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在前方拼命,袁術卻故意不發糧草物資,曹操:此乃冢中枯骨

2020-12-04 郭太俠

很多人都知道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關二哥在群雄一籌莫展、華雄耀武揚威之際,快馬加鞭,一戰揚名,還收穫了粉絲曹操。卻不一定知道在關羽斬華雄之前,十八路諸侯之間還有一段關於糧草分配的事件。

曹操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大家尊四世三公的袁紹為盟主,他弟弟袁術負責總督糧草,給各路諸侯提供物資保障,「應付諸營,無使有缺」。

討伐董卓、興復漢室,這是天下諸侯的共同願望,集結的兵馬糧草不可為不充足,絕對夠打一場持久仗。

十八路諸侯來到汜水關前,袁紹發現還缺一位先鋒官。

這時候長沙太守孫堅自告奮勇,願帶領黃蓋程普等將為先鋒,去攻打汜水關。

董卓對汜水關非常看重,起先要派呂布守衛。身旁華雄說「殺雞焉用牛刀」,於是帶著李肅、胡軫來到汜水關。

十八路諸侯並非鐵板一塊,內部也有很多糾紛,濟北相鮑信見孫堅做了前鋒,怕他搶先立功勞,於是趁夜帶著三千兵馬抄小路跑到汜水關前挑戰。

可惜鮑信一伙人馬功夫太差,被華雄帶了五百騎兵下關,手起刀落斬下馬來。

董卓見到華雄送來的鮑信首級,高興地不得了,立刻加封華雄為都督。

等到孫堅帶兵來到關下,華雄有點託大,就派手下胡軫應戰。結果胡軫被程普一槍刺中咽喉,死於陣前。

華雄敗了一陣,堅守城池不出門。孫堅作為先鋒,要的是速戰速決,此時也無可奈何,也只能在屯兵在梁東,一邊向盟主報功,一邊催袁術發糧。

可惜袁術這人,也見不得別人立功,跟自己哥哥袁紹還不怎麼對付,更不要說外人孫堅。

主公什麼樣,手下人最清楚,於是有人獻計給袁術,孫堅是江東猛虎,如果讓他打到洛陽,殺掉董卓,那他就更加難以降服。不給他糧草,他的軍隊肯定渙散,不愁他不聽咱們的話。

袁術深以為然,「術聽之,不發糧草。」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孫堅沒有糧草,兵營裡果然亂了起來,人心渙散,無心戀戰。

華雄得到情報,明白機會來了。

他派李肅半夜帶兵繞到孫堅軍營後,自己正面進攻,如此前後夾攻,打得孫堅落荒而逃。幸虧部下祖茂與孫堅換了帽盔,引開華雄,才救了孫堅一命,祖茂卻被華雄一刀砍死。

孫堅敗兵消息傳到袁紹大營,大家才了解到華雄的厲害之處,於是才有了上將潘鳳的傳奇:「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多人鋪墊之後,關雲長才越眾而出,一馬當先斬了華雄。十八路諸侯,才第一次知道關公的厲害。

這都是後話了。

孫堅帶著程普、黃蓋,找袁術當面對質。孫堅說我跟董卓無冤無仇,可是我在前面冒死奮戰,往大了說是為了國家討伐董賊,往小了說是給你們袁家四世三公報仇雪恨,可是你袁將軍卻聽信讒言,不給我糧草物資,讓我吃了敗仗,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嗎?

一番話說得袁術啞口無言,只好殺掉進讒言的人,來給孫堅謝罪。

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不過孫堅與袁紹、袁術之間也生了間隙。後來袁紹指示劉表截擊孫堅,孫堅陣亡、孫策接班,東吳和荊州也變成世仇。

多年後,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曹操問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第一個就提到袁術:「淮南袁術,兵糧足備」——袁術一直都有糧,所以心中不慌。

