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總是缺兵少糧,而袁術地盤那麼小,卻兵多糧足?

2020-12-17 一品鏟史官

這個天下從來不缺軍隊和補給,缺的只是理由。公元190年前後,估計所有人都認為東漢的天下未來是袁氏的,而袁術是袁家的嫡子。因此袁術的創業之路幾乎是一帆風順。

雖然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但在當時,曹操所能動用的資源遠遠不及袁術十分之一,而這,並不完全地盤大小所能決定的。

01 袁術vs曹操

或許大家覺得很奇怪,「冢中枯骨」袁術如何能與魏武帝曹操相比?但公元193年的曹操,或許對袁術羨慕得要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被歷代軍事家奉為圭臬的政策,最早正是曹操發明的。這固然說明曹操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但這背後隱藏著曹老闆一個大秘密:他一直缺兵少糧,才會如此在意。

曹操從190年開始創業,他先是成為東郡太守,後又成為兗州牧,收編了青州軍。

是不是從此就一路開掛了?並不是,因為底下人不服他,他殺了一個人,名叫邊讓。

然後,士族們就集體反叛了曹操,迎呂布入兗州。曹操僅在荀彧等人的力戰下保有三城。

雖然雄才大略,但在無呂布的戰鬥過程中,曹操多次因為沒有糧食而罷戰。不得已的曹操甚至依靠盜墓來籌集軍餉。

打敗了呂布,坐穩了兗州,但在此後一直到河北平定以前,曹操的財政和糧餉一直都是捉襟見肘的。

但同為梟雄,袁術似乎從來也不愁這個問題。

董卓廢立,袁術孤身一人來到南陽,整個南陽俯首聽命,梟雄孫堅甘為效命。朝廷也送來後將軍的高位。

而後的數年,天下都是袁術和袁紹在角逐,其他諸侯都是在為他們的爭雄而買單。

在這幾年之中中,袁術多次大敗於曹操、劉備等人之手,卻又不斷的再次擁兵數十萬,影響力遍布淮北江東。要不是他稱帝得到諸侯們的圍攻,或許還能得瑟幾年。

臨死前,袁術還在為吃不到蜜水而生氣,可見他平時的生活有多奢侈,大約從來沒未財政糧餉發過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02 四世三公到底有啥用?

事實上,袁術起步比曹操創業主要差距在於,袁術是四世三公,而曹操是贅閹遺醜。

在現代社會,大家都知道,勿求虛名而求實利。而袁術這個四世三公的虛名那麼管用嗎?

還真是。

首先是人脈資源。史載袁術早年好鷹犬走狗,「後頗折節」。簡單點說,袁術早年喜歡玩,後來醒悟了,結交士大夫們,而士大夫也對這個四世三公的公子哥頗為重視。

其次是朝廷的優待。袁氏四世三公的門楣讓袁術袁紹兄弟一出仕就是中央的高官,根本不用像曹操那樣從基層的北部尉、縣令坐起,更不用說像劉備連個平原相都保不住。兄弟倆表現得那麼反動,董卓還是陪上笑臉以袁術為後將軍,袁紹為渤海太守。

再次是看不到的隱形福利,地方士族和豪強們對四世三公這塊金字招牌很是認同。走到哪都有人送錢送糧食,比如周瑜魯肅家族,甚至帶著兵馬主動投靠,比如孫賁。

所以,袁術雖然看起來地盤不過南陽/淮南一兩個郡而已,但卻從來不缺兵員和糧餉。

03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袁術幾乎就像是那個被偏愛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在光環的照耀下長大,幾乎是要啥有啥,出仕之後仍舊如此。

其實袁術的眼光還是不差,南陽、淮南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富庶之地,這也是袁術從來不缺兵將不缺糧餉的原因之一。

