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青海古代冷兵器鑑賞

2021-01-09 青海日報

金戈鐵馬 祖魂亮劍

——青海古代冷兵器鑑賞

圓銎寬葉倒勾青銅矛

青海人幾乎都知道坐落於西寧市馬坊鄉小橋村的沈那遺址,而知道從遺址中出土的「圓銎寬葉倒勾青銅矛」的人就不多了,至於它是我國最大的古代軍禮器之一、堪稱「中國矛王」的,知之者就更少了。

1991年至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沈那遺址」進行田野考古發掘時,這件古鏽斑駁的青銅大矛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鏟下,滲出滄桑威嚴的冷峻光芒,它那寬大雄渾的體量令學術界無比震驚。其矛體前鋒渾圓,雙面鑄脊,兩側開刃,形似闊葉;圓銎下端鑄有一穿和三道凸起的圓箍,與刃部接合處鑄一倒鉤。經過技術檢測,圓銎兩側、穿及倒鉤處仍然保留著合範的鑄跡。由此印證,齊家人已經掌握冶銅與熔鑄分化的工藝,並超越了天然銅鍛打成器的初級階段。冶銅與熔鑄技術是齊家文化手工業的突出成就,實屬西陲之地古代文明中的典範之作。它與歐亞草原阿爾泰山塞伊瑪——圖爾賓諾文化同類器極為相似,其文脈傳承關係,尚待研究考證。至少表明4000年前西寧地區與歐亞廊道有所接觸。1996年,其經國家文物鑑定小組確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巖畫角鬥圖 位於青海天峻縣江河鄉盧森

「矛」為古代殺傷類兵器之一。由「身」「骹」兩部分組成,為直刺的絕佳兵器。據傳,戈、矛、戟在五帝時代便已誕生,獨霸東方的蚩尤是製造冷兵器的鼻祖,故後世稱他為「兵主」。最初的矛以石、骨、木等材料製作 。先秦典籍《韓非子·難一》載:「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矛」流行於商周至漢代時期,它不僅是進攻性刺殺兵器,而且還是一種勇武力量的象徵。而「盾」則代表著防護性武器,矛與盾之間相互依存,形成有攻就有防,有防必有攻,相剋相聯,交替使用的態勢。商周時期,冷兵器製作普遍採用青銅材質。春秋戰國時期,銅矛的造型逐漸變長,鋒部厚重。漢代以後,採用鐵質。西周時期,又研製出矛與戈熔鑄為一體的冷兵器——「戟」,它既能橫擊又可直刺與鉤殺,殺傷力極為強悍。《考工記·廬人》曰:「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玄註:「把持曰尋,倍尋曰常。酋、夷,長短名。」《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

然而,這件散發著王者氣脈的青銅矛,穿越4000年的時空隧道,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深不可測的遠古沉思。它長61.5cm、寬19.5cm、重2.87千克、加之柄杆及綴飾,體量約10斤。如此重器,絕非一般的拼殺兵器,它是強大勇武的標誌性符號,更是集體力量的象徵。它是族群中充當指令的權杖?抑或是原始宗教禮儀的「法器」?就其矛體上的倒鉤部件而言,定是在實戰中研發的新構件。我們假想,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雙方將士鐵馬驚騎奮勇交戰,一位叱吒風雲手執倒鉤青銅矛的勇士衝到陣前,運用橫掃一片、直刺目標、鉤斷敵方馬腿等戰術,迫使戰馬失去作戰能力,起到決勝的把握。因此,沈那倒鉤銅矛,很可能正是矛與戈相結合熔鑄一體的新型兵器——青銅「戟」的早期創意雛形。

巖畫狩獵圖 位於青海天峻縣江河鄉盧森

4000年前,齊家文化的各個族群為爭奪生存空間,諸如搶奪水源、霸佔草場、掠奪食物、強搶女人、屠殺戰俘、頻繁挑釁,激烈衝突時常發生。為交戰獲勝無奇不用,原來用於狩獵與生產的石鏃、弓箭、石斧、石錛、石刀、古匕等堅硬而帶刃的工具都變成了殺人的武器投入到戰爭之中。

