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
魏武帝曹操在歷史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但是由於《三國演義》的歪曲和民間演繹的傳播,讓眾多人對曹操沒有一個正常的評價。當你讀完正史版三國志,你就會佩服他的謀略與智慧,並且會希望自己也能夠擁有這樣的智謀。
魏武帝曹操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有智慧的政治家和謀略家,但你想不想知道曹操的智慧從哪來呢?我認為魏武帝曹操的智慧有兩個,一是來源於他的家庭教育和遺傳,因為他們家祖上都是當大官的,他天生就比別人強。二是他非常擅長模仿和汲取先人的智慧,並且恰當好處的運用。
02魏武帝曹操與袁紹之戰
決定魏武帝曹操命運的一戰是官渡之戰,大戰前夕魏武帝曹操與袁紹實力對比是處於絕對的劣勢,在大多數人眼裡,魏武帝幾乎沒有贏得這場戰爭勝利的可能性。
在這種困境下,魏武帝曹操陣營的兄弟們坐不住了,他們有許多人明面上要與曹操同生共死,背地裡卻與袁紹暗通款曲,做好兩手準備。
之後魏武帝曹操聽了大嘴巴許攸之計燒了袁紹的糧草,導致袁紹隊伍軍心大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最後魏武帝曹操的軍隊在袁紹大營裡搜的兄弟們投敵叛國的證據。
當證據呈現在曹操面前的時候,曹操卻看都不看一眼,便一把燒了這些罪證,並且還為兄弟們找了個理由。魏武帝曹操說:「如果換做我,我也會這麼幹。」這就是當大哥的風採和胸懷,他這事幹得很有智慧,快速穩定了人心。
假設魏武帝曹操把這些罪證收集起來會是什麼結果?肯定會讓那些投敵叛國的人心惶惶,遲早會生出動亂來,內部不團結,容易招來敵人和災禍。
很多人都說魏武帝曹操這招高明,事實這並不是他獨創的,他也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這個招數東漢光武帝和明太祖朱元璋都用過。
03光武帝劉秀與王郎之戰
當初光武帝劉秀和王郎搶奪地盤的時候,他的部下有很多人都與王郎有勾結,之後發現毀謗他的書信有幾千份。光武帝劉秀看到這些書信,看都沒有看就召集手下將軍們到一起,在他們面前把書信給燒了,事後光武帝劉秀還說:「令反側子自安」。
光武帝劉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那些睡不著覺的人都可以安心睡覺了。這時候光武帝劉秀和魏武帝曹操面臨的困境是一樣子的,因此他們都採用了同樣的辦法,這個行為是高明有智慧的。
04明太祖朱元璋與陳友諒之戰
明太祖朱元璋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他也照貓畫虎直接採用這個方法,直接燒了信件,讓大家安心為他賣命。
明太祖朱元璋佔領了南京城以後,實力大大增強,想要北上伐元就必須解決掉陳友諒和張士誠這兩個心腹大患。但是當時情況下,不是明太祖朱元璋主動謀劃陳友諒,而是陳友諒已經開始兵臨城下,想吞掉明太祖朱元璋了。
面對是戰是和,內部也出現了分裂,戰爭期間也有很多人與陳友諒暗通款曲,防止兵敗自己沒有退路,當然結局是明太祖朱元璋大勝。等到明太祖朱元璋看到信後,也是全部銷毀了。
如果不銷毀,恐怕就沒有後來的大明王朝了,因為投敵的這幫人如果心懷恐懼的話,一定會百般的摧毀你的根基,何況還有強敵還虎視眈眈。因此銷毀信件,是最明智的行為。
05智慧可以被模仿
從這個三個故事看來,你就能夠明白一個道理,智慧事實上是可以模仿的,只要你善於模仿先人的智慧,那麼你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不管時代和社會如何變化,人性從未有過變化,相同的情境總是會反覆出現,只是你沒有注意和思考罷了。只要你善於模仿和汲取先人的智慧,你也可以同樣的智謀去處理類似的事情,那麼你也就是一個高明有智慧的人。記住智慧是可以模仿的,當然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