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小行星BK509將接近地球,會不會有危險?

2020-12-12 宇宙V大觀

太陽系在形成之初,整個太陽系是一片混沌的,後來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恆星,吸收了大部分的星際物質,成為了太陽系的絕對霸主。其它的八大行星也吸收了太陽系的一小部分星際物質,形成了質量體形較大的行星。而其它的一些質量較小的物質,因為質量或體積太小,不能形成大的行星,只能凝成小的行星在太陽系遊蕩。太陽形成之後,發出強烈的太陽風,把一些小的行星吹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也就是今天的科伊柏帶。因此,現在的整個太陽系中心,還是比較平穩的。

但是,雖說較小的行星大部分被吹到了太陽系邊緣,但還是有一部分流在了太陽系中心,在太陽系與八大行星之間流浪,根據各行星引力的大小,這些小行星會不時地與八大行星有著親密的接觸,地球也不例外。

因為地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小行星要撞擊到地球,必須要穿越這厚厚的大氣層。在穿越大氣層時,會與大氣層產生猛烈的摩擦,大部分的小行星都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大氣層所燒毀,只有極少數會穿過大氣層撞上地球。體積小的,可能不會對地球有太大的影響,只不過是地球上多了一塊隕石而已,但如果是質量大的,就會對地球產生很大的影響了。

據科學家最新觀測,在明天也就是2月29日,將有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被命名為「Asteroid 2015 BK509」。顧名思義,這顆小行星是2015年發現的,這四年多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跟蹤它的軌跡。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它將於29日達到與地球最近的距離,這個距離為0.04792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這樣折算下來,它與地球的距離為716萬公裡,約為地球與月球的18.8倍。這樣的距離,對我們來說,的確是有點遠,但是放在以光年為單位的浩大的宇宙空間來說,可以說是擦肩而過!因此,科學家們把它列為了「潛在威脅」、」近地天體「。

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有200米左右,比我們發現的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還要大。它與地球這麼近,會不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從而成為地球的一顆衛星呢?以它這樣的體積,用來作地球的第二月亮也不錯啊。不過可惜的是,它不會被地球所俘獲。它的速度達到了12.49公裡每秒(或44964公裡每小時),比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裡每秒)還快,已經達到了離開地球所需要的逃逸速度!

當然,小行星被大的行星所俘獲而成為其的衛星的事情也非常之多,這次是因為它的速度太快,如果速度再慢一點,也許就被地球所俘獲了。如果地球的質量再大一點,那它的逃逸速度就要更快一點,那也會地球所俘獲。在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因為其質量非常之大,很多小行星一接近它就被它所俘獲了,它目前的衛星已經達到了79顆之多!

科學家警告稱,任何距離地球750萬公裡以內的星體,都是潛在的威脅,行星的引力拖拽有時會改變小行星的飛向軌道,導致其直接撞擊地球。我們要密切關注它的飛行軌道,確定小行星的大小、形狀、質量、組成和結構,將有助於我們提早預知風險。

如果小行星撞上了地球,一般來說,直徑小於25米的小行星,會被大氣層所燒毀,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而直徑在25到1000米的小行星,會對撞擊地區產生局部影響,而超過1000米的小行星的撞擊,會造成全球性的影響!

這次飛掠地球的小行星BK509因其距離較遠,飛行速度較快,一般是不會突然掉轉方向撞向地球的,就如地球不會突然轉向撞向太陽一樣。但是,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潛在的威脅是永遠存在的,而我們現在對小行星撞擊還沒有可行的應對方法。我們還需要迅速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臨之前,能掌握有效地解除威脅的方法·!

