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唯有抗爭,才能發現活著的意義

2020-12-15 文眼看世界

加繆的《西西弗神話》,其實講了不止一個人生主題,但抗爭和反抗是說的最多的一個。為何他會主張人生需要抗爭,而不能隨波沉迷呢?就是因為他看到了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的命運和推石頭上山背後的意義。他是如何理解抗爭之意義的呢?一起來深度品讀。

如果歷史歲月不是由收穫的時光組成,那麼所謂的歷史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殘酷的影子,而人在其中既沒有地位也沒有尊嚴。但是可悲的是,人喜歡投身於歷史,這就等於是把自己交給了虛無。人活著的過程中,自身也反過來成為虛無。但是,人若獻身於他的生命時光和他所捍衛的尊嚴與價值,他便是獻身於大地並由此獲得收成,這樣他便可以重新播種,養活自己和他人。

從長遠看,推動歷史的,恰恰是那些反抗歷史的,因為真正的生命存在於痛苦心靈,痛苦之後是覺醒。

人竭盡全力所能做的,就是減少世界的痛苦與人的愚昧,然後無論何時,不公與苦難始終存在,由於二者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希望與信仰幾乎消耗殆盡。為了想像中的美好,人在強烈追求一種一致性的願望中積累了一種人性的惡,面對這種惡,還有死亡,人從心靈深處渴望情感的終極歸宿,我們呼喊正義,希望得到靈魂的救贖。

對於變革,真正有意義的是抗爭。反抗是一種奇特的愛,只有對社會充滿了愛,才會去抗爭和改變,否則就是一潭死水,一塊朽木。反抗是為了讓那些不能在上帝或佛祖那裡得到安慰的人以及那些不能在歷史中得到安息的人,在現實中得到精神上的回報。

真正的反抗不計眼前得失,拒絕任何形式的非正義,這種抗爭者會把生命中的一切獻給現在的生活與活著的人們。

反抗是一種生命的運動,誰若否定反抗,不再對生活抗爭,誰就等於是放棄生活,放棄自我理想,放棄對美好世界的渴望和信心,乃至放棄生存的權益。但同時需要看到,反抗若沒有心存大愛的支持和深遠靈魂的支撐,就會淪為仇恨與專制的代名詞。

從另一個角度看,抗爭或反抗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至少可以讓我們學會面對,掌握住生存與死亡的奧秘,讓我們認識到現在的可貴,以及一個人如何成為人,而不是高高在上毫無作為的神,更不是低賤成一種動物。

在抗爭中,人會覺悟覺醒,通過痛苦的反饋,我們培養出一種對生活的直覺,成為一個雌雄同體、正直獨立、熱愛生活的人。雖然社會的結構現狀越來越被生產和消費所把控,但通過抗爭,人依然有自己的選擇權。

結語:

在一個相對美好的世界裡,每個人都可以再生,都懂得修正彼此的錯誤,更懂得生命有一個界限(不是宿命)在限制著自身。每個人都對他人說,自己不是上帝,浪漫和妄想在這裡消失了。我們每人都拉開自己的生命之弓接受考驗,在對歷史的反思與抗爭中,收穫生命給予我們的意義與我們在大地上留下的短暫的愛。只有在這些時刻,人才趨於成熟,捨棄掉幼年的瘋狂和無知。當生命之弓,越拉越緊,越張越大,那支箭就會急速射出,在自由與速度中,人生得到圓滿。

