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以《人猿星球》創作的《鳥人大系》出現在科幻雜誌始末

2020-10-23 綾小路義行

「不管地球上的物種如何進化,終究逃不出進化-墮落-毀滅的命運。」

——彼埃爾·布勒《人猿星球》

《鳥人大系》與70年代初的手塚治虫

《鳥人大系》1971年開始在日本雜誌《S-Fマガジン》上連載,一直連載到1975年完結,全部以短篇故事的形式出現,最後在單行本中匯總成全部19個章節的故事。

刊載《鳥人大系》的是科幻雜誌而非漫畫雜誌,一方面,1971年手塚治虫的動畫公司破產,他背負上保守估計1億5000萬日元的巨額債務,不得不重新以個人身份回歸漫畫界畫漫畫來償還債務,但是此時的漫畫界已經是新秀跌出,而漫畫的畫風和類型也不斷進化。

即使是50年代常盤莊時期的最傑出漫畫家手塚治虫,也被不少漫畫編輯拒之門外,手塚治虫必須和兒童漫畫道別,開始嘗試新的漫畫類型,不光如此,還要迎合市場。

這期間堪稱手塚治虫人生的最低谷,他的心情也傳遞到他的作品中,反應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最大的體現就是灰暗色調和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刊登在科幻雜誌《S-Fマガジン》上的《鳥人大系》有多個目的,首先,作為日本第一本科幻雜誌,《S-Fマガジン》有龐大的讀者群和發行量,手塚治虫可以在這本雜誌上得到對其作品的真實讀者反饋。

其次,因為在漫畫雜誌上連載的競爭非常激烈,通過自己的名氣,可以輕鬆在人氣科幻雜誌上連載,自己的收入也可以得到保障,就好像現在的歌手去出演綜藝節目是一個道理。

手塚治虫非常擅長科幻這個題材,如果給他的漫畫加上標籤的話,SF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標籤,以漫畫的形式進行創作,可謂是駕輕就熟,那正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SF雜誌《S-Fマガジン》與手塚治虫《鳥人大系》的編輯南山宏

《鳥人大系》的連載雖然持續了5年,但是工作量並不大,《S-Fマガジン》不同於每周發行、或者半個月發行一次的漫畫雜誌,《S-Fマガジン》是月刊雜誌,每個月只要交出7頁的稿子就可以。

《S-Fマガジン》是日本第一本SF雜誌,1959年-1962年創刊期間,受到了美國著名科幻雜誌《The Magazine of Fantasy & Science Fiction》的關照和影響。

之所以手塚治虫的SF漫畫作品可以連載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託了第二代編輯長南山宏的福,1969年,《S-Fマガジン》內部爆發了討論日本SF方向的「覆面座談會事件」,福島正實引咎辭職,第二代編輯長南山宏上任。

南山宏被稱為日本超常現象研究第一人,從南山宏上任伊始,《S-Fマガジン》拋開以前硬核SF的束縛和局限性,向超自然、奇想小說和漫畫等多樣性拓展,換句話說,開始正式脫離美式SF的傳統SF路線,開始踏上尋求適合自己特色的日本SF。

超自然現象在日本歷史悠久,早在1923年,淺野和三郎就在東京成立了心靈科學研究會,專門研究心靈感應方面的超自然現象。

因為受到南山宏的影響,《鳥人大系》中也加入了不少關於南山本人的研究成果,離奇的超自然現象,比如第5章《禿鷲柯貝龍與我》中的柯貝龍依靠變異的大腦創造出強大的腦電波,令博士出現幻覺,甚至直接控制了博士本人。

手塚治虫《鳥人大系》作品原型

1971年,手塚治虫雖然在科幻雜誌上開始連載《鳥人大系》,但其實也在同時創作其他漫畫作品,比如中篇漫畫《奇子》,長篇漫畫《怪醫黑傑克》等,作為一個創作型的漫畫家,他在這部《鳥人大系》上不會投入太大的精力,於是他參考了一部當時正在上映的人氣電影——1968年上映的《人猿星球》,我們從《鳥人大系》中可以看到很多與《人猿星球》類似的元素。

1963年,法國科幻作家彼埃爾·布勒創作了《人猿星球》,5年後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冷戰、宗教、種族是《人猿星球》中出現最多的內容,人類太空人迫降到一個星球後,發現這裡的統治者是猿而不是人,猿高高在上甚至把人類當做寵物來飼養,影片中透露出這裡其實就是幾千年後的地球。

