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打造美育新課堂:「活」的兵馬俑「入坑」了!

2020-12-08 紅網長沙

課堂展示:《兵馬俑》。

定格動畫技術讓孩子們修復的兵馬俑「回坑」。

與會專家、校長、老師合影。

紅網時刻長沙12月5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謝凌燕 )在課堂上玩穿越遊戲,學生找到兩千多年前跟自己長相相似的兵俑;親手線描修復,感受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最後,老師利用定格動畫技術,在課堂上呈現修復好的兵俑回坑的震撼過程......12月4日,長沙市嶽麓區博才鹹嘉小學承辦了長沙市劉菲菲名校長工作室「新媒體時代下時尚中國美」傳統文化與定格動畫研討活動,現代技術打造的精彩課堂《兵馬俑》讓大家倍感新奇,讚嘆不已。

一張一張平面的圖像如何變成有趣的動畫呢?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講好中國故事?早早來到會場的領導、校長、老師們在學校架空層定格動畫展臺上變身為動畫工作者體驗了一把動畫製作,大家紛紛感嘆「當傳統文化遇上現代技術」,一切皆有可能。

博才鹹嘉小學一直在探索定格動畫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孩子們也通過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用定格動畫的方式創造了一些作品。來自定格動畫社團的三位學生分別展示了《大聖》《鴉片》《自相矛盾》三個作品,孩子們的精彩分享讓會場充滿了歡聲笑語,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楊文老師的展示《兵馬俑》以「尋找兵馬俑——觀察兵馬俑——修復兵馬俑——傳承創新保護兵馬俑」為線索,利用穿越遊戲、線描修復、定格動畫等炫酷手段,讓兵馬俑在課堂上「活」起來,激發孩子的探索熱情和動手能力,在新潮的體驗中加深對文物保護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審美情趣。

在傳統文化課題研究中,學校鼓勵老師們根據個人特色進行相關的探索,美術組白斯昕老師從選題緣由、研究過程、課題成果、總結反思四個方面進行了《定格動畫與中華傳統審美》課題研究分享,在他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長沙青年教師在定格動畫和傳統文化結合這條路上不斷地研究和進步。

「如果說精彩課堂是一星火苗,那團隊的思維碰撞便是火花迸濺,如果說現代技術為傳統文化美育開啟了一盞啟明燈,那專家的點評便是那引路的點燈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璀璨明燈可以照亮前進路。」博才鹹嘉小學校長陳豔萍表示,學校提出要培養同時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學生,尤其重視大課程建設與美育教育。2016年,博才鹹嘉小學提出大課程建設理念,每個學科都要建立自己的校本課程,美術教研組便開啟了傳統紋樣相關課題研究,之後又提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理念,美術學科結合定格動畫課題開展信息技術融合教學,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孩子接受美育教育。2018年,學校創建了定格動畫社團,在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兩年時間獲得了國內外許多大型動畫比賽的名次,如「五十六個月亮」西部大學生動漫節、韓國釜山國際ECO環境藝術節等。

「今天的研討活動給我三個感受,第一是時尚,第二是愉悅,第三是大美。」長沙仰天湖教育集團總校長劉菲菲表示,本次展示活動既有傳統美也有現代美,不管是學生作品介紹、課堂展示、課題分享都給大家一種愉悅的感受,美的感受,這就是美育給予的最大的薰陶,在活動中真正更感受到了博才鹹嘉老師們的專注美,而專注的成果就是老師、學生素養的雙提升。

