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臣子皆騷客,更無一人可點兵:為什麼說南唐必然是短命王朝?

2020-12-22 性感文人札記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小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一共生存了38年,這38年的光陰在歷史上諸多朝廷中,短命程度可以排進前三,但卻因為一個後主詞人——李煜,而聞名史冊;如果說是南唐成就了李煜,不如說是李煜成就了南唐!

恃強斯有失,守分固無侵

五代十國的歷史,充滿了你來我往的算計和廝殺,但是立國將近四十年,國土面積達三千裡的南唐最終斷送在李煜手中,令他耿耿於懷,然而南唐的覆滅並非他一手造成,這不過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而已,怪只能怪他是那麼的悲催,三千裡家業傳到他手裡時,已經疲軟的不像樣了,至少他的父親李景通要為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景通是李知誥長子,而這個李知誥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南唐就是在他手裡建立起來,仍然冠「唐」的朝號以寄故國之思念。升元七年(943年),烈祖李昪駕崩,子李景通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

然而這個南唐元宗卻沒有李知誥的心思縝密,文武雙全。志大才疏的李景通掌權之始,南唐積攢下來的實力便在朝野偃武修文的外表之下消弭殆盡,李景通具有超出一般帝王的文學修養,他也十分重視對兒子們的文學教育,他的幾個兒子全都精通詩賦,但只有李煜名鎮文壇,其餘諸子詩文全部失傳。「吉王李從謙,李煜同母弟也,幼常戲耍於殿上,閒暇時好棋,謙亦好棋,常來觀,一日煜興起謂其賦《觀棋詩》,弗則不得觀棋於殿。謙略一思索,信口拈來:

竹林二君子,盡日竟沉吟。相對終無語,爭先各有心。恃強斯有失,守分固無侵。若算機籌處,滄滄海未深。

李從謙還是未成年的時候已經能出口成誦,由此足見李景通的家教足夠到位了。然而他們並沒有成為後來「三蘇」那樣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他們畢竟是帝王世家,而不是詞臣世家。可李景通並不明白。他培養的是風流儒雅的仕子,而不是氣度恢宏的政治家。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若在和平時代,這種教育方式反倒是世事太平的一種點綴,盛世富強的象徵,然而,在五代亂世之中,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這種教育方式無異於自廢武功。李煜的興趣與性格也在這位南唐中主的教育之下形成,原本強悍的李家「武將門風」漸變「詞臣家風」李景通也是處於個人的愛好,把兒子們培養成文壇巨星,政壇隕星。

在李景通的帶領之下,朝野上下也是酔宴飛殤,輕歌曼舞,形成了文閒武廢,粉飾太平的風氣。在李景通的影響下,他把朝廷培養成了初具特色的文學社,滿朝文武大都能詩能誦,以至於出現「雲破月來花弄影 」郎中,「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南唐文官最具代表性的是馮延巳,也是五代十國的詞壇大家,他的《謁金門》更是廣為傳頌: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李景通的教育方式確實是李家門風的轉折,同時也是南唐衰敗的惡性循環之始,李景通繼李知誥的英武超群之後開啟了李煜儒雅風流之風。直到最後的李煜拜別祖廟之時,依然滿心羞憤覺得愧對父親!

滿朝臣子皆詞客,更無一人可將兵

李煜終究不知,南唐的墮落,其實出在立國理念的改變上,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凡能長久者,大都馬上治國,能夠以武統文,以文制武;將相配合,國家的四維才能四平八穩,再看南唐後期的朝廷成員,以詩詞定仕途,帝王亦是詞人,朝臣更擅填詞。

南唐帝王家風從尚武轉向崇文,朝臣皆投其所好,引起朝廷風氣也跟著一變,開寶八年,南唐王朝的最後一個春天,宋朝兵馬攻至金陵城下,而此時吳越軍隊也攻陷了金陵東面的門戶潤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圍之中,後主急召外地軍隊救援金陵,由江西趕往金陵的朱令贇率領的15萬水軍在湖口一戰幾乎全軍覆沒。滿朝臣子皆是文人騷客,平時習慣了歌頌太平,宋朝橫刀立馬,叫戰金陵城下時,滿朝老少頓時哭作一團,作婦孺狀!

