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國產古裝劇,但凡較為出彩的女性角色,皆不是那些看起來嬌弱無比,或者母憑子貴才能逆襲翻身,需要被男主保護的「小可憐」。反而是那些英氣俠氣外露,「女將」性格盡顯的人設,反而更得大眾喜愛度。不信你且看《琅琊榜》裡鎮守南靖十萬鐵騎的統帥穆霓凰;《楚喬傳》裡挽救秀麗軍的女將楚喬;《扶搖》裡誓死守衛姚城的城主扶搖。這些影視角色,哪一個不是深入人心。她們身上,既有女子的柔情,更有俠客的義氣,壯士的豪氣。比之嬌弱人設,這些女性胸有千秋,心繫家國,運籌帷幄,布陣殺敵,簡直無所不能,個個都堪稱花木蘭再現。是她們,用行動告訴世人:將軍本色,從不被脂粉掩蓋。
暫且撇開這些影視虛構人設,也不提正史裡沒出現過的穆桂英、花木蘭人等。在我們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裡,還是有一些真實存在的女將,颯颯立於時間的長河裡,被後人仰望瞻仰。而我要說的這個,便是初唐時期,大放光芒的平陽昭公主,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公主。
平陽昭公主是隋末唐國公李淵的第三女,天資聰穎,自幼便對領兵作戰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每當哥哥們在練習武藝,勤讀兵書的時候,她總喜歡和哥哥們一起研討戰術。比之當時貴族女喜歡的刺繡女工,平陽昭公主更喜歡馳騁於天地間,大有彎弓射大雕的氣勢。加上她的生母竇皇后也是個有名的實幹家,長久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的平陽,加上性格裡的自信自強,勢必要做亂世裡一顆閃耀的明星。
都說時勢造英雄,隋大業十三年,平陽抓住了命運給的大轉機。不過,此刻的平陽還不能叫平陽,她的本名早於歷史的煙塵裡被湮滅,確切來說,此刻應該稱平陽昭公主為李氏。後人稱其為「李秀寧」,實則無據可考。
公元617年,唐國公李淵欲於太原起兵,考慮到遠嫁長安柴家的愛女李氏,李淵便派密探前往長安通知李氏。此時的李氏是隋末左備千牛軍柴紹的妻子,所謂左備千牛軍就是高級禁衛軍官,可見其夫家也是實力不菲。收到嶽父密信的柴紹,十分煩惱,若是兩人一起走,勢必引起外人的疑心,而若是將心愛的妻子留在長安,自己也會很是擔憂。亂世兒女,無論誰的命運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沒想到,李氏看到丈夫這般煩惱,一句「君宜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直接讓丈夫先走,自己卻留下在長安善後。這種魄力,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是少見的。如果是別的女子,遇到這樣子的時刻,要是丈夫先走了,恐怕會在後面嚶嚶嚶罵一句渣男,哭一句「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而李氏,卻在這個時刻比軍人出身的丈夫柴紹還沉穩,難道她不怕麼?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李氏運氣不佳,在亂世裡也很有可能成為其中一朵悲慘的浮萍而已。然而,性格裡的強大與出身軍人世家的自信,讓她有勇氣,有膽量面對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待柴紹走後,李氏有條不紊地打理了家中財物,變賣田地等資產,也急速趕到鄠縣的李氏莊園裡,或許你會以為她是來避難的,實則李氏心中早有謀略。如今天下主勢力分為三股,而父兄在太原起兵,若是自己能組建一支軍隊,與他們複合,便能助力父親加速完成大業。當這個想法開始誕生的時候,李氏便穿上盔甲,男扮女裝,從此化名李公子,四處奔波,為父兄招兵買馬。不得不說,但凡成大事者,想法總是能跟上眼前的時局變化。當她發現靠散財來招兵,卻始終只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眼下自己的兵力只有區區數百人,而當時各地反隋義軍揭竿四起,若是能收編這些義軍,又何愁軍隊的組建問題。
