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11月29日訊 在GET2019教育科技大會的「探尋智能化教育的邊界」分論壇現場,雷龍科教創始人尹龍龍介紹了雷龍科教在探索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過程中的做法,同時也分享了他對於人工智慧教育行業的一些看法。他認為人工智慧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學科,既不能單純將其作為教學管理的工具,也不能單一的教授計算機語言,而是要做好和其他學科知識點的融合。
尹龍龍總結了近幾年國際與國內有關人工智慧教育的形勢與政策,認為形勢上人工智慧教育是有發展機會的。他對人工智慧教育的定義進行了闡釋:人工智慧教育是使學習者認識與了解人工智慧相關的科學知識與原理、技能與方法等,培養與樹立其在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思想意識、自信心、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進而為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的學習,工作,生活做好各方面準備的教育。
對於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的本質,尹龍龍總結如下:
不應單純學習AI知識,要在活動、體驗、實踐中學習AI,提升活動體驗度應力求拓寬AI教育內容的覆蓋面,建設系統分層的課程體系,全方位反映AI的本質、特點、知識原理、細分領域、發展方向等應強調教育性:充分考慮青少年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及認知水平,著重解決「是什麼」、「怎麼用」,適當了解與思考「為什麼」努力引導青少年學習者思考「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為人類服務」等倫理、觀念與意識等問題AI課程不應單純用紙質教材:應該有足夠的教學軟體、網絡平臺、雙師培訓等支撐尹龍龍提出,青少年學習AI一般出於兩個目的,剛需與非剛需,也就是對學業競爭力的補足需求和對未來社會適應性的加強需求。他列舉了一些青少年AI教育市場目前存在的痛點,指出,目前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不能算是新鮮事物了。在近年的摸索過程中,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側重計算機語言編程教育。目前在AI教育方面,各機構主要集中於語言編程方向。追求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抓皮毛舍肌理,抓一隅舍全貌。偏向於將AI作為教育方法和手段。目前AI在教育中的應用,大部分機構偏重於AI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環節中的應用:提升效率,數據統計,行為分析,自適應學習方向……專注於將AI作為教育的內容與領域。尹龍龍以優必選舉例,他認為優必選團隊中人工智慧專家和教育專家都很多,但是能把人工智慧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呃人非常少。尹龍龍指出,這種模式下,從業團隊與人員專業度、教育性、創新性、跨界性、融合性程度有限;存在涉及機構少,不系統,無計劃,無課程體系等問題。尹龍龍介紹了在面臨以上這些行業痛點時,雷龍科教做出的應對方法。
首先,雷龍科教將AI課程的教育內容劃分為兩個部分:基礎模塊和應用領域模塊。基礎模塊包括機器學習、網絡、硬體、軟體編程、資料庫等;應用領域模塊包括圖像、語言、文本、控制、博弈等。
其次,雷龍科教推出了以AI相關知識為核心內容,兼顧與各學科融合的K12青少年課程體系;採用活動體驗式作為青少年AI教育的最基本方式;推出了系統的青少年AI教育三維課程體系,線上線下互相支撐結合。
最後,尹龍龍展示了雷龍科教的課程呈現方式。雷龍科教的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課程通過打造具有沉浸感的課程內容,增強學習者的互動體驗和學習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嘗試。同時,雷龍科教打造了個性化的人工智慧實驗室,鼓勵學生自主創新,改造「身邊的人工智慧」。
「未來,IQ和EQ決定孩子的下限,AIQ將決定孩子的上限,青少年人工智慧教育的賽道還可以更加火熱」,尹龍龍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