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之後才徹底脫離了袁術集團?

2020-12-15 鬼說天下

眾所周知,孫權的大哥孫策是東吳實際上的建立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孫策在攻佔江東之後就成為獨立的軍閥。但根據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孫策在攻佔江東後依然是大軍閥袁術的附屬勢力之一。

比如在孫策攻佔江東之後,周瑜就被孫策送到袁術麾下工作,可見孫策此時依然與袁術存在附屬關係。直到袁術稱帝後,孫策才徹底脫離袁術。那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後才徹底脫離袁術呢?

首先,攻佔江東之後,孫策周邊最強大的割據勢力有兩個:一是淮北淮南的袁術;二是荊州的劉表。劉表不僅與孫策有殺父之仇,荊州也是江東割據勢力的必爭之地,孫策自然不可能與劉表交好。

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孫策只能發展與袁術的友好關係。但孫策以前是袁術的部將,袁術又是「冢中枯骨」,不可能給予孫策平等地位。於是孫策只能以附屬的身份與袁術結盟,從而保證袁術不南下。

其次,孫策雖然通過軍事佔領了江東,但江東的社會矛盾並沒有解決。當時江東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江北流亡士人、江南本土士人、孫氏家族及其舊部之間的利益鬥爭,東吳直到滅亡都沒真正解決。

為了壓制江東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鬥爭,孫策決定利用袁術的「四世三公」,以袁氏的士族名望來震懾江東士族。但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價,孫策要利用袁術的「四世三公」,就必須成為袁術的附屬。

