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美麗的沂源縣牛郎織女風景區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每年勞役,織成雲霧娟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治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這是出自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中的一段話,生動闡述了牛郎織女悽美的愛情故事。 為了感受牛郎織女的唯美愛情和大賢山的氣勢,我們驅車前往沂源著名的風景區----牛郎織女洞。
從沂源縣城出發,向東南方一路急行,經過半小時行程後到達燕崖安樂的牛郎官莊村,南行1000米便來到大賢山腳下。
大賢山海拔532米,森林覆蓋率96%,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環境優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裡,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水面上水霧繚繞,山峰若隱若現,真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
織女牛郎隔沂河東西相望,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與天上「牽牛星-銀河-織女星」遙相呼應,有著驚人的相似,形成了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獨特景觀。「仿佛星河董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嘉慶20年所立的石碑上鐫刻的《登織女臺》中,王松亭形象的描寫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意境。心中不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牛郎織女遙望的相思、愛情的執著。
一路走來,大賢山直立高聳,斷壁整齊,刻字蒼勁有力,人文景觀體現得恰到好處。
風景區內有織女仙洞,牛郎廟,民俗展覽館,世界愛情郵票博物館,情人谷,織女泉,葉籽銀杏,祈願閣,九重塔,天生殿,玉皇閣,八路軍兵工廠遺址,兒童遊樂園等人文景觀和各種石刻碑林。我們決定拾階而上先去織女仙洞,明萬曆七年(1579)所立的《織女洞重樓記》碑文中記載「志雲唐人過谷聞洞內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的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過,聽到洞內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修建了此織女洞。
步入洞中首先是王母娘娘的佛像,儀態威嚴,又不泛慈愛。我想,當初王母用銀簪把牛郎織女分開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天下父母哪有不疼愛自己的子女的?穿過彎曲陡峭的石階來到上面,貌美如花的織女正端坐其間小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七仙女在戲水時,難怪牛郎會偷走織女的衣服,好讓織女留在自己身邊。織女手指纖細,一看就知道有一雙靈巧的手。要不天上的雲霞怎麼會這麼旖旎多姿?古老木製的織機,銀色的絲線,上下翻飛的梭子織就的柔軟錦緞,男耕女織的日子充滿了幸福快樂。正如歌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沿階而上就是織女泉,泉水涓涓流出,清澈甘甜。一路走來大家都累了,紛紛拿了杯子接泉水喝。旁邊的葉籽銀杏如一把巨傘,庇佑著這方水土。筆直粗壯的樹幹,密密匝匝的枝葉,隱約可見的白果。據傳這種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品種。葉籽銀杏所結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並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幹上結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佔這棵樹的20%,而這枝正好是衝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向北有筆直的石階「一線天」直通玉皇閣,精雕細琢的玉皇大帝莊嚴肅穆,端坐其間。在天庭他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看著牛郎織女遙遙相望,他是否有些許隱忍?
走在松柏古樹間,沿著蜿蜒的小路繼續前行就是兒童樂園,這裡有蹺蹺板,鞦韆,人工轉椅,獨木橋等。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大人都累了,可孩子們一看到這些有趣的娛樂設施都爭先恐後的搶著去玩。有的孩子坐到轉椅上,就催促大人推動轉軸,椅子動起來,越來越高,越來越快,這時大人也會放棄轉動,趁機抓住吊繩,身體懸掛隨孩子一起玩耍。沒有搶到轉椅的就去蕩鞦韆,玩蹺蹺板。大人仿佛一下回到了童年,和孩子們爭搶著玩,瘋跑著,呼喊著。歡快的笑聲響徹山谷,所有的煩惱和疲憊都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童真的笑臉和愉悅的心情。
織女的美貌讓人垂涎,牛郎的勤勞亦讓人敬佩。牛郎廟原先是一幢兩層閣樓式建築,後經多次重修,始具規模,現建有三間正殿,青磚綠瓦,彩繪鬥拱,建築宏偉。廟內過廳是雜物間,放著原始的耕作時的農具,有犁頭,钁頭,挑擔,播種時的槳等。由此可見,當時的牛郎和織女過著男耕女織的美好生活。
院內古柏參天,清幽別致。大殿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兒女膝下繞,苦中也有甜。西廂房有金牛塑像一尊,忠厚健壯的老黃牛默默耕種,無私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東廂房是糧倉,谷粟滿倉,生活無憂。夕陽西下牛郎勞作完後,一定會遙望織女,訴說自己的相思,子女生活的點滴吧?
巍峨的大賢山,秀美的沂河水,一靜一動,一剛一柔,勾勒出一幅絕美的山水風景畫,蒼勁蔥鬱的松柏更增添了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