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十國裡面實力最強的政權

2020-12-27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南唐是十國裡面最強大的政權,經濟發達,文化興盛,消滅閩、馬楚,強盛一時。但是由於君主窮兵黷武,政策失誤,使得南唐走向衰落。那麼南唐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控制楊吳

後梁

李昪自幼喪父,在淮南一帶流浪,後被楊行密看中,收為義子。但楊行密諸子排擠李昪,他於是轉投徐溫帳下,認徐溫為義父,改名為徐知誥。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割據淮南的楊吳成為獨立政權。由於楊吳君主楊渥重用親信,排擠元老重臣,引起大將徐溫的不滿。不久徐溫發動政變,囚禁楊渥,控制了楊吳。天祐五年(908年),徐溫處死楊渥,立其弟楊隆演為楊吳君主。

李昪

徐知誥因為足智多謀,很受義父徐溫賞識,出任昇州刺史。他在昇州任上勤政愛民,施行仁政,使得昇州府庫充實,百姓安居樂業,因此受到徐溫稱讚。徐溫長子徐知訓胡作非為,欺壓楊吳群臣,引起朱瑾的不滿。天佑十五年(918年),朱瑾殺徐知訓後自盡,徐溫見長子被殺,其餘諸子年幼,不得已立義子徐知誥為繼承人。知誥招納賢才,廣施仁政,收買人心,使得民心歸附,為以後篡吳建唐打下根基。

二,南唐建立

南唐

順義七年(927年)徐溫病終,部下徐玠勸他立親生兒子為接班人取代徐知誥。徐溫同意,命次子徐知詢取代徐知誥。結果徐知詢未到金陵,徐溫就病死。徐玠於是投靠徐知誥,幫他牢牢控制了楊吳。徐知詢到達金陵,見徐知誥勢力強大,自己無力抗衡,只得作罷。徐知誥成為楊吳權臣後不久就擁立楊吳君主楊溥為帝,同中原政權對抗。楊溥則封徐知誥為太尉、中書令,後又加封為齊王。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誥強迫楊溥退位,自立為帝,建立大齊,改元,追尊義父徐溫為皇帝。昇元二年(938年),徐知誥自稱唐朝皇室後裔,改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昇在位時以保境安民為主,與吳越和好,使得南唐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成為十國裡面最強大的政權。昇元七年(943年),李昇病逝,子李璟成為南唐皇帝。

三,對抗中原

李璟

李璟在位時摒棄元老重臣,重用馮延巳等奸臣,窮兵黷武,一方面使南唐的領土得到擴張,也使南唐國力受損。保大二年(944年),閩國發生內亂,李璟趁機派查文徽、臧循攻閩。查文徽率軍節節取勝,閩王王延政投降,閩國滅亡。李璟為了鞏固對閩地的控制,封閩國舊將李仁達為福州節度使、留從效為清源軍節度使。不久李仁達、留從效與南唐發生衝突,背叛南唐,投靠吳越。吳越趁機奪取閩地,並聯合李仁達、留從效,擊敗南唐,使南唐沒有完全控制閩國故地。

南唐滅閩、馬楚

保大九年(951年),馬楚發生內亂,李璟趁機派邊鎬攻打馬楚。楚王馬希崇投降,馬楚滅亡,李璟封邊鎬為湖南節度使,管理馬楚故地。由於南唐在楚地加收重稅,引起楚人不滿。保大十年(952年),馬楚舊將武平軍節度使劉言趁機起兵反抗南唐,擊敗邊鎬,恢復了對楚地的控制。

四,宋伐南唐

宋滅南唐

保大十三年(955年),後周大舉討伐南唐,吳越、荊南等割據政權亦出兵幫助後周。後周軍節節勝利,盡取南唐淮北之地。此後後周又多次派兵討伐南唐,盡奪南唐江北之地,迫使李璟放棄帝號,向後周稱臣。後周攻南唐之戰,使得南唐遭到沉重打擊,自此走向衰落。

建隆二年(961年),李璟畏懼北宋強大的實力,遷都南昌。不久李璟病死,子李煜繼位,還都金陵。李煜醉心詩詞藝術,為人奢侈,不理朝政,埋下了南唐滅亡的禍根。開寶七年(974年),趙匡胤因為李煜不肯入朝,派大將曹彬討伐南唐。曹彬率軍屢戰屢勝,包圍金陵。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南唐是十國裡面最強大的政權,消滅閩、馬楚,領土大增。但由於南唐治理當地失誤,導致閩、馬楚舊臣的迅速反叛,使得南唐擴張的領土迅速得而復失,空耗軍力,走向衰落。後周又多次討伐南唐,使得南唐更加衰弱,最終被北宋消滅。

