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成功者不好意思說偶然,卻說成認知

2020-12-17 小喵奇談

某為著名的大佬「輝-哥」,在2020年9月有發布了一個關於認知的東西——《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

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認知升級,是我們改變自身命運的關鍵。

這種文章細看有些道路,但是其實《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是一個偽命題:成功者不好意思說偶然,卻說成認知。

下面的圖也就是認知的示意圖。

下面就是這一篇自相矛盾、邏輯都不能自洽的《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

關於認知升級,這位作者可以出來走兩步嗎?

問題一:你們的「開掛」是靠認知升級獲取的嗎?

這些鼓吹幫助人成功的人,往往有一個固有的套路:他自己的成功可能是誤打誤撞,可能是偶然,卻總結成「認知」這種方法級別的東西,然後裝作這個可以教育別人的樣子。

從《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先「成功」、「開掛」的,後來才總結出來「認知改變人生」這種方法論,請問這種有因果關係嗎?

文章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而且根本就是因果倒置。

……這決定認知升級根本效用之因果關係

問題二: 文章中論據是認知升級對閱讀的作用,標題卻是對人生的作用?

《認知升級對人生的意義》這文有一個自媒體固有的套路:誇大標題,文中其實只是說明認知對於閱讀的作用,標題卻是對人生的作用,邏輯完全沒有連貫性,只是喊口號,根本不能自洽。

問題三:認知是高低的問題嗎?

所謂的升級前、升級後?難道是非黑即白的高低關係嗎?為何不是取捨關係?多個目標的取捨為何要定義為高低?

認知其實原本是一個角度的問題,人生有著不同的角度,而並非是絕對的高低問題。就好比是錢重要,還是職位重要,在不同人有不同的情況。

非要上升到「高低」的角度,這不就是「非黑即白」的小學生作文嗎?