然而,等到曹操兢兢業業地把創業公司帶著即將上市的時候,袁術卻將公司折騰得快要垮了。大約是不甘心,也為了振奮人心,袁術強行IPO,結果身死國滅。

其實袁術也不是一個純粹的草包,他只是因為一直被偏愛,所以一點也不珍惜到手的資源而已。

從袁術和曹操創業的起步來看,似乎這個世界從來沒有過公平;但從結局來看,公平,必須用你的努力來換。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孫堅在前方拼命,袁術卻故意不發糧草物資,曹操:此乃冢中枯骨
    很多人都知道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關二哥在群雄一籌莫展、華雄耀武揚威之際,快馬加鞭,一戰揚名,還收穫了粉絲曹操。卻不一定知道在關羽斬華雄之前,十八路諸侯之間還有一段關於糧草分配的事件。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大家尊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他弟弟袁術負責總督糧草,給各路諸侯提供物資保障,「應付諸營,無使有缺」。
  •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時間:2020-07-27 16:00   來源:燦爛海灘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 袁術與曹操的「陳國之戰」,袁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望風而逃?
    曹操掌握了漢天子劉協,重新恢復漢室的運轉,基本上就是漢室的代言人和主持者。袁術僭號天子,另立門戶的行為,和曹操所控制的漢室走在對立面。兩者的勢力範圍又比較相近,那麼發生戰爭是難免的事情。事實上袁術和曹操本來的關係就不怎麼好。早在之前兩者就因為爭奪兗州而爆發「匡亭之戰」,袁術從荊州南陽向東轉移到淮南地區,也是因為這場戰役。不過袁術僭號的行為也切斷了自己的後路,徹底失去與曹操維持和平的可能。
  • 曹操軍糧短缺士兵餓得要兵變,無辜糧官被殺,莫名其妙卻死得其所
    曹操軍糧短缺士兵餓得要兵變,無辜糧官被殺,莫名其妙卻死得其所記得《三國演義》中有句評價曹操的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多少人心中蘊藏著一個「曹操夢」。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一幹猛將紛湧而至,朝會攜劍登場,高呼丞相有禮!
  • 三國初期豫州勢力變化:袁術割據六年敗走,曹操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我們都知道,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各州郡的歸順都很清晰。就像是公孫瓚治幽州、袁紹治冀州、呂布治徐州,曹操是將這些人一一擊敗,最終才統一了北方。而同樣作為曹操地盤之一的豫州,卻像是突然間就到了曹操手下一般,很少有人知道豫州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到了曹操的治下。但實際上,豫州的歸屬看起來雖然散亂,但只要順著三條時間線去看,還是很容易捋順清楚的。
  • 曹操南徵北戰多是自己「親徵」,為什麼不派屬下大將統兵呢?
    這個看法是有認識性偏差的,曹操派大將統兵出徵的例子還是比較多的,只是多數都吃了敗仗。曹操頻頻親徵,也是沒辦法的,因為手下的帥才實在太少了。第一,早年曹操實力弱小,都是親自帶兵打仗從曹操起兵到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時期是曹操由弱轉強的時期。
  • 陰兵借糧留下一地冥幣的歷史實情,傳說中陰兵借道的種類
    看過電視劇《天下糧倉》的人都知道在這部電視劇裡面有一段情節是描述了陰兵借糧的場面,來自地府的陰兵把糧食拿走了之後卻留下了一地的冥幣。然而電視劇中描述的這個情節其實是在乾隆年間發生的真實事件,那麼這個事件真的是陰兵借糧嗎?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一看發生在乾隆年間陰兵借糧的真相吧。
  • 匡亭之戰:曹操追著袁術打了600裡,一場讓袁術刻骨銘心的大戰
    隨後拉攏黑山軍和南匈奴人,通過群毆解決曹操。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我的盟友的想法,公孫瓚應允了袁術的請求。他派遣劉備、單經夥同陶謙,在袁紹的東側組成一道防線,對於袁紹進行牽制。黑山軍、南匈奴曾經都被曹操擊敗過,算是和曹操有過節,所以他們也願意聯合袁術共同進攻曹操。
  • 《全面戰爭三國》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袁術勢力玩法攻略
    袁術招兵買馬,招攬名將都需要消耗正統值,下面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全面戰爭三國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推薦閱讀: 全面戰爭三國劉表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全面戰爭三國劉備玩法流程攻略 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前期:亂中獨立、厲兵秣馬、招攬名將 袁術自帶的將領並不好,而招攬將領有需要大量正統值,這極大的制約了袁術的發展。而前期,原屬周圍有董卓、劉表、曹操。
