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還是名過其實?還原歷史上真實的郭嘉

2020-12-25 History心發現

說到三國謀士,很多人會馬上想到足智多謀的郭嘉。一開始,最高也不過將郭嘉稱為「曹操的第一謀士」,不知不覺中,甚至諸如「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郭嘉不死,便無三國」的說法慢慢在坊間大肆流傳開來。眾口鑠金,某種程度上,郭嘉儼然腳踢諸葛,拳打司馬,力壓群雄,凌駕於所有其他同時代聰明人之上,成為了三國時期的第一謀士。

然而,郭嘉真的當的起三國第一謀士嗎?也許,我們可以從紛雜的歷史中,還原出一個真實的郭嘉。

郭嘉迷做的郭嘉圖

郭嘉的計策神奇嗎?

郭嘉之所以人氣這麼高,一是因為他是三國最高人氣值曹老闆曹操的重要謀士;二是因為他曾為曹操提過幾次「神奇」的計謀和預言,在這些計謀和預言中,顯示出了郭嘉無與倫比的識人之明和洞察時局的深刻遠見。

郭嘉第一次展現其能力,是在初次投奔曹操時,僅僅通過一次對話,就確認曹操是「真吾主也「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乍看上去,郭嘉的眼光非常毒辣。然而,這並非只有郭嘉一人能做到,曹操的另一個謀士,名氣遠不如郭嘉的程昱,最初蟄伏鄉裡,不應其他人的徵召,俟曹操一到,主動前往應徵:

太祖臨兗州,闢昱。昱將行,其鄉人謂曰:「何前後之相背也!」昱笑而不應。太祖與語,說之

相比之下,郭嘉是受荀彧介紹才找到曹操,顯得較為被動,而程昱是待機而動,真正體現出了「良臣擇主兒事」的主動性,光從這點而言,程昱的眼光和行為至少不弱於郭嘉。

程昱

第二次有名的事跡,是郭嘉對袁紹的判斷。曹操在官渡之戰前,一度為袁紹的強大憂心忡忡,郭嘉一席「十勝十敗」的論斷,不僅令曹操當場「大笑」,也精準的符合了現實的發展,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但這一判斷雖然不錯,但也算不上「神奇」。這次郭嘉「十勝十敗」的一番話,仍是曹操詢問後所得:「太祖謂嘉曰,嘉曰:。。。」而荀彧早在曹操主動詢問之前,就已揣測到了主公這方面的憂慮: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紹內懷不服。紹既並河朔,天下畏其強。太祖方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而繡敗太祖軍於宛。紹益驕,與太祖書,其辭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動靜變於常,眾皆謂以失利於張繡故也。鍾繇以問彧,彧曰:「公之聰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慮。」則見太祖問之,太祖乃以紹書示彧,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彧曰:「古之成敗者,誠有其才,雖弱必強,苟非其人,雖強易弱,劉、項之存亡,足以觀矣。今與公爭天下者,唯袁紹爾。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達不拘,唯才所宜,此度勝也。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無方,此謀勝也。紹御軍寬緩,法令不立,士卒雖寡,其實難用,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士卒雖寡,皆爭致死,此武勝也。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故士之寡能好問者多歸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誠心不為虛美,行己謹儉,而與有功者無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實之士鹹原為用,此德勝也。夫以四勝輔天子,扶義徵伐,誰敢不從?紹之強其何能為也!

荀彧對曹操思慮的判斷,可以說勝過郭嘉不少。而且同樣正確的對袁曹之間的優劣做出了判斷。程昱也同樣早就看穿了袁紹:大本營兗州被陳宮呂布殘破之後,曹操形勢危如累卵,一度想應袁紹的邀請,屈身後者幕府,也是程昱當頭棒喝,令曹操重整旗鼓:

於是袁紹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時昱使適還,引見,因言曰:「竊聞將軍欲遣家,與袁紹連和,誠有之乎?」太祖曰:「然。」昱曰:「意者將軍殆臨事而懼,不然何慮之不深也!夫袁紹據燕、趙之地,有並天下之心,而智不能濟也。將軍自度能為之下乎?將軍以龍虎之威,可為韓、彭之事邪?今兗州雖殘,尚有三城。能戰之士,不下萬人。以將軍之神武,與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業可成也。願將軍更慮之!」

