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謀士排行,誰是你心中的第一?

2020-12-15 大東歷史說

其實,漢末三國的人物中,不少人不算謀士,或者不僅僅是謀士。郭嘉為軍祭酒(即軍師祭酒,避諱司馬師,去掉師字),主要職責便是為曹操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

荀彧、諸葛亮、周瑜、陸遜,他們算不上謀士,荀彧是曹操的文官系統之長,周瑜、陸遜是東吳的軍事長官(倆人更偏重軍事職責),諸葛亮則文武一手抓,四人不做排名。

第十名:田豐

田豐是河北大族,歷來支持袁紹。他的主要謀劃有勸袁紹迎立天子,建議袁紹同曹操打消耗戰。迎立天子可以讓袁紹位於輿論制高點,這是一則妙招。

當時曹操兵弱,袁紹兵強,著急的一方該是曹操,袁紹打消耗戰才是上策,結果他不聽田豐勸阻,執意急攻,反而被曹操抓住機會,反敗為勝。

第九名:陳宮

陳宮在演義中留下濃重一筆,歷史上的事跡倒不多,令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同呂布一起赴死。正是陳宮的穿針引線,曹操才有了第一塊根據地——兗州。

曹操殺邊讓,引起陳宮不滿。陳宮聯合兗州世家、張邈,引進呂布,將曹操在兗州的勢力壓縮的僅剩三座城池,差點造成曹操版的「成也陳宮,敗也陳宮」。陳宮有點類似範增,空腹才智,卻不被人採用。

第八名:沮授

沮授提出了河北版《隆中對》,提袁紹拿出前期戰略。官渡之戰的時候,荀彧分析袁紹帳下眾多謀臣,指出田豐、許攸、逢紀、審配等人,卻沒提沮授的缺點。要知道,沮授一直充當監軍一職,袁紹絕對的親信。

我們不看沮授建議了什麼,看看袁紹沒有接受什麼。沮授有兩個建議未被採納,一個人「奉天子以令不臣」,另一個便是不要分封諸子督鎮各州。袁氏覆滅的原因中,有一條便是袁氏勢力分散,被曹操逐一擊破,起源便是袁紹另諸子督鎮四州。

第七名:程昱

簡單形容程昱,便是看人準,行事狠。他一眼識破王度虛實,聯合大族果斷誅殺王度,保住家鄉。他預測公孫瓚必定不是袁紹對手,也不願意投靠劉岱,直到曹操入主兗州。

陳宮帶呂布攻略兗州,荀彧、夏侯惇保住鄄城,程昱主動遊說範縣、東阿,保住兗州最後的三城,提曹操留下反攻的資本。不過,他本人在戰略方面的貢獻很少,更多的是識別人心。

第六名龐統

龐統被稱為鳳雛,演義中稱「臥龍鳳雛,倆人得一可安天下」。 他雖負才名,但一直不被重用,哪怕劉備在一開始也沒注意到他,不過還好,鳳雛終究是鳳雛。

龐統最大的閃光點便是葭萌關上中下三計,幫助劉備奪取益州。龐統活躍歷史舞臺的時間不短,但前期一直在打醬油,因此他的「計謀」也不是很多,他本人也是「十大」裡唯一一個死於沙場的謀士。

第五名:賈詡

賈詡可算是「一言亂三國」,善於亂中設局。他勸李傕,郭汜率軍回長安,在於看出東漢朝廷中樞疲弱不堪的真面目,當然,目的不過是自保罷了。

賈詡看出張繡卻謀主的弱點,主動投靠,成為張繡勢力的二號人物。他輔佐張繡讓曹操持續第二次大虧(第一次是陳宮反叛,第二次損失更嚴重)。後期投靠曹操,在西徵馬超的時候,離間馬超、韓遂,為曹操立下大功。

第四名:法正

法正的人品是最為令人詬病的,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是個極為優秀的謀臣。他為劉備一步步謀劃,使得劉備奪取益州變得極為容易。若沒法正,劉備也許可以拿下益州,卻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甚至被孫權、曹操謀奪契機。

攻佔益州後,法正又為勸說劉備攻打漢中。他認為拿下漢中,可進可退。退可作為益州的北方屏障,進可以作為奪取雍涼的牆頭堡,而這一舉措也為諸葛亮北伐奠定基礎。

第三名:郭嘉

郭嘉的排名可高可低,一會兒在做解釋。他的謀劃有「賭」的成分。曹操東徵呂布,久攻不下,心中厭煩地想退兵。郭嘉勸說,再堅持下,馬上就拿下來了。果然攻佔徐州。

曹操想解決北方的袁紹,又擔心江東孫策偷襲後方。郭嘉說,不用擔心,孫策活不久了。孫策被人刺殺。曹操想徵烏桓,怕劉表自荊州偷襲。又是郭嘉勸說,別擔心,劉表那老小子不敢。

