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在「匡亭之戰」的失敗,也導致與陶謙的軍事聯盟破裂

2020-12-06 插畫師的三國夢

臨江仙(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梟雄來說,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長久的友誼。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時期尤為如此。袁紹和袁術本是出身同一個家族,從血緣的方面來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卻因為利益刀兵相見,各自尋求隊友,組成兩個軍事聯盟。在這兩個軍事聯盟中,袁術、公孫瓚、陶謙本來是同一個陣營,但是最後也是因為利益的需求,袁術與陶謙反目成仇,軍事聯盟不攻自破。不過沒有等到袁術全力進攻陶謙的時候,曹操就率先發難,兩次討伐陶謙,陶謙沒多久就病死了,徐州落到了劉備的手中。劉備於是接管了與袁術的戰爭。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袁術和陶謙之間關係的轉變。

袁術、公孫瓚、陶謙的聯合

袁術和袁紹之間的矛盾,按照史料中的記載,是因為雙方對「匡扶漢室」的衝突。袁紹打算立劉虞為帝,袁術不同意。不過這種衝突還達不到徹底交惡的程度,雙方還是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但是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發生的「陽城之戰」之後,雙方的矛盾就升級為軍事手段了。袁術表孫堅為豫州刺史,袁紹派周昂等人爭奪豫州失敗,袁術控制了豫州的一部分。

這個時候袁紹和袁術兩兄弟用遠交近攻的方式,將公孫瓚、陶謙、劉表、曹操、劉岱、甚至還有南匈奴和黑山軍等勢力,都捲入到波及冀州、并州、青州、徐州、兗州、荊州、幽州的混戰當中。其中袁術、公孫瓚、陶謙、南匈奴、黑山軍是一個陣營;袁紹、劉岱、劉表、曹操是一個陣營。不過南匈奴和黑山軍起到的影響有限,劉岱又被曹操所替代,所以在劃分陣營的時候,很容易忽略這些勢力。

袁術和公孫瓚能夠組成聯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袁紹擁立與公孫瓚不合的劉虞為帝;袁紹和公孫瓚爭奪冀州;「陽城之戰」中,袁紹的部將周昂射殺了公孫瓚的從弟,即便沒有袁術的邀請,公孫瓚和袁紹之間也要發生戰爭。

至於陶謙為什麼加入袁術、公孫瓚呢?小編並不是很清楚。不過至少陶謙對袁紹這個人並不認可。袁紹等人組建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陶謙沒有起兵呼應,反而出兵三千給河南中牟朱俊,支持朱俊組建聯軍討伐董卓。後來董卓被殺,李傕、郭汜作亂三輔,陶謙等人希望朱俊繼續討伐李、郭,在聯名表上還特意強調諸侯聯軍「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矛頭直指聯軍的盟主袁紹。陶謙聯合袁術、公孫瓚對抗袁紹、劉表、曹操,可能有個人感觀上的原因。

袁術轉移陣地的「匡亭之戰」

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青州百萬黃巾軍打算與太行山脈的黑山軍回合,取徑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截擊黃巾軍,發而被黃巾軍所殺。曹操藉助陳宮、鮑信等人的支持,成為兗州牧。劉岱和曹操都屬於袁紹陣營,誰來做兗州刺史或者兗州牧都一樣,袁紹的勢力沒有明顯的變化。

不過曹操的這個兗州牧是兗州人自己推舉上來的,不是朝廷指派的。由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部控制的東漢朝廷新派出一個兗州刺史,叫做金尚。兗州已經被曹操佔據了,金尚選擇依附袁術。這回袁術就有了爭奪兗州的理由,畢竟是「幫助」朝廷認證的金尚。加上劉表的軍事威脅,於是袁術決定對曹操用兵,打開新的局面。

