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小行星1998 OR2將飛掠地球!

2020-12-19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明天,也就是2020年4月29日,這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一天對科學家甚至一些天文愛好者來說並不平凡,因為明天一顆直徑2公裡的小行星將和地球「擦身而過」!

這顆小行星名為1998OR2,是一塊直徑約2公裡的太空巖石,4月29日上午9:56,這顆星球將以0.042天文單位(AU)的速度從地球上空飛過,不過別擔心,它對地球沒有任何威脅。地球和它的最近距離將長達630萬公裡,大約是地球到月球距離的16倍。如果天空晴朗,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望遠鏡看到它滑過天際。

本周是自1998年7月24日晚黑拉卡拉天文臺的近地小行星追蹤計劃(NEAT)發現1998年OR2以來,小行星對地球的最近一次穿越。這顆小行星的復原前圖像可以追溯到1987年,觀測區間超過30年;我們非常清楚這顆小行星的軌道。1998OR2是一顆相當小的小行星,近日點就在地球軌道的外面。本周是這顆小行星在21世紀與地球距離第二近的一周,在2079年4月16日,這顆小行星離我們美麗的星球最近,屆時它距離地球僅0.012AU或180萬公裡。

本周,天文學家可以通過這i次接觸進一步觀測1998OR2的軌道。通過阿雷西博雷達在過去的一周裡對這顆小行星進行探測,科學家繪製了一張它表面的隕石坑照片。我們還從雷達觀測得知,1998OR2每4小時繞其軸自轉一次。

科學家猜測,總有一天,1998OR 2要麼從太陽系內部被噴射出來,要麼可能在幾百年或幾千年後撞擊地球或月球,不過只會造成有限的區域性損害,類似於約79萬年前澳大利亞散落在太平洋地區的特克梯火山噴發事件,因為它的體積並不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攜帶專業的天文望遠鏡觀測,明天小行星從六角星座進入水蛇座的蜿蜒的長星座。這顆小行星在4月28日晚上非常接近「木星幽靈」行星星雲(NGC3242)。

從周二晚上到周三早上,小行星最接近地球,它的亮度將達到+10級,一個小型望遠鏡的就可以捕捉到。隨後這顆小行星將會向正南移動,從地球上觀測到的小行星的視差在最接近2.5'時可以忽略不計,小行星將每7小時在天空中移動一次2度左右,或每1小時45分鐘在滿月上移動一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利用專業的觀星望遠鏡就可以捕捉到這顆移動緩慢的天體!