《鳥人大系》中的世界觀是鳥進化到超越人類的高度,而人類則成為被鳥統治的低等動物,這一點與彼埃爾·布勒的《人猿星球》並無二致,只是將猿換成了鳥。

冷戰、宗教、種族的要素也同樣出現在手塚治虫的《鳥人大系》中,甚至通過不同的故事反覆出現,比如第三章《烏鴉敢死隊》就出現了冷戰話題,日本對大群高智商的烏鴉束手無策,想攻擊他們,又怕引起強大冷戰國家的激烈反應,這正是當時冷戰時期的真實表現。

第七章《在羅德西亞發生的故事》則以種族衝突為主,有色人種因為平時受到壓迫引起暴動進行反抗,但是反過來,他們又在暴動中欺負白人女子。

因為有《人猿星球》作為原型進行參考,再加上每個月只需要創作7頁的短篇,所以手塚治虫的這一部《鳥人大系》中既包含了手冢在現實中的感悟,也做了一些不同漫畫類型的嘗試。

第2章《吃人的海鷗》,講述了三個在大海上逃難的人類,到達一個小島後受到了海鷗的幫助,但是其中兩個人類居然想殺死海鷗吃它們,做了恩將仇報的事情。

這不禁讓人想起阿爾佛萊德·希區柯克1944年創作的著名影片《怒海孤舟》,片中一群普通人被一艘德國潛艇擊中沉沒,大家乘上一艘小艇,然後救起了潛艇上的德國艇長,但是他卻恩將仇報帶著大家向相反的目的地行駛並在途中用盡心思逐一消滅救命恩人。

《黑鳥》講述了一個原本應該消滅人類的高級鳥族卻和人類老人成了朋友,最後在接到殺死老人的命令後,與鳥類一起為老人唱出了一曲最後的哀歌。

《鳥人大系》中最出色的還要數手塚治虫對於「結局反轉」的內容試探,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鵪鶉之丘》,那兒高和基諾是兩個不同的鳥族,雙方舉行了一場比賽,各自派出一群人類進行戰鬥,並下了賭注。

但是彼此之間又各懷鬼胎,那兒高希望憑藉自己一方的人類優勢,得到基諾的妹妹,基諾則更狠想要借人類之手消滅那兒高。

代表基諾一方的人類叫基爾,代表那兒高一方的人類叫撒克,雙方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但是,實際上基爾與撒克串通一氣,雙方人類合併在一起準備消滅兩個鳥族,當消滅了那兒高之後,正衝向基諾時卻被對方先動手打敗了,基爾的女朋友在最關鍵的時候背叛了他、背叛了人類族人,向鳥族基諾通風報信。

這一系列的短篇故事有很多是點到為止,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成長經歷、世界觀,都能推演出一些來源自現實的共鳴,這為手塚治虫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很多成功經驗也被使用在他70年代的另一部傑出作品、同樣是一個主線、短篇故事組成的《怪醫黑傑克》中。

