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年,漢靈帝中平六年,關東群雄起兵討董,徹底拉開了漢末群雄逐鹿的大幕。
在參與討董的十八鎮諸侯之中,幾乎每一位都在漢末亂世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唯有一鎮諸侯,常常被我們大家所忽略。
他就是豫州刺史孔伷。
其他諸侯雖然沒有在鬥爭中勝出,但至少史書中還記錄了一個結局。唯有這位孔刺史,除了在討董過程中露了一次臉之外,就神秘地從史書中消失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而孔伷治下的豫州,更是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我們都知道,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各州郡的歸順都很清晰。就像是公孫瓚治幽州、袁紹治冀州、呂布治徐州,曹操是將這些人一一擊敗,最終才統一了北方。
而同樣作為曹操地盤之一的豫州,卻像是突然間就到了曹操手下一般,很少有人知道豫州到底發生了什麼,才到了曹操的治下。
但實際上,豫州的歸屬看起來雖然散亂,但只要順著三條時間線去看,還是很容易捋順清楚的。
孔伷時期(189年-190年)
在董卓亂政之前,豫州自然是歸於是東漢王朝,這個無需多言。
公元189年9月,董卓廢少帝劉辨,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
為了向地方勢力釋放善意,董卓冊封了一大批官員,其中就包括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張邈,南陽太守張諮,以及豫州刺史孔伷。
至此,豫州進入了孔伷時代。
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諮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而遷靖巴郡太守,不就,補御史中丞。——《三國志·蜀書八·許靖傳》
當時豫州下轄兩郡四國,分別是潁川郡、汝南郡、陳國、梁國、魯國、沛國。
孔伷本是文人出身,又是初來乍到,自然對豫州的掌控能力不是那麼強,勢力範圍主要就集中在潁川郡附近。至於其他各郡國,都有自己的割據勢力,汝南郡還有不少黃巾軍的殘黨,基本上只能與孔伷做到互不侵犯。
孔伷名義上是豫州刺史,但真正能控制的地盤,也就是潁川郡這一畝三分地。
那麼到了公元190年,孔伷參與了討董之戰後,便神秘的消失了。具體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史書上也沒有交代。但從董卓曾派人到潁川郡進行一番劫掠可以推算,孔伷大概率就是喪生於亂軍之中,或者就是全軍覆沒之後,不得已隱居了起來。
因掠陳留、潁川諸縣,殺略男女,所過無復遺類。——《後漢書·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袁術時代(191年-196年)
孔伷黯然退場之後,袁術就登上了歷史舞臺。
袁術本來是沒有受到冊封的,但由於他四世三公的出身,成功招攬到了一個強大的外援,也就是長沙太守孫堅。
在諸侯討董前夕,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讓袁術領了南陽太守之位,接管了張諮麾下的兵馬。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十八鎮諸侯之中,袁術會以南陽太守身份出現的直接原因。
討董結束之後,又恰逢孔伷消失,豫州群龍無首,袁術便開始向豫州擴張。
汝南袁氏本就出身豫州,袁術身為袁氏嫡子,在豫州擁有極大的號召力。袁術有意入主豫州之後,就連汝南、潁川等地的黃巾餘黨也願意歸附袁術。
等於說是在公元191年前後,除了拒國而守的陳王劉寵,豫州其他郡國基本上就歸入了袁術麾下。
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袁術本該自領豫州刺史。但是考慮到東漢施行「三互法」,地方官要實行籍貫迴避,那麼作為汝南人的袁術,自然也就沒法擔任豫州刺史。
於是為了激勵自己手下頭號打手孫堅,袁術便上表天子,加封孫堅為豫州刺史,好讓孫堅可以更好的為自己效力。
術又表堅領豫州刺史,使率荊、豫之卒,擊破董卓於陽人。——《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191年-192年這段時間,可以算得上是袁術最得意的時間。不但破董卓於陽人,還擊敗了袁紹來犯的兵馬。不過隨著孫堅在荊州戰死,袁術的情況也變得非常尷尬。