當時,曹操部眾叛逃,惶惶如喪家之狗,程昱能不為所動,正是因為他的堅定意志和過人能力,使曹操能保住兗州剩下的三個城市,得到喘息的機會,也是程昱說服曹操,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拒絕強大袁紹的邀請,在艱難的環境下自力更生。足見程昱對袁曹二人的看法。當時,有見識的士大夫階級對袁曹間的優劣都有著較為清晰和統一的看法,而袁紹的缺點諸如賞罰不明、外寬內忌、遇事不決、優柔寡斷等都是公論,並不需要特別好的眼光才能看破。因此,就這點而言,郭嘉只能算有見識,但並未能超出眾人之上。

荀彧同樣目光如炬

第三次,是「準確」預言孫策的死,郭嘉認為孫策輕行無備,雖有十萬之眾,無異於匹夫獨行,且又得罪了很多江東得人心的豪族,若其中有人為主報仇,一兩個刺客即可初次心腹大患。事情果然如郭嘉所預言的那樣發生了,而郭嘉也因為這一「神奇」,近乎算命般的預言被大肆吹捧。然而,正如裴松之在裴注中所言:

又本傳稱嘉料孫策輕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誠為明於見事。然自非上智,無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襲許年死,此蓋事之偶合。

郭嘉並沒能言明孫策何時被刺殺,對於曹操當時爭分奪秒的局勢來說,這樣泛泛而談的預言作用又能有多大呢?倘若孫策並未在曹操在北面和袁紹對峙,許昌極為空虛的當口被刺客所殺,那曹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而曹操之所以毅然和袁紹作戰,也並非主要因為郭嘉的這一「遠見」,而是不得不然,在袁紹大舉行動之際,曹操必須全力迎戰袁紹,即使江東真的有什麼行動,許昌這個後方重地,也有荀彧掌管,不至出什麼大亂子。

孫策之死

預言孫策之死,確實再次體現了郭嘉的識人之明,但也如裴松之所言,「並非上智」,主要是出於機緣巧合罷了。

第四次,也就是著名的郭嘉遺計定遼東:郭嘉在臨死之前,建議曹操輕兵兼進,趁二袁立足未穩,掩其不備,迅速擊敗草草聯合起來的袁氏兄弟-三郡烏桓聯軍。事情的進展和郭嘉的預測一樣順利。不過,我們細查這次行動,就會發現,首先,曹操大軍直入遼東,遠離後方,許昌空虛。可以說,曹操是冒著奇險進行這次行動的,因此思慮重重,曹操並非沒有想到快速進兵,但作為首腦,他需要考慮全局,郭嘉的說辭只是堅定了他冒險的決心,這就是所謂「臣策未決,嘉輙成之」。第二,快速消滅烏桓的戰績,並不很值得稱道,這是因為:三國時期的烏桓,非常弱小,袁紹之前,長期是劉虞的附庸;被袁紹快速消滅的公孫瓚,也曾大破數倍於己的烏桓,可見當時烏桓的實力孱弱,迅速擊敗這樣一個敵人,在軍事上並非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成就。

官渡之戰形勢圖

可見,郭嘉確有識人之明和斷事之能,但遠未達到神奇的地步,他也僅僅在定遼東這一次,幫助曹操力排眾議,下了追擊的決心。郭嘉很少有如荀彧、程昱那樣獨當一面的作為。荀彧版的「隆中對」,為曹操集團的發展方向做了總戰略規劃,郭嘉完全缺乏這樣真正推動曹操集團進步的重要戰略決策和建議。無論是建言獻策,還是獨當一面,郭嘉都沒能超過同時期的優秀謀士。

曹操為何如此器重郭嘉?

若郭嘉並非如傳言般神奇,那曹操為何對郭嘉另眼相看?

公正的說,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並未超過其他重要謀士。比如,剛見郭嘉後,曹操的表現如下:

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那曹操見到荀彧時是怎麼說的呢?

