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白天勤勤懇懇的工作,帶著一身疲憊下班,總得適當放鬆、緩解疲勞吧?俗話說勞逸結合,那麼,夜晚適當的娛樂活動肯定不可缺少。其實古代人也是一樣,白天各忙各的,到了晚上才有相聚放鬆的時間。不過古代跟現代相比,論娛樂活動,的確不如現代的多姿多彩。現代人出行便捷,娛樂場所眾多,更有各類電子產品來打發時間。相比之下古代確有不足之處,但是華夏幾千年的發展,精神文明生活又豈會差的了,不過是各有千秋罷了,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第一、讀書. 古人喜歡讀書,可不是一般程度的痴迷。即使晚上光線昏暗也要挑燈夜讀一直到深夜,並且從不曾懈怠。(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詩人唐貞白曾經在他詩句裡描繪出古人晚上讀書時的場景,堅定了他們晚上讀書的心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受古代封建思想和社會倫理的影響及其眼界的局限性,再加上士農工商這種森嚴的等級制度劃分,老百姓普遍認為商人是下九流的,只有讀書做官才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所以為了光宗耀祖,只有利用一切時間,發奮苦讀才能夠有所成就。而古代因為宵禁的施行,一切喧囂都煙消雲散,如此恬靜的環境不用來讀書,簡直對不起自己。除了讀書,作詩也是古人的一大愛好,一首好詩詞的誕生肯定需要一個安靜的創作環境,以便於文路的開拓,寫出好的作品。
第二、喝酒. 對古代人來說就像吃飯對於現代人一樣的隨意,幾乎餐餐有酒,古人鮮有不飲酒的,主要還是因為古代酒是用糧食釀出來的,其度數比現代的啤酒還要低,差不多等同於葡萄酒,這也就解釋了影視劇中某好漢抱著一隻大木桶在狂飲,如果喝的是一大桶葡萄酒,那就另當別論了。古人喜歡喝酒,白天喝,亭子裡喝,在河邊喝,也喜歡晚上喝酒。送別自己的好友時,要喝酒為他踐行;好友回來團聚時,也要喝酒慶祝,詩仙李白喝了酒就能做出好幾篇文章,如此真性情的人在現代也很難遇到。 也有時候同鄉聚在一起喝喝酒,下下棋,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第三、聆聽小曲. 現代人喜歡聽音樂,流行的、說唱的、搖滾的,種類繁多。花樣層出不窮。當然古人也好這一口,畢竟優美的旋律可以讓人放鬆。並且古代聽曲,一般都有舞妓跳舞,無論唱曲還是跳舞都是姿色絕佳之人。比如白居易晚上坐船時,被彈琴女子的精湛技藝和悽苦人生所吸引,之後就有了流傳後世的名篇《琵琶行》。
第四、織衣補裳. 古代婦人一般在天黑之後就織點衣裳,像商鋪裡的綾羅綢緞那是有錢人家穿的,窮人家的女人晚上會織補衣物,有破的就要縫縫補補。另外還要準備下一個季節的穿戴,如果人口多,一年四季都不得清閒。周公之禮
第五、睡覺. 男人辛苦勞作一天之後,普通窮人家由女人為自己相公準備好餐食,打好洗腳水,給自己的相公松松筋骨放鬆一下,吃飽喝足後,吹滅燭火,勞累了一天的身體終於可以得到徹底的緩解了,自此古人夜晚的娛樂活動也就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