相關焦點

  • 終於搞清楚了五代十國是怎麼回事了
    十國主要是中原地區之外的政權,大多數都是存在於南方,都是並存的,史書上記載的稱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 其實他們幾乎都是並存的,也都是和五代並存的,而且十國只是個虛數,並不只是十個。 我們看一下他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 中國歷史「黑暗」的時期:五代十國的演變,令人詫異
    事實上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動蕩和混亂的時代,整個中華大地被分割為眾多單一的「小塊」,各路軍閥混戰、稱帝,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就先後出現了數十個政權。下面咱們就來捋一下什麼是五代十國。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新五代史》:「梁負大惡,當加誅絕,而反進之,是獎篡也。」咱們先看「五代」,顧名思義就是先後出現在中原腹地的五個較大的政權,他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和後周。
  • 所謂的五代十國,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國?
    這個深淵讓唐朝再也沒有實力爬起來,迎接它的是覆滅和崩盤。分久必合的定律把唐朝的版圖分裂成了數個小邦國,這些小邦國交替執政。這些執政的君主,有的來自中原漢族,有的來自邊疆蠻族。而李存勖稱帝之後,就開始了他的亡國計劃,當然不是亡自己的國,而是要亡他人的國。繼承父親遺志的他第一年就消滅了後梁,後來陸續消滅了其他割據政權,讓南方的國家歸附自己。在當時隱隱約約已經有了統一的趨勢,但之後由於李存勖的偏寵伶人逐漸怠慢朝政,被李嗣源發動兵變篡位,最終後唐亡於後晉。
  • 宋滅南唐之戰:大軍圍城實力碾壓之下,兵法奇謀都成了藝術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渡江戰役:晉滅東吳、隋滅南朝、宋滅南唐。後周共發起三次徵討南唐的戰役,直接將南北戰線從淮河推到了長江,雖然淮河到長江距離不長,僅有200多公裡,但卻是險要之地。江淮地區河網密布、多灘涂,只要守好這裡,絕對能達到削弱北方的軍事實力,增加戰爭成本的目的,這樣北方一時也攻打不下來,南唐就可以以逸待勞,只需稍微上點心就行,可這時候淮河已被攻了下來,只剩下一個不足為懼的長江了,攻下它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 開元通寶對五代十國鑄幣的影響
    開元通寶是我國古代幣制的一個裡程碑,對後世以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鑄幣都有影響,這次簡單梳理一下唐朝後續的五代十國貨幣受開元通寶最直接的延續影響。五代五代時期其實就是唐朝的延續,其實也就是改朝換代,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基本沒有太大的動亂。
  • 後唐、南唐,都是唐朝的尾巴嗎?
    圖-伊河、洛河穿洛陽而過,在偃師交匯五代十國的歷史軌跡和三國極為相似,三國上承秦漢,下啟兩晉,五代十國則上承隋唐,下啟兩宋。只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三國名氣極大,五代十國則不是很有名。凡事總有例外,在五代十國中有一國名氣特別大,這就是南唐,知名度比開啟北宋統一之路的後周大得多。
  • 五代十國明君排行榜
    2、南唐烈祖李昪史書稱他是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之後,早年孤苦流離,先後被割據江淮的楊行密和權臣徐溫收養,後來藉助徐溫的權勢,苦心經營20年,建立南唐取代南吳。李昪深知民間疾苦,當皇帝後為政寬仁、輕徭薄賦,首開五代文人政治先河,杜絕武夫、宦官幹政,大修水利開墾農田,江淮大地經濟日益繁榮。
  • 盤點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浙江的吳越國
    唐宋中間,中國經歷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大亂世,史家稱之為「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亂到什麼程度,僅中原地區中原以外地區就更亂了,大小政權不知凡幾,規模以上的國家就有十個。這十個國家中,就有割據浙江的吳越國。 吳越國,907年-978年,存世72年,都杭州,歷三代五王,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期,享國時間最長的一個國家,基本上歷經整個五代十國亂世,如果從唐景福二年(893年)吳越國創始人錢鏐出任鎮海軍節度使成為一方牧守算起,共計86年時間。
  • 南唐後主李煜,丟了江山後還留下一個惡習,禍害女人上千年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闕哀怨的《虞美人》,讓我們知道了歷史上一位多才而又可憐的君王——南唐後主李煜。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時年24歲的李煜就此登基,成了南唐最後一位君王,當時是大爭之世,李璟還有點雄才大略,所以他在世的時候,南唐一度發展到疆域最大,雖然晚期有點混帳,但實力還是很雄厚的。
  • 贈書丨《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
