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今天,《新美育》首度亮相,未來每周三將以周刊的形式與您見面。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我國美育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禮、樂教育即是美育。近代,王國維、梁啓超、蔡元培、魯迅、朱光潛、陶行知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極力倡導美育。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地成長。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像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挖掘各學科的美育資源,打造包括文學、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美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藝術特長,開闊人文視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化觀,這是學校美育的主要內容。
《新美育》站在思想、理論、實踐的角度,從多方面多角度為讀者奉上豐富的美育內容,讓讀者走近美育、了解美育,為推進美育事業的發展而發聲。
2021,《新美育》與您為伴,向美而行!
《新美育》主編:劉冠琦
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
依託場館開創美育新局面
走進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濃鬱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掛滿詩詞的校園長廊、彩繪師生笑臉的文化牆壁、卡通的校園郵筒、陳列著各種文物的小小展館,無不令人賞心悅目,愉悅之至。
曲江二小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是一所美麗的花園學校,還是一座「有意思」的博物館。
自2015年建校以來,曲江二小依託場館有機實施美育,積澱了豐厚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深受學生、家長喜愛和社會各界好評,反響極大,美譽度極高。
01
校園處處博物館
西安市曲江二小校長閻利娟有兩個身份:一個是校長,另一個是博物館館長。說起二小博物館,閻利娟校長有很多話要講。
「首先,在學校建博物館不是追熱點,而是為了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學生理想的學習場所。既然學生需要,校長就要積極去爭取。最初,學校與曲江新區稅務局聯合辦了兒童稅法博物館。後來,在社會各界人士幫助下,曲江二小又陸續建成了城市歷史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博物館、兒童軍事博物館、雷鋒博物館、地球科學博物館、垃圾博物館、VR體驗館等八大主題館。
曲江二小雷鋒博物館
現在,二小不僅有建築面積近473平方米、配套庫房面積65平方米的八大主題館,還擁有89間有主題、有實物陳列,有圖文講解的班級分博物館。每個教室都是一所小小博物館,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使校園處處成為博物館,給予孩子最直觀、最生動的學習體驗。
2018年2月,經陝西省文物局審批,「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學博物館」掛牌成立,同時被授予「陝西省博物館教育聯盟會員單位」稱號。2019年二小博物館被授予「中國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稱號。
02
校園博物館的「大學問」
學校建立博物館只是第一步,關鍵怎麼利用這些博物館,讓博物館物盡其用,不能把門關上閒置起來。
二小博物館是開放的,這個開放指的是全方面,從管理層面而言,不僅是老師參與管理運營,還有學生參與其中。學校通過「校內紅領巾招聘會」為博物館招聘小小館員,促使學生親自參與博物館的運營,從博物館的講解、文創開發落實到每個環節之中。
曲江二小博物館學生講解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上好博物館課,學校特意錄用了五名研究生,讓專職教師上專業課。還定期邀請知名院校教授、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校園,為老師舉辦博物館課程相關講座,為學生上好博物館研學行前課。
二小的博物館課程立足學生興趣和年齡特點,以在西安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為經,以事物的發展變化為緯,織就了一個從認知到實踐、再到創造的體系,按照自主探究、課程授課、校外研學三個階段有序展開。
自主探究課程是博物館課程的起點,每年暑假開始之前,教師根據下半學年研究的歷史時期,為每個班級提供對應的研究課題,通過布置假期作業,推薦相關博物館、圖書、紀錄片等材料,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手段主動獲取學習資源,了解研究對象,展開分析、評價與創造,完成第一階段的自主探究。
課程授課是博物館課程的重點,由學校專職博物館教師授課。根據教學目標不同,分為通識課、主題課、總結課三種類型。
校外研學課是博物館課程的延伸,各年級學生完成一期博物館主題課程後,在博物館老師的組織下,以班級為單位,分批次前往相應的校外博物館研學基地進行體驗式實踐學習。
二小不光有豐富的博物館課程,更關注對孩子學習後的評價。每學期課程結束後,教師分別從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探究與創新三個維度、九個指標進行評價。二小還為每位學生發放了博物館護照,護照是對學生小學階段博物館課程學習的綜合評價,學生通過打卡記錄的形式,為自己的博物館學習留下印記。
03
五個「無邊界」引領課程改革
依託場館進行美育,這是曲江二小的教育特色。以五個「無邊界」進行課程改革,給學校、教師、學生帶來了明顯的變化,社會反響極大。
曲江二小博物館活動
學校無邊界。曲江二小依託西安這座「博物館」之城,目前與19家博物館籤約,這些博物館都將成為二小博物館課程的校外實踐基地,有計劃地展開分層次、分主題、定製化的「博物館探究研學」課程。讓學校成為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學校。
課程無邊界。博物館課程作為學校美育的一部分,分為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在校內除了建成核心主題博物館外,每個教室也都布置成一個博物館。課程從課堂到課外,從書本到實踐,從校園到博物館,時時處處都在學習。
課堂無邊界。曲江二小積極整合區域內教育資源,不斷拓展學生美育空間,與西安音樂廳、美術館、兒童藝術劇院、曲江藝術博物館等建立了共建關係,在藝術場館內實施了「音樂廳裡的音樂課」「美術館裡的美術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充分發揮了藝術場館的浸潤式美育作用,使孩子們在無邊界的課堂裡受到美的薰陶。
時空無邊界。在校園博物館裡,有一間小小的教室,深受孩子們喜愛,它就是VR體驗館。孩子們戴上VR眼鏡,就可以上太空、潛海底、週遊各國美術館。這是科學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打破了時空邊界,讓學習資源無限拓展。
成長無邊界。博物館課程,對於師生而言都是一次挑戰,從最初的疑惑迷茫,到後來的探索、研究、實踐創新,這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博物館課程,讓師生們走出教室,感受歷史、感受社會、感受自然。智慧博物館,讓師生們共同發現。博物館課程,讓師生們共同成長。
04
美育的開拓者
談到曲江二小的美育,人們議論最多的是環境,因為曲江二小的確很美。人是環境的產物,什麼樣的環境成長出什麼樣的人。孔子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讓孩子在小學階段,欣賞一百幅中外名畫,一百首中外名曲,這絕非要培養美術家或音樂家,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美感。如果只是培養高分或高能的孩子,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如果離開了美,孩子沒有了愉悅的感受,那真是痛苦不堪,找不到人生的方向。」閻校長這樣對筆者說。
曲江二小,無處不美。佔地35畝的校園裡,一草一木都凝結著學校的美育智慧。學校就是匯聚美好的中心。秉承「做最好的自己」校訓的曲江二小,作為美育的開拓者,不僅切實做好了美育,而且做到了極致,做到最好。
文/劉冠琦 寇愛芳 胡娜 王琳
本文選自2021年1月6日《文化藝術報》A06版 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龐阿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文化藝術報 · 新美育》周刊來了!首期走進一個處處都是博物館的學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