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上午,重慶市第23屆「愛鳥周」暨志願者「護飛行動」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照母山森林公園舉行。
重慶把每年四月第一周定為「愛鳥周」,本屆「愛鳥周」的主題為「關注候鳥遷徙,維護生命共同體」。
重慶觀鳥會在啟動儀式現場發布了最新版《重慶鳥類名錄》,全面展示重慶野生鳥類的微縮全貌。
2013年開始,重慶觀鳥會開始發布《重慶鳥類名錄》,至今已是第四版。此次發布的名錄共收入鳥類489種,佔全國鳥類種數的33%,相比上一個版本增加了角 、鉗嘴鸛、三趾鷗、林雕鴞、綠背姬鶲、棕腹藍仙鶲、黃頸擬蠟嘴雀等41種鳥類。
「鳥種分布新記錄的發現,是一個漫長而又偶然的過程,這489種鳥類都是1869年後在重慶發現過的。」重慶觀鳥會會長危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重慶就只有這些鳥類,還有更多的鳥類等著他們去發現。
這些鳥類你們認識嗎?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一種遷徙性水鳥,全球現存總數不足5000隻,被「鳥中大熊貓」,重慶是我國中華秋沙鴨最為穩定的越冬區之一,每年會有40隻左右的中華秋沙鴨在山城的江河湖泊中越冬。
青頭潛鴨
青頭潛鴨很少鳴叫,為潛水覓食性鳥類,善於收攏翅膀潛水,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魚蝦貝殼類為食,全球數量不到1000隻。這是此次新增鳥類之一,連續兩年在大學城一個非常隱蔽的小池塘內被發現。
紅頭長尾山雀
紅頭長尾山雀頭頂為慄紅色,臉頰黑色,喉中部黑色,長得非常迷你,被譽為鳥中「小熊貓」。
叉尾太陽鳥
叉尾太陽鳥嘴巴細長,向下彎曲,舌頭就像吸管一樣,專門用來吮吸花蜜,最喜歡懸鈴花,被稱為「亞洲蜂鳥」。
紅腹錦雞
紅腹錦雞俗稱「金雞」,在主城區、三峽庫區的山林中均有發現。它的身上聚齊了赤橙黃綠青藍紫,是中國獨有的留鳥,它的形象是鳳凰的原型之一。
蛇雕
2014年蛇雕成為重慶的新記錄,它是蛇的剋星,跗蹠上覆蓋著堅硬的鱗片,像一片片小盾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使它能夠抵擋蛇類毒牙的進攻。
觀鳥指南>>
在重慶,最常見的鳥類主要有白頭鵯、白頰噪鶥、烏鶇、珠頸斑鳩等,它們是留鳥,一年四季都能見到;在夏季,眾多候鳥來到山城繁殖,大杜鵑、噪鵑、四聲杜鵑、灰卷尾、黑枕黃鸝等夏候鳥在市區公園和綠化較好的小區較為常見;春季與秋季是候鳥遷徙季節,登上市區平行嶺便能夠觀賞到成百上幹只猛禽遷徙的壯觀景象;冬季,來自北方的雁鴨類冬候鳥每年都會準時來到重慶的江河中越冬。
489種鳥類,這些美麗的精靈並不是所有都棲息在人跡罕至的山林間,它們中的一部分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城市中,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城市觀鳥,以公園等地為主,市民在自己家小區附近的公園綠地都可以觀賞到常見鳥類,沿著濱江路,重慶的嘉陵江和長江溼地也是觀賞常見水鳥的適合地點。
觀賞這些小精靈還需要注意幾點:
儘量穿接近自然環境色的服裝;
不追逐野鳥,文明觀鳥。野鳥中有些體弱而暫棲某地急需休養,追逐行為可能導致其休剋死亡;
不要大聲喧曄和引誘鳥類,如製造聲響、丟擲石頭、敲擊等;
尊重鳥類的生存權。不能採集鳥蛋,遇鳥類築巢或育維行為,應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鳥類因幹擾而棄巢造成幼雛死亡;
不挖掘採集野生動植物,不隨意丟棄垃圾,不破壞鳥類棲息地;
拍攝野生鳥類應採用自然光,不可使用閃光燈,以免產生驚嚇;
上遊新聞記者 馮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