我們可以假想,很久以前,青海高原生存著諸多原始族群,其中有兩個部族為了生存空間經常發生衝突。經過多次交戰,B部族的成員越打越少,各種資源也越來越匱乏,部族首領召集族人總結失敗原由,一個族人說:「我們人少,而且在混戰中還經常誤殺自己人。下次戰鬥,要給自己人做個明顯的標記,以免再次誤傷」。戰鬥號角奏響,A、B雙方在藍天之下怒目圓瞪、虎視眈眈。龐大的A部族猛然看到對方每個參戰成員滿臉流淌著鮮紅的熱血,高舉石斧、手握石矛、弓背蹬腿、殺聲震天,個個抱有決一死戰的亡命信念。A部族被這種豪氣沖天的壯舉所震懾,膽寒心驚抱頭鼠竄……B部落終於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在這個星球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案例就此形成。其它族群疑惑不解:弱小怎會戰勝強大?有人說:B族背水一戰,在參戰前給每個成員的額頭上劃上一刀作為標記,以免誤傷本族人。另有人說:我們也可以這樣做呀!於是,在人類社會,模仿便開始產生了。一時間,有的部族在臉上橫劃一刀,有的豎劃,有的斜劃,這些簡單刀法均易模仿,戰場上仍然出現大量的誤傷。各族群在此基礎上逐漸將自己的崇拜物刻劃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部族圖騰開始形成。他們額角上第一道恐怖的血痕,啟示著後世紋面紋身圖案的開發,也是界定不同族群英武與信仰的標誌符號,更是自我意識的族群象徵,原始文明就是在這點點滴滴的演進中悄然積累生成了。