只是,收編義軍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比如說當時很不看好李氏的何潘仁。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地位本來就低於男子,何況是由女子來統兵領將。但勇敢的李氏並沒有因此而退縮,面對那些不願收編的義軍,她鍥而不捨,幾次派人登門拜訪,大有劉備求賢的低姿態。加上義軍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按照當時的局勢,李淵是最有潛力登帝的一位,眼前的李氏是李淵的愛女,若有朝一日李家功成,那眼前的李氏必定也會是新朝最受寵的公主,那麼自己和兄弟們的榮華富貴還怕沒有嗎?而後,李氏又連續收編了諸多義軍,再加上李氏是天生將才,她領兵有方,軍紀嚴明,且對於百姓也是極其體恤,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投這支義軍。百姓紛紛尊稱李氏為「李娘子」,並將這支軍隊稱為「娘子軍」。
直至與父親李淵匯合後,以李娘子為主帥,娘子軍總人數約有七萬人。李淵進入關中後,發現愛女已經平定了關中大部分,心中大喜,便派女婿柴紹前往迎接。此時,李娘子與久別的丈夫終於見到了,兩人戰馬上相見,柴紹看見自己心愛的妻子,如今已經是統兵領將的李將軍,心下很是敬佩。而後,父女會師,強強聯手,不久便攻下了都城長安,李淵自然順利登帝,並冊封李氏為平陽公主。據記載,因為平陽除了是公主,還軍功累累,因此每當李淵賞賜眾人的時候,平陽公主總是所有公主裡,得到最多封賞的那個。
雖然說這天下已經是李氏的天下,王城姓氏都改寫。然而各地還是戰火四起。初唐這片江山,肉眼可見的危機就擺在大家的眼前,李淵此刻一面派李世民徵討隴西之地的薛舉與涼州的李軌,一面派平陽鎮守山西葦澤關,後來這裡因為平陽公主帶領的娘子軍鎮守,因此改名為娘子關。此關號稱「萬裡長城第九關」,山勢險峻,易守難攻,號稱兵家必爭之地。平陽駐軍與此,守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深得民心。
只是,歷史到這裡便再無記載平陽的事跡,有野史說公主後來被強人擄走,後來輾轉賣到妓院,命途坎坷。不過,野史大都來自文人的意淫,像平陽這麼一個有英氣的女子,大可想成是初唐江山鞏固,平陽功成身退,不願捲入利益的核心鏈。她這一生,雖是女兒身,卻正氣浩然。六年以後,唐史再次記載平陽公主,卻是她的死訊。之所以會記下這一筆,也因為這個葬禮非同一般公主的葬禮,她是前無古人,唯一一位以軍禮下葬的公主。唐高祖痛失愛女,執意要以隆重軍禮送別平陽,然而此舉也遭到當時大臣的反對。而高祖全然不顧這些反對話語,生氣地對讓他們說,平陽徵戰天下,身先士卒,她身上的功名皆是馬上取,普通婦女怎麼能和她相提並論,怎麼就不能以軍禮下葬了。反對者遂啞口無言,於是平陽公主的這場葬禮,破例以軍禮下葬,且按照諡法"明德有功曰'昭'",因此諡平陽公主為 "昭",也就是平陽昭公主的名稱來歷。
不得不說,平陽公主這一生雖然短暫,確實極其絢爛。唐朝的奇女子一向被後人津津樂道,前有彪悍竇皇后,後有女將平陽公主,再來女皇武則天,女丞相上官婉兒等等。但是這些人裡,唯有平陽公主,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一路拼荊斬棘,沒有借誰的東風,唯一藉助的便是機遇。她無需靠父輩獲得尊重,無需靠丈夫柴紹保護,更何談母憑子貴,活脫脫的一個爽文女主。愛恨情仇不過如此,建國大業,旌旗戰鼓,彎弓長矛,江山寸土皆是血與換來的。想像一下,這樣的女將,在哪個年代不能大放異彩呢!雖然平陽早已成歷史,但這個偉大的女子,哪怕在梟雄輩出的亂世,也能讓自己閃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