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電熱匯介紹——古代皇帝冬天是怎麼取暖的。
大家都看過《闖關東》這部電視劇吧?傳聞在雪地裡尿尿都能凍成一個冰棍,如今條件好了都躲在家裡用空調、用納米採暖爐等取暖,躺在床上,看著電視劇。
可能也會看到很多古代戰爭片、宮鬥片,記得當時看《慶餘年》裡面就有一個片段,50歲的陳道明飾演的慶帝,當時是冬季,下面的公公搖著風箱,搖得滿身是汗,裡面不知是裝的煤還是其他燃料,而貓膩的這部小說也沒具體的時代背景,說是慶國時期,不予追究。
那麼大多數的古代皇帝是如何來解決採暖需求的呢?
我國古代時期,生活條件落後,過冬時會用木頭來燒火取暖,這是之前就準備的,那種木頭據說非常的耐燒,不過在其過程當中會有濃煙和一股刺鼻的氣味,一些大戶人家會買來一些木炭燒火取暖。
但皇帝是九五至尊,一年四季都要穿龍袍,所以皇帝為了取暖,皇宮地下都挖有大量的地道,然後派人帶著木炭去陰冷的地下去燒木炭,但是木炭是向上燃燒,這樣下來燒火的傭人或者宮女就在陰冷的地下凍的滿身凍瘡,跟現代的炕或者地暖取暖是相同道理。
在一月和二月的立冬時期,怎麼辦呢?唐朝的李隆基用宮女的肉體取暖!
為了是便於皇帝取暖,宮女都會把自己衣物,皇帝冷的時候,伸入宮女的懷裡進行取暖,所以宮女會經常感冒,但無可奈何,因為只有這樣,皇帝才給你賞賜衣物,所以甚至會爭搶著給皇帝「送溫暖」!
在唐代,還有一種皇帝專用的取暖神器——手爐,類似於暖寶寶。
皇家的手爐不僅暖和,設計也非常精妙,手爐一般是兩層,外殼精美,內膽用於燒炭,架在外殼上。形狀各異。到了北宋,家家戶戶也可以用了。
到了晚明,制爐高手張鳴岐對此做了改進。因為古代人衣著一般都是寬袖,他設計的手爐可以放在袖子裡或者揣在懷中,十分便攜又溫暖,所以有「袖爐」、「捧爐」的雅稱。
到了清代後期,隨著西方技術的引進,宮裡甚至能夠用上電暖爐,雖然清朝閉關鎖國,皇室還是能夠享受到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宣統時皇帝的寢宮就有花了大價錢買來的電暖爐,不過實際效果和我們現在的電暖爐肯定沒有可比性。
所以總的來說皇帝的地位很高,冬天肯定不會讓自己凍著的,肯定會想方設法來取暖,有些方式比較好,有些方式不可取,而我們現在的生活也來之不易,科技進步也來之不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