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玩具的故事
上周四,本人非常幸運地中了一籤泡泡瑪特(09992.HK)。
這個票應該是2020年港股打新的最後一隻大肉票了,暗盤最高漲幅超過100%。中一籤的帳戶,暗盤最高可以獲利8500港幣甚至更多。
秉持著「只打不炒暗盤賣」的原則,我當然還是很老實地獲取了大致平均的收益,於78.10港幣賣出,一籤大致獲利7900元,就約等於8000吧。
上圖為證。
上周五的時候,我看公司樓下正巧有賣泡泡瑪特盲盒的攤位。
因為賺過一些錢,所以我就想看看這個公司的產品到底怎麼樣。
這個攤位擺滿了泡泡瑪特的「盲盒」和「明盒」。問了一下老闆,交易規則如下:
1、架子上可見的玩偶是「明盒」,一律39元/個,看上誰都可以直接帶走;
2、架子下面,裝著不可見玩偶的是盲盒,一律49元/個;
3、盲盒打開後,如果買家不喜歡開出的玩偶,還可以有一次機會,和賣家換架子上的明盒玩偶,但不會退10塊錢。
明盒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盲盒的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不同樣式的盒子代表著不同的系列,盒子外面可以看見這一系列的所有玩偶樣式,每個系列還有一兩個「隱藏款式」。
顧客可以選擇買哪個系列的玩偶,但開出來該系列的哪個,就看運氣了。
看起來是不是很Q?很萌?很想抽一盒呀?
這就是超級賺錢的泡泡瑪特。
聽完攤主的陳述,我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我小時候買「小浣熊」方便麵積攢水滸卡的往事。
那時候,一包方便麵是可以扔掉的,但是裡面那張英雄卡必須留下。
那時候,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我還年少,小賣鋪的阿姨還不是很老。
那時候,嫩綠的韭菜剛從土裡冒出小芽兒,資本的鐮刀還沒有那麼冰冷鋒利。
那個時候攢卡和現在攢盲盒的,其實還是同一撥人。
盲盒是新時代下更加符合社會主義特色的割韭菜方式,一個成本可能只有幾毛錢的塑膠小玩偶,能賣到幾十塊錢一個,充分展現了市場非理性亢奮的情緒下,能給出多麼高的溢價。
當時的我完全沒有興趣購買盲盒,只是在旁邊坐了一會,看看這個攤位生意怎麼樣。
沒想到生意還蠻好的,來了好幾個女生做送財美少女。
(一直有人來看)
平心而論,我很感激泡泡瑪特的上市,雖然在我的認知裡,完全不看好公司長期的未來發展,但這麼個現象級的玩意出現在我的周圍,我至少應該去理性地觀察觀察。
這有助於我認識世界的真相。
回去上班之後,我思考再三,認為應該先定個小目標——買它一個盲盒!
周五下班後我有點事忙完了,周末攤主又沒來,終於在昨天(12月14日,周一)的中午,我精挑細選了一個盲盒。
就!是!它!
這個系列的名字叫做——童話世界的小 DIMOO,哈哈哈我覺得還蠻可愛的。
盒子裡面開出來的,可能是下面12個玩偶之一:
讓我們感受一下盲盒的懸念——如果是你,你希望開出哪一個玩偶呢?
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DIMOO」,可以查看鶴先生抽到的是哪一款DIMOO,快來試試吧!
故事到此結束,文章剛寫一半。
個人思考
正巧,周五晚上,我關注很久的一個股評界大V——蜂哥發了一篇公眾號文章《說幾件顛覆價值觀的事》(點擊藍字閱讀原文)
這篇文章大致說了這幾件事情:
1、泡泡瑪特上市了,他之前居然完全沒聽過這個公司及其產品,更是錯過了首日翻翻的機會。
2、作者老婆被營銷套路,買了兩條一樣的項鍊,可是轉手一兩天就在閒魚按原價賣掉了一條項鍊,算下來還賺了。
3、看網上一個女子有一柜子的包包,價值一千萬,作者剛想說這女孩敗家,可是又得知這些包包已經漲價一倍了,如果全賣掉還淨賺一千萬。
4、有一朋友戴了幾年的手錶想賣,賣了之後比幾年前的原價還要高很多。
最後作者感慨:時代發展太快,自己「固步自封」。
……
但是鶴先生不這麼想,20世紀末的巴菲特,想必也不會覺得自己固步自封。
首先,上面的這些「毀價值觀」的事件中提到的產品,無論是玩偶、項鍊、包包、手錶,持有的這些資產本身不創造任何現金流,持有者的獲利純靠後來者更高價的買入。
這是啥?在股市裡這叫「擊鼓傳花」。
有的人會說,項鍊包包手錶有裝飾效果,怎麼就沒有價值了呢?
