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從晉陽(山西太原)起兵的唐公李淵在長安廢掉幼弱的隋恭帝楊侑,建立了唐朝,定都長安。幾十年後,李淵的孫媳婦武則天廢掉其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稱帝建立周朝。不過很難說武周是一個獨立的王朝,大多數人還是將武周視為唐史的一部分,兩唐書皆將武則天事跡列入唐書本紀。唐朝極盛時,西至西域,北至大漠,國力空前強盛。
圖-西安古城俯瞰
但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大衰,疆域不斷縮水,已和後來的北宋極盛時沒多大區別了。到了晚唐,曾經萬邦來朝的唐朝早已分崩離析,皇帝形同木偶,號令不出長安,群雄割據,逐鹿天下。
貧苦出身的梁王朱溫初起時眾無一旅,憑藉自己的真本事打天下。朱溫以宣武軍(治今河南開封)一鎮之力,南徵北戰,東徵西討,最終控制中原地區,建立了後梁。但天下諸強鎮多有不服朱溫者,其中最恨朱溫的就是割據山西省中部的晉王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朱溫在上源驛放的那把大火差點燒死李克用,從此二人成為死敵。不過李克用的能力要遜於朱溫,經常被朱溫摁在地上暴打,朱溫還差點攻克了李克用的大本營太原城。但李克用有一個英雄兒子,就是軍事天才李存勖。李存勖繼位晉王后,先滅掉了割據於幽州一帶的燕王劉守光,又在柏鄉將朱溫打得丟盔卸甲。等到朱溫之子朱友貞稱帝後,李存勖又將朱守貞打到沒有脾氣。
圖-後唐都城洛陽位置
公元923年,已統治北方大部的李存勖滅掉後梁,建立後唐。李存勖本是沙陀人朱耶氏,由於沙陀人早已漢化,而且河東李氏是唐昭宗賜的國姓,所以他們以唐朝後裔自居。後唐是五代疆域最大的國家,北面約以現在的燕山山脈、明長城為界,西至寧甘陝交界地區,東南以淮河為界,南近長江。後唐疆域最大時還控制了西川地區,後西川脫離後唐自立。不過後唐再大也沒有唐朝大,所以將後唐視為唐朝的尾巴,是可以說得通的,只這不過這條尾巴有點粗而已。
圖-伊河、洛河穿洛陽而過,在偃師交匯
五代十國的歷史軌跡和三國極為相似,三國上承秦漢,下啟兩晉,五代十國則上承隋唐,下啟兩宋。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三國名氣極大,五代十國則不是很有名。凡事總有例外,在五代十國中有一國名氣特別大,這就是南唐,知名度比開啟北宋統一之路的後周大得多。沒多少人知道周世宗柴榮是誰,但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南唐後主李煜是誰,南唐能在歷史上有如此大的知名度基本上都是拜李煜的悲劇人生所賜。
圖-南唐都城江寧(今南京)位置
後唐和南唐都是子承父業型的,後唐始祖是李克用之父李國昌,曾任振武軍節度使。南唐的情況則比較特殊,南唐始祖是李昪,幼年流落民間,被淮南梟雄楊行密所獲。楊行密很喜歡此兒,想收為養子,但他的兒子都反對。楊行密無奈,只好讓親信徐溫收養此兒,取名徐知誥。徐溫後來控制了楊吳大權,徐知誥雖然能力突出,但畢竟不是徐溫親生的,徐溫還是想傳位於親生兒子。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就當徐知誥準備認命之時,徐溫突然死了,楊吳天下就成了徐知誥的。
公元937年,齊王徐知誥廢掉傀儡的楊吳皇帝,建立了齊國。不過徐知誥認為東海徐氏的門閥地位不顯,決定認唐朝皇帝為遠祖。挑來挑去,徐知誥挑到了唐憲宗的兒子李恪(與李世民三子李恪同名)為遠祖,改名李昇。很自然,齊國國號不能用了,改稱唐,史稱南唐。
南唐疆域包括現在的江蘇省的淮河以南(不包括蘇州,但包括淮河北岸的連雲港),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西全省,湖北省東部(包括省會武漢,時稱鄂州),以及福建省西部。南唐曾於公元951年滅掉了割據湖南的楚國,但由於中主李璟的胡亂折騰,唐軍被憤怒的楚人亂棍打了出來。即使如此,南唐疆域依然是十國中疆域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王朝。史稱南唐「其地東及衢、婺等州,南至五嶺,西至湖襄,北據淮河,共三十多州,地數千裡,近代偽朝,南唐最強盛。」南唐只有三個皇帝,先主李昪傳位於長子李璟,中主李璟傳位於第六子李煜,就是南唐後主。
很多人認為南唐並非真正的唐朝後裔,比如南唐的敵國吳越就認為李昪本姓潘,是湖州人,而非李昪自稱的徐州人。不過李昪既然認了唐朝當祖宗,當然可以把南唐當成唐朝的尾巴王朝。甚至從某種角度講,李昪也未必不是唐朝的後裔,皇子皇孫流落民間的多了,畢竟李昪是漢人,而後唐朱耶氏是漢化的沙陀人。後唐可以算是唐朝的尾巴王朝,南唐自然也可以算。本文地圖出自下方《中國歷史地圖集》,含300多幅地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