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能人很多,懂曹操之人也很多,為何程昱是其中一個另類?
三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無論是智謀運用、權力爭奪,還是人性都在這一時代釋放。我們通過《三國志》等正史資料中了解了一些三國人物,但真正刻畫人物生動的是《三國演義》。這部演義小說,雖然有杜撰,但基本按照正史所記。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厲害的人物,無論掌權者,還是文臣武將,都個性鮮明,這其中也不乏大智慧者。給我們印象最深是司馬懿,此人在扶持曹操、曹丕父子倆,最後在曹操孫子掌權後,司馬懿露出真相,開始掌握曹魏大權,為後來自己的孫子當皇帝奠定了基礎。
有人說曹操打下半壁江山卻給了司馬懿的後代,也有人說司馬懿隱藏太深,是一位高人,他不慌不亂,步步為營,最後掌握大權。司馬懿也是被逼到那個份上,趕上了好的時代。如果他壽命短一些,一切都將重寫。司馬懿後代的江山也不長,被後人稱之為「報應」,而且司馬懿的「大智慧」,也被後人稱為「陰謀」,被列為反面人物代表。
不過比司馬懿智慧多的人很多,在曹操手下有一個人,活的壽命不僅長,而後代都平安無事。此人就是曹操早期創業的謀士程昱。
剛戾之人?
一個人性格與其身份地位差不多,而程昱作為曹操手下謀臣,也就是說是出謀劃策之人,一定是一個溫和或者詭計多端。如果把這個用在司馬懿身上或許貼切,但要用在程昱身上就大相逕庭。
程昱雖然是謀臣,但又是一個武將性格,據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記載程昱:「昱性剛戾,與人多迕」。程昱是一個性格很剛烈,而與同事關係很僵的人。
另外,程昱雖然被記載為「程昱有謀,能斷大事」的人。程昱曾以區區七百人守鄄城,抗擊袁紹大兵,曹操給他增兵兩千,程昱也不同意。曹操都評價程昱:「千古一人程仲德,真勇者也!」
由此可見程昱的剛烈並不僅僅是性格,而是體現在戰爭中,如果說有勇有謀之人,程昱算一個。當然後來諸葛亮也算一個。
程昱剛烈性格,讓他在曹操手下時與同事關係不好,沒人是程昱的好有朋友。這不僅是剛烈的性格,不容人,而且還有一件事。據郭頒在《魏晉世語》一段記載:「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這段話記載了程昱為了給曹軍解決糧食問題,他在民間搜刮糧食,而且在軍糧中摻雜著人肉乾。正是這一件事,程昱名聲更不好了。
如果說程昱只是一個剛烈之人,而且有計謀。那這樣看程昱就太簡單了。應該是程昱還是一個能懂曹操的人,而這個「懂」,並不像其他大臣的「懂」,程昱懂曹操,懂曹丕,卻透著大智豐富。
智慧之人?
有人說程昱這樣的剛烈的人,而且還吃人肉,沒有人性,最主要還人緣極差,不會幹太久的,遲早要被淘汰。
其實這樣看程昱就太簡單了。
程昱的確因為性格的事,在曹操手下五大謀臣中,他只排名最後,官至衛尉。但程昱卻很早就知足了,萌生退休之念。
曹操攻取荊州後,中原基本上已經平定,曹操的實力也很強大。有一次,曹操拍著程昱的後背說:「當初兗州之敗,如果按我的計劃來,不聽你的,我怎麼能到現在這個位置?」程昱則:「這就叫知足不辱,現在我也完成任務了,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了。」於是「繳還兵權,闔門不出。」
難道程昱真想退休?顯然不是,這是因為程昱很懂曹操。他如果不以退為進,將來會更危險。
後來程昱再次被重用,而且在曹丕守城之時,因為有一千多人叛亂,在是否殺降一事上,曹丕聽從程昱的建議,得到曹操的表揚。
此後,程昱更成為曹操欣賞的寵臣,有人說程昱既然得到曹操喜歡,就應該收斂一些,但程昱反而肆意而為,依然由著自己的性格來。其實這正是程昱的聰明之處。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說。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稱公,建立魏國政權,程昱被封為衛尉,但由於程昱的性格,沒人服氣。於是他與中尉邢貞發生了爭執。
這個邢貞也是一個人物,不過脾氣也很臭。兩人在一起經常發生爭執,但他與程昱因為禮儀尊卑發生爭執,按理說曹操欣賞程昱,應該為他爭理,但曹操這次卻沒有慣著程昱,而是罷免了程昱的官職,甚至7年不再用他。
曹操罷免程昱後,也能看出他是真煩了程昱。那麼為什麼說程昱聰明呢?
程昱正不願當官了,因為他知道在曹操手下當官很危險。這次罷免正好與自己心願相符。而程昱不按照自己的性格來,不與人發生衝突,反而引起曹操的懷疑,程昱更加危險。因此,可以程昱是大智慧。
善終之人?
程昱被罷免時已經73歲了,按理說這樣老的人還為地位爭,不值得。我們剛才說了,這恰恰是程昱的聰明和智慧。
曹丕繼位後,程昱重新被重用,從史料記載看,曹丕準備讓程昱接任死去的賈詡,但不久後,程昱病逝了,據說以80歲高齡死去的,可以說是善終高壽之人。
而程昱能做到這一點,恰恰因為他的性格幫了他。脾氣臭,沒朋友,就避過「結黨」之閒,沒人在乎他。因此說,程昱是大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