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見郭嘉時,曹操只是「曰」,見荀彧時,是「大悅」,且稱其為「吾之子房」。而荀彧也不負所望,為曹操量身定製了一整套發展戰略,可以說幫曹操奠定了霸業的基礎。郭嘉碰到曹操時,曹操已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基礎已經打牢,所要做的是向「成大業」再進一步。這和奠定基礎,規劃方向兼職總後勤的「張子房」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語。

張良像

那曹操為何說出「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呢?這點很多人解讀為郭嘉計謀深遠,往往和曹操不謀而合,說明郭嘉能力出眾,而一般人很難做到知道曹操的心意。此論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郭嘉和曹操性格相投,氣場相契,因此能做到心意相通。日常經驗告訴我們,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往往取決於性格是否相合,看對眼了,很容易成為知交至友。郭嘉和曹操的情況也是如此。陳群曾多次檢舉郭嘉:

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恱焉。

從陳群的檢舉能看出,郭嘉不拘小節,行為任性。曹操恰好也是這樣的人: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

至於曹操年輕時偷雞摸狗的行為,更是數不勝數:

曹瞞傳云: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覆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魏太祖曹操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郭嘉同樣不拘小節,任性行事。這兩人性格和行為都有著非常相像的一面,這也是曹操和郭嘉能夠心意相通的原因。所謂王者寂寞,曹操作為總攬軍國的「孤」王,能得到郭嘉這樣一個知心之交,內心當然非常快慰,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曹操在郭嘉死後的奏章中,以及給荀彧的書信中,將後者大大讚美的原因了。曹操並不只是在褒獎過世的下屬,而是動了悼念亡友的真情,在感情的支配下,自然會大書其功勞,誇張其智慧。人之常情,曹操也不能免俗。

赤壁之戰

赤壁戰敗後,曹操所說的那句」若奉孝在,必不使孤至此」同樣不能說明郭嘉高於其他謀士。第一,事情沒有發生,誰(包括曹操)也不能斷言,如果郭嘉在就真的能挽回局勢。其次,這句話更多是說給其他謀士們聽的,作為對他們的警告和鞭策。第三,曹操實在是無顏喊出「若文若在(中央持重),必不使孤至此」,郭嘉是生病死亡,無可奈何。但曹操倚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卻是自己親手逼死的。天下未定而鳩殺元功之臣,曹操這一步可謂大錯特錯;剿滅袁氏,拿下荊州,讓曹操過於膨脹,認為江東西蜀可傳檄而定,荀彧的存在將是自己統一天下後稱帝的累贅。

(假設一下,若有荀彧居中持重,統御全局,曹操就算敗於赤壁,也當能更快重整旗鼓。)

那曹操「欲以後事屬之」又作何解釋?曹操雖然口頭上說「欲以後事屬之」,但郭嘉至死仍只是軍師祭酒,職位並未提升。事實上,曹操更看重的是郭嘉的潛力,因此,一直帶在身邊予以磨鍊。而荀彧早已官至尚書令,很晚加入曹操陣營的荀攸在魏國建立後,即擔任尚書令,其餘董昭為諫議大夫,程昱為衛尉等,官職都在郭嘉之上。郭嘉在世時,曹操也從未讓其接觸子弟,或者擔任類似輔導繼承人的官職。相比之下,荀攸生病時,曹操派遣世子曹丕親自問病:

文帝在東宮,太祖謂曰:「荀公達,人之師表也,汝當盡禮敬之。」攸曾病,世子問病,獨拜床下,其見尊異如此。

這份榮譽,郭嘉從未有過。

就算郭嘉活的足夠大了,就真的能管曹操的後事嗎?也不見得,太子曹丕最愛的謀臣顯然是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曹丕臨終前給曹睿安排的顧命大臣有四個,分別是曹真、陳群、司馬懿、曹休;曹家宗室的位置郭嘉自然無法撼動,後兩者呢?陳群和司馬懿,都是行為舉止得體,有威儀容貌的廟堂之臣,郭嘉不治行檢,真能入得了魏文帝的法眼嗎?

總結

綜上,郭嘉實在當不起三國第一謀士之名,甚至也當不起曹操第一謀士之名。荀文若,荀公達二人已非郭嘉所能及,就算程昱之徒,也未必肯甘居其下。郭嘉和曹操性情相契,言語合拍,故曹操每每對其有過度溢美之詞。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曹操對待郭嘉,更像是對待一個要好能推心置腹的朋友,所謂居家為父子,上陣為君臣,曹操最講究賞罰分明,儘管嘴上說的花好稻好,但最能說明問題的只能是郭嘉的官職和封邑。與其說曹操看中郭嘉當前表現出來的能力,不如說看好他能表現出來的潛力,但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誰也不知道他究竟能兌現多少天賦,有的只是無盡的猜測和假設。