大家對此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相關焦點

  • 小行星13日接近地球
    諾查丹瑪斯在其著作《諸世紀》(Les Propheties)中提及了2021年可能發生的幾件重大事件,其中之一是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或擦身而過。他在這本預言書中寫道:「人們在天空中看到火焰與長長的火花。」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一顆被命名為2020 WU5的近地小行星便會掠過地球,並在世界協調時間(UTC)1月13日最接近地球。
  • 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下月底將飛越地球,又可以撿隕石了?
    眾所周知,小行星是在太空中快速飛行的大塊巖石。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有一個小行星帶,在那裡有成千上萬顆小行星繞太陽運行。有些小行星的軌道和地球軌道有交叉,可能有撞擊地球的風險。現在,科學家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如果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巨型小行星29日將飛掠地球,詳細指南在這裡
    2020年4月29日,一顆非常大的小行星將相對接近地球。小行星(52768)1998或2將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在約400萬英裡(600萬公裡),或約16倍的地球-月球距離通過。這將是今年地球上最大的一顆小行星(據我們所知);根據目前的估計,它可能有一英裡多一點寬(2公裡),也許兩倍那麼長。最接近的時間是4月29日凌晨5點56分左右。東部夏令時(09:56 UTC;將UTC轉換為當地的時間)。專業的天文臺已經將望遠鏡對準了這塊巨大的太空巖石。
  • 科學家在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在11月2日,有與地球接觸的可能性!
    小行星真的要來了?2年前就已經被發現,預計在11月2日靠近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小行星撞擊事件時常發生,通過月球表面的坑洞就可以看得出來。正是由於月球的存在,才幫助地球阻擋了更多的危險。在今年上半年,經常看到關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報導,這些小行星最終都與地球擦肩而過,飄向了宇宙的深處,近日,又有一篇關於小行星在11月和地球「見面」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在茫茫宇宙當中出現,小行星進入地球範圍內也並不是奇怪的事情,那麼報導中信誓旦旦,所講到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否會發生呢?
  • NASA蹭熱點稱小行星接近地球,其實不到2米,關於小行星的科普
    今天很多媒體都在報導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當地時間22日稱,一顆名為「2018VP1」的小行星將在美國大選的前一天11月2日接近地球。,是2018年在加州帕洛瑪天文臺首次被發現。2米左右的小行星將接近看了這一個消息,二掌柜笑了,說實話美國的NASA這麼科學的有事實依據的蹭熱點,真的是叫人佩服。
  • 4月29日小行星撞地球?真相:不要杞人憂天了!
    撰文 / 鄭永春近日,國內很多媒體和網站報導了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的消息。據說,美國宇航局警告,4月29日18:00左右,將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撞擊地球的速度達到每秒9000米,相當於時速31,320公裡。而高鐵的時速300公裡,小行星的飛行速度是高鐵的100多倍,完全稱得上是飛奔而來。那這顆小行星會撞地球嗎?
  • 4月29日,巨行星奔向地球
    阿雷西博天文臺於2020年4月18日拍攝了這張1998年或2號大小行星的雷達圖像。1998年或2號將於4月29日以390萬英裡(630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地球。(圖片:阿雷西博天文臺/NASA/NSF)我們現在已經很好地看到了即將在下周從地球上空飛過的巨大的太空巖石。
  • 直徑2米小行星朝地球直飛而來!NASA稱:將在這天最接近地球
    ▲「2018VP1」小行星將在11月2日最接近地球(藍色)。(圖/網絡圖片)NASA最新觀測指出,目前有一顆直徑約2米的小行星朝著地球飛來,預計在大選前一天最接近地球。根據報導,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表示,這顆在2018年由加州帕洛馬山天文臺(Palomar Observatory)觀測到的「2018VP1」小行星,預計在11月2日距離地球最近。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兩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為啥人類總擔心「撞地球」?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多年前,有一部名為《絕世天劫》的經典科幻災難電影,描繪了小天體撞擊地球時的災難情景,當時一度引發轟動。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明天,小行星1998 OR2將飛掠地球!