綜合來講,攻佔江東的孫策依然處於比較困難的局面之中,而依附於袁術既可以避免兩線作戰,還可以壓制內部矛盾。正因如此,孫策直到稱帝的袁術沒用後才徹底脫離了袁術集團。

相關焦點

  • 三國志13袁術稱帝觸發條件 三國志13怎麼讓袁術稱帝
    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三國志13》袁術稱帝觸發條件,還知不道的玩家都快來看看吧。 三國志13袁術稱帝觸發條件   1.遷都許昌,時間195年七月,曹操佔領許昌,張濟,李翠勢力存活,且劉備,和呂布勢力,存活且城池不能變化。此時張燕勢力,孔由勢力可以滅亡。
  • 袁術與曹操的「陳國之戰」,袁術為什麼莫名其妙地望風而逃?
    袁術僭號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莫過於以孫策為首的江東集團的脫離。其實在當時孫策在名義上還是袁術的部將而非盟友,為什麼小編將其視為一支獨立的勢力呢?因為孫策所在的江東與袁術所在的淮南中將有長江分隔,天然就劃分為兩個區域;另外在渡江擊敗劉繇、薛禮、笮融、王朗以及山越勢力之後,已經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核心、軍隊和絕對的威望。
  • 三國群雄逐鹿中原,袁術是如何稱帝,又如何被殺的?
    當時,各路諸侯,皆暗流湧動,各懷異心,皆有一顆稱王稱帝的欲望之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名留青史,所以便不惜一切代價,為名而戰,為利而戰。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當時,最先稱帝的當屬袁術,袁術利用漢室丟失的傳國玉璽一步上位,以為自己可以坐擁天下,開始做起了自己的皇帝之夢。可是事與願違,他的舉動還是引起了諸侯之憤。今天且給大家講一講袁術稱帝的前因後果。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何敢率先稱帝,僅僅是因為拿到傳國玉璽嗎
    袁術既然是昏庸之人,手下也沒有臥龍鳳雛類的頂尖謀士,沒有關張類的頂尖武將,為何還是敢稱帝?董卓被滅掉之後,天下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十八路諸侯在外,西涼鐵騎也虎視眈眈,還有劉備這樣的後起之秀,整個三國可謂是充滿著變數。此時的袁術靠著自己的名聲地位,已經有了一定的實力,依仗江淮地區建制稱帝。
  • 袁術敢稱帝的內外環境因素都有哪些?他真的是自不量力了嗎?
    所以說單純依靠玉璽就稱帝是說不通也不靠譜更現實的,只能說有玉璽只不過其中某一個因素之一罷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稱帝,至少這些種種因素都給予袁術以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將一種錯覺,認為真的是有成功的機會,至少五五開吧?成了,那可就是開國元勳呀,所以充分說明袁術稱帝並非自不量力的。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何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
    今天看袁術稱帝,給人的感覺簡直是跳梁小丑、沐猴而冠。但在當時,袁術稱帝是有成功可能性的。 1 漢室衰微、滅亡不可避免 漢朝在經歷董卓廢殺天子、諸侯討董、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李郭之亂等一系列折騰後,天下豪傑四起,漢室衰微已不可逆轉。
  • 告訴你袁術到底有多強?一個隱藏的漢末第一勢力
    袁術在興平元年(194年)命令孫策進攻廬江郡,孫策輾轉了兩年才攻克,比起他的舅舅、堂兄弟在江東的表現,實在沒什麼值得說的。而孫策自己想當廬江太守,袁術沒答應,這件事被後世《吳書》裡被指為是袁術不重用孫策的直接證據。順便說一下,當時廬江太守是朝廷委任的陸康,他是陸遜的叔祖,陸康死於孫策之手,所以陸家一開始對孫家是恨之入骨。
  • 為何袁術稱帝,稱帝有罪嗎,為何天下諸侯沒像討伐董卓一樣討袁術
    不行,趙高還沒稱帝呢。如王莽,即使以權勢強行稱帝,所建立的新朝代也不過維持了十來年,天下大亂。稱帝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既要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又要有正當的政治理論和程序,那麼袁術有何能耐,居然在東漢末第一次稱帝?
  • 三國袁術:一手好牌,打成稀爛
    雖然袁術地盤看上去不是最大,但是,地盤是當時最好的區域,因為,這裡之前並沒有戰亂,糧草充足,人口密度大。因此,可以說袁術在當時,是經濟最強的諸侯。最後,從軍力上看,袁術鼎盛時,兵力約有17萬人左右,在當時軍力最強;而控制了大半個中原的曹操,兵力才不過5萬人;至於劉備,則在很長時間裡,都只是維持一萬人左右的軍隊;叱吒北方的袁紹,軍隊也不過只有10萬人左右。
  • 袁術是一個無能的野心家?不要被小說迷惑了,真實的袁術實力超群
    在東漢末年,出身高超就意味著獲得了很高的威望,這也是為什麼袁紹和袁術兄弟二人的手下能聚集大量人才的原因,相比之下,劉備最初沒什麼知名度可言,即便是人才想投奔,也不知道天底下有劉備這個人。其次是資金。眼看情況要不利於大臣們一方,袁術當機立斷帶兵進入皇宮,剷除宦官集團,穩定了當時的局勢,從這份能力來看,袁術絕對不是膏粱子弟。