參考資料:三國志 三國志裴松之注 晉書

相關焦點

  • 諸葛亮郭嘉魯肅田豐賈詡,這五人誰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武將民間有個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力排名尚存疑慮,那謀略的排名更加複雜。縱觀歷史進展,東漢末年確實湧現出了很多名臣謀士,這些謀臣為不同的諸侯縱橫捭闔,如果從不同的軍閥中找出最強的謀士,那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呢?
  • 為什麼郭嘉被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只因這個方面出類拔萃
    郭嘉劇照因此後世在提到郭嘉時,都將他稱之為「鬼才」,甚至將他尊為三國第一謀士。當然了,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還是有點誇張的。但郭嘉被這麼推崇,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除了神機妙算,智計百出之外,還有一個方面的能力也是別人無法企及的。其實,他最擅長的不是計謀,看穿人性,看透人心!
  • 名望不遜諸葛亮,堪稱三國第一謀士,看奇才郭嘉的大智奇謀
    讀三國故事,會對軍事戰爭有新的體會,也會對奇才奇謀有新的認知。很多人只知三國諸葛亮,天縱奇才,神機妙算有儒將之風,卻鮮少有人識得郭嘉。曹操比起劉備,就像是明月與星輝,集光芒於一體,所以跟隨他的謀士就沒有那麼扎眼了。
  • 三國:歷史上的郭嘉是怎麼死的?殺死他的不是瘟疫,而是曹操!
    三國:歷史上的郭嘉是怎麼死的?殺死他的不是瘟疫,而是曹操!三國迷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歷史上的郭嘉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厲害到可以影響到歷史的進程嗎?他又是怎麼死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談一談。
  • 究竟是郭嘉厲害還是諸葛亮厲害?三國裡謀士排名應該怎麼來排?
    郭嘉和諸葛亮倆人沒有可比性,倆人不是一個類型。我們說「謀士」,將所有出謀劃策的文人都扔進這個大籮筐,一勺燴。這是不科學的。歷史上的郭嘉和諸葛亮各有所長。郭嘉出身低微,雖然《三國志》沒有明確記載郭嘉的出身,但是在那個重門第的時代,假如郭嘉真的出身高貴或者是家學淵源,肯定會被史書籍上一筆,但是郭嘉沒有。從郭嘉後來的行為來看也證實了這一點,郭嘉為人狂放不羈,不拘泥於章法,這種叛逆的風格很難是豪門望族子弟所為,與他同時代的潁川謀士戲志才也是寒門出身。諸葛亮的出身雖然不是「四世三公」的豪門,但是他的家族世代為官,是標準的官宦後裔。
  • 郭嘉,三國時期傳說中的第一鬼才,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郭嘉?
    三國之中的謀士有著別樣的魅力,他們往往料事如神,並憑藉過人的謀略幫助主公贏得天下,其中說到料事如神,那就不得不提郭嘉郭奉孝的大名了。 郭嘉,傳說中三國的第一鬼才,那麼多人喜歡郭嘉,首先是因為《三國演義》以及周邊小說遊戲,先入為主之後,愛屋及烏,連正史中曹操集團的兩大謀士荀彧的清雅、荀攸的忠厚,都比不上郭嘉的不拘小節,那么正史中的郭嘉,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誰是第一?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魯肅塑造為一個不善言語的老實人,但在真實歷史上,魯肅是東吳有名的外交家,將關羽說得沒法反駁。 《三國演義》中將周瑜塑造成一個嫉賢妒能,最終將自己氣死的謀士,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瑜非常有才華,精通音律,指揮作戰。
  • 三國歷史: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為什麼唯獨器重鬼才郭嘉
    在東漢末年這段混亂的歷史上,生靈塗炭也是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的時代,就像曹操就是當時崛起的一代英雄,曹操志在天下,招賢納士為己用,使得其帳下猛將如雲、謀士無雙。其中謀士就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那麼為什麼曹操在眾多謀士當中對鬼才郭嘉最為器重?
  •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那麼多謀士,為什麼最喜歡郭嘉?
    三國作為封建歷史上最精彩紛呈的時代,無數能人志士層出不窮。單說曹操的帳下,武將有張遼、徐晃、許褚、典韋等,謀士有荀彧、程昱、賈詡、郭嘉等。如果要問曹操最喜歡哪個武將,毫無疑問是典韋。如果問曹操最喜歡哪個謀士,毫無疑問是郭嘉了,「唯奉孝為能知孤意」、「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這些話可是曹操親口所說。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還進行了藝術加工,變成了「奉孝死,乃天喪吾也」。不過也由此看出,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分量。
  • 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在三國之中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出名的謀士,其中有人便為三個國家的謀士們做了一個排名,排了前五位謀士,這五位對於三國時期都是非常的高強,三國亂世就是因為有這些謀士才能把天下割分三國,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時期的鬼才郭嘉為何會被推上神壇?