曹操一聽袁術就笑了: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

相關焦點

  • 「四世三公」的大士族袁術為什麼會被稱為「冢中枯骨」?
    B站在前些日子上線了經典的四大名著電視劇,而袁術又得到一個被叫響的外號——「骷髏王」。「骷髏王」來源於有關袁術的那句經典評價——「冢中枯骨」。那麼大士族袁術為什麼會被稱為「冢中枯骨」呢?首先要說明的是,「冢中枯骨」在歷史上是出自孔融(讓梨的小孩)之口(《三國志·蜀書· 先主傳》: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三國演義》裡「論英雄」的曹操算是「剽竊」。學界現在有關「冢中枯骨」的解釋主要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冢中枯骨」是形容袁術本人的。
  • 匡亭之戰:曹操追著袁術打了600裡,一場讓袁術刻骨銘心的大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是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一戰。最後曹操擊敗了袁紹,開始一步步走上統一北方的道路。曹操與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時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成了彼此最大的敵手,而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是好友,是同僚,甚至是彼此堅定的盟友。
  • 有渝此盟,斷子絕孫;發了毒誓卻不幹事的十八路諸侯都是什麼下場
    話都不能亂說,更不用說發誓了,可是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不得不發誓,如果履行了自己的諾言,那還好說,如果發了誓卻辦不了事,那估計心裡頭一直也不踏實。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其中,「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的意思是:如果違背了誓言,將會不得好死,斷子絕孫。不得不說,這誓發得可真夠毒的,可是我們都知道,這十八路諸侯大多只為謀私,而且出工不出力,坐視董卓西逃,那麼,這十八路諸侯的結局都如何呢?
  • 三國演義:劉備、曹操、公孫瓚等八大雄主武力排名,孫堅只排第二
    比如張邈、喬瑁、鮑信、韓馥、孔伷、王匡、孔融、袁遺、張超等等……真正有資格在漢末大舞臺上競爭的對手,只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劉備、孫堅、馬騰、呂布八位雄主。——那麼?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武力值設定,這八位雄主該如何排名呢?
  •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時間:2020-07-27 16:00   來源:燦爛海灘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事件之曹操與袁術之戰:當時曹操屯兵的鄄城 在如今的哪個地方?
  • 三國中,驕奢狂妄的袁術,是自取滅亡的典型
    所以陳壽在《三國志·袁術傳》中評曰:「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羅貫中緊緊抓住袁術的這一基本特點,把歷史事實與藝術虛構融為一體,在《三國演義》中把袁術的醜惡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演義》第5回寫到,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兵叩汜水關。董卓部下猛將華雄出關迎敵,先後斬鮑忠,敗孫堅,殺祖茂,又連斬袁術的驍將俞涉和韓馥的上將潘鳳,驚得眾諸侯「皆失色」,盟主袁紹也只有連連嘆氣。
  • 為何曹操總是缺兵少糧,而袁術地盤那麼小,卻兵多糧足?
    01 袁術vs曹操或許大家覺得很奇怪,「冢中枯骨」袁術如何能與魏武帝曹操相比?但公元193年的曹操,或許對袁術羨慕得要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被歷代軍事家奉為圭臬的政策,最早正是曹操發明的。但同為梟雄,袁術似乎從來也不愁這個問題。董卓廢立,袁術孤身一人來到南陽,整個南陽俯首聽命,梟雄孫堅甘為效命。朝廷也送來後將軍的高位。而後的數年,天下都是袁術和袁紹在角逐,其他諸侯都是在為他們的爭雄而買單。
  • 三國志戰略版:孫堅、袁術爭破頭的玉璽有點怪!拿過的都沒善終
    孫堅孫堅得到玉璽的過程比較巧合。他部下的士兵在井裡打撈了起一具婦人的屍體,從其身上就找出了傳聞中的傳國玉璽。孫堅在得到玉璽後,先是思量了一下該不該把玉璽交出去。皇帝昏庸、袁紹無能,都不配拿玉璽。孫策孫堅死後,玉璽自然就到了他兒子孫策手中。不過孫策沒有過度迷信玉璽的傳說,而且他知道袁術一直眼饞自己的玉璽。自己當時的實力遠遠不如袁術,強行留玉璽只能是留個禍害。所以孫策決定用玉璽和袁術做個交易,換取了三千士兵和五百戰馬。雖然孫策及時捨棄了玉璽卻也沒落個善終。
  • 三國初期豫州勢力變化:袁術割據六年敗走,曹操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等於說是在公元191年前後,除了拒國而守的陳王劉寵,豫州其他郡國基本上就歸入了袁術麾下。在這種大勢所趨的情況下,袁術本該自領豫州刺史。但是考慮到東漢施行「三互法」,地方官要實行籍貫迴避,那麼作為汝南人的袁術,自然也就沒法擔任豫州刺史。於是為了激勵自己手下頭號打手孫堅,袁術便上表天子,加封孫堅為豫州刺史,好讓孫堅可以更好的為自己效力。
  • 群雄討董:孫堅橫死,袁紹奪冀