袁術的大本營在荊北南陽郡,主戰場卻在豫州境內。這樣一來,戰線拉得過長,很容易就會被切割包抄,從而讓自己陷入一個極為尷尬的境地。
於是在193年初,袁術退出了南陽,將全部重心都轉移到了豫州,準備北上與兗州曹操、冀州袁紹一決高下。
全面入主豫州之後,袁術氣勢如虹,主動北上進攻兗州的曹操。結果袁術勢力膨脹太快,招致袁紹的忌憚,便發兵援助曹操。
結果匡亭一戰,袁術大敗,被曹操率軍一路追到了梁國境內。而豫州四國之一的梁國,也就是從此落入了曹操之手。
四年,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與曹操戰於匡亭,大敗。——《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雖然丟了梁國,但豫州大部分土地還是在袁術手中。但經過匡亭一戰,袁術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明白自己繼續北上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便調過頭來攻略揚州。
先取九江郡為根基, 隨後一步一步打開局面。孫策渡江攻打劉繇、嚴白虎等人平定江東,就是這個時期在袁術的授意下完成的。
術退保雍丘,又將其餘眾奔九江,殺楊州刺史陳溫而自領之。——《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直到公元196年,在孫策的幫助下,除了揚州刺史劉繇還困守豫章郡之外,袁術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整個揚州五郡,勢力也達到了頂峰。
此時的袁術在豫州有潁川、汝南、沛國;在揚州有九江、廬江、會稽、丹陽、吳郡,甚至還佔有徐州廣陵郡一部分。就地盤而言,此時的袁術完全稱得上是天下第一諸侯。
逐漸膨脹的袁術,於196年正式稱帝,國號「仲家」。此舉雖然將袁術的勢力推向了一個新的頂峰,但同時也為袁術集團敲響了喪鐘。
建安二年,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僭號,自稱「仲家」。——《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曹操奪取豫州(196年-200年)
作為豫州最終的主人,曹操奪取豫州的過程也相對比較輕鬆,基本上就是平定袁術、呂布的過程中,順手就把豫州給收入囊中了。
梁國(193年)在匡亭之戰,袁術逃亡的途中,就落入了曹操之手。
潁川(196年)是在曹操擊敗盤踞在潁川的黃巾軍勢力之後,就控制了潁川,並且在同年迎奉天子,遷都於潁川郡的許縣。
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
陳國(196年)是因為陳相袁嗣主動歸順曹操,便落入了曹操手中。197年,袁術曾經嘗試奪回陳國,最終失敗作罷,只能任憑曹操掌握了陳國。
魯國(198年)靠近徐州,最初被呂布所佔領。到198年底,曹操攻破下邳,擒殺呂布,全面接受呂布的地盤,魯國也就落入曹操之手。
沛國(198年)的歸屬比較複雜。劉備居住的沛縣,就是沛國境內,所以沛國一直以來都受到徐州呂布的影響。直到198年底,劉備徹底與呂布交惡,敗走投奔曹操時,曹操便順勢派人接管了沛國,並上表冊封劉備為豫州牧。劉備所謂的「劉豫州」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
汝南(200年)是僅此與南陽的天下第二大郡,地盤廣大,人口稠密,曹操雖然在196擊敗了遊躥於潁川與汝南之間的黃巾餘黨,但始終無法徹底掌控汝南。直到官渡之戰前夕,曹操任命滿寵為汝南太守,才算徹底控制了汝南,徹底控制了豫州。
公元200年,這是一個決定歷史走向的時間點。
就在這一年,袁紹統一了河北四郡,曹操也統一了河南諸郡,而決定著北方局勢最終走向的官渡之戰,也在這一點一觸即發。
官渡之戰的結果,大家都很清楚,曹操吞併了袁紹,最終統一北方。而豫州作為曹操大本營許縣的所在地,從此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勢力變動。
直到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這其中的六十六年間,豫州都是曹氏的地盤!
文/盜帥夜留香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