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啃老十餘年,三十三歲還沒找到工作,說起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這件事卻真真實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人說:會不會是高分低能呢?以前也曾聽說過這一類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書呆子」,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對日常生活常識一無所知,也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當然這和父母從小的教育方式,生活上過度地包攬,只看重成績和分數有關。然而,此女子的家庭教育卻有點不一樣。
這名女子叫範成金,今年已經33歲了。別人的33歲要麼事業有成,要麼已有家庭,而範成金的33歲卻還是在家中啃老,她的父母對此毫無辦法,只能找到媒體求助,再這樣下去,這個女兒恐怕是連最後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了,父母總是會老的,以後老了就真的管不了她了。
此事在中央衛視的《心理訪談》播出後,很多觀眾都紛紛指責範金成,認為她一個有手有腳的女大學生,不應該在家裡啃老,甚至有人表示,如果自己是她父母,早把她趕出去了。可是接下來,範金成說出的原因卻讓很多觀眾都閉嘴,不再指責她了。
範金成表示,自己也想出去工作,可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好?因為她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和社交恐懼症,而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原來範金成自小就承受著打壓式的教育,不管她做什麼,做得多麼好,父母永遠不滿意,總是用語言來打壓她,令她非常地痛苦。
小時候的範金成很喜歡設計和發明,她曾自己設計了運動鞋服裝等,並拿去給媽媽看,卻沒想到媽媽不僅不看一眼,還大聲斥責她玩物喪志。而且每一次她發明出什麼東西,母親從來不誇她,反而罵她整天只知道玩,從不認真讀書等。當範金成學著做飯時,因為水放多了一點,就被媽媽和姐姐輪流罵,還說她「如果能成事,狗都能成事」,「你要是能有出息,我就給你跪下」等嚴重打擊範金成信心的話語。
範成金長大後依然找到了自己的愛好,雕刻,而這一次母親依然對她說,這東西沒用,言語中還帶著侮辱性的字眼,極盡嘲諷。由於她從小到大接受的就是父母的打壓教育,範金成的心理越來越自卑,經常自我懷疑,不管做什麼事都很沒信心,甚至大學畢業以後,產生了嚴重的社交恐懼症,一面對陌生人就會緊張地說不出話來,不敢和陌生人交談。所以她在畢業以後,找了幾次工作,但都以失敗告終,無可奈何之下,範金成只好回到家裡,成為了啃老一族,而這一啃就是10年。
有些父母,感覺自己小時候是在被長輩的批評聲中長大,當他們成為父母時就應該在孩子身上施展自己的權威,認為自己接受的批評教育在孩子身上也不能少,還自我安慰,美其名曰這是中國的「傳統教育」。
有人說,連動物都渴望被讚賞,被肯定能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對學習和生活更有熱情,當孩子興致勃勃拿著自己的創意成果時,請不要一味地否定他,去試著誇獎他吧,發自內心地說一句「你做得好好看」,「我真為你驕傲」,「精彩極了,你真棒」,不要吝嗇自己讚美的語言,即使這樣短短的一句話,也足以讓孩子高興一整天了。
對於範成金三十多還在家啃老,有的網友認為是範成金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不願意出去找工作還找理由責怪父母;更多的的網友則認為,範成金的父母從小就"剪掉"了女兒的翅膀,讓女兒沒有自信,長大後缺乏社交能力,還怪女兒飛不起來!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