一些影響,導致乳製品的需求下降。」宋亮分析稱,從白奶消費來看,美國市場實際上是一個波瀾不驚的市場。隨著年輕人的需求日益萎縮,這個市場也在日益萎縮。此外,一些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如雀巢、達能等的進入,也進一步加劇了萎縮,對於本土企業來說,這也是一種教訓。
而破產的迪恩食品只是美國乳製品行業的一個縮影。今年1月早些時候,美國最受歡迎的乳製品公司之一、擁有160多年歷史的Borden Dairy也申請了破產保護,成為繼迪恩食品之後又一家申請破產的乳業公司。破產申請顯示,該公司現在的資產為1億美元,而負債高達5億美元。
Borden Dairy表示,破產重組之後將繼續正常運營。該公司執行長Sarsam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公司繼續受到原料奶成本上升和乳製品行業面臨的市場挑戰的影響。在過去幾個月裡,我們與我們的貸款人進行了討論,以評估公司的一系列潛在戰略計劃。最終,我們認定為了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護公司的最佳方法是通過這一法庭監督的過程進行重組。」
對於像迪恩食品這樣的公司,宋亮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對於一個企業,一定要走出國門,一定要把新興市場,特別是這種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且增速非常快的這種新興市場作為未來的發展重點。第二點就是要不斷的迎合本地的消費需求,要進行產品結構升級,不斷拓展新的產品。第三點就是一定要做好供應鏈體系的建設,要儘可能的去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