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天黑後除了睡覺還幹嘛?史學家說出後,讓古代人慚愧

2020-12-15 歷史大咖來解讀

現代人白天勤勤懇懇的工作,帶著一身疲憊下班,總得適當放鬆、緩解疲勞吧?俗話說勞逸結合,那麼,夜晚適當的娛樂活動肯定不可缺少。其實古代人也是一樣,白天各忙各的,到了晚上才有相聚放鬆的時間。不過古代跟現代相比,論娛樂活動,的確不如現代的多姿多彩。現代人出行便捷,娛樂場所眾多,更有各類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相比之下古代確有不足之處,但是華夏幾千年的發展,精神文明生活又豈會差的了,不過是各有千秋罷了,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古人晚上讀書

第一、讀書. 古人喜歡讀書,可不是一般程度的痴迷。即使晚上光線昏暗也要挑燈夜讀一直到深夜,並且從不曾懈怠。(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詩人唐貞白曾經在他詩句裡描繪出古人晚上讀書時的場景,堅定了他們晚上讀書的心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受古代封建思想和社會倫理的影響及其眼界的局限性,再加上士農工商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劃分,老百姓普遍認為商人是下九流的,只有讀書做官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所以為了光宗耀祖,只有利用一切時間,發奮苦讀才能夠有所成就。而古代因為宵禁的施行,一切喧囂都煙消雲散,如此恬靜的環境不用來讀書,簡直對不起自己。除了讀書,作詩也是古人的一大愛好,一首好詩詞的誕生肯定需要一個安靜的創作環境,以便於文路的開拓,寫出好的作品。

古人晚上喝酒聽曲

第二、喝酒. 對古代人來說就像吃飯對於現代人一樣的隨意,幾乎餐餐有酒,古人鮮有不飲酒的,主要還是因為古代酒是用糧食釀出來的,其度數比現代的啤酒還要低,差不多等同於葡萄酒,這也就解釋了影視劇中某好漢抱著一隻大木桶在狂飲,如果喝的是一大桶葡萄酒,那就另當別論了。古人喜歡喝酒,白天喝,亭子裡喝,在河邊喝,也喜歡晚上喝酒。送別自己的好友時,要喝酒為他踐行;好友回來團聚時,也要喝酒慶祝,詩仙李白喝了酒就能做出好幾篇文章,如此真性情的人在現代也很難遇到。 也有時候同鄉聚在一起喝喝酒,下下棋,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第三、聆聽小曲. 現代人喜歡聽音樂,流行的、說唱的、搖滾的,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當然古人也好這一口,畢竟優美的旋律可以讓人放鬆。並且古代聽曲,一般都有舞妓跳舞,無論唱曲還是跳舞都是姿色絕佳之人。比如白居易晚上坐船時,被彈琴女子的精湛技藝和悽苦人生所吸引,之後就有了流傳後世的名篇《琵琶行》。

第四、織衣補裳. 古代婦人一般在天黑之後就織點衣裳,像商鋪裡的綾羅綢緞那是有錢人家穿的,窮人家的女人晚上會織補衣物,有破的就要縫縫補補。另外還要準備下一個季節的穿戴,如果人口多,一年四季都不得清閒。周公之禮