確實有,但這些東西的價格相對與價值來說太貴了,或許有其他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上買走這件商品,然後希望以更高的價格轉賣給別人,只要不砸在自己手裡就行。
也有可能接最後一棒的人是真的有這個需求,因為這個產品是他們的世界裡的標配,但這個世界距離大多數人很遠。
其實,買家需要的根本不是項鍊包包和手錶,他們要的只是和別人不一樣而已。
這些東西如果人手發一個,那些人就會追求別的東西幫助自己確認「與眾不同」的身份。
年輕人會說:泡泡瑪特的玩偶不一樣,我們靠著這些玩偶獲得了一個圈子裡的認同,連平日裡的寂寞時光,仿佛閃耀著孑然不同的顏色。
確實哦,韭菜總是光芒萬丈,鐮刀總是割完一茬就隱藏。
只可惜,太弱小的臂膀,撐不起面對風浪的槳。
年輕人沒有富商政要們消費白酒的能力,否則泡泡應該可以趕上茅臺的市值。
如果說年輕人買玩偶,買的是一份「我和你們不一樣」的感覺,那麼鶴先生旗幟鮮明地diss買玩偶的年輕人,也是在追求一樣的東西。
畢竟,我們要和韭菜們劃清界限,這樣才能距離鐮刀更近一些。
我們真正應該學習的,不是那些一擲千金買買買的富少和富婆,而是應該學習那些造出這些東西,並且可以高價賣給富少富婆的人。
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參與製造業的機會,但是,咱們可以買股票呀!
雖然我堅決diss購買玩偶的行為,但我絕不看空短期內泡泡瑪特的股價。
雖然中籤的股票已經賣出,但也還是要購買一個玩偶對股價表示支持。
泡泡瑪特現在依然處於發展的上升期,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然會有很多沒有主見的年輕人,被吸進泡泡的泡沫裡。
讓我對未來大膽預測一下:如果泡泡瑪特繼續維持業績的高速增長,這種盲盒經濟的高利潤率就會吸引各大資本進入。
未來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也會出自己的盲盒產品,例如米家盲盒、美團盲菜、滴滴盲車、騰訊盲遊、阿里導盲犬,復仇者聯盟還可以搞一個美國英雄大抽獎。
奧組委甚至可以發行一個盲盒產品賣福娃,最好請韓美林先生回來設計出第六個隱藏款式的福娃,名字可以叫「金剛福祿娃」。
只要鐮刀揮得好,哪有韭菜割不到。
投資界裡有一句話:如果舉著火把穿過火藥庫,即使你毫髮無損,也改變不了你是個蠢貨的事實。
在市場裡,玩擊鼓傳花的遊戲,即便能夠暫時獲利退出,這也不能改變參與者是一個傻瓜的本質。
當年,毀掉我積攢水滸卡意願的,除了錢不夠的原因之外,就是身邊的同學不再玩了。
他們改變了喜歡的東西,開始玩賽車陀螺悠悠球,我玩不過他們,只好回家玩數學和象棋。
至於現在的孩子們為啥不攢水滸卡,我想原因可能是:淘寶上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全套,誰還會選擇買方便麵這麼慢方式。
同樣的道理,泡泡瑪特的玩偶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心態上的一時刺激,也提供一定的社交工具屬性,但這也不能改寫,買入者們絕大多數都是憨批的事實。
可能有人會問:你說買盲盒的都是憨批,那你為啥要買呢?
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DIMOO」,買入的原因,也寫在了圖片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