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說到美國的動漫公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迪士尼、夢工廠等好萊塢巨無霸,還有皮克斯、漫威等被他們收購的專業動漫公司。而提起「孩之寶」,要麼人們不了解,要麼第一想到的是玩具。這也正常,「孩之寶」的主業就是玩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玩具商之一。
孩之寶的英文名稱是「Hasbro」,也是它的商標,懂點英文的朋友應該知道他的大致發音。個人覺得名字真起的絕了,音譯過來就是「孩之寶」,而「孩之寶」的漢語字面意思也很明確,聽上去還挺文雅、大氣。翻譯的比汽車界的「奔馳」,「寶馬」都經典。
這麼經典的名子我們錯過了,因為名字太好了,很多山寨可能都是「無意」的。
動漫雖不是主業,但「孩之寶」在動漫界卻有著重要地位。在我國家喻戶曉的84版《變形金剛》就是出自「孩之寶」之手,當初《變形金剛》只是動畫玩具廣告,結果大受歡迎,「孩之寶」索性做成個長劇。無心插柳柳成蔭,一不小心,成就個經典。
後來日本接過版權又拍攝了《頭領戰士》等很多系列。
在96年「孩之寶」又把《變形金剛》接回了,做了一部3D版的《超能勇士》,國內很多觀眾第一次接觸的3D動畫就是這部。所以《變形金剛》有美版和日版之說,美版的基本都是「孩之寶」的作品,除了84年G1版,比較著名的還有:《超能勇士》、《領袖之證》、《天元戰爭三部曲》等。
我也特意翻看了各版動畫片尾,都有孩之寶的標誌,包括84版《變形金剛》,只不過當年中國人沒幾個知道那幾個字母寫的是啥。
真人版的大電影當然也少不了孩之寶。
除了《變形金剛》,「孩之寶」旗下還有《特種部隊》、《小馬寶莉》等動漫作品,這兩部作品的動畫、漫畫、還有玩具,也都成了經典。
孩之寶公司畢竟技術能力主要在玩具上,所以動漫作品主要都是同其他影視、漫畫公司合作。「孩之寶」參加動漫的策劃、編制、運營,具體製作環節主要由更專業的動漫公司完成。但「孩之寶」仍牢牢掌握著「版權」,所以,提到《變形金剛》,公認的就是孩之寶作品。「孩之寶」公司也因此在其品牌上回報巨大,可謂名利雙收。
其實幾十年裡「孩之寶」公司同日本的動漫、玩具商,漫威、派拉蒙、IDW等公司在玩具、動畫、漫畫的版權、合作上有著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一言難盡。比如漫威就參與了84版《變形金剛》製作。本文入門級,不做專業介紹了。
即使到現在,「孩之寶」的某些作品,「動畫片」和「廣告」的劃分依然不明確,比如2016年上映的《變形金剛之組合戰爭》每集只有5、6分鐘,這明明就是加長版廣告嘛。
「孩之寶」近幾年成就也算不上輝煌,公司雖然手握《變形金剛》這個「聚寶盆」,但因不重視我國市場,近幾年被另一玩具巨頭「樂高」反超。反超的另一原因,樂高也學起了「孩之寶」,動畫片、大電影拍的風生水起。
畢竟從小到大,免費看了這麼多部「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的「玩具廣告」,年齡大了,又不能買玩具做回報(其實是買不起),寫下此篇入門級科普短文,讀者們多了解下《變形金剛》及「孩之寶」,也算是一個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