    董卓代表的朝廷對關東失去控制之後,各路諸侯私刻大印成風,給小弟們各種發印發符節去搶地盤,但造假這事還是袁紹幹的最大,他連玉璽都敢刻。袁紹拿著自己刻的的一個玉印跟曹操顯擺,說這是濟陰人王定發現的玉印,這上面寫著「虞為天子」,又發現有兩個太陽出於代郡,看來劉虞當代立啊。曹操呵呵一笑。
  • 孫堅鼎盛時期的勢力到底有多大?曹操和袁紹都無法與他相比
    正是憑藉這千餘名勇猛的士兵,孫堅跟隨中郎將朱安徵伐黃巾。戰鬥中,孫堅十分英勇,經常身先士卒。攻擊宛城時,孫堅第一次有機會獨自領兵作戰,此戰孫堅更是勇猛無比,他不顧危險,親自衝向城牆,士兵們受到孫堅的勇猛與生死的鼓舞,也紛紛悍不畏死地衝向城牆,最終攻破宛城。這場戰爭,在朱本人的保薦下,孫堅被朝廷任命為內務府司馬,這也是孫堅第一次出人頭地。
  • 三國志11手機版,袁紹袁術,這兩個勢力真的很弱麼?
    雖然是嘲諷的袁紹,但也側面說明了袁紹的實力強大,而另一方面提起袁術大家想到的是啥?說的不好聽就是憨憨一個,不看自己的本事就冒然稱帝,引得眾叛親離,到死的時候還想著喝蜜水!手下唯一能提起的大將也就是紀靈一個,其他的基本上是聽都沒聽過,那麼在三國志11中情況怎麼樣呢?
  • 袁術在「匡亭之戰」的失敗,也導致與陶謙的軍事聯盟破裂
    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袁術和陶謙之間關係的轉變。袁術、公孫瓚、陶謙的聯合袁術和袁紹之間的矛盾,按照史料中的記載,是因為雙方對「匡扶漢室」的衝突。袁紹打算立劉虞為帝,袁術不同意。不過這種衝突還達不到徹底交惡的程度,雙方還是保持表面上的和諧。但是在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發生的「陽城之戰」之後,雙方的矛盾就升級為軍事手段了。
  • 三國袁術:一手好牌,打成稀爛
    雖然袁術地盤看上去不是最大,但是,地盤是當時最好的區域,因為,這裡之前並沒有戰亂,糧草充足,人口密度大。因此,可以說袁術在當時,是經濟最強的諸侯。最後,從軍力上看,袁術鼎盛時,兵力約有17萬人左右,在當時軍力最強;而控制了大半個中原的曹操,兵力才不過5萬人;至於劉備,則在很長時間裡,都只是維持一萬人左右的軍隊;叱吒北方的袁紹,軍隊也不過只有10萬人左右。
  • 袁紹、袁術兄弟不和的根源在袁紹
    何進一家受了宦官很多恩惠,權傾天下時本應感恩,卻被袁紹說服,不顧家人和屬下陳琳、曹操的反對,執意要誅殺所有宦官,結果被宦官所殺。袁術與何進部將王匡帶兵攻進宮中,殺掉了所有宦官。第二件大事是袁術與各諸侯共同推舉袁紹為討伐董卓聯軍的盟主。
  • 正說袁術之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收服猛虎,雄踞南陽
    袁術帶著虎賁軍火燒南宮嘉德殿的青瑣門,逼迫十常侍出來準備幹掉,結果段珪等人挾持著小皇帝往小平津跑了。袁紹帶軍見到宦官就殺,達兩千多人,此屠殺宦官之舉,二袁,特別是袁紹在士族百姓心中更是威望大增。 董卓進洛陽要廢帝,帝國決策者之一袁隗立即見風使舵,支持董卓廢帝。袁紹和其叔父相比,表現出了讓人尊敬的節操,不同意廢帝,橫刀長揖而逃亡冀州,此舉威望值又暴增。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何敢率先稱帝,僅僅是因為拿到傳國玉璽嗎
    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第二》三國是能人輩出的時代,家喻戶曉的劉關張,曹孫劉,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能人,就算是一些昏庸之人,在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談到的袁術。袁術在三國時期是少有能夠稱帝的諸侯,在這點上他哥哥袁紹都不如他。
  • 袁術之難:「許靖亡奔交州」小考
    孫策東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難,靖身坐岸邊,先載附從,疏親悉發,乃從後去。--《蜀書八 許靖傳》 交州即今兩廣地區與越南北部。孫策渡江時,許靖身在揚州淮南。因兩地相距過遠,故南朝裴松之作注時,忍不住發牢騷: 「孫策東渡,與許靖何幹?泛舟萬裡至南國絕域,可謂落人笑柄。
  • 《全面戰爭三國》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袁術勢力玩法攻略
    袁術招兵買馬,招攬名將都需要消耗正統值,下面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全面戰爭三國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需要的朋友不妨進來看看。 推薦閱讀: 全面戰爭三國劉表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全面戰爭三國劉備玩法流程攻略 袁術前中後期玩法技巧分享 前期:亂中獨立、厲兵秣馬、招攬名將 袁術自帶的將領並不好,而招攬將領有需要大量正統值,這極大的制約了袁術的發展。而前期,原屬周圍有董卓、劉表、曹操。
  • 袁術與曹操的「陳國之戰」,袁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望風而逃?
    在與曹操的「陳國之戰」中,袁術望風而逃,很輕鬆地被曹操擊敗,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袁術僭號對與其他勢力關係的影響袁術僭號無疑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舉動,這對他在各個勢力中的關係起到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原因大概是漢室仍然維持的尊嚴和人心上的影響,以及被打上亂臣賊子標籤後的巨大風險,這個在這裡就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