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以後不買零食和玩具,你別上班在家陪我吧!」

2021-01-07 欣媽育兒經

來自一位寶媽的求助:

兒子3歲時,要上幼兒園了,我決定要去上班,就跟兒子說:「小乖,你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媽媽要去上班了,這樣媽媽就能賺更多的錢,給你買零食和玩具了。」

本以為兒子會戀戀不捨,或者反對、抗議,誰知兒子一臉開心的說:「好啊,好啊,媽媽要上班了!」當時我心裡特別涼,難道在孩子眼裡,我就是一個賺錢的機器?

當天晚上,我就熬夜準備簡歷,打算第二天去公司應聘。因為沒有時間給兒子講睡前故事,結果躺到床上後,兒子眼淚汪汪地看著我說:「媽媽,你還是不要出去工作了,我以後不買零食和玩具了,你在家裡陪我吧。」

兒子的一句話,真是讓我感動,原來兒子對我還是很依賴的。

為什麼兒子會在一天內,有兩種反差的態度?

其實,當媽媽剛開始說要出去工作,賺錢給他買零食和玩具時,兒子只接收到了買零食玩具的信號,並未理解媽媽出去工作,會失去陪伴自己的時間。當媽媽真正投入到工作中時,兒子才發現自己失去了媽媽的陪伴,在玩具零食和失去媽媽陪伴之間,兒子寧願選擇不要零食和玩具。

但是,作為現代女性,全職媽媽是一定不能做的,因為全職媽媽在家裡的地位,會隨著時間逐漸降低。即使爸爸是出於心疼,不願意讓媽媽出去工作,媽媽也不能坐以待斃,這些只有經歷過的女人才能懂得。

如何解決和孩子之間的「分離焦慮」?

1、加強陪伴質量,建立安全型依戀

爸爸媽媽因工作要離開,讓孩子內心波瀾迭起,除了跟孩子解釋自己上班的原因,讓孩子引起共鳴外,更重要的是從孩子的內心布線。要安撫這種分離焦慮,我們首先得正確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依戀」。主要是指人對生活中,特定任務的一種強烈深刻的情感聯結,與這個人交往帶來愉快體驗,面臨壓力時會從這個人身上得到安慰。

雖然分離焦慮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的行為,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符合孩子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因此,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作為父母首先要淡定,承認並接納這種焦慮,是處理好孩子情緒的關鍵。你可以用語言、行為,比如撫摸、擁抱等去告訴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為你的接納,會給孩子更多的信心。

然後就是下班後對孩子的陪伴,不一定是增加陪伴時間,重要的是單位時間內的陪伴質量。如果只是把手機給孩子,你坐在旁邊,就算時間在場也算不上高質量。真正的高質量陪伴,是和孩子交流、互動,多撫摸、擁抱孩子,給孩子肯定的眼神,反饋孩子發出的信號。

2、用繪本做輔助

通過繪本中的故事,把上班這件事可以講得很透徹。因為孩子對繪本的接受能力比較好,生活中很多習慣都是從繪本中學習來的,比如為什麼要刷牙、怎麼排隊上廁所、見到長輩如何打招呼等等。

在講繪本的時候,主要是為了告訴孩子,就算媽媽在上班,也會時刻想著你;就算媽媽去上班了,也還是會愛你,關心你。這是安撫分離焦慮的強心劑,就算媽媽去上班了,那份愛和關心,是不會改變的。

3、和孩子探討上班的價值

三歲以上的孩子,其實能理解很多話。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上班,不僅僅是為了賺取生活費,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每一種職業都是一樣的,雖然忙碌、辛苦、厭煩,但同時也很幸福。因為夢想很重要,它能指引我們披荊斬棘,熬過艱難的日誌,而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夢想,所以需要上學、需要上班。

