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其實講了不止一個人生主題,但抗爭和反抗是說的最多的一個。為何他會主張人生需要抗爭,而不能隨波沉迷呢?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的命運和推石頭上山背後的意義。他是如何理解抗爭之意義的呢?一起來深度品讀。
如果歷史歲月不是由收穫的時光組成,那麼所謂的歷史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殘酷的影子,而人在其中既沒有地位也沒有尊嚴。但是可悲的是,人喜歡投身於歷史,這就等於是把自己交給了虛無。人活著的過程中,自身也反過來成為虛無。但是,人若獻身於他的生命時光和他所捍衛的尊嚴與價值,他便是獻身於大地並由此獲得收成,這樣他便可以重新播種,養活自己和他人。
從長遠看,推動歷史的,恰恰是那些反抗歷史的,因為真正的生命存在於痛苦心靈,痛苦之後是覺醒。
人竭盡全力所能做的,就是減少世界的痛苦與人的愚昧,然後無論何時,不公與苦難始終存在,由於二者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希望與信仰幾乎消耗殆盡。為了想像中的美好,人在強烈追求一種一致性的願望中積累了一種人性的惡,面對這種惡,還有死亡,人從心靈深處渴望情感的終極歸宿,我們呼喊正義,希望得到靈魂的救贖。
對於變革,真正有意義的是抗爭。反抗是一種奇特的愛,只有對社會充滿了愛,才會去抗爭和改變,否則就是一潭死水,一塊朽木。反抗是為了讓那些不能在上帝或佛祖那裡得到安慰的人以及那些不能在歷史中得到安息的人,在現實中得到精神上的回報。
真正的反抗不計眼前得失,拒絕任何形式的非正義,這種抗爭者會把生命中的一切獻給現在的生活與活著的人們。
反抗是一種生命的運動,誰若否定反抗,不再對生活抗爭,誰就等於是放棄生活,放棄自我理想,放棄對美好世界的渴望和信心,乃至放棄生存的權益。但同時需要看到,反抗若沒有心存大愛的支持和深遠靈魂的支撐,就會淪為仇恨與專制的代名詞。
從另一個角度看,抗爭或反抗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學會面對,掌握住生存與死亡的奧秘,讓我們認識到現在的可貴,以及一個人如何成為人,而不是高高在上毫無作為的神,更不是低賤成一種動物。
在抗爭中,人會覺悟覺醒,通過痛苦的反饋,我們培養出一種對生活的直覺,成為一個雌雄同體、正直獨立、熱愛生活的人。雖然社會的結構現狀越來越被生產和消費所把控,但通過抗爭,人依然有自己的選擇權。
結語:
在一個相對美好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再生,都懂得修正彼此的錯誤,更懂得生命有一個界限(不是宿命)在限制著自身。每個人都對他人說,自己不是上帝,浪漫和妄想在這裡消失了。我們每人都拉開自己的生命之弓接受考驗,在對歷史的反思與抗爭中,收穫生命給予我們的意義與我們在大地上留下的短暫的愛。只有在這些時刻,人才趨於成熟,捨棄掉幼年的瘋狂和無知。當生命之弓,越拉越緊,越張越大,那支箭就會急速射出,在自由與速度中,人生得到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