相關焦點

  • 美育雲端課堂時間主題網上直播入口
    美育雲端課堂時間:5月23日至5月28日(點擊查看活動時間表)  美育雲端課堂網上直播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新華社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頻、中國文明網、延安市融媒體中心、新華社抖音號快手號、嗶哩嗶哩官方帳號、騰訊、愛奇藝等30多個媒體收看。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以美化人」探博物館美育新路徑
    文 | 李佳贇一幅幅大師名作濃縮著中國近現代美育史剪影;一堂堂大師課讓孩子們得以走進「大師工作現場」;DIY雕塑、名畫臨摹、指揮音樂「舞動」等多媒體「黑科技」,則讓人「解鎖」更多逛展新姿勢……開館數天,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不僅是「外在」的藝術空間,還「內化」為浸潤人心的「美育課堂」,傳承厚植「美育基因」。
  • 高校巡講‖新技術催生新媒體,新態勢澤被新媒體(文/程立保)
    新技術催生新媒體,新態勢澤被新媒體——有感於青年作家網和星辰在線進入湖南高校,開展「新態勢下新媒體創業正當時」活動文/程立保(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新態勢、新內容」:劉先生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新態勢的內涵,以當今我們所處的歷史節點和環境為切入點,講清楚了在新態勢下,新媒體的優勢、特點、肩負的責任和任務。劉先生以百家號為重點,就如何打造個體百家號IP、如何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文學變現及實現文學夢想三塊內容展開,讓我開闊了眼界。比如:如何從傳統文學作家向現代網文作家轉型?
  • 美育入中考:幾人捧下巴,幾家皺眉頭
    易其洋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最近,美育入中考的話題,引起熱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省市開始試點將音樂、美術納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揮棒,倒逼學生掌握藝術知識、提升藝術素養。此前,教育部傳出消息,中考體育將增加分值,不再是只佔30分,而與語數外相同。
  • 《文化藝術報 · 新美育》周刊來了!首期走進一個處處都是博物館的...
    今天,《新美育》首度亮相,未來每周三將以周刊的形式與您見面。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我國美育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禮、樂教育即是美育。近代,王國維、梁啓超、蔡元培、魯迅、朱光潛、陶行知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極力倡導美育。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地成長。
  • 廈門集美區首推電影美育進中小學校園活動 電影公益課堂昨正式開講
    來源:臺海網■課堂上學生與老師互動。電影美育融入研學課程 本月起正式走進中小學校園今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的重磅文件,美育被提到時代的高度,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影視教育也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 【反詐課堂】網貸「水太深」 小心「入坑」!
    【反詐課堂】網貸「水太深」 小心「入坑」!來源: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原標題:《【反詐課堂】網貸「水太深」 小心「入坑」!》
  • 徐州市民富園小學將美育教育打造成一張閃亮名片
    通過加強藝體課程師資建設、搭建多元化平臺、提升校園文化等多種舉措,將「美育教育」打造成民富園小學的一張閃亮名片,為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幸福奠基。打造立體美育教育氛圍環境建設不僅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尺,而且也是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
  • 【小康人物】楊培明:探索「大美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楊培明始終堅持,語文教學就應該和學生一起入乎文本,品詞論句,體味情感;出乎文本,知人論道,豐厚思想。於是,立足語文的育人功能,著眼學生的精神發育,統整教材,重構課程結構,摒棄傳統教學的支配、灌輸方式,強調引導、激發和喚醒,楊培明提出了讓語文教學由功利境界走向審美境界的改革主張,並付諸實踐。
  • 秦始皇陵出土8000餘件兵馬俑,沒一個女兵俑,答案藏在兵馬俑本身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自秦始皇陵發掘開放以來每天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驚嘆中國古人的鬼斧神工、天「匠」奇才,特別是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兵馬俑。
  • 兵馬俑坑出土一秦劍,一劍劃破12層紙,考古家:改寫科學