  • 三國諸侯混戰,袁術憑什麼敢「搶先稱帝」,專家:你看他靠山是誰
    即使奸詐如奸雄曹操,也只能「挾天子令諸侯」,自始至終不敢稱帝。談起袁術,大家通常感覺這個人不足為道,自身沒有什麼本領,依靠祖業稱霸一方,那時候的各界諸侯國也沒好多人瞧得起他。演義裡青梅煮酒,曹操論天下英雄時點評袁術:「術但是冢中枯骨爾,何足介意?」
  • 告訴你袁術到底有多強?一個隱藏的漢末第一勢力
    在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號之前,整個關東地帶其實就是兩大勢力,分別是袁術系和袁紹系,他們各有小弟,彼此互相包圍,從北到南分別是:公孫瓚(袁術系)、袁紹、曹操(袁紹系)、陶謙(袁術系)、袁術、劉表(袁紹系)、劉繇(袁紹系)。而袁術,是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軍閥。因為後世孫權稱帝,本著「為尊者諱「的原則,許多孫堅、孫策時期的歷史被人為的忘記了,導致以後在談到袁術的勢力時,總是將孫策與袁術分開。
  • 三國志戰略版青州兵搭配攻略 青州兵兵種怎麼玩
    群龍無首的兗州當地豪族,在陳宮、鮑信等人提議下,決定迎接曹操入兗州領兗州牧。而曹操則積極響應號召,進入兗州境內,與鮑信合軍聯手打擊青州黃巾。雖然曹操面對的只是黃巾軍的主體殘餘,但青州黃巾軍卻頗為精悍,壽張東(今山東東平西南)一戰,鮑信不敵,力盡而死。鑑於青州黃巾實力,曹操沒有硬拼,連連設下伏兵,日夜不停作戰,終將青州黃巾軍擊潰。
  • 有利局勢和袁紹故吏的鼎力相助,順利促成曹操迎帝遷都的英明之舉
    當時諸侯林立,並非最強大的曹操,為何能順利完成「迎帝遷都」計劃呢?有兩點重要因素,即有利於曹操的局勢和得到袁紹故吏鼎立支持。 有利局勢 漢獻帝東遷之時,除護駕的董承、楊奉、韓暹、張揚等人之外,還有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劉備、呂布等等大大小小軍閥各自割據一方,相互之間為了爭鬥地盤廝殺不斷。理論上講,這些軍閥均有資格參加「挾持皇帝」競賽,那麼,當時這些持有資格的選手們都忙著什麼呢?
  • 「三國兵法」詳解三國小遊戲《消滅曹操》排兵布陣的妙處
    「三國兵法」詳解三國小遊戲《消滅曹操》排兵布陣的妙處 《消滅曹操》是一款三國題材類的頭條小遊戲,
  • 戰國七雄打了數百年都不缺糧,為啥諸葛亮總缺糧?2個字揭露真相
    「兵力之謂力耗,既養兵之艱難,何為數百年之戰國七國不見誰出現缺糧的現象?」這個時候就有人會說,戰國時期,各國打了幾百年的仗,為什麼沒有見到一個國家內部崩潰呢?
  • 三國志11手機版,袁紹袁術,這兩個勢力真的很弱麼?
    河北袁紹,淮南袁術袁紹和袁術兩人可以說是一家人,但彼此都看不慣對方,但兩人的實力卻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一個虎踞河北,名滿天下手下能人異士極多,像什麼河北四庭柱啦,六大謀士啦等等等等,就連曹操評價袁紹:「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眾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我奉也。」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都知道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說的就是袁紹袁術的家族之中四代人出了五個三公級別的高官,袁家的門生和經袁家推薦徵僻的官吏遍布天下,袁家的名聲在當時的東漢末年是非常響亮的,相當於除了皇族之外的第一家族了。 那麼名聲是如何轉變為袁紹袁術兄弟倆所擁有的實力呢?
  • 「爭盟淮隅」失利論:有曹操袁紹支持,劉備為何難以在中原立足?
    那陶謙為何要接受劉備呢?按方詩銘先生在《三國人物散論》中的說法:陶謙能掌控徐州,靠的是手下的丹陽精兵。但很可惜,陶謙手下沒有多少強將,而劉關張三人的到來,恰能彌補這個缺口。不過,從《三國志》記載來看,劉備的加入並未能給陶謙帶來多少收益。相反的是,劉備還慘敗於曹操之手。
  • 袁術在「匡亭之戰」的失敗,也導致與陶謙的軍事聯盟破裂
    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袁術和陶謙之間關係的轉變。袁術、公孫瓚、陶謙的聯合袁術和袁紹之間的矛盾,按照史料中的記載,是因為雙方對「匡扶漢室」的衝突。袁紹打算立劉虞為帝,袁術不同意。不過這種衝突還達不到徹底交惡的程度,雙方還是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但是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發生的「陽城之戰」之後,雙方的矛盾就升級為軍事手段了。
  • 曹操對關羽的偏愛,眾所周知,但關羽寧死不進曹營,背後真正原因是...
    曹操帳下眾多謀士分析得出一個結論,袁術只有其表!其狂妄稱帝的愚蠢做法就足以讓他遺臭萬年,死無葬身之地!而袁紹,雖然實力很強,但是他卻不沒有,道,義,武略等十大優勢,雖然有人,有錢,有糧,最終仍然是敗。(參照,郭嘉的《十勝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