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成為了這個夏天電影市場最大的驚喜,不僅票房超過《復聯4》 躍居中國影史票房第三,也在「亞洲動畫全球票房排名」上完成歷史性的超越:以最新匯率計算,《哪吒》的總票房已經超過5.9億美元,超越以《你的名字》為代表的多部日本作品,成為有統計以來最賣座的亞洲動畫電影。
隨著《哪吒》電影的爆火,越來越多的人在觀影之後覺得意猶未盡,還想獲得相關的各種IP衍生品,甚至還與不少網友大開腦洞地貢獻著各種設計創意。但官方的周邊產品要預售一個月後才能發貨,且只有T恤、徽章、掛件、鑰匙扣、海報等屈指可數的幾個品類,與粉絲們所期盼的周邊產品出入極大,不僅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還令萬千粉絲們沮喪不已。
與此同時,官方IP衍生品尚未上市,各種山寨品卻開始橫行泛濫,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都迫不及待地購買了盜版周邊,這顯然是對《哪吒》正版衍生品價值的稀釋。
然而《哪吒》所面臨的窘境並非首次出現,近年來,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典型案例便是2015年的《捉妖記》,影片票房高達24億元,但由於國內電影市場衍生品意識的缺乏,在票房爆發前,衍生品授權無人問津;票房爆發時,衍生品來不及開發,且授權金額以天為單位成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長,這讓衍生品開發商們望而卻步。從而《捉妖記》的官方未能在衍生品市場佔得先機,導致盜版猖獗。
再如人們熟知的《大聖歸來》,儘管其衍生品上線首日就突破了1000萬元營銷收入,但不容忽視的是,《大聖歸來》正版衍生品的最終收入不足5000萬,而其電影票房近10億。
以上無不彰顯著我國IP產業鏈的不完備;而需解決的難題,便是IP衍生品環節的缺位。
所謂IP衍生品,是指除了IP內容收入本身外,全方位圍繞IP衍生出來的一系列消費品,比如服裝、玩具、輕工產品、工藝品、紙媒、圖書、漫畫、音樂、雜誌、主題公園等等。而IP內容(例如電影、電視劇等)與IP衍生品疊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IP產業鏈。行業典範當屬美國的迪士尼。
2013年底,由迪士尼出品的動漫影片《冰雪奇緣》在全球熱映,隨後藉助這一大IP的影響力,女主角艾莎公主的玩偶娃娃在美國賣出了2600萬美元的銷售額,而電影主人公安娜和艾莎所穿的同款公主裙,一共在全美賣出了300萬條,光靠「賣裙子」,迪士尼公司就獲得了近4億美元的收入,而這一數字同《冰雪奇緣》電影的北美票房幾乎一致。
況且《冰雪奇緣》還只是迪士尼眾多IP中的一個。其他如人人皆知的米老鼠,自1928年誕生至今,歷時90餘年不衰,根據迪士尼官網數據,米老鼠相關的衍生品授權收入約為每年25億美元。
倘若放大視角去考察迪士尼的收入結構,根據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在迪士尼娛樂內容相關收入中,電影票房僅佔1/4左右,剩下3/4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於各種衍生品。
所以一個好的IP,其衍生品的變現能力要遠遠勝過電影本身,且具備更旺盛的生命力與更持久的影響力,市場空間亦是極其廣闊。這也正是IP衍生品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掘金IP衍生品市場,迪士尼是當之無愧的教科書級範例。利用自己多年開發積累的無數經典IP人物形象,迪士尼形成了以商品授權、出版、零售、影遊互動開發、主題公園等分支為主的開發與變現渠道,其衍生品板塊的發展也極其成熟。
迪士尼不僅著力提升自身的IP原創與製作能力,還不斷聚集各種IP資源,甚至不惜花重金收購皮克斯、漫威、盧卡斯等知名IP巨頭。依託卓著的製作能力與強大的資源儲備,迪士尼積累了諸如獅子王、白雪公主、冰雪奇緣、美女與野獸、阿拉丁、海底總動員等數十部經典動漫的IP,為後續的衍生品變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迪士尼不止滿足於IP內容的生產製作,而是進一步在衍生品市場進行IP的變現與滲透。具體來說,迪士尼不僅牢牢掌握著影片的版權,還有頗為成熟完備的產業鏈,全面覆蓋線上與線下,充分利用IP形象的影響力,吸引人們對於身邊各種渠道各類消費品的選擇,從而把無形的IP轉變為有形的財富。