    眾所周知,兵馬俑是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僅如此還被譽為是「世界十大古墓奇珍」之一。之所以有如此稱號是因為兵馬俑坑出土的秦俑以及其他秦代文物非常的震撼,能夠使世界都為之震動。想必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坑的發現過程以及民間傳說大家都有耳聞,今天說一個關於兵馬俑坑中出土的青銅劍。
  • 國家政策利好美育!小天鵝胡雪:美育,更能體現教育的真善美
    1、從國家政策看美育的重要性與未來:美育體現著國家精神與個人素養。在2015年,首個關於美育的文件出臺時,就有記者提問:此前印發的文件都是關於藝術教育方面的,而這次是關於美育方面的。為什麼?意見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銜接、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互結合、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學校美育和社會家庭美育相互聯繫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美育體系。因此在今年10月,也就是首個美育文件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美育的一個新文件,旨在推進落實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華美育傳承建設。
  • 走出課堂,全民美育!桂城的藝術課竟然可以這樣上……
    當前,桂城正全面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先行示範區,除了繼續發力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城鄉均等課程,提高美育師資力量,還著眼於城市的品質塑造。將美學注入城市的每個細胞,鍛造大城美育,讓數以萬計的學子能通過實踐教學,得到沉浸式的美的感受,共享城鄉融合發展的成果。
  • 兵馬俑的主人是誰?
    人們一向都認為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因為兵馬俑就在秦始皇皇陵旁邊,可一些人對這一傳統觀點表示了懷疑,認為兵馬俑坑雖然出土了豐富的文物,但卻沒有發現任何資料能證明兵馬俑的坑就是秦始皇皇陵的一部分。細心的人還發現,兵馬俑的俑坑裡沒有當時的新式兵器。為什麼秦始皇不用先進武器來守衛自己陵墓呢?有人還觀察到,兵馬俑坑中的大量武士梳著各種髮髻,並沒有戴頭盔,也沒有護身的鎧甲,不像一支作戰部隊。按照當時的習俗,這是不可能成為秦始皇靈魂的保護者的。另外,在兵馬俑中有許多戰車兵,但在《史記》等史籍中,秦代並沒有戰車的記載,只有使用步兵和騎兵的記載。
  • 縣教體局:打造「思政大課堂」 傳遞「精神火把」
    縣教體局:打造「思政大課堂」 傳遞「精神火把」來源:如東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1-01-12 09:49 查看數: [列印] [大 中 小] 前入論壇討論(
  • 東莞文聯「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書畫家熊曦講授中國...
    本次活動為2020年東莞文聯「文藝志願服務行動」之「文藝名家美育課堂進高校」第二期,熊曦以講課與現場揮毫示範相結合的方式,與30多名高校學生互動交流。書法是繪畫的最高境界熊曦是東莞文學藝術院副院長、《東莞書畫》執行主編、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嶺南畫院院聘畫家,詩書畫同修。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鄉土教育與美育融合,打造白族特色非遺課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是學生美育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新課程改革中強調開設特色地方課程與大理州非遺進校園工作融入鄉土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合。大理州洱源縣松鶴小學學生在松鶴村嗩吶文化傳習所表演。
  • 給862尊兵馬俑拍寫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上官雲)「他就是給兵馬俑拍照的人!」最近,隨著《國家寶藏》的火爆,文物攝影師趙震以一種「出圈」的方式登上熱搜。  今年,趙震已完成862尊兵馬俑的拍攝。
  • 記錄23位非遺傳承人,濰坊醫學院這門美育課程火了
    新學期伊始,由濰坊醫學院製作的在線課程《走進非遺——山東民間美術》作為專業教學資源出現在了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淄博陶瓷學院的課堂上。作為濰坊醫學院在線通識教育的試點課,人文藝術教育中心的建課團隊用了一年半時間來打磨課程,期間輾轉省內多地,邀請了23位非遺傳承人參與課程錄製。
  • 李偉:回歸教育本質做萬千家長信賴的專業少兒美育產品
    同時,畫啦啦充分發揮在線少兒美育頭部企業的社會影響力,積極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工作,迅速製作上線了防疫公益系列課程和藝術跨界創想課程,將防疫科普知識融入在線美術課堂,讓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一邊學畫畫一邊學習防疫常識。此外,畫啦啦還積極組織小學員向廣東省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醫護人員贈送愛心畫作,為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加油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