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們在看影視作品和書籍之時,都會看到古代對帝王的稱謂都是"九五之尊",那麼"九五"這兩個數字有什麼來歷和關聯呢?為什麼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而不是其它數字呢?這裡面隱含著什麼道理和的術呢?原來,這兩個數字凝結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大智慧。
一、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呢?
"九五之尊"的稱謂最早源於周朝,可巧的是,這與《易經》同出一個朝期。那麼"九五"與《易經》有什麼關聯嗎?我們先來看看有關"九五之尊"的兩種解讀。
"九"在古代是一般人不可以使用的數字,"九"是象徵著權威,高高在上,更象徵著皇權。古人認為,數字有陰陽之分,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屬陽,且奇數中最大的數字,有尊貴、權力之意。"五"屬陽,且居正中,前後為靠,四周為實。故此"九五"不僅象徵的權貴,也代表著吉利。
關於古代在"九"和"五"這兩個數字的運用不僅在稱謂上,在皇朝的建築上也頗為廣泛。例如故宮中很多建築的開間都是九間或者五間。就連後朝皇帝的"龍服"也是九條龍,其中一條龍繡織在衣襟裡,從正面和背面獨看時,所見都是五條,與九五正好吻合。可見古代皇權對九五的"追求"真是費盡心思。
二、"九五之尊"的說法還有第二種解釋
這不得不提到我國的一部哲學巨著《易經》了,《易經》也叫《周易》,創作於周朝時期。《易經》描述了六十四個卦象,這也是古人的大智慧所在。
六十四卦象中的首卦叫"乾卦",它是所有卦象的開始,代表著龍首和萬事萬物之首。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乾卦有六爻,分別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這裡面每一個爻都有其對應的意義。
上九象徵先祖先宗,九五象徵帝王,那麼最下端的初九當然是象徵著社會基礎的平民百姓了。那麼周文王為什麼要將九五描述成帝王爻呢?這裡面又有兩種說法。
有一種說法是乾卦中的上九代表著上天古人認為只有玉皇大帝才可配上九,當然這也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不過也有一些論證者就是這麼認為的,其實這個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既然《周易》的六十四卦是以人為道,以事為理,那麼就不會把"天上"的事物帶入到人世之哲論而並論。也就是說按哲理性它不符合邏輯,按迷信角度又是對"天上"的不尊重。所以,顯然這個說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那麼第二個說法又是什麼呢?原來乾卦有六爻,那麼自然就會有六爻。其它爻我們不做任何註解,單單講解九五和上九兩爻大家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首先上九在最頂層,九五在其下。九五原文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屬於上上卦,寓意龍得到天時地利,大吉。
上九原文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上九為最陽之爻,寓意為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會呈兇相。正所謂物極必反也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見,"九五"乃為六十四卦首中,最為吉利的卦象了。《周易》被美譽為六經之首,可見它的社會影響地位。又因"九五之尊"起源與《周易》屬同朝,所謂正用為妙,因此"九五"一詞來源於《周易》之說應比較可信。
結語:"九五之尊"的稱謂並不是古人單純迷信的一種狀態,首先極大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與追求美好事物和寓意的嚮往,其次也映射出古朝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貴。而《易經》所體現的學世事道理也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領悟。大家能想到哪些處在"亢龍有悔"時沒有及時剎車,而繼續高調行事,從而走向衰落的人或事呢?
參考文獻:《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