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9」雷龍科教創始人尹龍龍:人工智慧教育是多學科的交叉

2021-01-09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11月29日訊 在GET2019教育科技大會的「探尋智能化教育的邊界」分論壇現場,雷龍科教創始人尹龍龍介紹了雷龍科教在探索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過程中的做法,同時也分享了他對於人工智慧教育行業的一些看法。他認為人工智慧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學科,既不能單純將其作為教學管理的工具,也不能單一的教授計算機語言,而是要做好和其他學科知識點的融合。

尹龍龍總結了近幾年國際與國內有關人工智慧教育的形勢與政策,認為形勢上人工智慧教育是有發展機會的。他對人工智慧教育的定義進行了闡釋:人工智慧教育是使學習者認識與了解人工智慧相關的科學知識與原理、技能與方法等,培養與樹立其在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思想意識、自信心、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為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的學習,工作,生活做好各方面準備的教育。

對於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的本質,尹龍龍總結如下:

不應單純學習AI知識,要在活動、體驗、實踐中學習AI,提升活動體驗度應力求拓寬AI教育內容的覆蓋面,建設系統分層的課程體系,全方位反映AI的本質、特點、知識原理、細分領域、發展方向等應強調教育性: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及認知水平,著重解決「是什麼」、「怎麼用」,適當了解與思考「為什麼」努力引導青少年學習者思考「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為人類服務」等倫理、觀念與意識等問題AI課程不應單純用紙質教材:應該有足夠的教學軟體、網絡平臺、雙師培訓等支撐尹龍龍提出,青少年學習AI一般出於兩個目的,剛需與非剛需,也就是對學業競爭力的補足需求和對未來社會適應性的加強需求。他列舉了一些青少年AI教育市場目前存在的痛點,指出,目前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不能算是新鮮事物了。在近年的摸索過程中,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側重計算機語言編程教育。目前在AI教育方面,各機構主要集中於語言編程方向。追求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抓皮毛舍肌理,抓一隅舍全貌。偏向於將AI作為教育方法和手段。目前AI在教育中的應用,大部分機構偏重於AI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環節中的應用:提升效率,數據統計,行為分析,自適應學習方向……專注於將AI作為教育的內容與領域。尹龍龍以優必選舉例,他認為優必選團隊中人工智慧專家和教育專家都很多,但是能把人工智慧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呃人非常少。尹龍龍指出,這種模式下,從業團隊與人員專業度、教育性、創新性、跨界性、融合性程度有限;存在涉及機構少,不系統,無計劃,無課程體系等問題。尹龍龍介紹了在面臨以上這些行業痛點時,雷龍科教做出的應對方法。

首先,雷龍科教將AI課程的教育內容劃分為兩個部分:基礎模塊和應用領域模塊。基礎模塊包括機器學習、網絡、硬體、軟體編程、資料庫等;應用領域模塊包括圖像、語言、文本、控制、博弈等。

其次,雷龍科教推出了以AI相關知識為核心內容,兼顧與各學科融合的K12青少年課程體系;採用活動體驗式作為青少年AI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推出了系統的青少年AI教育三維課程體系,線上線下互相支撐結合。

最後,尹龍龍展示了雷龍科教的課程呈現方式。雷龍科教的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通過打造具有沉浸感的課程內容,增強學習者的互動體驗和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同時,雷龍科教打造了個性化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創新,改造「身邊的人工智慧」。