如果你這樣跟孩子解釋,比起那句「我上班是為了給你買零食和玩具」要高級的多,孩子也很容易接納,對孩子未來的三觀影響也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雙贏思維,教會她分享玩具和零食,我是這樣做的
    家裡有兩個孩子,媽媽可能會因為孩子爭玩具和零食,吵的雞毛蒜皮一地飛。記得有的媽媽在評論區問我,兩個娃爭玩具打架怎麼辦?你是吵大的還是小的?我們家兩個孩子以前也經常這樣,朋友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鑑。那就是,怎麼教會孩子交換中得到的雙贏思維能力。
  • 「玩具不會說話,媽媽你陪陪我吧!」小男孩委屈地對媽媽說
    快三歲的兒子看到她不停地忙碌著,一直對她說,媽媽你陪陪我好嗎,我不想一個人玩了。雯子每當聽到兒子的這一句話時,她都很會對兒子說,等媽媽忙完,一會陪你好不好。但是雯子有時太投入工作了,她甚至把給兒子說的這句話給忘了,一忙下來就沒有了時間概念。孩子等了一段時間,又過來問她,她又開始對孩子說等忙好了再陪他。
  • 3歲男孩商場哭喊買玩具,媽媽拒絕直接急眼,網友:還好不是我媽
    孩子看到新玩具就要買,是我給他買的玩具不夠多嗎?3歲的男孩在商場哭喊著要買玩具,媽媽不會拒絕直接急眼,網友表示:還好這不是我媽,在商場的玩具區,看見一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要買一個光頭強手辦。小男孩說:"媽媽,這個光頭強我沒見過,我想買。"媽媽很不耐煩地說:"不行,家裡已經有光頭強了。"小男孩說:"我想要嘛!媽媽!"媽媽說:"不行,你看看,都買了多少光頭強了?
  • 不想女兒吃零食,騙娃把棉花糖洗乾淨,媽媽坑娃操作太傷孩子的心
    2、避免孩子吃零食,不擇手段  媽媽在吃東西的時候騙孩子吃藥或者吃狗屎。  孩子喜歡吃零食,大人也很難抵擋得住零食的誘惑,不少媽媽會偷偷吃零食, 萬一被孩子看到會說:媽媽在吃藥,或者說是吃狗屎不能吃的。  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慢慢長大了就知道了。
  • 媽媽,我想要玩具!
    我很想給他買,但是詩遠這孩子一直都沒什麼耐心,不管是做事還是還是對於玩具,一直都是三分鐘熱度,熱度過了,就不知道珍惜,而她馬上就要要進去大班了,我知道,如果她要什麼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什麼,哪麼她永遠明白不了,要學會珍惜,做事要有耐心!所以我並沒有立刻答應她。
  • 和5歲孩子超市購物沒煩惱,因為媽媽有方法
    又到了美好的周末,和往常不同,這個周六沒有去故事小站聽故事。明天就到了冬至,小城的冬至,就是各種美食家人小聚。老媽要去採購,我得當駕駛員,一起去大採購。趕到了超市,女兒和我去買女兒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美食所需的材料就靠老爸和老媽。
  • 貓:別去上班了,我養你啊!
    我們每天上班,養活了在家什麼都不做的貓貓。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在家待著玩,讓貓貓上班來養活你會是什麼樣子?終於熬到周末,可以開開心心地在家玩遊戲耍手機啦。太形象了,這就是每天擠車上班的人兒。在插畫師的筆下,貓貓被擬人化,它們不光要上班,日常生活也和人類差不多。
  • 過春節,看著熊孩子在家「出沒」,我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嗎?
    【一鳴專欄】過春節,看著熊孩子在家「出沒」,我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嗎?原創作者|一鳴春節過年,熊孩子開始出沒了。他們是能悄悄用你的化妝品當畫筆,到處塗鴉,刪掉你的存檔,隨手拿起茶几上的水果,當成皮球踢來踢去。把你的貓咪或狗狗當玩具,拽著他們的尾巴不撒手,疼的它們「吱哇」亂叫。或者把你的床當蹦床,把你的衣服當做戰袍,在你的房間玩尋寶遊戲的人。
  • 「媽媽,我有錢了,可以買你一天的時間嗎?」別讓你的陪伴變成孩子的...
    但,一則男孩哭「買」媽媽一天陪伴的視頻火了。 看著沒有回應的媽媽,男孩就想要用存錢罐的錢買媽媽的一天。 不知男孩是否能如願以償的「買」到媽媽的一天,但比起生活物質上的富足,孩子們更為期待的是父母的陪伴。
  • 「在家門口上班,加工毛絨玩具,我昨天掙了140元!」
    「在家門口上班,加工毛絨玩具,我昨天掙了140元!」【視頻】「我在毛絨玩具加工廠上班4年多了,早已成了熟練工,按件計酬,當天結算,我昨天一天就掙了140元,平時每天的收入都超過100元。」今天,鹽山縣西小盧村34歲的李喜鳳高興地說。
  • 「媽媽,我就要他手裡的玩具」孩子不合理要求,父母要如何拒絕?
    看到妞妞哭,很多家長就會勸自家孩子把玩具給她玩會,一次兩次妞妞就學會了這招,每次想玩別人家孩子的玩具,要不過來時就哭鬧,一哭鬧別人會覺得不好意思,就會哄孩子把玩具給她玩會。慢慢妞妞在家裡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說一不二,她要月亮,父母不敢給她摘星星。
  • 「我不買了!你別打了!」孩子超市跪地痛哭:失控的父母太可怕