後主李煜仍執意守城到底,處於宋軍包圍之下的金陵,已經成為一座孤島,城外的糧食無法補給,等到城內官兵士氣低落,忍飢挨餓之時,北宋曹彬大軍開始從三面攻城,南唐以五千兵馬夜襲宋軍北寨,做最後的掙扎破曉時分,宋軍攻破城池,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國祚38年。

相關焦點

  • 南京前有長江天塹,後有龍虎金山,可為何在此定都的王朝都很短命
    並以此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為什麼擁有長江天塹及龍虎金山的南京,卻只能被一些短命王朝選擇為定都對象(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備註,以下內容皆為筆者個人看法,如有不對,還請在評論區指出,謝謝。
  • 「虎踞龍盤」的南京,王朝次次在此定都,卻也次次短命
    而後世的歷史走向,似乎證實了秦始皇的先見之明:因為後世很多王朝都在南京建都(所謂「六朝古都」),但是,這些王朝卻無一例外短命。於是有人認為:金陵這個地方出天子是沒錯的,不過,因為「王氣」被秦始皇給毀了,所以「金陵」存不住王氣,所以定都於此的王朝都是短命王朝。甚至十多年前,還有這樣的說法:定都洛陽的天下分,定都南京的命不長。
  • 有人說民國與秦和隋一樣,都是短命王朝,但也都開啟了一個盛世?
    一個是戰國局面,被秦結束,而秦的統一維持了十五年,就被漢朝取代,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一個是南北朝局面,被隋朝結束。隋朝存在了三十八年,就被唐朝取代,唐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於是有人認為,民國和秦朝、隋朝一樣,其存在時間不過三十八年,但是繼承民國的政權,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權。因此認為民國和秦朝、隋朝一樣。
  • 後唐、南唐,都是唐朝的尾巴嗎?
    不過很難說武周是一個獨立的王朝,大多數人還是將武周視為唐史的一部分,兩唐書皆將武則天事跡列入唐書本紀。唐朝極盛時,西至西域,北至大漠,國力空前強盛。圖-西安古城俯瞰但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大衰,疆域不斷縮水,已和後來的北宋極盛時沒多大區別了。
  • 繼秦之後中國最混亂時期,皇帝個個短命,當皇帝還不如當大將軍
    但可惜的是,這個王朝也是一個短命王朝,它只存在了十七年,就被後唐給取代了。可是,沒過多久,後唐又被人給滅了,相繼建立起後晉、後漢和後周幾個政權。 而這,就相當於黃河流域用五十三的時間,換來了五個王朝的更替。在這五個朝代裡,政權存在時間最的,就是存在了十七年之久的後梁。而存在時間最短的後漢,只存在了四年就被人給滅了。
  • 後唐的短命,既有家族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必然
    後唐的一王四帝都是戰神級別的牛人,但無一例外在治國上存在明顯缺陷。特別是在識人用人方面,表現出了"祖傳"的盲目性,導致朝政混亂,皇權異變,最終僅用14年時間就將積累消耗殆盡。後唐三代與一王四帝的關係後唐的崛起源於李克用,李克用是沙陀人,姓朱謝,因為父親的戰功,被賜姓李。
  • 更賦生機皆入畫,引來騷客寫風流
    更賦生機皆入畫,引來騷客寫風流。(二)柳絮隨風已作塵,薔薇簇簇欲留春。順應時令怡然過,日日閒吟快活人。橫看階前無綠柳,清風一把送諸君。七絕 約酒歲月悠悠釀老春,約君細品十年陳。六分辛辣三分苦,還我人生那份真。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作者/樓下新垣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隨便提起一個朝代,它的統治時間都在幾百年,這是大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認識,其實這些歷史上存在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中是佔少數的,畢竟它們統治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比較多,這樣一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自然就多了,於是這些統治時間比較久的朝代也就更有知名度了
  •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蘇軾不出,誰與爭鋒
    南唐地圖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定都江寧(今南京),傳三世(一帝二主),存國三十八年。如此小國,若無特殊原因,誰會有興趣?但南唐有一個人的出現,讓南唐這個彈丸小國,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輝!這個人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南唐末代的「亡國之君」。人人都知李煜精通詞作,但他的書法、繪畫、音律,詩歌等,皆有很高的造詣。李煜年輕時受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
  • 短命西晉,兩個錯誤導致50年亡國,看似英明的司馬炎,實則昏庸
