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袁術之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收服猛虎,雄踞南陽

2020-12-15 騰訊網

袁紹是司空袁逢的庶長子,袁術是袁逢的嫡次子,按出身,袁紹本該比袁術是低些,但是人家袁紹運氣好啊。袁逢的二哥袁成早亡,就過繼了袁紹做了袁成的嫡子,就此袁紹的出身法理上已經和袁術一樣了。

然而後來袁術還向公孫瓚述說袁紹庶出之事找優越感,可見在袁術心中,覺得自己除了最初的出身優於袁紹,也沒什麼可以拿出來證明比袁紹強的了。

(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

袁紹長得威嚴帥氣,懂事早,禮賢下士,從小結交了很多厲害的好朋友,曹操就是其中之一。而袁術懂事晚,小時候只愛飛鷹走狗,但是有俠氣,是個心思單純、不拘小節的小夥子。

在官職上,二人的起點比大多數人的終點還高,雖然俸祿差不多,但是袁紹更被重用。袁紹的司隸校尉和袁術的虎賁中郎將俸祿都是比二千石,但是袁紹的司隸校尉是何進加強了權力以對付宦官的,董卓都稱為雄職。而且為了維護司隸校尉什麼都可以管的威嚴,禮儀上的級別很高,對三公不用拜,廷議時排序在九卿之上,進賀時在九卿之下。

在黨錮之禍中,袁紹又扮演了《辛德勒的名單》中奧斯卡·辛德勒一樣的角色。袁紹和何顒一起,幫助很多窮困無助的士人逃跑或者躲起來,讓他們躲過了黨禍,袁紹因此在士族中名聲大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爹媽肯定沒少拿袁紹來激勵袁術更努力些,卻讓袁術同學心中從小埋下了對袁紹不服的種子。

(袁紹和袁術劇照)

當時二袁的叔叔太傅袁隗和大將軍何進一起決策國事,所以二袁作為四世三公的袁氏新生代的翹楚都有了機會參與帝國的最高決策事件。

何進和袁紹謀劃誅殺宦官,十常侍段珪等人得知消息,就把何進先騙進宮殺了。袁術帶著虎賁軍火燒南宮嘉德殿的青瑣門,逼迫十常侍出來準備幹掉,結果段珪等人挾持著小皇帝往小平津跑了。袁紹帶軍見到宦官就殺,達兩千多人,此屠殺宦官之舉,二袁,特別是袁紹在士族百姓心中更是威望大增。

董卓進洛陽要廢帝,帝國決策者之一袁隗立即見風使舵,支持董卓廢帝。袁紹和其叔父相比,表現出了讓人尊敬的節操,不同意廢帝,橫刀長揖而逃亡冀州,此舉威望值又暴增。

董卓為拉攏袁家,就給袁術加爵後將軍,位次上卿,在袁紹之上。

曹操不久也逃出洛陽跑到關東,袁術謠傳曹操死了的消息,弄得從老家跟曹操一起來洛陽的人都打算回老家了,曹操的老婆,後來的卞皇后就給他們說,曹操不一定死了,如果你們今天回家了,將來他回來了你們有臉再見嗎?如果他真死了,我們一起死又何懼!由此,一家人得以完完整整的。(《三國志·魏書·后妃傳》)

我們可以從這個小事情可以看出袁術言談、為人的輕浮。

(洛陽、魯陽、南陽一帶地形圖)

袁術見董卓這樣廢帝,事情搞得有點大,不得人心,也帶著虎賁軍南逃到南陽與豫州交界的魯陽(今河南省魯山縣)。

袁紹往冀州跑,是因為新任冀州牧韓馥是袁家的門生,袁紹現在又有很高的威望,可以在此從容地召集人才立足。果然,朝廷裡面的朋友一運作,董卓讓他做了韓馥治下的渤海太守。

袁術往南跑的主要原因就是離家鄉汝南近,可以得到家族及門生故吏的大力支持。

然而,豫州汝南郡和潁川郡的黃巾軍這幾年一直鬧得很厲害,而袁術帶出來的虎賁軍兵力有限,直接返回汝南困難重重。

原豫州牧黃琬被董卓調入京城先後擔任司徒、太尉,委任了士族中有聲望的孔伷為豫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

