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討論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對於現在的DCEU來說,綠燈俠還有機會嗎?」
綠燈俠原本是「正義聯盟」七巨頭之一,然而在2017年上映的版本中根本沒有綠燈俠的身影,這位強大的超級英雄到底哪裡去了呢?還是整個DCEU根本沒有計劃拍攝綠燈俠的相關電影?
綠燈俠可以說是DC手中市場潛力最大的IP之一,雖然蝙蝠俠才是世界上人氣最高的超級英雄,但是他畢竟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就是說蝙蝠俠的電影中不可能出現太過離譜的劇情。
而綠燈俠卻完全不同,綠燈軍團被稱為宇宙義警,無論是宇宙守護者的發展歷史,還是最偉大的綠燈俠哈爾·喬丹在漫畫中墮落又洗白的經典劇情,都足夠DC將其拍攝成一系列的電影史詩。
華納在2003年前後見證了蜘蛛俠的崛起之後,他們就開始想要將閃電俠和綠燈俠打造成超級英雄電影,當然最成功的還是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閃電俠和綠箭俠在美劇宇宙中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就,甚至已經被官方定義為「主宇宙」。
2011年上映的《綠燈俠》可以說差點成為DCEU的開端,光電影的成本就2億美金,而這部電影的宣傳費用也一度達到了1.25億美元,也就是華納至少為這部電影付出了超過3億美元的成本。
而全球票房最終只收穫不到兩億美元,可以說是華納十年內虧損最嚴重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直接讓華納對所有非一流導演失去信任,也是他們對後續的超級英雄電影反覆幹涉的原因。
而主演瑞安·雷諾茲更是因為這部電影被人稱為「票房毒藥」,直接讓他從「當紅小生」陷入無片可拍的尷尬境地,他本人花費了數年才用《死侍》這部電影證明了自己。
華納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分的相信導演馬丁·坎貝爾,這位導演將大量的預算用到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比如綠燈俠的戰衣,而整部電影缺乏讓觀眾們激動的戰鬥場面,劇情上也非常單調,甚至不如漫畫中綠燈俠的起源故事。
整部電影中預算最高的戰鬥場面竟然是哈爾·喬丹和一坨設計得如同大號「奧利給」一樣的視差怪戰鬥,而對於那些真正喜歡綠燈俠這個角色的DC粉絲們來說,這個所謂的視差怪真的太勸退了。
這場失敗之後,華納一度對綠燈俠這個IP失去信心,所以他們決定在10年之後的2020年再重啟綠燈俠的電影,直接雪藏九年,可以說2011版的《綠燈俠》電影絕對是一次華納的決策失誤。
從2014年開始,DC就想要正用一部綠燈軍團來完善DC電影宇宙,在2017年的新聞中,負責這部電影的編劇是大衛·高耶和賈斯廷B.羅德,而在後續的報導中,卻很少提及綠燈俠的這部電影,而是變成了一部由傑夫·瓊斯負責編劇的《綠燈俠》的劇集。
在綠箭宇宙大事件「無限地球危機」的結局中,多元宇宙被重新塑造,而在其中多出了一個平行宇宙地球-12。
而細心的網友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情節,那就是這段畫面並非重新塑造,而是直接取材於2011年的電影版《綠燈俠》。
「這是否在暗示什麼呢?」
所以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推論出,華納很可能已經沒有了打造綠燈俠電影的想法,而是決定將電影版《綠燈俠》的劇情銜接到《綠燈俠》的電視劇之中。
《綠燈俠》的電視劇將會橫跨幾十年的時間,講述兩代綠燈俠之間的恩怨情仇,而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塞尼斯託。(黃燈軍團領袖)
綠燈俠的劇集將會於2021年在HBO MAX上線,而這一點也符合華納的戰略,延緩DC電影的發展腳步,將主要的發展方向從電影變成「流媒體」平臺之上,加入網飛,迪士尼和其他娛樂巨頭在流媒體領域的這場戰爭之中。
這源於2018年AT&T對於華納的整體收購,整個華納的高層幾乎都被替換了一遍。和曾經的華納相比,AT&T更看好流媒體領域的市場,而事實證明了他們的眼光是正確的。
2020年的疫情對於整個電影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而華納在流媒體領域的布局卻讓他們收穫了不少的市場份額,至少比那些撲街的電影要強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