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展示:《兵馬俑》。
定格動畫技術讓孩子們修復的兵馬俑「回坑」。
與會專家、校長、老師合影。
紅網時刻長沙12月5日訊(記者 賀衛玲 通訊員 謝凌燕 )在課堂上玩穿越遊戲,學生找到兩千多年前跟自己長相相似的兵俑;親手線描修復,感受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最後,老師利用定格動畫技術,在課堂上呈現修復好的兵俑回坑的震撼過程......12月4日,長沙市嶽麓區博才鹹嘉小學承辦了長沙市劉菲菲名校長工作室「新媒體時代下時尚中國美」傳統文化與定格動畫研討活動,現代技術打造的精彩課堂《兵馬俑》讓大家倍感新奇,讚嘆不已。
一張一張平面的圖像如何變成有趣的動畫呢?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講好中國故事?早早來到會場的領導、校長、老師們在學校架空層定格動畫展臺上變身為動畫工作者體驗了一把動畫製作,大家紛紛感嘆「當傳統文化遇上現代技術」,一切皆有可能。
博才鹹嘉小學一直在探索定格動畫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孩子們也通過在課堂中所學習到的知識,用定格動畫的方式創造了一些作品。來自定格動畫社團的三位學生分別展示了《大聖》《鴉片》《自相矛盾》三個作品,孩子們的精彩分享讓會場充滿了歡聲笑語,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像力和表現力。
楊文老師的展示《兵馬俑》以「尋找兵馬俑——觀察兵馬俑——修復兵馬俑——傳承創新保護兵馬俑」為線索,利用穿越遊戲、線描修復、定格動畫等炫酷手段,讓兵馬俑在課堂上「活」起來,激發孩子的探索熱情和動手能力,在新潮的體驗中加深對文物保護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培養審美情趣。
在傳統文化課題研究中,學校鼓勵老師們根據個人特色進行相關的探索,美術組白斯昕老師從選題緣由、研究過程、課題成果、總結反思四個方面進行了《定格動畫與中華傳統審美》課題研究分享,在他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長沙青年教師在定格動畫和傳統文化結合這條路上不斷地研究和進步。
「如果說精彩課堂是一星火苗,那團隊的思維碰撞便是火花迸濺,如果說現代技術為傳統文化美育開啟了一盞啟明燈,那專家的點評便是那引路的點燈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璀璨明燈可以照亮前進路。」博才鹹嘉小學校長陳豔萍表示,學校提出要培養同時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學生,尤其重視大課程建設與美育教育。2016年,博才鹹嘉小學提出大課程建設理念,每個學科都要建立自己的校本課程,美術教研組便開啟了傳統紋樣相關課題研究,之後又提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理念,美術學科結合定格動畫課題開展信息技術融合教學,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孩子接受美育教育。2018年,學校創建了定格動畫社團,在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兩年時間獲得了國內外許多大型動畫比賽的名次,如「五十六個月亮」西部大學生動漫節、韓國釜山國際ECO環境藝術節等。
「今天的研討活動給我三個感受,第一是時尚,第二是愉悅,第三是大美。」長沙仰天湖教育集團總校長劉菲菲表示,本次展示活動既有傳統美也有現代美,不管是學生作品介紹、課堂展示、課題分享都給大家一種愉悅的感受,美的感受,這就是美育給予的最大的薰陶,在活動中真正更感受到了博才鹹嘉老師們的專注美,而專注的成果就是老師、學生素養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