    在亂世中讀懂古代中國,從分合中汲取歷史教訓 53年,5個中原王朝,1個割據政權,5個皇帝 內容簡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唐朝末年民變四起,各地藩鎮自立為王,中原內亂不息。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亂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綱常法紀鬆弛;統治階層更替頻繁,道德失序。
  • 滿朝臣子皆騷客,更無一人可點兵:為什麼說南唐必然是短命王朝?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小王朝,定都江寧(今江蘇南京),傳三世歷一帝二主,一共生存了38年,這38年的光陰在歷史上諸多朝廷中,短命程度可以排進前三,但卻因為一個後主詞人——李煜,而聞名史冊;如果說是南唐成就了李煜,不如說是李煜成就了南唐!
  • 千古詞帝,南唐後主;蘇軾不出,誰與爭鋒
    南唐地圖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定都江寧(今南京),傳三世(一帝二主),存國三十八年。但南唐有一個人的出現,讓南唐這個彈丸小國,在歷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輝!這個人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南唐末代的「亡國之君」。人人都知李煜精通詞作,但他的書法、繪畫、音律,詩歌等,皆有很高的造詣。李煜年輕時受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影響。
  • 北宋不敢接待南唐使者?趙匡胤強派一大頭兵過去,事後發現真高明
    話說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稱帝,拉開了北宋167年的序幕。 最初的北宋,並非是一個大統一的大國,它僅是一個割據政權。
  • 五代十國沒那麼亂,三分鐘帶你了解這段歷史!
    甚至很多人不了解五代和十國是什麼關係?之所以會這樣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時期的皇帝,如同走馬觀花一樣,你登場後我登場,根本就實現不了統一,甚至天下人還不知道皇帝是誰,這個朝代就被滅了。當時的掌權者也不把禮儀和權力約束當成一回事了,他們當不當皇帝只看自己的勢力和喜好,其它的都不用顧及。
  • 「江南遺夢、南唐往事」-走進千古詞帝李煜的悲情一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中的: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 今人讀來依舊朗朗上口,但是無一句不具有悲愴之情。為什麼會如此?原來這些都是他亡國降宋之後創作的。 那麼李煜因為什麼亡國?中間又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接下來我就一起對他的生平作一個了解。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五代十國形勢圖這個亂鬨鬨的五代十國,一共出現五個朝代十個國家,不過前後加起來,不過也才短短72年的時間。那麼究竟這五代十國是如何更迭的?也就是在後周時代,出現了一個著名的軍事大將叫趙匡胤,最後推翻了後周政權,統一了中原成了北宋的開朝皇帝。所以這72年間,五代是指梁、唐、晉、漢、周,而十國,是指存在於這五代之間的一些小國家,在這裡就就不贅述了。
  • 五代十國的沙陀人,曾經3度建立王朝,為何歷史卻鮮少提及他們?
    五代十國的沙陀人,曾經3度建立王朝,為何歷史卻鮮少提及他們?沙陀族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與隋唐時期的西突厥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唐朝末年,沙陀人李克用在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發展壯大。唐朝滅亡後,沙陀人依然奉唐為正朔,割據於北方一帶,先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個王朝。
  • 移民如何加速五代十國的形成?流動為「南重北輕」的格局奠定基礎
    同時南北方不同的政治格局也由於移民的原因呈現出不同的性格特徵,北方重戰爭,重軍事,南方的十國戰爭則甚少於北方五代。五代十國按照上面的解釋,五代中的三個沙陀政權(後唐、後晉、後漢)和沙陀人建立的北漢都屬於滲透型王朝。那我們就從他們的滲透經歷談起,這種滲透實際上就是一種移民。
  • 五代南唐宮廷畫師周文矩人物畫典雅濃麗、神採各異、引領宋風
    五代南唐偏安於淮河以南,卻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藝術上也是人才輩出,精英翡萃。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等,都是當時聲名卓著的繪畫大家。董巨在山水畫上成就非凡,而徐熙在花鳥畫上開拓先河。
  • 從一介平民到一國之君,劉備如何壯大實力,終建立蜀漢政權
    蜀漢政權的建立者劉備,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年幼的時候,他就跟隨當時的著名文人盧植為老師,跟隨他一起學習。在這之後參加了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軍事活動,但卻由於自身實力不足。在諸侯爭霸的戰爭中屢次遭到失敗,為了能夠保全自己,他曾先後依附過袁紹,陶謙,曹操等多個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