    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帶孩子出門時,孩子對路邊的玩具或零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說什麼也不肯走了,非常想買,這時候父母就要跟孩子鬥智鬥勇,哄上半天才把孩子哄走了,其過程真是有些心累。有時候家長沒了耐心,就沒這樣的好聲好氣了,甚至會對孩子進行當眾打罵。
  • 母親節,我不想讓我的媽媽再當超人了
    欄目介紹:如果變有錢做起來很困難的話,那就做一個精緻、熱愛生活的人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帶給你的滿足和成就遠比金錢帶給你的樂趣,來得充實。記得奇葩說的某一期辯題是這樣的,你認為媽媽是超人是一句讚美嗎?先不說到底是不是一句讚美,但是媽媽,真的就是我眼中的超人。(圖片來源於網絡)小時候,我晚上睡覺的時候,媽媽在洗衣服,我早晨睡醒的時候,媽媽在做早飯,那時候總覺得媽媽好像不用睡覺,永遠有力氣。
  • 適合和貓咪一起玩的遊戲,你陪他玩過嗎
    萌寵無盡,我有神力,大家好,我是小八同學,接下來就跟隨我的腳步去探索寵物世界吧。貓咪是一個喜歡待在家的小動物,在家裡它們也不會閒著,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隨便一個小東西就能讓它們玩得不亦樂乎。喜歡玩耍的貓咪玩耍的花樣也很多,小夥伴們都以為只有逗貓棒和毛線團才是可以和貓咪一起玩的玩具,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並且,通過一系列的小遊戲,貓咪和鏟屎官的感情也會越來越深,經常陪貓咪玩也可以讓它感受到你對它的愛哦,小貓咪也就會更黏你啦~那麼,我們還可和貓咪玩什麼遊戲呢?
  • 「媽媽,以後我不喝牛奶了,省錢還帳」媽媽聽到想笑,事後哭了
    」第一反應是這個小傢伙為了不喝奶真是無所不用的招數。我就樂著回他,媽媽的錢不缺這幾箱牛奶呀。沒想到他直接哭著說,「那以後玩具我也不買了,零食也不吃了。」震驚之下滿是疑問,今天這是怎麼了呢?後來好一通聊天才知道,孩子說奶奶告訴他,爸爸媽媽現在欠姑姑和姨姨家的錢,要不吃不喝上班掙兩年才能還清。可能他不懂兩年是個什麼概念,只知道爸爸媽媽不吃不喝是肯定不行的。說不出那一會兒情緒的感受,眼裡含著淚強忍著不掉出來,我好像無形之中給孩子帶來了壓力,讓他因為這些大人們的事兒,變得不開心,有負擔了。
  • 4歲「乖寶寶」陪媽媽上班,安靜地待在桌子底下,乖巧得讓人心疼
    陪媽媽上班的男寶寶,安靜不打擾媽媽,真是太懂事啦這位寶媽也是一位周末上班黨,並且家裡沒有其他大人來幫忙照顧孩子,讓孩子周末放假一個人在家實在是不放心,所以這位寶媽無奈只能將四歲大的孩子帶來公司上班。不過這樣的畫面除了我們能夠看出媽媽照顧寶寶有著獨家技巧外,孩子的行為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這位小朋友在媽媽空餘之時才會和媽媽進行互動,在媽媽忙碌時,一個人乖乖坐在沙發上,無聊的時候就看看動畫片,吃吃零食,也不會到處亂跑,十分讓人省心。
  • 超人媽,以後我來寵你
    我小時候,媽媽各種不靠譜    幼兒園被媽媽接錯人、生病了吃飯老咳嗽卻被誤以為不想吃飯的藉口、洗澡被摔倒在小盆裡時有發生……27歲的曾黎說,每當家人坐在一起回憶自己幼時的趣事,最終總會以「健康長這麼大不容易」作為收尾。「小時候,我有一個超級不靠譜的媽媽,但長大以後卻突然發現,這個媽媽怎麼變得如此靠譜。認識到這一點,我突然很難過。」
  • 「媽媽,你為什麼去上班?」媽媽不同回答決定孩子格局,值得學習
    小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以及安全感,不太能接受和父母分開,每當父母出去工作時,面對孩子的不舍,常常會提出「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這個很深奧的問題。你是選擇在家陪孩子,還是選擇上班呢?在如今市場經濟下,社會上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會存在落差,如果在家陪孩子或去上班,當孩子發現自己的父母「不如」別人父母時,做家長的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避免產生自卑感呢?看看媽媽不同回答,或許能給你一些啟迪。第一位媽媽,戚薇高智商回答,值得你學習相信大家對戚薇都不陌生,她既是演員、歌手,又是一名媽媽。
  •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她會拉著你的手帶你到處旅遊會拿著相機給你不停地拍照記錄你成長的點點滴滴會給你講睡前小故事讓你擁有良好的語言基礎會讓你養小寵物她可能不會像我們小時候一樣溫柔可人因為她會碰上「更年期」脾氣不好多正常啊用包容和愛來回饋她吧她可能不再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聰明睿智因為年歲漸長有與時代脫節
  • 積木育兒:「媽媽,你不給我買手機,我就不去上學了!」
    近來,有個媽媽很頭疼,因為她讀初一的兒子要求買手機。兒子說,身邊的朋友都有了,所以他必須要買一個。媽媽拒絕了,他就各種鬧。眼看著馬上要期末考試了,這男孩卻跟媽媽賭氣說:不買就不去上學了。裙子倒是不貴,可是紫色根本不適合我女兒的膚色,我就勸她別買,結果她還生氣了。這位媽媽問:我一向挺尊重她的自主性的,可她怎麼還這麼沒主見?這個媽媽其實就誤解了她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