正因為結局都像郭嘉所說的一樣,顯得他預言的厲害,不過其中多少帶有「賭」的性子,區別在於郭嘉贏了。

第二名:魯肅

魯肅投奔孫權後,提出榻上策,為孫權明確戰略目標。但過了7、8年,孫權連第一步的黃祖都沒拿下,魯肅認識到孫權的缺點: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因此,他變更戰略——聯劉抗曹。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孫權勢力眾多大臣希望攻打劉備,奪取荊州。獨有魯肅勸諫孫權放棄荊州,同劉備交好。最後孫權同意了。曹操聽說孫劉沒有因荊州問題打起來,手中的筆都震驚地掉到地上。

三國鼎立,實際上便是二弱對一強。沒有前期魯肅的堅持,曹操便會尋找劉孫翻臉的契機,發動第二次「赤壁之戰」。而這種事情,只有大格局的人才能看出來,才能做出來。

第一名:荀攸

荀攸才是曹操的謀主,而非演義中的郭嘉。荀攸的成名戰是在官渡,幾乎曹軍所以的行動,背後都有荀攸的影子。

官渡之戰前期,袁紹兵圍白馬。荀攸建議曹操聲東擊西,迫使袁紹分兵。袁紹大將顏良便死於這一戰。曹操勢力弱,荀攸便提議盯著袁紹糧草,獻計徐晃第一次燒毀袁紹糧草。許攸投降,曹操猶豫不決,不知是否該相信他。荀攸勸曹操接納許攸,並制定偷襲烏巢的計劃,使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反敗為勝。