相關焦點

  • 從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看「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
    3、荒誕哲學的現實意義:尋找人生的意義,追求人生的價值,遠離荒誕的世界在加繆筆下的《局外人》中,荒誕使世界如同虛設一般,在這種荒誕的形勢下,人們早晚會因接受荒誕而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局外人,個體身上的特徵和存在的形式都在與荒誕消磨的時間裡被一點點的殆盡。世界的荒誕最終會將人們的個性特徵抹殺的片甲不留。
  • 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他的局外人意識是徹底的,不僅對外界事物漠不關心,莫爾索甚至將自己的生命本身都看做局外的一部分;他如何活著,如何死去,如何實現生命的意義,這一切都和他自己無關。「即使是坐在被告席上,聽那麼多人談論自己,也不失為一件有意思的事」。故事雖然荒誕,但整個小說在讀者心中的表現結果十分現實。這也是《局外人》一時走熱的原因。
  • 加繆《西西弗的神話》|反擊世之虛妄者,真英雄也!
    應聽眾們的需求,想聽《鼠疫》《局外人》和《西西弗的神話》這幾本書,說白了就是想聽作者加繆,本期是作品導讀,因為只有聽懂他的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才能更好的讀懂他的著作。聽我的節目結束後最好是要回歸書籍本身的,因為我很少聊書裡具體的內容。 很多人以為加繆是作家、文學家。
  • 《圍城》:人生就是荒誕與虛無中進行絕望抗爭,唯有反抗才能自由
    人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懈追求,打破禁錮自己的圍城,重新定義人生的意義,《圍城》中方鴻漸在有退路的時候一味躲避遊移,最後落得慘痛無路可退的下場,作者是想借方鴻漸規勸世人,一味躲避是沒有用的,只有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在困境中尋找到新的出路。
  • 心靈深處的對話:人生沒有最後的勝利,只有活著的堅持
    加繆:人生,光活著是不夠的,還得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哲學詩畫:只有把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弄清楚了,也就是把加繆所說的「為什麼而活著」的問題搞清之後,我們的活才能富有意義。否則,任你活到120,也只是一個坐在那天天等死的軀殼而已。
  • 我們反抗,所以我們存在|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本文回應了近期關於「加繆死於謀殺還是意外」的爭議,追溯了加繆哲學思想的來源,以及他在今天獨特的意義。加繆在《西西弗神話》中說過,荒誕產生於人與世界的對立與碰撞,而一個認識到荒誕的人無法回到曾經麻木的狀態中去。在《反抗者》中,加繆認為應當以反抗去對抗荒誕,人類只有在與其陰暗面永恆的抗爭中,才能重拾生存的尊嚴。
  • 加繆《鼠疫》:裡厄醫生——存在主義的英雄
    加繆的英年早逝,對於法國、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是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回顧加繆的作品,以《局外人》《卡利古拉》和《西西弗斯神話》為代表的「荒誕三部曲」,以及以《鼠疫》《正義者》和《反抗者》為代表的「反抗系列」尤其為人們所熟知。加繆在這些作品中深刻地闡釋了他存在主義和人道主義的思想。
  • 從《鼠疫》看加繆從局外人的抽離感,到積極追求人生意義的轉變
    之後便開始出現了各種病例,人們也開始出現不安的情緒,裡厄醫生慢慢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通過自己的出診情況及其他死去的病人的綜合分析,裡厄醫生得出了這是一場鼠疫的結論。於是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封城中,在所有人都與這場抗擊鼠疫密切相關的時候,人性開始展露無遺,還有一些人思想上發生了轉變,也有人曾經動搖過自己的信仰,這裡就像是一場夢,或許只有在夢裡,人類才能看清自己的本質。
  • 阿爾貝·加繆逝世60周年 | 加繆:拒絕進入先賢祠
    加繆的兒子替他的父親做了決定,「死在先賢祠裡的高臺上,不如活在一張張照片裡。」阿爾貝·加繆因為不愛虛名,不喜張揚,所以被認為是孤獨的,但是他也被理解、有朋友,因此懂得團結的意義。他幼年貧窮,中年拮据,一生沒有錢,蔑視奢華,追求簡單樸實的快樂,縱情享受「大海和陽光」給予每個人的饋贈,「義無反顧地生活」。
  •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
    《活著》:餘華,這樣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就是苟延殘喘提到大名鼎鼎的《活著》,有些人覺得看不懂,有些人覺得活著真艱難,更多的人,探尋小說的意義,活著的意義,而餘華曾經說過,這樣的活著,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苟延殘喘,這樣寫,不是為了驚醒什麼
  • 加繆《鼠疫》:在荒謬和無助中重拾希望