    明天,也就是2020年4月29日,這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對科學家甚至一些天文愛好者來說並不平凡,因為明天一顆直徑2公裡的小行星將和地球「擦身而過」!這顆小行星名為1998OR2,是一塊直徑約2公裡的太空巖石,4月29日上午9:56,這顆星球將以0.042天文單位(AU)的速度從地球上空飛過,不過別擔心,它對地球沒有任何威脅。地球和它的最近距離將長達630萬公裡,大約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6倍。如果天空晴朗,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到它滑過天際。
  • NASA警報響起,小行星將撞擊地球?以每秒9.4公裡相對速度接近!
    在宇宙這個大千世界裡,地球是渺小的,它在宇宙中是很不起眼的,但是地球也是很了不起的,它孕育出了生命,為人類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不過宇宙環境又是複雜的,每天都有很多小行星發生碰撞,有時候地球也會面臨撞擊的危險,不過月球常常會幫助地球阻擋一些撞擊,所以月球表面是坑坑窪窪。
  • NASA:26日凌晨4點,直徑210米的小行星,將接近地球
    NASA研究近地天體的數據中心公布了這樣一則消息,在格林威治時間25號晚上8點20分將有一顆小行星飛越地球,也就是和地球達到最近點。北京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快了八個小時,所以算下來,北京時間就到了26號的凌晨4點20分,這時我們已經屬於深度睡眠時間了。為什麼能預報出這個小行星接近地球呢?而預報不出來玉樹上空的哪個小行星呢?
  • 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或11月2日撞擊地球,概率0.41%
    到底會不會撞擊地球?研究人員表示,這顆小行星進入我們大氣層的機率有1/240,所以確實有概率撞擊地球,這就是已經公布了的撞擊概率。同時也有報告指出了,2018V-P-1將於2020年11月2日左右接近地球大氣層,但是它與地球發生撞擊的概率非常小,只有0.41%。不過由於該小行星並不大,所以撞擊到我們地球也不用過於擔心。
  • 2021年初將有3顆小行星接連衝向地球,地球將內經歷多次「死裡逃生」
    據NASA介紹,2021年1月1日、2日,直徑為15米的小行星2019YB4將以640萬公裡的安全距離飛越地球。然後,又有2大塊宇宙碎片緊隨其後,分別以150萬公裡和210萬公裡的距離經過,它們分別是15米長的2020YA1和21米長的2020YP4。地球將在一天內經歷多次「死裡逃生」,有三顆小行星將會衝向地球,但值得慶幸的是它們並沒有「瞄準」地球。
  • 1月中旬小行星將靠近地球,800萬公裡上空飛過,地外天體能防禦?
    而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小行星監測網顯示,又有一顆小行星要來了,正在靠近我們地球,天文學家也表示這一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是存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潛在危險小行星會撞上嗎?首先我們說明下,「潛在危險」的意思是什麼,潛在危險就是一顆具有撞擊地球概率的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但是這個概率並不是100%的肯定模式,所以這種小行星被我們稱為潛在危險小行星。
  • 中科院專家介紹發現近地小行星的意義及對地球的潛在危險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表示,近期又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是中國發現的尺寸最小、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一顆小行星。趙海斌介紹,最新發現的這顆近地小行星在14.4萬公裡飛掠地球,屬於非常小的距離。但由於它直徑比較小(約20米),因此沒有被列為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因為直徑小的小行星如果與地球發生碰撞,很可能只會對地球上非常小的局部範圍造成危害,不會傷及整個地球。據介紹,這顆小行星是2月下旬以來中國發現的第三顆近地小行星。
  • 直徑3.2千米小行星正衝向地球,火星男孩2020大災難預言要實現?
    一顆編號為1998 OR2、被NEAT列為最大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將於4月29日時靠近地球,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很大,甚至各位天文愛好者可以在其通過近地點時候能觀測到它。
  • 小行星「阿波菲斯」飛越地球 2036年或與地球相撞
    科學家推測它將於2036年4月重新「光臨」地球。綜合國外媒體1月9日報導,小行星「阿波菲斯」當天飛過地球上空,由於此次「穿越」距離地球1000多萬公裡,因此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不過,有研究數據顯示,「阿波菲斯」可能在2036年再次「光臨」地球時與地球相撞。科學家於2004年發現了這顆以古埃及毀滅之神「阿波菲斯」命名的小行星,其直徑約為300米。據計算,一旦它撞上地球,其威力相當於5億噸TNT爆炸,將釋放出比此前威力最大的氫彈爆炸還要高10倍的能量。
  • 9月2日,如果這顆行星擊中地球
    NASA數據顯示,這顆名為2011ES4的小行星,直徑為22m至49m,速度為8.16公裡/秒,將於9月2日0時12分,以12萬公裡的距地球最小距離飛過地球(地月距離38.4萬公裡)。有一顆也很顯眼,那就是排在9月6日名叫465824的這顆直徑達到了162米,前面我們說過,直徑超過150米的小行星如果撞擊地球其破壞力是很大的。
  • 科學家猜測:2068年巨型小行星阿波菲斯要撞擊地球?
    在如此大災難和壓力的一年裡,難怪這麼多人一直關注著小行星,以及它們是否會撞擊地球。當我們期待歡迎巨大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到我們的鄰居時, 這種擔心正在投射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