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知 · 行 · 學 · 社
在碎片化信息充斥的今天,各種即時滿足的內容消費佔據了每個人的視野,沉浸式閱讀也變得尤為困難。
但我們堅信,在信息洪流的影響下,現代人的生活迫切需要傳統閱讀的點綴。
我們不該,也不能,在生活中丟掉讀書這件事。讓我們一起品讀精典,豐富涵養,光亮人生。
Book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知行學社」成員戴小紅關於《哈姆雷特》一書的讀後感。
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至1603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它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纂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向叔叔復仇的故事。
在學生時代,只有在老師的交代下,我才會捧起外國名著。這一次,我用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的時間,陸續看完了這本書。雖然沒辦法全然參透,但亦能有所感悟。
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是一位文學愛好者,他在課堂上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時,我還不以為然。在我35歲的今年,第一次讀哈姆雷特,對老師的話有了一絲絲的感悟。在我的眼裡,哈姆雷特出身高貴,舉止優雅,博學多才,深受百姓的擁戴。他敬愛父親、深愛母親,但突如其來的變故使他變得憂鬱,母親的背叛令他痛苦不堪,進而萌發了復仇的想法。哈姆雷特沒有足夠的魄力成為英雄,復仇的重擔,他既不能擔起,也不能放下。他總是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情,他總是徘徊、輾轉、恐懼、進退維谷,總是能觸景生情。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哈姆雷特性格的多面寡斷,在遇到重大變故時,也有一蹶不振的掙扎和痛苦,我覺得這才是鮮活的人性。
畢業那年,我經歷過生命中最重要的失去。在父親去世的前一兩年裡,我整夜無法安睡,也不敢睡,害怕夢裡出現父親的樣子。走在馬路上,看到與父親身影相似的路人,我都會望著他發呆,眼淚停不住。在那段最難熬的歲月,我聽不得旁人討論父親的話題。
在遇到重大變故時,人的脆弱、逃避都是無可避免的,消極情緒也是人情緒的一部分,我們要正視、接受、消化它,這樣才能真正戰勝自己,——不要去責怪任何人,做好自己就好。我現在能坦然地寫出上面這段文字,是因為歲月給了我更多的沉澱,讓我對生命本身有了更深的領悟。
(立案庭法官助理 戴小紅)
文章內容 | 戴小紅
文章審核 | 陸喬立
排版編輯 | 居雋秀
公眾號ID
tzsggqrmfy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
關注高港法院
原標題:《【書香法院】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