相關焦點

  • 承認自己無知,才是認知升級的關鍵
    而提升認知能力的意義,就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認知世界,不斷地構建和完善自身的價值觀體系,從而做出符合內心也能夠適應未來變化的正確選擇。1認知的四個層次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張圖:有人說無知者無畏,可是,無知者同時也冒著巨大的風險。這就像一個拿著火把的人橫穿一個炸藥庫,肆無忌憚地到處亂跑,卻不知道自己正處於隨時可能被炸毀的險境。大部分人的碌碌無為,往往都因為他們處於這種「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這種認知狀態給了人們一種虛假的自滿,讓他們喪失了好奇心,也喪失了探索欲,而這些特質恰恰是一個人快速成長,認知升級的關鍵。
  • 《認知覺醒》:人生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
    周嶺在《認知覺醒》裡也提到,人生是一場消除模糊的比賽。模糊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消除就是要救贖,至於比賽是要和另一個自己爭輸贏,也許你看到這更模糊,別急,下面我們一一道來。獲得知識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個告訴你太難了,換個簡單的;另一個卻說不攻克困難的題目怎麼進步。遭遇挫折痛苦時,一個讓你迴避,另一個又讓迎面而上。如果你任由自己的潛意識操縱你,你會變得越來越模糊,放棄思考會導致你不明白的事情愈來愈多,或許你都會忘了此生來世上一回的目的。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人生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不知道會出現哪些怪物,也無法確定自己能打到第幾關。誠然,人人都想打怪升級,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人生會更加與眾不同,更加有意義、有價值。同學聚會的時候,總有一些同學會顛覆了你從前對他的印象。
  • 佛法:如何認知佛法所說的因緣法來認知因果關係
    比如蘋果的種子滅了,蘋果才生,種子沒滅,果不生,如果沒滅 就會變成因果同時,就不符合現實,就無法知道哪個為因 ,哪個為果,這樣的方式說因果是沒有意義的。(二)因果是沒有自性顯現的因沒有自性,所以果也沒有自性。
  • 真正提升認知格局的書籍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日更寫作# 第 9天 關於為什麼讀書,之前網絡流傳過這樣一段對話:「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三、哲科思維類主要是指哲學和科學類的書籍,這類書籍一般會隱藏一些提升認知的思維模式,但往往需要一定的認知水平才能鑑別獲取。
  • 新的不來,舊的就不去——讓認知升級的必備武器
    我有一位同事,每次單位組織培訓或外出學習後,她都會對授課人進行一番吐槽,從思想到授課方式,說得一文不值。期間還有幾位同行附和。每每這時,我都在想一個問題:這些授課老師身上真得沒有一點可學之處?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聽懂授課老師的課?
  • 《認知覺醒》:中年人走出焦慮與迷茫的困境,從改變認知開始
    人到中年總會有太多力不從心,想勤奮,卻總是敵不過惰性;想努力,卻總是陷入低效的狀態;想精進,面前卻總是彎路不斷;讀了很多書,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費了;人生仿佛越使勁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想要改變自我,改變人生,就要從改變認知、讓認知覺醒開始!
  • 【夜讀】比三觀不合更可怕的,是認知不同
    比如你喜歡聽交響樂,別人卻說實在boring(無聊);你想脫離體制,別人說你不知好歹,身在福中不知福;30歲還沒對象,仍相信緣分,你不想相親,別人說你脫離實際,太過幼稚,言情小說看多了。認知不同的可怕之處在於思維角度和高度不同,用道理講不通,最容易形成言論綁架,讓你放棄自己的想法和認知。
  • 企業創始人戰略認知能力一人超越一個隊伍,構建領導者的認知體系
    在這樣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每一個行業的認知都在迅速更新迭代,跨界越來越普遍。創業大潮中的情況亦是如此,網際網路公司需要「跑得快」才能搶佔先機,「快」固然重要,但如何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滲透成長?這就需要認知的升級與管理——建立對整個行業的認知,將其運用於管理及戰略中去。
  • 《認知覺醒》:整天忙碌卻依舊平庸?那是因為你不會運用元認知
    元認知是一種能夠幫助你「起飛」的能力認知大家聽得多了,但元認知又是什麼東西呢?如果我說它是一種能夠幫助你快速成功的能力,可能有人覺得我在說玄學。但實際上,元認知對人的影響真的是非常大的。「元」在漢語中是「頭、首、始、大」的意思,即比較高級別的意思,比如國家元首。而元認知,便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能夠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和理解,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認知。
  • 《認知覺醒》:想要成功,就要學會克制自己
    《認知覺醒》中說:意識是人的理性思考,處理信息速度極慢,而潛意識是感性部分,沒有思維,只關心眼前的事物,喜歡即刻、確定、簡單、舒適,屬於天性的部分,處理信息速度極快。也就是說,人不需要思考就能做出的本能反應,就是來自潛意識左右。
  • 提升認知的奧秘:把第一性原理的認知模型,內置到大腦,形成本能
    第一種獲得人生認知的方式人類在有文字之前,也是通過這兩種方式形成自己的人生認知的,這樣的認知有如下這幾個特徵:它是我們最有效的認知,因為我們每天都在重複著,從小到大都在重複著。人類有文字後,出現了第二種獲得人生認知的方式:第二種獲得人生認知的方式第二種認知方式,就是從人類有文字後開始的,於是 ,人類的所有經驗知識,都可以寫成文字存儲下來進行傳承,這個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全世界最前沿的,最經典的知識,我們都可以接觸到。
  • 《認知覺醒》:正確的認知能力,讓我們事半功倍
    文 / 梔子在這幾年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認知,什麼提升認知?認知迭代,即使說話,兩個人的溝通也涉及到認知,如果兩個人的認知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那麼兩個人就無法正常的溝通,要想成功,認知能力更要達到一定的高度,那麼什麼是認知?怎麼樣的認知才可以促進我們更快的成功?
  • ...的建議‖不賺高於自己認知的錢‖什麼是逆向思維?Rayhol周刊...
    換槽是沒有意義的,升槽才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負責。2.跳到什麼行業?目前排名前3的行業:網際網路、高科技、生命科學3.跳到什麼公司?跳到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賺高於自己認知的錢即使在某一刻因為偶然的運氣你賺到了錢,然而在另一個時刻,你會把這筆錢送出去。雖然認知到位不一定能賺到錢,但是,到位的認知是可持續賺錢的基礎。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解決焦慮要做到以下五點:1、每次只做1件事;2、認清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想辦法只做最重要的事;4、接受環境在局限中做好事;5、直面人生突破自己的局限。而避免焦慮離不開耐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耐心,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經過磨練的,沒有耐心跟產生焦慮的根源大同小異,都是想立即看到效果,不能延遲滿足感。
  • 《三十而已》被吐槽的4個女人的結局,是女人一生的4次認知升級
    前天我刷完《三十而已》,發了一條朋友圈隨口說了一下我對王漫妮結局的看法,有朋友說想聽顧佳,那乾脆寫一篇,說說這部劇裡四個女人的結局吧。其實,在我看來,這4個不同性格、不同選擇、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女人,在這部劇裡的結局,代表著一個女人一生中,需要實現的4次認知升級。
  • 利用鏡子的改變,映射出不斷認知自我的過程——《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一部以認知自我為題的動畫短片。整部動畫通篇採用了淺藍色作為動畫的色彩基調,營造一種清新明快的氛圍,給予觀眾良好的視覺感受。動畫闡述了一個水母女孩最初脫離群體之後內心從迷惘自卑到不斷強大的過程。利用貫穿整部動畫的鏡子來映射出小女孩成長並且認知自我的過程。
  • 《認知覺醒》: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成了最沒用的人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總以為「知識」等於「認知」,但後來才發現,倘若你的「認知」始終停留在一個層次的話,那就只會重複涉獵這個層次裡的「知識」。所以有人會說,一個人永遠無法掙自己認知範圍以外的錢,即使掙了,也會在後面全部賠完。
  • 陳利偉:認知,是一切成功的原點
    對於認知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這是個太普通的概念了,但就是因為太普通所以往往容易被大眾所忽略,造成大眾對於此類基礎性概念的理解偏差,從而造成認知上的差異,進而造成我們每個人實際生活上的種種差距,比如思想上的差距,精神上的差距,文化上的差距,貧富的差距,社會身份地位上的差距等等。
  • 改變你對「意義」的錯誤認知,讓達成目標成為習慣
    關鍵在於,你要改變1個錯誤認知。事物沒有意義,是你為它賦予了意義千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當年大家都住在小平房裡面,一間挨著一間。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發現鄰居家門口人頭攢動,圍了裡三圈外三圈。鄰居家的姐姐,因為失戀,自殺了。那個姐姐長頭髮,待人很溫柔,本來千姐從小就打算成為那樣的人來著(後來跑偏了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