推薦閱讀

【夜讀】遊牧文化:解讀高原生態文明的一把「金鑰匙」

【夜讀】那山 那湖

文/柳春誠

刊發於《青海日報》

責編/韓旭婷

監製/胡芝蓉 總監製/薛軍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每日文物鑑賞」承上啟下的兩漢貨幣
    「每日文物鑑賞」古錢史上的精品——王莽幣「每日文物鑑賞」先秦刀幣,由刀演變而成「每日文物鑑賞」國最早的統一貨幣——秦半兩錢「每日文物鑑賞」稀有貨幣品種,平肩弧足空首布「每日文物鑑賞」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 「每日文物鑑賞」人面獸面組合紋玉琮,神人騎在神獸上
    「每日文物鑑賞」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東漢的吉祥神獸「每日文物鑑賞」明鎏金喇嘛塔,國內唯一「迷你型」佛塔「每日文物鑑賞」明金蟬玉葉,金聲玉振的金枝玉葉「每日文物鑑賞」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共8人,沒竹子
  • 「每日文物鑑賞」講究對稱之美的對錢
    「每日文物鑑賞」承上啟下的兩漢貨幣「每日文物鑑賞」古錢史上的精品——王莽幣「每日文物鑑賞」先秦刀幣,由刀演變而成「每日文物鑑賞」國最早的統一貨幣——秦半兩錢「每日文物鑑賞」稀有貨幣品種,平肩弧足空首布
  • 「夜讀」漫話幸福
    推薦閱讀【夜讀】以人度人【夜讀】土火鍋:熱氣騰騰的冬日味道文/趙顯清刊發於《青海日報》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上海博物館的中國歷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
  • 中國古代的冷兵器
    冷兵器是相對火器(火藥武器)而言的,它主要依靠武器本身的鋒刃來殺傷敵人。我國從原始社會後期到唐末,戰爭中所用的兵器部是冷兵器。五代以後,火器開始進入實戰,是為冷兵器和火器並用時代。直到清末,冷兵器基本退出實戰,讓位於火器為止,冷兵器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與交化。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陶瓷、玉器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二樓,中國古代玉器館位於上海博物館的四樓。中國古代陶瓷館展廳面積1300平方米,共陳列了展品500餘件。古代社會,玉不僅被用於裝飾,而且是財富、權力的標誌,又是統治者祭天祀地、溝通神靈的法物。古代玉器館展示了中華玉器文化的精髓。那麼,您了解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玉器精品、陶瓷精品嗎?
  • 「夜讀」拉麵,遍布四海的家鄉味道
    推薦閱讀【夜讀】學習書法的時光【夜讀】父親樹記者/鍾倩刊發於《青海日報》
  • 「每日文物鑑賞」慈航之寶——金觀音菩薩立像
    「每日文物鑑賞」武曌金簡,現存唯一一件屬於武則天的文物「每日文物鑑賞」商婦好鴞尊,記錄了一個女將軍的赫赫戰功「每日文物鑑賞」漢代壁畫四神雲氣圖,被譽為「敦煌外之敦煌」「每日文物鑑賞」杜嶺方鼎,助力鄭州挺進「中國八大古都」
  • 「夜讀」霜寒紅葉天
    推薦閱讀【夜讀】去了一趟祁漢溝【夜讀】秋夜登茅山文/鄭學富刊發於《青海日報》責編/顧植霞
  • 「STEAM遊戲鑑賞」Soulcaster
    「STEAM遊戲鑑賞」Soulcaster
  • 古代的冷兵器有哪些?
    千百年來,無論是保家衛國還是開疆擴土,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都是一刀一劍、一槍一戟這樣的冷兵器。直到宋朝,火藥廣泛使用於武器製作,才出現了火器,但火器並未完全取代冷兵器,到清末冷兵器還是武器中的主角。古代有「十八般武藝」之說,其實指的是弓、弩、槍、棍、刀、劍、矛、盾、斧、鉞、戟、殳(音同「書」)、鞭、鐧、錘、叉、鈀、戈這十八種不同種類的冷兵器。今主要介紹矛、鉞、戟等幾種不常見的武器,淺窺這些冷兵器的精巧構造和鏖戰時的使用技法。
  • 「STEAM遊戲鑑賞」Company of Heroes
    「STEAM遊戲鑑賞」Company of Heroes
  • 「STEAM遊戲鑑賞」Space Travel Jigsaw
    「STEAM遊戲鑑賞」Space Travel Jigsaw
  • 「STEAM遊戲鑑賞」雀魂麻將
    「STEAM遊戲鑑賞」雀魂麻將
  • 自古寶刀配英雄,來,了解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國冷兵器!
    耗時十餘年,中國冷兵器研究巨著特邀3D 動畫師結合手繪技術,精細復原傳奇古兵器完整收錄各門類兵器、戰具與玩法,重現寶刀與英雄傳奇《中國冷兵器圖典》著 者:蔣豐維 繪者:劉子葳 出 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金朝錢幣
    2、至寧元寶至寧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金代衛紹王完顏永濟,在至寧元年(公元1213年)鑄造。中文名:至寧元寶類型: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造時間:公元1213年貯藏地: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6、貞祐通寶貞祐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金宣宗完顏詢,在貞祐年間(1213-1217年)鑄造,並配合貞祐鈔發行。
  • 古代歷史上冷兵器排行榜,第一名被稱為冷兵器之王,你知道嗎?
    在古時候的冷兵器最開始是由農作工具改良以後誕生的武器,在悠長的歷史長河中這些冷兵器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些各種各樣的冷兵器也是因為戰爭而慢慢誕生出來的產物。通過對古代遺蹟的考古發現,冷兵器最早出現在了距今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此也拉開了冷兵器在戰場上的應用。那麼古代冷兵器最厲害的五個你都知道是什麼嗎?
  • 「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書、畫
    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中國歷代書法館集中了中國各個時期的典型名作,系統地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軌跡。展廳採用了展框、自動感應的燈光照明。
  •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梁錢幣
    「每日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戰國時期錢幣「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陶瓷、玉器「每日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