在電影作品播放之後,迪士尼會緊接著開展一系列活動予以配合,包括影視原聲曲目的推廣、舞臺劇的演出、主題樂園內相關項目的建設,等等。例如《冰雪奇緣》的主題曲《LET IT GO》,就被製作成20多種語言版本進行推廣,最終還斬獲了奧斯卡獎;《獅子王》則是被製作成音樂劇,於全球各地巡迴演出……這些做法,不僅進一步鞏固了IP形象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與鮮活度,賦予了相關虛擬人物更為持久的生命力,還大大提升了IP及其衍生品的商業價值。
得益於自身的全產業鏈布局,迪士尼創造性地構建出其獨有的贏利模式——「輪次收入模式」,從影片到錄影帶,再到各種卡通影集、舞臺劇、主題樂園……一輪又一輪的收入也就隨之而來。此外,各種衍生品的持續變現還能反哺迪士尼的IP生產和製作,這也是迪士尼產業鏈的動力核心所在。
商品授權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即公司授予第三方使用迪士尼IP形象的權利,並按照固定的比例從批發或零售價格中收取版權費,另外,迪士尼也會以公司的經典角色、電影和電視節目為基礎,涉及生產具體產品,為零售商策劃獨特的主題性和周期性的促銷活動。
對於迪士尼而言,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既能夠獲得巨額利潤,又很好地保護了原創作品的智慧財產權;與此同時,被授權的商家也能因為獲得了已被廣大消費者充分認知與喜愛的品牌,而省去一筆不菲的廣告費,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打開銷路。
這些便是迪士尼玩轉IP產業鏈、掘金衍生品的精髓所在。
《哪吒之魔童降世》燃爆暑假,其官方衍生品卻沒有跟上節奏。
《哪吒》7 月 26 日上映,首批輕周邊預計 10 月發貨,手辦類預計 2020 年 4 月發貨,這就有了長達 4-10 個月的空檔期。這時再做衍生品宣發,買方市場的熱度已經降溫。相反,在電影上映之前就進行衍生品的推進,一方面可以提高電影的熱度,另一方面又可以用電影熱度增加衍生品的價值。
現目前製片方發布的片單來看,後續還有《姜子牙》等封神宇宙的故事上線,雖然目前還難以與漫威宇宙的熱度比肩,但卻能讓影視作品和衍生品形成一個良性的承接關係,以此保持IP的熱度和延續性,片方也可以基於故事的連續性對衍生品開發做早期規劃。
對比海外市場,中國的動漫衍生開發、潮流玩具市場雖然暫時缺位,但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
近年來,在電影產業持續發展、各種製作技術飛速進步、網際網路技術變革生活方式、廣大群眾消費能力不斷升級等多重因素疊加的影響下,消費者對於優質IP的認知度日益提升,興趣化與泛娛樂化的產品正在成為內生需求。看似小眾的衍生品、手辦、潮玩市場,的確發生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同時,受「粉絲經濟」的驅動,消費者為優質IP付費的意願同樣在提升,這些都有望推動IP衍生品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張。
據業內人士透露,2018 年 POP MART 的利潤在億元左右,52Toys 在 2019 年第一季度也完成了 3000 萬元的銷售額。從摩點(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的營收數據,也能看出衍生品、潮玩市場的穩步攀升,據透露,摩點的年度 GMV 從 2016 年的 3000 千萬元,到 2017 年年營收過億,今年則預計能翻倍突破 4 億。
在大環境利好的基礎上,希望衍生品市場將有可能釋放更大的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