他們和同批委任的韓馥、劉岱、張邈等人的共同點就是都反董卓,所以在張諮的默許下,袁術得以在魯陽落腳。

就在袁術寄人籬下,無法施展抱負的時候,天上掉餡餅了。兗州東郡太守橋瑁弄了份假的三公移書,傳檄州郡,組織義軍討伐董卓。

於是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聯盟成立了,袁術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但是袁術爵位比袁紹高啊,好辦,袁紹自封車騎將軍,壓了袁術的後將軍一頭。

荊州刺史王睿和長沙太守孫堅也都加入了義軍,但是這兩人有過節,於是孫堅專門從長沙出發,跑到荊州治所漢壽(今湖南省常德市漢壽縣)殺了王睿,再北上往南陽走。

在前往南陽的路上,孫堅已經擁有了幾萬大軍了,但是現在有兩個問題擺在了他面前:一,幾萬張嘴要吃飯,軍糧問題;二、義軍還沒集結,就殺了上司兼盟友,恐為盟軍所不容。

(江東之虎孫堅)

我們的袁術從小放養,智力發育得特別好,他已經幫孫堅同志想到了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派人和北上的孫堅同志溝通,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因此「袁術表堅假中郎將」(《獻帝春秋》)。

南陽太守張諮可能書讀太多了,特別有意思。一面,其他同批董卓放出來的地方大員全參加了盟軍,他沒有。另一面,他同意提供魯陽給袁術駐軍,孫堅到了南陽又一點不防備,大大咧咧地吃吃喝喝。

在大家都在站隊的時候,哪邊都不站的人是最沒有價值的。又加上南陽是漢末第一大郡,人口240多萬,正是兵多糧廣的地方。所以孫堅隨便找了個理由就把張諮殺了,整個南陽宗族震動,要什麼提供什麼。

於是孫堅北上魯陽和袁術會師,正式投於袁術麾下,袁術四處派兵接管南陽各地。

王睿被孫堅殺掉後董卓又委派劉表為荊州刺史,但是在魯陽被袁術、孫堅的軍隊所阻擋,只能單騎到了宜城。因立足未穩,只能接受袁術佔領南陽的事實,為穩住袁術,上表請袁術為南陽太守。

因為漢朝實行三互法,袁術是豫州汝南郡人,就不能任豫州刺史和汝南太守,於是他上表孫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由此我們可看到袁術當初針對孫堅面臨的兩個難題提出的三個解決辦法全部實現:

一、孫堅帶幾萬人馬投靠幾千人的袁術,利用袁術的身份地位,以及和盟主袁紹之間的關係,找機會把孫堅殺王睿的事洗白。最後孫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達成。