古代父女縫補衣服

第五、睡覺. 男人辛苦勞作一天之後,普通窮人家由女人為自己相公準備好餐食,打好洗腳水,給自己的相公松松筋骨放鬆一下,吃飽喝足後,吹滅燭火,勞累了一天的身體終於可以得到徹底的緩解了,自此古人夜晚的娛樂活動也就告一段落了。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電,晚上的時間又非常漫長,天黑後女人們都幹些什麼
    文/行走天涯 古代沒有電,晚上的時間又非常漫長,天黑後女人們都幹些什麼 大約1821年,法拉第發明了第一臺的電動機,又相隔了十年左右,愛迪生發明了第一臺的發電機,至此之後人類開始步入了電氣時代。顯然在同一時間,清朝還相當的封閉落後。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是何意?古人的忠告
    中國古代人非常信命理和風水,他們認為人一生的禍福氣運都是命中注定的,要想轉危為安、化禍為福,還需要藉助風水的幫助。所以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就是說人生在世,一靠命運,二靠運氣,三靠風水,四靠積陰德,五才靠讀書。
  • 現代人都離不開的睡眠工具,古代人對它卻「相敬如賓」,真相原來
    是什麼樣的發明者發明創造出了『枕頭』這樣棒的墊頭睡覺又科學的睡眠工具呢!枕頭的出現原始時代,人們會用一些石頭或者是草等將頭部墊高后再進行休息,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改良更新變成現在所枕的枕頭,但是據相關資料所指「枕頭」一詞是為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曹操所創,據說在一天夜裡,曹操在軍帳之中挑燈夜讀到了後半夜的時候太困了,於是便枕在方有兵書的木匣子上睡著了,曹操這一睡覺的睡眠質量比之前不要好太多,便讓侍從根據木匣子的形狀做出了一個柔軟的用來墊頭的物品。
  • 睡覺時,頭朝哪邊好?古人早有了答案,一句俗語告訴你答案
    睡覺時,有人喜歡頭朝東睡,有人喜歡頭朝西,也有喜歡朝南朝北的。那麼,睡覺時,頭朝哪邊比較好呢?其實古人針對睡覺朝向,早就有答案,並還留下了一句俗語。睡覺時,頭朝哪比較好?睡覺時,其實頭朝哪邊都可以。非要選擇一邊的話,建議還是朝南或者朝北,這樣更順應磁場,睡覺質量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 古時候沒有電,那他們一到晚上就睡覺嗎?不,古人也有夜生活
    那麼在古代,沒有電,更沒有電燈可以照明,那麼古人一到晚上是不是就只能睡覺了呢?畢竟他們有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其實不然,古人也是有著夜生活的。古人的夜生活和我們現如今的概念有所不同,他們不同於現代要活動到夜裡11點甚至是凌晨,他們的夜生活是從天黑以後到9點的。
  • 韓國博士說:來到中國後,徹底擊碎了我的自豪感,我很慚愧
    他說自己之前對於中國有了很多錯誤的認知,但是在他中國一行後,徹底改變了他的觀念。韓國博士說:來到中國後,徹底擊碎了我的自豪感,我很慚愧究竟是怎麼回事?韓國人是否對中國有什麼錯誤理解,韓國博士為何會當眾表達這種看法呢?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老祖宗的忠告
    老祖宗的忠告「不如一人睡覺」,並非「睡後收入」也非胡謅當看到「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這句俗語時,很多人都會覺得摸不著頭腦,並且大多會產生疑惑:「一千個人努力掙錢,怎麼比不過一個人睡覺掙得多呢?」這讓人想到一個網絡流行詞——「睡後收入」,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人睡一覺醒來就有的收入,你不用去做些什麼,收入就會持續增加。「睡後收入」屬於相對而言的「被動收入」,即便也不幹活,也不會影響到你的收入狀況。最直觀的例子,就是房東收房租,在如今網絡發達的時代,在勞動之後即便是躺下睡覺也可能有持續的收入。
  • 古人去世後,家屬守靈為何點三根香,點兩根或四根可以嗎?
    每個人都會去世,人去世後需要辦葬禮,這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習俗,古代越是孝順的人,越會把葬禮辦得風風光光,表示自己對逝者的尊敬和孝心,中國的葬禮習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如今已有一套成熟的流程,一般人都需要按照這個流程來辦,除了少數民族的例外,比如親人去世後,子女都需要守靈。
  • 女人40歲後,為什麼願意和老公分房睡覺?四位女人說出原因
    夫妻恩愛程度其實從兩人睡覺時的姿勢,就可以表現出來。新婚的夫妻總是會採用連體嬰兒一樣的睡姿,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的睡姿也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到了中年,女人越來越不願意和男人同床共枕了,甚至還會分居而眠,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通過採訪,四位中年女士說出了原因:原因一:老夫老妻沒有激情了,距離可以產生點美感。