《鳥人大系》最有意思的箇中滋味還需讀者自己去品味。

相關焦點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30個關鍵詞(下篇)
    少年手塚治虫顯然成為了萬籟鳴的粉絲,未來他們真的就在中國見面了。關鍵詞19:萬籟鳴手塚治虫對於《西遊記》的喜愛是溢於言表的,他第一部參與製作的動畫電影就是東映《西遊記》(1960),在同一時期,中國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在製作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導演還是萬籟鳴。
  • 手塚治虫作品集「手塚治虫的山」發售
    手塚治虫作品集「手塚治虫的山」發售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6
  • 一起回顧一下手塚治虫的九部經典作品
    《怪醫黑傑克》日本醫學漫畫的先驅《怪醫黑傑克》是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於1973年創作的漫畫。在人生低潮期的手塚治虫藉此作向社會大肆批判,隱晦反諷。這部作品以高超的敘述方式和叛逆不羈的超現實主義幻想,成功的打破了早期新漫畫的種種教條和框架,使此作品成為日本漫畫界不朽的傑作,二十世紀70年代三大漫畫作品之一。
  • 日本漫畫之父 現代動畫開創者 手塚治虫
    "動漫藝術家"第六期——手塚治虫1928年11月3日,誕生於大阪府豐中市,原名手冢治,因喜愛昆蟲,他在後來創作中給自己取了手塚治虫的筆名。在醫學院期間,岡本憲三的《海神兵桃太郎》讓手塚治虫立下了成為成為動畫家的想法,並開始了自己的創作。18歲時,手塚治虫發表了自己第一部漫畫作品——《小馬日記》。
  • 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
    1926年11月3日出生於大阪豐中市兵庫縣寶冢的手冢,因為特別喜歡畫蟲子,將本名手冢治改成了手塚治虫。小學三年級,手塚治虫以《在演猿飛佐助的電影院裡》的漫畫,一鳴驚人,在畫展上被授予一等獎。在他上中學的時候,日本正發動侵華戰爭。他想上美術班進修學習,可社會環境不允許,只得偷偷的畫。
  • 手塚治虫和他的孩子們
    手塚治虫—一個開闢了日本動漫鼎盛王朝的漫畫家,引領日本進入動漫新紀元的漫畫之神。 手塚治虫,本名手冢治,1928年11月3日,手冢出生於日本大阪府豐能郡(即現在的豐中市)。手冢因讀了平山修次郎的《原色千種昆蟲圖譜》而迷上昆蟲採集,所以在本名「手冢治」的後面加上「蟲」字,並以「手塚治虫」為筆名在以後的創作中一直沿用。如同大多數天才一樣,手塚治虫的童年生活註定了他與動漫一生的不解之緣。
  • AI逆天續命,替手塚治虫創作新漫畫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AI在學習手塚治虫風格過程中交的作業,想學習漫畫創作可不是聽上去那麼簡單的。為了讓AI能更好的將龐雜數據進行整合,創作出類似手塚治虫風格的漫畫,研究團隊甚至從手塚治虫的作品中收集了超過一萬張面部圖像
  • 把電影放進創作,於是誕生了手塚治虫的漫畫
    答案:A/B/C/D 1989年2月9日,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去世,從他1945年發表的第一部作品開始,他的漫畫人生持續了四十多年。他是日本現代漫畫的創始人之一,代表作《森林大帝》《鐵臂阿童木》等。
  • AI續寫漫畫家手塚治虫新作
    近日,由AI設計並繪製的已故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新漫畫《Paidon》,在漫畫雜誌《Morning》中發表了第一部分。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塚治虫已經離世30年,去年,日本半導體公司Kioxia發起了一個項目「TEZUKA2020」,希望用人工智慧技術來繪製手塚治虫風格的漫畫,延續他的作品。 日前,Kioxia公司召開了發布會,表示新漫畫完成製作,並介紹了該項目的具體內容。
  •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30個關鍵詞(上篇)
    日本漫畫家堅持獨立原創,這個作風可能也是由手塚治虫開創的,或者說日本漫畫家更願意一部作品在自己手中有始有終。手塚治虫一生創作了數百個故事,超過300部漫畫作品,都是由他獨立創作完成,他的助手只是負責幫他繪製簡單的樹木山河等背景。這種親力親為的匠人精神,也成就了他作品獨一無二的風格。關鍵詞06:阿童木阿童木是日本動漫最著名的角色之一,手塚治虫就是阿童木的創作者,沒有之一。
  • 手塚治虫美國埃斯納大獎獲獎漫畫1972年《佛陀》背後的故事