    歷朝歷代都經歷著那個時期的憂患與傷感,無論是長久還是短命,實際上歷史都在重演,看似巧合,實則是一種必然。公元266年時,經歷了三國紛爭的世界終於在司馬昭之子的司馬炎的手中,登上了帝位,開創了晉朝。建朝初期,晉國國力昌盛,看起來一片光明,卻沒想到這是一個短命王朝,中存續了50年就被滅掉。晉朝滅亡,是大家沒有想到的,畢竟當時司馬炎建立晉朝,完全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規律,終結了幾十年的戰火紛飛,讓百姓獲得了和平與幸福。
  • 為什麼男性更短命,可能與性染色體有關
    在哺乳動物中,雌性往往比雄性更長壽,而在鳥類中,卻恰好相反。對此,科學界提出一種可能性解釋——無保護的X染色體假說(the unguarded X hypothesis),該假說表明性染色體異型的個體(XY、ZW)更容易受到X(或Z)染色體上的隱性有害突變的影響。
  • 大明王朝16帝結局盤點,正說、實說或戲說
    大明王朝為明太祖朱元璋開創,1368年建都南京,明成祖朱棣於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即北京。南京作為陪都。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共計276年。大明王朝的皇帝寶座上,坐過16位皇帝,其中有有為的,有平庸的,還有胡鬧的,最終都走了。今天,只說他們的結局,有正說,有實說,也有戲說。
  • 為什麼說鳩摩智到了最後必然會走火入魔?
    鳩摩智身為佛門中人,對於佛家經義似乎不太感冒,他最感興趣的就只有武功秘籍,鳩摩智對武學一道痴迷成狂,不斷搜集和學習天下各種武學,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武功可以說是不擇手段了,可惜最後貪多嚼不爛,如夢幻泡影。
  • 南唐被滅,小周后被宋太宗霸佔,李煜忍辱偷生卻因這事被毒死!
    要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來,多數知道的人就是因為他的一首《虞美人》的詞而記住這位皇帝詞人的。李煜,生於五代十國中的南唐,是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生性風流多才,性格軟弱。從這首《玉樓春》的詞中,就可看出作為南唐後主李煜的才華,是多麼的出眾和擅長風花雪月了!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後方醒悟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因多愁善感而亡
    司馬光的《涑水記聞》記載,大戰之前,曹兵「忽稱疾不視事」,諸將都來問疾,曹兵言明自己的病非藥石能夠治癒,而是需要得到將士們進城能夠「不妄殺一人」的承諾方能自愈。老大都這麼說了,曹彬手下的將領們也只能答應了。
  • 北宋不敢接待南唐使者?趙匡胤強派一大頭兵過去,事後發現真高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馮夢龍是中國文學的驕傲,他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藝理論體系。而他流傳下來的著作《智囊》更是頗受好評,一直被稱為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便是出自《智囊》一書。
  • 此字有毒,幾位英雄豪傑以此字為國號,卻無一能成為大一統王朝
    在中國,凡是都講究名正言順,做事情呢也喜歡圖個吉利,起名字如此,給國家取名字更是如此,所以歷代帝王或者英雄豪傑對於自己建立的政權的國號非常重視,取得好就能流芳百世,取得不好會短命而夭(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封建迷信了),取得好的不少,不如周、漢、唐、明、清,都是國祚超過上百年的大一統王朝。
  • 西晉王朝的短命,是因為司馬炎埋下了禍根,繼承者爭先模仿
    西晉王朝在我國歷史上是非常短命的,這是因為晉武帝司馬炎的主要原因,晉武帝司馬炎在自己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而後來的繼承者則是曇花一現。晉王朝時期在我國歷史上維持了幾十年的時間,並且在這幾十年當中不斷的更換皇帝,雖然,西晉王朝實現了當時三國時期的統一,但是西晉王朝卻在當時南北朝時期統一時間特別短暫。司馬炎在接過自己的父親是司馬師的接力棒之後,建立了新的政權,並將國號改為晉。不能否認的是,在司馬炎接管朝堂之後,在當時為了百姓做出了許多值得誇讚的功績。
  • 祖龍秦始皇為什麼被稱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四大著名君王第一人呢?
    祖龍為什麼被稱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四大著名君王第一人呢?歡迎大家討論扶正作者,我願與您一同努力更加進步,原創文章禁止抄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四大著名君王。秦始皇焚書坑儒,窮兵默武為什麼還名列其中呢?是他結束亂世,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嗎?不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