袁術一路北上到陳留封丘,派部將劉詳屯兵在東北方的匡亭,逼近曹操所在的濟陰郡鄄城。曹操進攻匡亭的劉詳,袁術支援劉祥,結果被曹操擊敗。袁術一路南逃,從封丘到襄邑再到寧陵,最後跑到揚州九江郡,擊敗揚州刺史(一說陳溫、一說陳瑀),從荊州轉移到揚州,開始新的擴張戰略。

這個時候袁術開始向揚州各郡縣,比如丹陽郡、吳郡、廬江郡擴張,另一方面,揚州與徐州相鄰,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兩個相鄰的軍閥之間難免發生摩擦,產生衝突。可以這樣說,袁術從荊州來到揚州,原先與陶謙的「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就已經失效,聯盟關係也難以維持下去。這是地緣因素所導致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袁術與陶謙的交惡跡象

雖然袁術與陶謙之間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役,但是兩者交惡的跡象已經相當明顯。《三國志·吳書·呂範傳》中記載,呂範曾經受孫策的命令,從廣陵江都接回孫策家眷,而陶謙則認為呂範是袁術的斥候,派人抓捕呂範。從這件事足以說明,當時陶謙和袁術正處於一個非常緊張的狀態。

另外還有一點,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曹操第一次進攻徐州的時候,公孫瓚的部下田楷與劉備支援陶謙。陶謙用四千丹陽兵拉攏劉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而豫州正是袁術的地盤,袁術先後表孫堅、孫賁為豫州刺史,劉備或者說陶謙所控制的豫州,或許只有沛國的一些地區而已。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也是在政治手段上與袁術對立,爭奪豫州的一些權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記載,比如袁術自稱徐州伯;袁術曾進攻到下邳,劫持沛相陳珪的兒子陳應要挾陳珪歸附自己。不過這些事情的具體日期並不是太清楚,袁術是初平四年進入揚州,陶謙死於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然後由劉備接任徐州牧,袁術與陶謙鬥爭的時間段比較短暫,這些事情可能是針對陶謙,也有可能是針對劉備。

那麼為什麼袁術沒有對陶謙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呢?或許是因為糧草方面比較匱乏。《後漢書·陸康傳》中記載,袁術在壽春的時候「部曲飢餓」,他向廬江太守陸康求援被拒絕,因此對廬江用兵;《三國志·吳書·孫策傳》中也記載,袁術為攻打徐州向陸康借米,受到拒絕後派孫策進攻廬江。總而言之在初平四年到興平元年的時候,袁術糧草匱乏,後勤不足,無法支持一場對徐州的全面的戰爭。到了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袁術終於對徐州發動進攻,這個時候徐州牧已經是劉備,劉備因為出兵對抗袁術而被呂布偷襲,丟掉了徐州。可以說劉備得到了陶謙的饋贈,相應的也承擔了陶謙應該承擔的威脅和風險。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中國歷史地圖集》