二、孫堅幫袁術奪取南陽,袁術解決孫堅軍糧食問題。孫堅盛大儀式派長史公仇稱回州督促軍糧,以及孫堅後續戰爭袁術提供軍糧,達成。

三、對於孫堅投靠袁術,以及幫助取得南陽郡,袁術給予孫堅的回報是豫州。孫堅成為豫州刺史,也達成。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袁術正是通過謀略和外交得以雄踞南陽。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管理學:道天地將法 上兵伐謀
    不用之乎者也說就是:「法制是標準,制度,官方溝通渠道,主旨是在於實用」。這就是西方管理學的標準操作程序(SOP),重點是必須實用,不是紙上談兵。一、上兵伐謀孫子如此看待謀劃:「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白話是,上策是謀劃,中策是搞外交,下策是徵戰,攻城是不得已的下下策。
  • 《鴻圖之下》上兵伐謀稱號如何領 上兵伐謀稱號刷取方法
    導 讀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上兵伐謀」稱號的獲取方法。
  • 上兵伐謀,策略為王!五分鐘教你玩轉《三國志威力無雙》兵種克制
    《孫子兵法·謀攻篇》曾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以教導古代將領要以智取勝,而非一味靠著蠻力廝殺。在戰爭策略手遊《三國志威力無雙》中,同樣對排兵布陣的戰略思維極為推崇,玩家除了要提升武將與兵種的各項屬性外,還需要在戰鬥之前洞悉兵種克制與AI邏輯,方可做到百戰百勝。
  • 三國志12:上兵伐謀,盤點最實用的幾大城市秘策
    小編認為,秘策作為上兵伐謀的典範,在三國志12中能夠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所謂,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三國志12中最實用的幾大秘策吧!1.絕道之策小編認為,絕道之策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秘策,對一場戰局的幫助極大。在三國志12原版中,絕道之策需要三名武將開發,歷時5個回合。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何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
    電視劇三國 漢獻帝劇照 2 袁家具備取代漢朝的潛力和實力 袁家四世三公(三公相當於今天的正國級)、門生故吏遍天下
  •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作為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嫡長子,袁術的實力其實比起來袁紹來說,還是相當大的。尤其是當年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作為管理後勤的將軍,就可以看出,此人也是個小肚雞腸的人,根本沒大局觀念的一個人。當年的袁術的地盤恰恰是在南陽這麼一個地界上,就好比戰國的趙國,處於各個諸侯的中心地帶。如果說袁術的實力過於強大,自然不會害怕,而且還可以經常去欺負別人。
  • 為何曹操總是缺兵少糧,而袁術地盤那麼小,卻兵多糧足?
    公元190年前後,估計所有人都認為東漢的天下未來是袁氏的,而袁術是袁家的嫡子。因此袁術的創業之路幾乎是一帆風順。雖然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但在當時,曹操所能動用的資源遠遠不及袁術十分之一,而這,並不完全地盤大小所能決定的。
  • 三國袁術:一手好牌,打成稀爛
    東漢未年,群雄割據,而袁術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人,可以說擁有一手好牌。首先,袁術出生於北方著名的世族,所謂四世三公的袁家,父親袁逢是司空,哥哥袁基是太僕,袁紹是冀州牧。在當時,當官看家世,而袁術擁有顯赫的身世,無形之中擁有大量的政治資本。
  • 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之後才徹底脫離了袁術集團?
    但根據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孫策在攻佔江東後依然是大軍閥袁術的附屬勢力之一。比如在孫策攻佔江東之後,周瑜就被孫策送到袁術麾下工作,可見孫策此時依然與袁術存在附屬關係。直到袁術稱帝後,孫策才徹底脫離袁術。那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後才徹底脫離袁術呢?
  • 三國諸侯混戰,袁術憑什麼敢「搶先稱帝」,專家:你看他靠山是誰
    袁術是漢末司空袁逢的嫡子,「四世三公」這四個字袁術一天到晚掛在嘴上,見人就需要炫耀一番。「四世三公」有多牛?說得直接些,便是袁家4幫人,出了5位正國級幹部!三國時期最注重的便是出身、威望,要不是士族出身,即使還有工作能力,出身不太好也沒有人捧你,只有不幸。
  • 張繡、劉備輪番登場,頻繁交爭的南陽,曹操與劉表之間的緩衝地帶
    當時曹操可以說是袁紹的鐵桿盟友,兩個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袁術和袁紹的關係非常差,兩個人都玩起了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袁術找的是陶謙、公孫瓚和張燕;袁紹找的是劉表。劉表是朝廷指定認可的荊州刺史、荊州牧,雖然這個朝廷其實是董卓、李傕、郭汜、樊稠等人的意願,但劉表作為既得利益者,包括其他的地方軍閥,肯定是認可的。
  • 袁術之難:「許靖亡奔交州」小考
    一說堅父孫鍾是瓜農,一說孫鍾是堅祖父,未詳孰是。 孫堅之祖名鍾,家在吳郡富春,獨與母居。性至孝,遭歲荒,以種瓜為業。--《宋書 符瑞志上》 紹弟袁術,被董卓籠絡以「後將軍」,未就職便出奔南陽,在此與孫堅合兵,共伐董卓。 卓大怒,稱「但殺二袁,天下自安」。勢同水火。 卓曰:「然,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