    從《局外人》(也譯為:異鄉人)到《鼠疫》,加繆都表現了存在主義的基本思想,即世界是荒誕和不可理喻的,人是孤獨無助的。正像加繆自己所說:「《局外人》寫的是人在荒謬的世界中孤立無援,身不由己;《鼠疫》寫的是面臨同樣的荒唐的生存時,儘管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從深處看來,卻有等同的地方。」在這個意義上,《鼠疫》也同樣流露出悲觀主義情緒。
  • 阿爾貝·加繆:從荒誕到反抗,這是決定性的進步
    相比之下,加繆的早期作品中論及「反抗」的篇幅較為有限,但並不因此而缺少重要性。面對世界與人生的荒誕,加繆從一開始便清晰地感到人不能因此屈服,需要去尋找一種方式反抗這種處境,在一個荒誕的世界中重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意義」抵抗「無意義」,這便是加繆反抗思想的最初起源。
  • 梵谷:以孤獨的自我抗爭,活出「異鄉人」的最美姿態
    梵谷與加繆細細品讀《異鄉人》後再回首梵谷的一生,發現梵谷與書中主人公默爾索的悲劇人生是如此的相似;兩個動人靈魂跨越時空彼此靠近,在隔空對話中發掘出生命更深層的真相與本質。本文以加謬《異鄉人》中詮釋的思想精神為指引,深入解讀梵谷在冷漠荒唐的世界裡如何以孤獨的自我抗爭,活出「異鄉人」的最美姿態。
  • 活著的意義——讀《活著》有感
    一口氣讀完了餘華的《活著》已是半夜1點,好的文學作品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讓讀者不忍放下的魔力。《活著》是一個美女送我的一本書,剛看到名字時就下意識的認為這肯定又是一本講述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小說。確實,《活著》講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富家少爺嗜賭成性,最後賭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
  • 象徵的,人性的——讀阿爾貝·加繆《鼠疫》
    作者:路來森歷來,似乎都把法國作家加繆的《鼠疫》看作一部象徵小說,連加繆自己都說:「《鼠疫》顯而易見的內容,是歐洲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鬥爭。」這,或許也是對的。1939年9月二戰爆發,加繆被迫離開巴黎,一路流浪,最終,落腳於當時的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阿赫蘭。而在1941年至1942年間,阿爾及利亞各地,曾經廣泛爆發、流行過瘟疫。兩種現實重疊出現:瘟疫與戰爭。於是,就有了加繆《鼠疫》的象徵意義:二戰是一場危害更大的「瘟疫」。
  • 雲也退:讀加繆,從在每個人身上尋找正確的東西開始
    在別人身上看到「正」,或許本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必像加繆那樣,押上一個有著陽光大海、少男少女的環境,才會想到「活著真好,生活中處處有美」。不過,隆重一些的投入常常也是必需的,就好比發現了一顆太陽系行星,增加了一條人所共知的天文常識,之前卻耗掉了很多代人類的精力。
  • RDV時間·北京|李洱×苗煒:作為「局外人」的加繆
    02 生活處處是荒誕 籠統地說,荒誕就是感性的人遭遇了客觀、理性的世界,發現這世界如此冷漠,這就是荒誕。在荒誕這條路上,加繆比同時代的作家薩特走得更遠。《局外人》是他「荒誕三部曲」的開篇。在他的「荒誕散文」《西西弗神話》中,加繆說:「荒誕,迄今為止,一直被當作結論,而在這部論著中,則視為出發點。」可以看出,加繆在他的作品中,是將「荒誕」作為一個共同的主題來書寫的。那麼認識到荒誕之後,應該做什麼?加繆給出的答案是:反抗、自由、激情,帶著破裂去生活,做生活的英雄。
  • 如何評價加繆的小說《異鄉人》?
    答|百度派 @朱昱睿呆在那裡,還是走開,結果一樣加繆《局外人》局外人的眼光完整的還原了這個粗糙、漠然、無理性的世界愚昧和死亡混雜的氣味滲透在生的每一個細節裡生活中所有令人難以忍受的細節都被語言的慢鏡頭放大和重現整個故事被安排在炎熱的夏季這個季節充斥著令人發狂的暴烈陽光以及眾多無所事事躁動不安的靈魂鄰居的混混與姘頭在做愛時將口水吐在對方的臉上在骯髒狹窄的樓道裡尖叫著廝打
  • 加繆《鼠疫》存在主義哲學質問荒誕現實:面對荒謬,人該如何抉擇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今天讀《鼠疫》,自有其非凡的現實意義。誠然「鼠疫」在加繆的筆下影射的是法西斯主義,但由於其隱晦的如此之深,為其所代表的意義,預留了巨大的想像空間,以至於足以容納眼前的現實。《鼠疫》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在《鼠疫》中,加繆將現實世界的荒誕感升級,突然肆虐的鼠疫無情的剝奪了人生的權利,沒有原因、沒有解釋,甚至不容人思考,文中不止有一處將這種荒誕感展現的淋漓盡致,節選其中一段如下:「這種估計毫無意義,大夫,這一點您跟我同樣清楚
  • 生活怎麼才能有意義?怎麼活著有意義?一起看看吧
    活著是為善良活,為別人活,為愛活,這就是我個人對活著的理解意義。為別人活著最有意義①、首先,為善良活著。孝順父母,愛護家人,幫助別人,每天都去說善良的話,去做善事。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善待他人等於善待自己,站在善良這邊,讓惡者遠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