「未來,IQ和EQ決定孩子的下限,AIQ將決定孩子的上限,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的賽道還可以更加火熱」,尹龍龍總結道。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教育」乘雲直上新高度
    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楊丹表示,教育為人工智慧提供發展基礎,人工智慧為教育發展提供基礎動力,二者相輔相成。大量人工智慧專業的開設會逐漸培養大量人工智慧人才,也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搖籃。未來,如何有效激發人工智慧教育高質量發展,梳理並解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教育所面臨的人才、資金、市場、評價等問題,是重大課題。
  • 浙江大學打造「AI+X」科教融合和產教協同的研究生教學實踐新模式
    在新工科教育教學的背景下,相關專業的研究生能否從「知識本位教育」轉向「能力本位教育」,迎接知行合一的硬核的實踐挑戰?不同專業研究生在研究過程中如何突破學科藩籬,在交叉包容、開放創新的理念下共同參與塑造真正具備源動力的科教融合育人生態?企業以怎樣的形式走入教學課堂,在教學場景中實現產教協同以匯聚優質資源,從社會對技術需要這一角度來提升教學質量?
  • 人文學科在人工智慧時代的作用
    同年底,我國工信部發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宣告「加快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隨後,社會各界對人工智慧的關注與討論持續升溫。本文想要探討的問題是,面對正在到來的、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時代,人文學科該何去何從?文理交叉融合是人文學科發展的新方向。
  •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新基建」催生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
    曾勇在會後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新基建」催生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加速落地應用與快速發展;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進一步深化,跨界成為創新的必然。   今年八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並將其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專業擬設於新設立的交叉學科門類下,待國務院批准後,將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布。
  • 以學科交叉融合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新語)
    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並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研究方向的選擇要堅持需求導向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2018年11月,依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新建的粵港澳交叉科學中心揭牌成立,該中心將以材料科學為核心,面向生命、能源、先進位造、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學術交流中心。
  • 武漢理工大學:三大優勢專業做支柱,推動熱門學科交叉,創造就業機會
    2019年,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工程學和化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2‰。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的信息與控制類、藝術類、經濟與管理類等專業發展迅速,也是廣受考生青睞的熱門專業,而且,這些專業與三大行業的結合緊密,催生了更多專業交叉和學生就業機會。
  • 人工智慧教育時代全面來襲 影視劇AI人才嚴重短缺
    招生簡章中對學生報考條件進行了詳細說明:即對戲劇與影視學學科有研究興趣的理工類考生,且優先考慮具備學科交叉背景或者學科交叉能力較強的考生。但在未來,人工智慧教育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小學生還是博士生、幼兒園亦或高等學府都將普及。
  • 為什麼人工智慧教育是必須的、必要的?
    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人工智慧通識教育」展開研討,旨在積極打通學科門類,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  上大副校長聶清在致辭中發問,「人工智慧在全人教育當中的內核是什麼」?「為什麼人工智慧教育對未來的學生而言是必須的、必要的」?「我們如何在課程形態當中體現人工智慧教育的交叉性」。
  • 交叉學科建設的「中南法學院」模式 ——專訪中南大學法學院院長...
    核心提示:依託學校的醫學、工科優勢,中南大學法學院以交叉學科建設為重點,在衛生法學、文化法學、教育法學、智慧財產權法學等交叉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經驗。
  • UIUC羅宇男:交叉學科中的人工智慧和科學發現
    話不多說,快快看過來,希望這些優秀的青年學者、專家傑青的學術報告 ,能讓您在業餘時間的知識閱讀更有價值。人工智慧論壇如今浩如煙海,有硬貨、有乾貨的講座卻百裡挑一。「AI未來說·青年學術論壇」系列講座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主辦,百度全力支持,讀芯術、paperweekly作為合作自媒體。
  • 2019人工智慧案例TOP100發布室內無人配送機器人擎朗智能入選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核心雜誌《網際網路周刊》發布「2019年度人工智慧案例TOP100榜單」,擎朗智能·武漢協和醫院等項目脫穎而出成功入選該榜單。
  • 全國612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高校綜合排名一覽
    2019 年全國 203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2018 年全國 250 所普通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從 2015年~2019 年,全國 612 所高校成功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我國高校「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教育工作全面開花,穩步推進,目前正處於快速普及與高速發展階段。
  • 服務全球青少兒,貝爾科教再度亮相德國紐倫堡國際玩具展
    去年,貝爾科教憑藉自主研發的智能教具產品「Mabot球形編程教育機器人」勇奪玩具界「奧斯卡」——紐倫堡國際玩具大獎,這也是2019年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Mabot是一款可無限延伸的模塊化可編程球形機器人,融合了貝爾科教創始人王作冰先生提出的「AIQ」教育理念,以球形為基礎,支持熱插拔,可進行創意拼搭,構型可無限延伸。
  • 逆時針教育拆解|高考新增1學科2專業!
    近日,教育部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官宣了一則大新聞——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這一重磅消息,對於高考學生來說,又多了一個選擇;而對於教育來說,是中國國高校學科分類體系的第五次變革。P.S. 再上一次學科門類調整,在2011年。此次設置第14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門類」,是時隔9年後的又一次重大調整。
  • ...唐平中博士:如何在網際網路背景下進行計算機科學與經濟學的交叉...
    而其中,憑藉「Stability of generalized two-sided markets with transaction thresholds」論文獲得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提名的唐平中博士也參加了本次大會。在雷鋒網的邀請下,唐博士向我們闡述了他參加大會的一些心得以及他對於交叉學科的一些思考。
  • 寧琴:防控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
    12月5日,在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辦的「中部肝病與感染國際高峰論壇暨湖北省醫學會肝病學分會2020年度會議」上,武漢同濟醫院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長、感染科主任寧琴教授在總結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帶來的思考時提到,近年來,人類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幾乎均屬於人與動物共患傳染病,而我們在醫學多學科融合交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 全國248所「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高校教育教學綜合排名一覽
    導讀:根據《教育部關於公布 2019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2019 年全國 61 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18 年 101 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17 年 60 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2016 年 25 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
  • 【卡組攻略】混沌雷龍的構築思路探討
    【WPP1】帶來的「混沌領域」可以丟棄「雷龍」的下級,去檢索可以除外墓地的「雷獸龍 雷龍」(以下簡稱「雷獸」)、「雷電龍 雷龍」(以下簡稱「雷電」)的混沌系怪獸,來觸發「雷龍」的資源運轉鏈,相當於另一個版本的「暗之誘惑」。這樣一來,「雷龍」獲得了更多的初動點以及更強大的link值爆發能力,在一定程度下彌補了「雷龍」的這兩塊短板,可以說是同時增加了上限與下限。
  • 創投日報|白酒「開山」3個月獲兩輪數千萬元融資,「黑湖智造」獲...
    創投日報收錄了今天「36氪創投頻道」報導的融資新聞,以及我們正在關注的各個領域早期創業項目,enjoy~融資新聞報導白酒「開山」3個月獲兩輪共數千萬元融資 ,高瓴、源碼押注「他經濟」「黑湖智造」獲1.5億元B輪融資,用信息化和數據分析升級製造業「vitavp唯它」電子菸獲普思資本千萬級投資,將推iG聯名款產品「愛因思維」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