河北尚未統一,曹操想南下荊州,消滅劉表。荀攸則勸說先消滅二袁,劉表不足為慮。果然,直到曹操一統北方,劉表讓龜縮荊州,毫無作為。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第6名到第10名)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百家齊放的時代。其天災,人禍,戰亂的特殊環境造就一批英雄好漢,梟雄能人的歷史人物。這篇介紹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行榜(第6-第10位)第10位:賈詡(147-223)善終洛陽,終年77歲。曾任董卓、張繡、曹操謀士。賈詡之所以能坐上:十大謀士末班車,其實智慧不容小覷,排位再升幾名亦不過份。
  • 小小三國說:三國謀士排行榜,前三竟然是他們三個,你怎麼看?
    小小三國說:三國謀士排行榜,前三竟然是他們三個,你怎麼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小三國說,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小,今天小小打算跟大家討論一下三國中的謀士。看三國,當然不能只看拋頭顱灑熱血的那些猛將們,那些謀士們兵不血刃的計謀也是我們非常喜歡的,要說三國中出名的那些謀士,那真是數不勝數,不管是魏國,蜀國,還是吳國,都有那麼幾個值得稱道的文臣,這些文人智士雖然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武力,但他們起到的作用卻是更加重要的,若果劉備麾下只有關張趙這幾位猛將,沒有諸葛亮的輔助,恐怕最後也沒了三分天下之一的蜀國。
  • 你認為三國第一謀士到底是誰?
    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三國第一謀士非郭嘉不可,雖然他英年早逝。諸君好,我是「筆者」,非常開心和大家探討這個話題。謀士者,食客也,飢之則附飽之則颺,有的不僅辦不了事兒,還一直添亂,像那位蔣幹就是。郭嘉則不然。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誰是第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都說時勢造英雄,所謂英雄,並不僅僅就是指上馬打仗的名將,還有智計百出的謀士,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排在前十的謀士。 第十:陳宮
  • 諸葛亮郭嘉魯肅田豐賈詡,這五人誰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武將民間有個排名,「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但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力排名尚存疑慮,那謀略的排名更加複雜。縱觀歷史進展,東漢末年確實湧現出了很多名臣謀士,這些謀臣為不同的諸侯縱橫捭闔,如果從不同的軍閥中找出最強的謀士,那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呢?
  • 臥龍、鳳雛、冢虎和鬼才四人,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是一部風雲變幻的戰爭史。奇才謀士爭相出現,而臥龍、鳳雛、冢虎、鬼才和毒士是當時最為著名的謀士,而當時誰才是三國第一頂級的謀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臥龍——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諸葛亮智慧之神已經深入人心!他的隆中對,他的初出茅廬,他的火燒新野,他的舌戰儒儒,他的草船借箭,他的三氣周瑜,他的空城計,他的七擒孟獲……樁樁件件都是智慧,讓人唏噓的讚嘆!他把司馬懿、曹操在戰場上玩弄於股掌!
  • 曹操的謀士,你心中的第一名是誰?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縱觀三國戰場,英雄可謂層出不窮,拋開羅貫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統思想作怪,對正規血統的皇叔劉備格外偏袒不說,個人人為三分天下的一代梟雄曹操應該當屬三國中偉績最多的一方霸主。當然魏國的功績除了他個人文韜武略外,魏國的人才梯隊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也是三國中最完備的。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諸葛亮龐統未進前三,榜首當之無愧
    不論在什麼朝代想要奪取天下,必定要有勇猛的將領和老謀深算的謀士。將領以武力開疆擴土,謀士以計謀安天下。在三國時期謀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遠遠要勝過優秀將領的,他們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扭轉戰局。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三國十大謀士。 第十名:陳宮
  • 三國十大著名謀士排名,臥龍鳳雛上榜,第一是他
    九、龐統,劉備重要謀士之一,與諸葛亮為同門師兄弟,並稱臥龍鳳雛,無奈出身未捷身先死。 八、荀彧,三國中最有紳士風度的謀士,先為袁紹謀士,後投效曹操,參與其軍國的決策,貢獻頗大。
  • 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諸葛亮排第三,第一無可爭議!
    三國之中最出名就是武將,三國亂世,戰亂時期,天下諸侯紛紛起兵,很多武藝高強的人便紛紛出山去為國家效力,其中最出名的武將有呂布,關羽,典韋,張飛,許褚等等,每一個人在三國演義裡被羅貫中的刻畫都變得栩栩如生,如同神明,而其中除了武將,那麼能左右三國亂世的就必屬三國之中的謀士。
  • 三國時期按正史記載,第一猛將是誰?第一謀士又是誰?
    東漢末年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三國亂世之中誕生出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英雄人物。其中有縱橫沙場的武將們,也有運籌帷幄的軍師們。武將有關羽、趙雲、張飛、呂布等,軍師亦有諸葛亮、龐統、郭嘉、賈詡等人。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拋去小說和民間故事不談,誰才堪稱是三國第一猛將和第一謀士呢?
  • 三國殺:曹操最倚重的六大謀士,哪一款才是你心中的MVP?
    #三國殺移動版#大家好,這裡是新野遊戲小站,小站的特色之一就是讓朋友們在玩轉遊戲的同時,知曉三國故事,邊玩邊學,豈不美哉?我們今天的話題是曹操最倚重的六大謀士,在歷史或遊戲中,哪一款才是你心中的最佳?小野會給六大謀士進行打分,評分是否合理,歡迎評論!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在整個三國時期,真正能決定天下局勢其實並不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諸侯,而是他們手下的謀士、軍師等人。這些人都堪稱是各個勢力的「中樞神經」,負責處理陣營中的大小事務,而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幾人則被稱為頂級智囊,三國時期排的上號的幾大戰役或者政治事件都出自他們之手。
  • 三國中最坑的謀士,出的全是餿主意,他叫誰主公誰就被滅亡
    文/三國中最坑的謀士,出的全是餿主意,他叫誰主公誰就被滅亡 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各股勢力群起,其中最突出的三股勢力便是魏蜀吳,不得不說,他們三國能夠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離不開身邊的謀士。在亂世之中,有一個厲害的謀士真的很重要,如果遇到一個很坑的謀士,那就只能滅亡了。
  • 給三國謀士弄個排名,您覺得前4名,應該是誰?原因是什麼?
    諸葛亮,蜀國謀士。三國時期,天下三分,劉備能如此迅速在成都稱帝,少不了諸葛亮的輔佐。那什麼是「謀士」呢?想奪君王之位?許是不想。沒有才能?絕無可能。手執羽扇搖頭晃腦是標配?那怕只是憑空臆想。謀士,意為設謀獻計的人。
  • 《鐵騎三國》遊戲武將謀士怎麼玩 武將謀士玩法詳解
    導 讀 在8090《鐵騎三國》遊戲中,武將謀士無疑是極為重要的。
  •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司馬懿排第三,第一名無可爭議!
    三國演義中,頂級謀士極其重要,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本文選擇十大謀士,排名不分先後。奇謀善策,老謀深算,最終三國都被他家統一了。四、毒士賈詡賈詡明哲保身,計謀毒辣,跟隨多為君主都算無遺策。跟隨李催是王允、呂布失敗,跟張繡大敗曹操,跟曹操更是多有奇謀毒計,助曹丕登上王位。五、鳳雛龐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助劉備取西川六、江左周郎「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安邦重臣,火燒赤壁。
  • 三國中最「菜」的謀士,出的主意全是坑,誰是他主公誰就會滅亡
    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等人之所以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更多靠的是手底下的將領與謀士。就像諸葛亮,自從他決定出山之後,便盡心盡力輔佐劉備,有了他的幫助,劉備在做很多事情上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謀士也分高手和菜鳥,如果說諸葛亮是謀士中的高手,那麼與之相對的菜鳥便指的是袁紹手底下的郭圖了。三國中最「菜」的謀士,出的主意全是坑,誰是他主公誰就會滅亡。
  • 名望不遜諸葛亮,堪稱三國第一謀士,看奇才郭嘉的大智奇謀
    讀三國故事,會對軍事戰爭有新的體會,也會對奇才奇謀有新的認知。很多人只知三國諸葛亮,天縱奇才,神機妙算有儒將之風,卻鮮少有人識得郭嘉。曹操比起劉備,就像是明月與星輝,集光芒於一體,所以跟隨他的謀士就沒有那麼扎眼了。
  • 運籌帷幄囚劉備,奇謀良策嚇孔明,他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
    對於大部分熟悉三國歷史的小夥伴而言,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諸葛亮,絕對是當仁不讓的三國第一謀士,甚至在某些三國衍生作品中,都快把孔明先生渲染成呼風喚雨的神明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假設諸葛亮真有通天徹地之能,他又為何會遲遲不出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