    《佛陀》成書的另一面1972年,有日本「漫畫之神」之稱的手塚治虫,在潮出版社的漫畫月刊雜誌《希望之友》上連載了一部講述佛祖釋迦牟尼故事的漫畫《佛陀》。手塚治虫的漫畫《佛陀》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成書因素,如果不了解那段時期的日本,可能很難道出其中奧妙。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佛教日蓮正宗系新宗教的創價學會開始迅猛發展,並且在60年代成功改組,由當時創價學會第三任會長池田大作率領的公明黨,成功成為當時日本政界僅次於自民黨和社會黨的第三大黨。
  • 被稱為「漫畫之神」的手塚治虫,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的漫畫生涯!
    這是手塚治虫的肺腑之言,更是他漫畫人生的真實寫照。他的漫畫從來都不是憑空誕生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手塚治虫巔峰之作背後的故事。二十歲出頭的手塚治虫,在當時已經是大阪漫畫家群體中的大明星了,但他卻沒有想清楚要不要「棄醫從文」,以畫漫畫為生。
  • 手塚治虫風格在日本AI技術裡「復活」
    憑藉《鐵臂阿童木》《火鳥》《怪醫黑傑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曾為許多孩子的童年注入了幻想的色彩。如今,這位被譽為「日本動漫之父」的漫畫大師離世已有31年。而這一次,人工智慧又在漫畫領域發聲,它究竟要如何「復活」人們記憶中的手塚治虫? 1 首先,人工智慧進行了大量的機器學習,通過掃描手塚治虫生前所有的漫畫作品,並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和分析圖像規律,進而總結出一套手冢進行漫畫創作的規則,包括繪畫手法、分鏡設計、劇情發展等,這便成為了人工智慧模仿手冢個人風格的基礎。
  • 中國動畫電影鼻祖與手塚治虫的不解之緣!
    他參與創作的《鐵扇公主》是亞洲首部有聲動畫長片;他合作導演動畫片《大鬧天宮》,全手工製作,精巧細膩,此後40年裡沒有一部國產動畫片能與之比肩。據說《鐵扇公主》這部動畫片還曾影響過日本動畫的鼻祖手塚治虫。《鐵扇公主》的劇本來自於《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萬籟鳴筆下的孫悟空帶領著豬八戒、沙和尚與鐵扇公主、牛魔王鬥智鬥勇,終於闖過了火焰山。
  • 漫畫之神——日本卡通漫畫大師手塚治虫
    然而,他很快放棄了這個職業,轉入漫畫進而動畫,同年,手塚治虫註冊成立了「手家治蟲制公司動畫部」(1962年12月,更名為株式會社蟲製片司)。手冢於1947年發表了長篇漫畫《新寶島》,1950年開始連載的《森林大帝》是奠定他為新漫畫創人地位的力作。以後他又有《鐵臂阿童木》、《藍寶石王子》、《西遊記》等力作發表。1977年出版的《手冢蟲全集》共300卷,是一本了不起的煌煌大作。
  • AI創作手塚治虫漫畫發布!
    AI創作手塚治虫新作TEZUKA2020面世手塚治虫作為日本的漫畫之神,其創作的作品一直在被後世改編翻拍,如之前的《多羅羅》,其作品在如今也閃耀著耀眼的光芒。而在去年10月,手塚治虫去世三十周年之際,東芝Memory宣布將會推出「手塚治虫新漫畫」的企劃。
  • 手塚治虫_手塚治虫新聞_3DM新聞
    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復活!東芝公布最新AI技術還原大師新作漫畫 手塚治虫是人才輩出的日本漫畫界公認的No.1漫畫之神,雖然如今已經去世多年,不過其漫畫作品依然在流傳,而東芝Memory近日公布了最新AI技術《TEZUKA2020》,將真正模擬還原大師畫風,打造「新作漫畫」!
  • 手塚治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手塚治虫:被中國人刺激出來的日本漫畫大師,創作至死的阿童木之父1928年11月3日,手塚治虫出生於日本大阪。因為自幼喜歡收集昆蟲,他在1939年在本名手冢治後面加了個「蟲」字。後來,就一直用手塚治虫作為筆名。他小時候的另一個愛好是看電影。1942年,中國動畫片《鐵扇公主》在日本上映。
  • 從手塚治虫的戰爭孤兒多羅羅到荒木飛呂彥的單親之子迪亞哥布蘭度
    從一部反戰漫畫《多羅羅》說起1967年,39歲的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創作了一部名為《多羅羅》的漫畫,在小學館漫畫雜誌《周刊少年Sunday》上進行連載,主角之一的多羅羅在第1卷就與百鬼丸相遇,在第2卷中,手塚治虫講述了多羅羅的身世。
  • 手塚治虫為什麼被稱為日本的漫畫巨匠?
    可以說,日本漫畫與手塚治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最近熱播的動畫《多羅羅》改編自1967年的手塚治虫同名漫畫《多羅羅》,荒木飛呂彥曾經在漫畫中模仿《多羅羅》的情節向手冢致敬,浦澤直樹的漫畫《冥王PLUTO》是對《鐵臂阿童木》一個篇章的改編,現代日本漫畫屆的助手制度更是手塚治虫制定的。為什麼手塚治虫受到幾乎所有日本漫畫家的尊敬?手塚治虫又到底為什麼在作品中極力反對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