  • 三國諸侯混戰,袁術憑什麼敢「搶先稱帝」,專家:你看他靠山是誰
    即使奸詐如奸雄曹操,也只能「挾天子令諸侯」,自始至終不敢稱帝。談起袁術,大家通常感覺這個人不足為道,自身沒有什麼本領,依靠祖業稱霸一方,那時候的各界諸侯國也沒好多人瞧得起他。演義裡青梅煮酒,曹操論天下英雄時點評袁術:「術但是冢中枯骨爾,何足介意?」
  • 三國裡的奇葩人物,專門想著稱帝的袁術,被自己活活玩死了
    在董卓死後,勢力比較大的有冀州的袁紹、兗州的曹操、荊州的劉表,以及淮南的袁術,孫策。在這些人中,袁術算是一個異類。要說能力,無疑是曹操最強,但要論起出身,則是袁紹和袁術。袁術在南陽的時候就有稱帝的打算,「觀漢室衰陵,陰懷異志」。但後來因為袁術和堂兄袁紹發生了矛盾,被袁紹聯合曹操用武力趕出了南陽,失魂落魄的袁術竄到了九江。那時候的九江並不是現在的江西九江,而是安徽淮南附近地區。袁術的運氣還是比較好的,剛到九江不久,揚州刺史陳溫就病死了,袁術沒怎麼費力氣就得到了淮南。
  •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同時和袁紹同是袁氏家族的後人袁術,漸漸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自己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本文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袁術的實際能力其實袁術此人本身就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性格,尤其是在後期稱帝的表現來說,更是蠢得不行。東漢末年的所有的諸侯實力本身就是一個不能小覷的存在,而袁術卻在那裡自己做皇帝夢。不過最終也是贏得了天下人的討伐,而袁術自己的也是就此殞命。
  • 三國初期豫州勢力變化:袁術割據六年敗走,曹操白白撿了個大便宜
    在諸侯討董前夕,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讓袁術領了南陽太守之位,接管了張諮麾下的兵馬。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十八鎮諸侯之中,袁術會以南陽太守身份出現的直接原因。討董結束之後,又恰逢孔伷消失,豫州群龍無首,袁術便開始向豫州擴張。汝南袁氏本就出身豫州,袁術身為袁氏嫡子,在豫州擁有極大的號召力。袁術有意入主豫州之後,就連汝南、潁川等地的黃巾餘黨也願意歸附袁術。
  • 為何大家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權到底比他哥差在了哪裡?
    一、軍事能力強 孫策的軍事能力非常強,這和孫權完全不同。說也奇怪,孫堅、孫策軍事能力都這麼強,怎麼到了孫權這裡就變成了「孫十萬」了呢? 孫堅死後,孫策投靠在了袁術的手下,屢次為袁術立下大功,結果袁術這個人,任人唯親,光讓孫策幹活,卻不給孫策好處,最終激怒孫策,使孫策下定決心脫離袁術。
  • 三國志戰略版:孫堅、袁術爭破頭的玉璽有點怪!拿過的都沒善終
    之後孫堅帶兵攻打劉表,在對陣黃祖時,對方敗退將其引入到峴山之中。後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一顆閃亮的將星就此隕落。你們說是不是玉璽惹的禍?孫策孫堅死後,玉璽自然就到了他兒子孫策手中。不過孫策沒有過度迷信玉璽的傳說,而且他知道袁術一直眼饞自己的玉璽。
  • 孫策有謀略徵服張紘,袁術也佩服他,感嘆若有這樣的兒子就好
    張紘這個時候看到孫策講話的神情十分慷慨,而且神色之間也不是那種陰險的人物,全身上下更是有英雄一樣的忠義氣息,所以很受到感動,就實話實話,讓孫策南渡,而且還答應會跟著他的身邊支持他。孫策聽聞之後,心中十分開心,說道:『我們兩個一定不要違背現在的承諾,也不要做出背叛的事情,這樣我才能放心的離開,把我的母親以及年紀還小的弟弟託付給你照顧,那樣我也不會再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事情了。」
  • 匡亭之戰:曹操追著袁術打了600裡,一場讓袁術刻骨銘心的大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是決定曹操集團生死存亡的一戰。最後曹操擊敗了袁紹,開始一步步走上統一北方的道路。曹操與袁紹,雖然在官渡之戰時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大打出手,成了彼此最大的敵手,而在此之前,他們曾經是好友,是同僚,甚至是彼此堅定的盟友。
  • 袁紹、袁術兄弟不和的根源在袁紹
    多認為袁術因為處處不如袁紹,所以就十分忌恨袁紹,更是看不上袁紹庶出的身份。我認為,這種觀點經不起推敲。袁術與何進部將王匡帶兵攻進宮中,殺掉了所有宦官。第二件大事是袁術與各諸侯共同推舉袁紹為討伐董卓聯軍的盟主。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依附袁術的孫堅多次與董卓大戰,孫堅後來攻入洛陽,將董卓摧毀的宗室陵墓修整後才撤回,是整個討董聯軍的唯一的亮點。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