相關焦點

  • 匡亭之戰:曹操追著袁術打了600裡,一場讓袁術刻骨銘心的大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是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一戰。最後曹操擊敗了袁紹,開始一步步走上統一北方的道路。曹操與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時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成了彼此最大的敵手,而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是好友,是同僚,甚至是彼此堅定的盟友。
  • 袁術與曹操的「陳國之戰」,袁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望風而逃?
    袁術僭號天子,另立門戶的行為,和曹操所控制的漢室走在對立面。兩者的勢力範圍又比較相近,那麼發生戰爭是難免的事情。事實上袁術和曹操本來的關係就不怎麼好。早在之前兩者就因為爭奪兗州而爆發「匡亭之戰」,袁術從荊州南陽向東轉移到淮南地區,也是因為這場戰役。不過袁術僭號的行為也切斷了自己的後路,徹底失去與曹操維持和平的可能。
  •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時間:2020-07-27 16:00   來源:燦爛海灘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 三國戰爭篇5:徐州之戰
    我這裡說的徐州之戰是從193年曹操第一次東徵,一直到劉備最後一次被打敗,離開徐州為止,在此期間所發生的一系列戰爭,統稱為徐州之戰。徐州之戰總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在193年。這一年,曹操的爹被殺了,所以他就找陶謙報仇。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陶謙和曹操的矛盾由來已久。
  • 三國志14袁術立繪五維數據戰法一覽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三國志14中袁術的相關信息,袁術是袁紹的堂弟,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名門,袁術的五維數據基本都是較低的,知力最高為68,政治最低為15,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情況。 本次給大家帶來的是三國志14中袁術的相關信息,袁術是袁紹的堂弟,同樣是四世三公的名門
  • 那個琅琊榜排名的地方,陶謙是否宰了曹操的老爹?
    有人說陶謙與曹操已經打了好幾年戰,因此陶謙派兵護送根本不可能。還有人說曹操已經兩次大敗陶謙軍,因此陶謙懷恨在心,派兵截殺也屬正常。無論曹老爹怎麼死的,無論是否由陶謙指使,無論是官兵殺的還是強盜殺的,反正不是陶謙歹毒,就是陶軍軍紀太壞,要不就是徐州地面太亂,總之陶謙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也許正是因為原因不清不楚,曹操才更加惱恨。
  • 三國初期豫州勢力變化:袁術割據六年敗走,曹操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於是在193年初,袁術退出了南陽,將全部重心都轉移到了豫州,準備北上與兗州曹操、冀州袁紹一決高下。全面入主豫州之後,袁術氣勢如虹,主動北上進攻兗州的曹操。結果袁術勢力膨脹太快,招致袁紹的忌憚,便發兵援助曹操。結果匡亭一戰,袁術大敗,被曹操率軍一路追到了梁國境內。而豫州四國之一的梁國,也就是從此落入了曹操之手。四年,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
  • 白馬水之戰,公孫瓚反擊袁紹;兩年鏖戰丟了青州,公孫瓚打沒家底
    歷史記載上,公孫瓚曾追擊袁紹部將崔巨業至巨馬水,殺傷甚眾,但是這件事只是記載於《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都沒有記載,都是說公孫瓚在界橋、龍湊兩戰失敗後,就灰溜溜的逃回幽州,不再南下了,也就不會發生什麼巨馬水之戰了,但是顯然後面袁紹和公孫瓚還在青州死磕了兩年,界橋、龍湊之戰也並未將公孫瓚完全打垮,尤其是界橋之戰,只不過是將雙方實力平衡而已,並未讓袁紹在實力上勝過公孫瓚
  •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陶謙讓徐州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三國時期有一件事情,就是陶謙讓徐州給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歷史進行了文學加工,陶謙和劉備一個讓一個辭,讓有成人之美,辭有謙退之節,算是成為一段美談。其實歷史上劉備能夠從陶謙手中得到徐州,其來源就是陶謙的一道遺命。遺命這種東西是比較靈活的,經常因為各種政治需要應時而生。那麼陶謙這道遺命有沒有摻雜一下陰謀論的色彩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告訴你袁術到底有多強?一個隱藏的漢末第一勢力
    在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僭號之前,整個關東地帶其實就是兩大勢力,分別是袁術系和袁紹系,他們各有小弟,彼此互相包圍,從北到南分別是:公孫瓚(袁術系)、袁紹、曹操(袁紹系)、陶謙(袁術系)、袁術、劉表(袁紹系)、劉繇(袁紹系)。而袁術,是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軍閥。因為後世孫權稱帝,本著「為尊者諱「的原則,許多孫堅、孫策時期的歷史被人為的忘記了,導致以後在談到袁術的勢力時,總是將孫策與袁術分開。
  • 張飛vs呂布,勇猛無敵的張飛,為何在下邳之戰中,輸給了呂布?
    東漢時期,劉備受託執掌徐州,但是他執掌還不到一年,徐州就丟失了,而且他的一家老小也都被俘獲……而這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都是因為一場戰役的失敗,那就是下邳之戰。下邳是當時徐州的首府,所處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城高河深的區位優勢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