    引言:三國時期英雄輩出,武將謀士眾多,三國時期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在這亂世之中也免不了會有一些遺憾,有些才華橫溢的謀士可能是遭到了上天的妒忌,英年早逝,還沒有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才華便離世而去。
  • 荀彧和郭嘉,誰才是曹操的第一謀士?兩個方面對比後,結果出來了
    所謂謀士者,就是為主公出謀劃策,排憂解難者也! 三國時期的謀士,如星河璀璨。其中最耀眼的有,蜀漢的諸葛亮、龐統、法正。東吳的魯肅和曹操手下的五大謀臣:荀彧、郭嘉、程昱、賈詡和荀攸。
  • 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 揭比諸葛亮還厲害的謀士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諸葛亮是古代最聰明最厲害的謀士。但是,也有人說還有謀士比諸葛亮還厲害,他就是郭嘉。那麼,你認為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支持郭嘉,有人支持諸葛亮。誰更厲害一些,我們比較一下吧!
  • 運籌帷幄囚劉備,奇謀良策嚇孔明,他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
    對於大部分熟悉三國歷史的小夥伴而言,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諸葛亮,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三國第一謀士,甚至在某些三國衍生作品中,都快把孔明先生渲染成呼風喚雨的神明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假設諸葛亮真有通天徹地之能,他又為何會遲遲不出山呢?
  • 臥龍、鳳雛、冢虎和鬼才四人,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是一部風雲變幻的戰爭史。奇才謀士爭相出現,而臥龍、鳳雛、冢虎、鬼才和毒士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謀士,而當時誰才是三國第一頂級的謀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臥龍——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諸葛亮智慧之神已經深入人心!他的隆中對,他的初出茅廬,他的火燒新野,他的舌戰儒儒,他的草船借箭,他的三氣周瑜,他的空城計,他的七擒孟獲……樁樁件件都是智慧,讓人唏噓的讚嘆!他把司馬懿、曹操在戰場上玩弄於股掌!
  •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其實,漢末三國的人物中,不少人不算謀士,或者不僅僅是謀士。郭嘉為軍祭酒(即軍師祭酒,避諱司馬師,去掉師字),主要職責便是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他們算不上謀士,荀彧是曹操的文官系統之長,周瑜、陸遜是東吳的軍事長官(倆人更偏重軍事職責),諸葛亮則文武一手抓,四人不做排名。
  • 你認為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
    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三國第一謀士非郭嘉不可,雖然他英年早逝。諸君好,我是「筆者」,非常開心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謀士者,食客也,飢之則附飽之則颺,有的不僅辦不了事兒,還一直添亂,像那位蔣幹就是。郭嘉則不然。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厲害?
    207年,曹操在徵伐烏丸時,他的謀士郭嘉病逝,享年38歲。郭嘉死後,劉備經徐庶、司馬徽推薦,三顧臥龍崗,請出了諸葛亮。郭嘉未死之前,雖然天下已經大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卻始終沒有出山輔佐明主,即使劉表是諸葛亮的親戚,諸葛亮也沒有出山輔佐他,但郭嘉死後,諸葛亮卻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 歷史上的郭嘉,究竟有多麼厲害?為何會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說,諸葛亮真的害怕郭嘉嗎?
  • 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
    那麼,作為《三國演義》前半程的智力擔當——郭嘉,和我國千百年來智慧的象徵——諸葛亮,這兩人之間到底誰是三國第一軍師?治政治理地方方面,在短短幾年之內,諸葛亮就將人心浮動且處於四戰之地的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並且在劉備遠徵西川期間,坐鎮荊襄,總領後方。
  • 曹魏謀士如雨,為何只有郭嘉成為網紅?
    在曹魏謀士中,如果要選出一位網紅,那麼非郭嘉莫屬,在易中天的《品三國》播出後,出現了許多郭嘉的粉絲,網上也出現的一種說法,所謂的「郭嘉不死,孔明不出」,在之後幾年愈演愈烈,郭嘉的粉絲一度被列為網上四大吹之一。物極必反,在2010年,網上又掀起了一波郭嘉黑的風潮,郭嘉黑們認為郭嘉根本不配與荀彧等人並列,還給郭嘉取了一個「宇宙戰神」的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