  • 中華上下5000年,而史學家卻認為「漢後無史」,這是為何?
    傳說中最早的史官——倉頡現在有些史學家們在對古代史書進行研究後,卻認為「漢後無史」,這是為何?其實,史學家們所說的「漢後無史」是指在歷史的發展中,隨著皇權的加強,史官們的職責和權力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正史中缺乏了一定的客觀性。
  • 看完這些瓷枕,才發古人真會睡覺!
    想想每夜枕著這些「尤物」睡覺,定會美夢纏綿,古人還真的會享福! 在古人眼中睡覺也是件大事兒,雖然沒有現代人那樣舒服,不過比現代人舒心,在一些細節上的講究更是叫現代人驚嘆
  • 古代沒有電,天黑之後都在幹啥?宋代:我的快樂你不懂!
    既然是清朝開始百姓才有電的,那以前朝代的人們天黑了都在幹嘛呢,難不成五六點就躺下睡覺? 其實不然,古代的夜生活遠比你想像中的豐富,當然這也得分朝代,宋代以前其實都有宵夜禁制,如果違反了規定在街上晃悠的話,是會被抓起來的,而且後果還很嚴重,唐代被抓住就會被鞭打二十,
  • 睡覺不能腿朝西,是迷信的說法?醫生說出科學依據,確實有道理
    古代人對養生是有非常大的興趣的,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壽命會受到各種情況的影響,他們都想盡各種辦法來研究長壽的秘訣。在這一過程中也留下很多寶貴的經驗。有些已經被歷史的長河給衝刷掉了,而有一些卻慢慢沉澱下來,被後人繼續沿用。
  • 女性睡覺過程中,為何雙腿都愛夾著「這東西」?很多男性感到慚愧
    女性睡覺過程中,為何雙腿都愛夾著「這東西」?很多男性感到慚愧我們每天都有24個小時,但是人們的有效活動時間只有不足10個小時,其它時間我們用來吃飯,玩遊戲以及睡覺,其中睡覺所佔據的時間最多,培養睡意再加上睡覺幾乎上要有10個小時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睡覺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只是我們正常的生理需求,也是保證身體健康的關鍵,一旦身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身體各方面都可能出現問題,記憶力會下降,免疫力會下降,
  • 清朝一幅無名女鬼圖,放大10倍後看看她在幹嘛?
    《聊齋志異》是我國一部有名的志怪小說,描繪了許許多多光怪陸離的故事,而之所以引人入勝,原因還在於它不僅僅單純地講奇幻故事,而是故事中都能反映一定的社會現象。不只是現代人對這個故事十分喜愛,古代人也一樣。據說,清代有一個畫家就根據聊齋作出了一幅《窺窗見鬼圖》,十分駭人,10倍放大此圖後網友都聲稱害怕不敢看。這幅圖描繪了一個金屋藏嬌的故事,故事的起源得從一個叫王生的人說起,某天王生在街上閒遊,撞見一女子生得十分美麗,於是他便前去主動搭訕,得知女子家中生變,如今卻是那可憐的無家可歸女。
  • 「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這句話中的「睡覺」是什麼意思?
    像俗語中的「千人掙錢 不如一人睡覺」,仔細閱讀會發現其深刻的含義,光看字面的理解就是千個人工作掙錢,不如一個人睡覺掙得多。▲人在睡覺要知道這裡的千人它不是個實詞,是代表一個虛詞泛指多數來使用,就好像現在有個東西叫做「睡後收入」,這就是一個人即使她睡著了也可以被動有所收入。
  • 古人睡覺用的陶瓷枕頭,又冷又硬還硌頭,可是他們卻愛不釋手
    很久以前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就對古人的枕頭產生了困惑。他們的枕頭不僅布匹製作的軟枕頭,還有陶瓷製作的硬枕頭。現代的枕頭無論是矽膠的、棉花的、還是鴨絨的,總結起來就一個特點——軟。古人的枕頭無論是木頭的、竹製還是陶瓷的,總結起來就一個特點——硬。
  • 不怕吵著人睡覺嗎?
    天黑了就睡覺,雞叫了就起床。不知道幾點鐘了也沒啥影響啊,為什麼還要打更報時呢?難道不怕影響人睡覺嗎?事實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大都是農民,他們聽不聽打更不會影響生活。但是一些行腳商人;晚上做工,白天出去販賣的手工業者;自己做炊餅賣,需要五更天起來揉面的武大郎;天黑後還要處理公務或是尋花問柳的朝廷官員;熬夜讀書的苦逼書生;這些群體都是需要在晚上掌握時間的。特別是朝廷官員,只要他們覺得有必要,就得有打更人報時不是?更何況,打更不單單是只有報時的作用,更是兼具著防盜和防火的功能。
  •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王老師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這本書解答了我對古代人生活的很多好奇,比如古人如何刷牙,如何取暖、降溫,一天吃幾頓飯,古代人犯人流放這個刑法與旅遊的區別是啥,等等。這本書還可以作為你穿越到古代的一本指南。如果能穿越,我會首選宋朝。首先,說個小事情,就是刷牙的事。宋朝之前,據記載用鹽漱口或者用鹽擦牙。隋唐時期,人們用楊柳枝咬軟了「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