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疫情開始到現在,熱度最高的國產片,非《八佰》莫屬。作為導演的管虎再一次滿載盛譽,成為話題的中心人物之一。
管虎曾執導過不少佳作,電視劇有《外鄉人》、《沂蒙》、《黑洞》等,電影有《上車走吧》、《鬥牛》、《殺生》等。
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巔峰之作」《生存之民工》,首播於2005年,豆瓣評分9.5,80%的觀眾給了五星好評,足見對這部劇的喜愛。
《八佰》的熱度主要圍繞三點,一是來自劇情,二者是劇組花巨資造景,第三個則是電影裡的那些演員們。不論是主演,還是客串,都有著頗高的知名度和話題度,自帶流量。
而翻看管虎之前的作品,他的許多高口碑作品基本上集中在早年,多是講述「小人物」的故事,而使用的演員也大多是熱度不高的實力派演員。
相比《八佰》的聲勢浩大,《生存之民工》簡直可以說是「寒磣」,沒有巨資,也沒有大批量明星,有的只是一些實力派演員和一群不知名配角,以及紮實到讓人無可指摘的劇情。
《生存之民工》講了啥?其實概括起來很簡單,將劇名倒回來,民工之生存。
主題只有兩個字,討薪。
以謝老大為首的上百名民工,因為血汗被挪用而拿不到工資,無奈走上了討薪之路。以謝老大、王家才、陸長有、楊志剛、栓子為代表的五人討薪小組駐留城市,以他們的境遇為圓心,那些在底層掙扎的眾生相一一展開。
劇情之真實程度,就像是在看一部紀錄片,讓觀眾嘆為觀止。
《生存之民工》之所以能夠如此真實刻畫民工的生活狀態,主要源自於主創們不是單純的「演」,而是「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劇裡的一些演員都是從工地裡找來的真實民工,管虎與主演們在兩個月裡和他們同吃同住,演員們生生曬黑皮膚融入民工生活以求真實,管虎則在將交流中將已經寫好的劇本推倒重來。
在這些主創裡,其實有幾個都是圈內的「大佬級」演員,卻大多不是自帶流量的那種類型,可在劇中的表演都堪稱一絕。
飾演陸長有的陶澤如是國家一級演員,因主演被稱之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的《一個和八個》而成名。
曾演過《晚鐘》、《歡樂英雄》、《天網》、《雞毛飛上天》等諸多佳作,拿過金雞影帝,捧過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盃,卻低調的不像話。
飾演謝老大的馬少驊,也是國家一級演員,看過《走向共和》、《漢武大帝》等高口碑作品的觀眾對他一定不陌生。馬少驊到40多歲才進入影視圈,可是他戲路之廣,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還真沒有他不能演的。
同為國家一級演員的沙景昌在劇中飾演周雙喜,演技精湛的他一直甘當綠葉,曾塑造過《情滿四合院》裡的易中海 、《殺虎口》裡的老刀把子、《紅高粱》裡的張繼長等諸多角色,至今還在活躍在螢屏。
劇中還有一位戲份不多的配角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她就是春晚常客高秀敏,在劇中飾演錄像廳老闆鳳英。她演繹的《拜年》、《賣車》、《送水工》等小品早已深深烙印在國民的記憶裡,然而給我們帶來許多歡聲笑語的她卻沒能擁有更多的幸運,她《生存之民工》首播的那一年因為心臟病突發而離世,年僅46歲。
在參演《生存之民工》之前就頗有名氣的演員,還有孫松(飾王家才)和雪村(飾李海平)。
孫松憑藉《渴望》中的王滬生一角被觀眾熟知,雪村則是因為一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而走紅網絡,如今兩人依舊活躍在螢屏。
回過頭來看,如今劇中名氣最盛的當屬飾演薛六的黃渤了,而當時的黃渤還是籍籍無名的小演員。在《生存之民工》播出後的第二年,黃渤就接拍了《瘋狂的石頭》,自此走上演藝事業的康莊大道。
除此之外,劇中表現可圈可點的配角們大多沒能功成名就。
飾演楊志剛的王小毅後來還演了《潛伏》裡的廖三民、《大秦帝國之崛起》裡的蘇秦等角色,但是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反而是他與寧靜的姐弟戀更為吃瓜群眾津津樂道。
飾演王佳慧的呂夏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演過《北京愛情故事》、《生死線》、《抹布女也有春天》等熱播劇,但是存在感一直不高。
飾演老杜的丁勇岱雖然此前參過一些佳作,但是名聲不顯,直到《琅琊榜》裡的梁帝一角,才讓許多年輕觀眾真正見識到這位實力派的表演功力。
丁勇岱的兒子在劇中也有參演,他就是飾演栓子的丁寧,後來去加拿大留學,留在溫哥華做了導演,不過作品寥寥。
飾演薛五的胡龍吟還曾演過《鬥牛》、《走向共和》、《水滸傳》(宋萬)等作品,不過大多是一些小配角,如今已經鮮有拍戲了。
當時劇組招募來的民工裡也有一些對表演產生了興趣,走上了群演之路。
不論這些演員日後的發展如何,他們在《生存之民工》中的精彩演繹足以讓觀眾始終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