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天下從來不缺軍隊和補給,缺的只是理由。公元190年前後,估計所有人都認為東漢的天下未來是袁氏的,而袁術是袁家的嫡子。因此袁術的創業之路幾乎是一帆風順。
雖然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但在當時,曹操所能動用的資源遠遠不及袁術十分之一,而這,並不完全地盤大小所能決定的。
01 袁術vs曹操
或許大家覺得很奇怪,「冢中枯骨」袁術如何能與魏武帝曹操相比?但公元193年的曹操,或許對袁術羨慕得要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被歷代軍事家奉為圭臬的政策,最早正是曹操發明的。這固然說明曹操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但這背後隱藏著曹老闆一個大秘密:他一直缺兵少糧,才會如此在意。
曹操從190年開始創業,他先是成為東郡太守,後又成為兗州牧,收編了青州軍。
是不是從此就一路開掛了?並不是,因為底下人不服他,他殺了一個人,名叫邊讓。
然後,士族們就集體反叛了曹操,迎呂布入兗州。曹操僅在荀彧等人的力戰下保有三城。
雖然雄才大略,但在無呂布的戰鬥過程中,曹操多次因為沒有糧食而罷戰。不得已的曹操甚至依靠盜墓來籌集軍餉。
打敗了呂布,坐穩了兗州,但在此後一直到河北平定以前,曹操的財政和糧餉一直都是捉襟見肘的。
但同為梟雄,袁術似乎從來也不愁這個問題。
董卓廢立,袁術孤身一人來到南陽,整個南陽俯首聽命,梟雄孫堅甘為效命。朝廷也送來後將軍的高位。
而後的數年,天下都是袁術和袁紹在角逐,其他諸侯都是在為他們的爭雄而買單。
在這幾年之中中,袁術多次大敗於曹操、劉備等人之手,卻又不斷的再次擁兵數十萬,影響力遍布淮北江東。要不是他稱帝得到諸侯們的圍攻,或許還能得瑟幾年。
臨死前,袁術還在為吃不到蜜水而生氣,可見他平時的生活有多奢侈,大約從來沒未財政糧餉發過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02 四世三公到底有啥用?
事實上,袁術起步比曹操創業主要差距在於,袁術是四世三公,而曹操是贅閹遺醜。
在現代社會,大家都知道,勿求虛名而求實利。而袁術這個四世三公的虛名那麼管用嗎?
還真是。
首先是人脈資源。史載袁術早年好鷹犬走狗,「後頗折節」。簡單點說,袁術早年喜歡玩,後來醒悟了,結交士大夫們,而士大夫也對這個四世三公的公子哥頗為重視。
其次是朝廷的優待。袁氏四世三公的門楣讓袁術袁紹兄弟一出仕就是中央的高官,根本不用像曹操那樣從基層的北部尉、縣令坐起,更不用說像劉備連個平原相都保不住。兄弟倆表現得那麼反動,董卓還是陪上笑臉以袁術為後將軍,袁紹為渤海太守。
再次是看不到的隱形福利,地方士族和豪強們對四世三公這塊金字招牌很是認同。走到哪都有人送錢送糧食,比如周瑜魯肅家族,甚至帶著兵馬主動投靠,比如孫賁。
所以,袁術雖然看起來地盤不過南陽/淮南一兩個郡而已,但卻從來不缺兵員和糧餉。
03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袁術幾乎就像是那個被偏愛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在光環的照耀下長大,幾乎是要啥有啥,出仕之後仍舊如此。
其實袁術的眼光還是不差,南陽、淮南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這也是袁術從來不缺兵將不缺糧餉的原因之一。
然而,等到曹操兢兢業業地把創業公司帶著即將上市的時候,袁術卻將公司折騰得快要垮了。大約是不甘心,也為了振奮人心,袁術強行IPO,結果身死國滅。
其實袁術也不是一個純粹的草包,他只是因為一直被偏愛,所以一點也不珍惜到手的資源而已。
從袁術和曹操創業的起步來看,似乎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過公平;但從結局來看,公平,必須用你的努力來換。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