相關焦點

  • 巨型小行星29日將飛掠地球,詳細指南在這裡
    小行星(52768)1998或2將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在約400萬英裡(600萬公裡),或約16倍的地球-月球距離通過。這將是今年地球上最大的一顆小行星(據我們所知);根據目前的估計,它可能有一英裡多一點寬(2公裡),也許兩倍那麼長。最接近的時間是4月29日凌晨5點56分左右。東部夏令時(09:56 UTC;將UTC轉換為當地的時間)。專業的天文臺已經將望遠鏡對準了這塊巨大的太空巖石。
  • 紫臺「捉」到一顆近地小行星,下周飛掠地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聽說有顆小行星正奔著地球飛來?沒錯。1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顆名為2020 VA1的近地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據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飛掠地球,屆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448萬公裡。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
  • 紫臺: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接近,預計本周五飛掠地球
    交匯點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目前正在接近地球,預計將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  據介紹,該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到驚人的
  • 2011ES4號小行星飛掠地球,猶如高樓般大小,如果撞上地球會怎樣
    根據NASA公布的消息,在今年9月2日,一顆名為2011ES4號的小行星,和地球擦身而過,那麼,這顆小行星撞上地球,有哪些後果呢?2011ES4號小行星飛掠地球從這顆小行星的名字編號可以看出,它是在2011年被科學家們發現,對地球存在潛在威脅的一顆小行星。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其中一顆小行星編號為52768,1998年由美國位於夏威夷的NEAT項目發現,經過20多年的跟蹤監測,52768號小行星的軌道數據已經相當準確。它將於北京時間4月29日17時56分左右飛掠地球,速度為8.69公裡每秒,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628萬公裡,約合地月距離的16.4倍,因此不會對地球造成影響。第二顆小行星是「2020DM4」,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天文觀測站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也正在接近地球。
  • 美國大選日前將「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更多的數據來了!
    參考消息網8月26日報導 美媒稱,一顆體積與一輛汽車差不多,名為2018VP1的小行星,將在11月2日,即美國2020年大選日的前一天掠過地球。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8月24日報導,2018VP1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機率只有0.41%。即使進入了,它最終也很可能會被燒毀。
  • 擦肩而過的小行星越來越多,核飛彈能保護我們的星球嗎?
    如果關注天文消息的話,會明顯感覺到最近飛掠地球的小行星有點兒多。在過去的半個多月時間裡,已經有3顆小行星以極近距離飛掠了地球,其中最近的一顆2020FL2飛掠地球時最近距離只有14.4萬公裡,以天文學上的距離來計算的話,這顆小行星幾乎是擦著地球飛過去的(地月距離38萬公裡)。
  • 飛過去啦!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元旦三天假期內有三顆小行星「探訪」地球,接下來還有三顆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為何近期小行星如此頻繁地接近地球?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應該怎麼應對?1月4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
  • 2月29日,小行星BK509將接近地球,會不會有危險?
    在穿越大氣層時,會與大氣層產生猛烈的摩擦,大部分的小行星都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大氣層所燒毀,只有極少數會穿過大氣層撞上地球。體積小的,可能不會對地球有太大的影響,只不過是地球上多了一塊隕石而已,但如果是質量大的,就會對地球產生很大的影響了。據科學家最新觀測,在明天也就是2月29日,將有一顆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 新年前四天,四顆小行星到地球「串門」
    元旦三天假期內有三顆小行星 " 探訪 " 地球,接下來還有三顆小行星將近距離飛掠地球。為何近期小行星如此頻繁地接近地球?對於這些 " 不速之客 ",人類應該怎麼應對?1 月 4 日,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首席研究員趙海斌。
  • 隼鳥2離開地球後,三臺離子引擎一同開啟,又飛了1600萬公裡
    要問什麼是航天奇蹟,人們自然會想起美國上個世紀的阿波羅號登月和近期中國嫦娥5號月球取樣,事實上,日本隼鳥2號飛船將小行星樣品安全送回地球後,再以第二宇宙速度離開了地球也算得上是一個航天奇蹟。在樣品返回艙交付前,日本JAXA早就為隼鳥2號飛船制定了新的探索計劃,送回小行星樣品後再次離開地球,探索另外兩顆小行星但不帶回樣品,所以隼鳥2號在飛近地球時不需要執行太空剎車機動,反而藉助地球引力來提高速度 。
  • 小行星頻繁「光顧」地球,地球人要擔心嗎?
    流傳說法:美國宇航局NASA觀測到一顆小行星將於11月「光顧」地球,近兩年來發現的關於小行星的報導越來越多……這正常嗎?對我們有威脅嗎? 較真要點: 近地天體(小行星和彗星)撞擊是地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
  • 中科院專家介紹發現近地小行星的意義及對地球的潛在危險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表示,近期又發現了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是中國發現的尺寸最小、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一顆小行星。趙海斌介紹,最新發現的這顆近地小行星在14.4萬公裡飛掠地球,屬於非常小的距離。但由於它直徑比較小(約20米),因此沒有被列為對地球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天體。因為直徑小的小行星如果與地球發生碰撞,很可能只會對地球上非常小的局部範圍造成危害,不會傷及整個地球。據介紹,這顆小行星是2月下旬以來中國發現的第三顆近地小行星。
  • NASA發出鄭重警告,直徑270米小行星直奔地球,人類準備好了嗎?
    據環球時報援引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此前NASA發出鄭重警告,在一顆直徑為220米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幾天後,一顆更大的太空物體也即將飛掠地球。在科幻電影中,行星撞擊地球的場面非常壯觀,但如果成為現實,那無異於「死神」來了,對此,人類真的做好充分準備了嗎?
  • 如果小行星撞向地球,我們如何絕地求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科普君】如果小行星撞向地球,我們如何絕地求生?
    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目前,這顆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預計於北京時間11月20日8時8分與地球交會。 「此次飛掠過程中,2020 VA1與地球的交會距離約為448萬公裡,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1.7倍,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說。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國際上對近地小行星的搜索發現計劃主要有兩個階段:(1)1998年開始利用十年時間發現絕大多數直徑大於1千米的近地小行星;(2)2008年開始對絕大多數直徑大於140米的潛在危險小行星進行探測、跟蹤、分類和物理特性獲取。
  • 小行星13日接近地球
    一顆被歸類為「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將於近日飛掠地球,這是否應驗了已故法國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對2021年所做的預言呢?諾查丹瑪斯在其著作《諸世紀》(Les Propheties)中提及了2021年可能發生的幾件重大事件,其中之一是彗星(或小行星)撞擊地球或擦身而過。他在這本預言書中寫道:「人們在天空中看到火焰與長長的火花。」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一顆被命名為2020 WU5的近地小行星便會掠過地球,並在世界協調時間(UTC)1月13日最接近地球。
  • 今天一顆小行星跟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作者: 紫微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MPC)的預報,北京時間11月20日上午08時42分,一顆約12層樓高的近地小行星2020 VA1將在約440萬千米外飛掠地球,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 一飛好多年,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返回地球
    新華社東京12月6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6日宣布,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回收艙當天在澳大利亞南部著陸。該機構將對回收艙可能攜帶的微量小行星樣本進行研究,隼鳥2號探測器在釋放出回收艙後繼續其小行星探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