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張偉
10月22日,高分子新材料生產商淄博魯華泓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魯華泓錦」)在創業板官網披露招股書,擬募資7.65億元用於技術改造、信息化升級、補充營運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公開資料顯示,魯華泓錦曾在2018年9月遞交招股書擬登陸中小板,卻於2019年7月收到證監會警示函,並在當年底被終止審查。而此番「改道」創業板再戰IPO,魯華泓錦能否成功?
中石化既是供應商也是客戶
魯華泓錦成立於1989年4月,2010年5月完成股改,主營業務為碳五、碳九的分離及深加工。2017年至2020年6月(下稱「報告期內」), 魯華泓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0.81億元、26.12億元、25.46億元和10.40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6億元、1.14億元、1.67億元和0.76億元。
作為國內碳五、碳九綜合利用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截至 2019 年底,魯華泓錦的碳五分離能力達23萬噸/年,在國內僅次於惠州伊科思(30萬噸/年),高於上海石化(20.5萬噸/年)、武漢石化(13萬噸/年)等對手。不過,招股書未明確提及魯華泓錦碳九分離能力在國內的地位。
據了解,碳五、碳九是乙烯裂解時的副產物,國內乙烯產能集中於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這3家公司的年產能在全國乙烯總產能中的佔比超過60%。魯華泓錦的碳五、碳九則主要從中石化採購而來。報告期內,魯華泓錦向中石化的採購金額分別為12.81億元、15.80億元、13.82億元和5.88億元,在其採購總金額中的佔比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是魯華泓錦第一大原材料供應商的同時,也是其第一大客戶。報告期內,魯華泓錦對中石化的銷售金額分別為2.70億元、3.37億元、4.00億元和2.05億元,在其主營業務收入中的佔比超過13%。
對此,魯華泓錦在招股書中表示,其前身為中石化下屬集體企業,雙方合作具有歷史原因。如果未來發生不可抗因素,或出現極端事件導致來自中石化的原料供應大幅減少,或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
報告期內多次被「行政處罰」
魯華泓錦的原材料及產品屬於危險化學品,在生產、運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報告期內,該公司及其子公司也因多次發生安全事故被相關部門罰款並勒令整改。
2017年8月,因「未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檢查不到位」,魯華泓錦的子公司天津魯華被天津市濱海新區安監局罰款40萬元。
2019 年11月,天津魯華因「佔用防火間距」被天津市濱海新區消防救援支隊罰款3萬元並勒令整改。
進入2020年,天津魯華又因「安全教育培訓不夠」、「 擅自復工復產」、「未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等原因前後3次被天津市應急管理局進行行政處罰,累計罰款6.5萬元並勒令整改。
《投資者網》就「多次行政處罰是否會對本次IPO造成影響」等問題致函魯華泓錦,但一直沒有收到對方回復。魯華泓錦在兩版招股書中均表示,公司及子公司都是被行政處罰,不屬於重大違法行為,不會對IPO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天津魯華近幾年被不同主管部門多次處罰,說明該公司的安全生產意識還需有待提高。
選擇「改道」IPO能否順利?
除了多次被行政處罰,魯華泓錦曾因闖關中小板時收到證監會警示函,導致其IPO被終止審查,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2019年7月8日,證監會給排隊近一年的魯華泓錦出具警示函稱:「經查,我會發現你公司在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過程中,存在未對有關固定資產進行減值測試、部分固定資產入帳價值不準確、部分修理費確認不及時、部分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不恰當、收入確認會計政策及應收票據的信息披露與事實不符等問題。」
隨後市場普遍認為,相對於監管談話、責令改正等監管措施,收到警示函的情節特別嚴重,並預測魯華泓錦大概率會被終止審查。
2019年12月,魯華泓錦發布公告稱,「因需要對相關事項進一步落實、整改和規範,公司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遞交的申請材料。」雖然,其中小板IPO就這樣結束了,但選擇「改道」繼續IPO,成為魯華泓錦新的選擇。
實際上,證監會在2019年7月還向其它幾家IPO企業出具警示函,其中的寧武新材、嘉曼服飾兩家公司的現狀如下:
寧武新材暫無IPO新動向;嘉曼服飾今年1月9日上會,結果成為2020年首家IPO被否的企業。
魯華泓錦曾被終止審查的「汙點」是否會對其創業板IPO造成影響?對於魯華泓錦的IPO進展,《投資者網》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