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生老病死是人生中難以逃避一件事情。人生匆匆幾十年,從出生到死亡,哪怕再留戀人世間美景,也難逃脫這個規律。中國講究入土為安,人逝去之後選擇魂歸大地,找一個地方安葬。安葬方式有很多種,像土葬,墓葬和水葬等,流程自然大不一樣。另外每個宗教安葬儀式也有很大不同,大多數使用火葬。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對於火葬還是持一種肯定態度,佔用空間小,等到火葬之後,骨灰成為親人們唯一「念想」。有些人會奇怪,為什麼火化後的骨灰裝不滿骨灰盒?工作人員揭露火化過程,告訴你答案。
通常喪禮上,很多人都會捧著骨灰盒安葬在自己家族墓地。如果沒有骨灰,有人會安排一個衣冠冢,寄託一種哀思。對於殯儀館工作人員來講,肯定沒有必要保留骨灰,畢竟人死如燈滅。因此火化之後,除爐子中殘留的一點之外,其餘都給親屬。大多數都是一些骨頭碎片,從化學物質上來分析,主要包括鈣磷酸鹽,一些礦物質等。至於骨灰容量大小,也與死者的年齡,重量,以及火化方式有很大關係。
火化過程中,留下來都是骨架,是身體堅硬部位。畢竟火化過程中,遺體要經歷上千度高溫,哪怕再堅硬東西也會「消化」差不多,剩下來東西基本上沒有多少。那種剛離世的孩子,身體最為柔軟。如果不幸夭折,火化之後基本上啥都沒有。按照重量比例來算,等到火化後,剩下碎片佔人體體重10%以下。這種並不會一定完全統一,因為個體差異,自然結果也不同,根據骨骼密度來區分。
火化流程是有統一規定,講究一個合理安排。由殯儀館人來進行登記,確定逝者身份之後,將遺體或者連棺材一起放進火化爐中。親人們站在兩個玻璃組成長廊,為親人送最後一程。火化爐溫度特別高,為避免發生意外,非工作人員不能靠近。每個地方殯儀館也有不同規定,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放上棺材。
等到遺體進入火化爐之後,工作人開始進行專門操作。以往火葬主要是人為,有時候會造成意外事故發生。如今藉助於現代化科技幫助下,工作人員通過操作微電腦就能夠完成。只要按幾個鍵就能讓爐子按照設定好溫度自動運行。一般焚燒時間是一個小時左右,基本上焚燒完畢。一般遺體最先開始燃燒地方,就是頭髮和衣服,一分鐘就會燃燒完畢。為了防止遺體高溫情況下發生爆炸,遺體送入之前都會進行特殊處理,釋放壓力,避免出現爆裂。等到最外面「東西」燒完之後,繼續燃燒人體組織和器官,一個小時之後基本上就只剩下骨架。
火化屍體時會有兩個爐子來供選擇,第1個為撿灰爐,這種工作人員不會動遺體,時間長,費用高。不過這種焚燒並不會徹底,需要用大骨灰盒來稱取。,另外一個是扒灰爐,要工作人員時不時翻動遺體。這種耗時少,價格有些便宜,骨灰容量少,一個骨灰盒都難以裝滿。
很多逝者家屬,選擇如何安葬自己親人時,會有不同方式。對於他們來講話,骨灰更代表親人在人世間最後一個寄託,自然是很重視,每逢清明或者親人忌日都會選擇來祭奠。另外大家對於火化工作人員,要保持一種尊重態度,因為這份工作對於很多人來講,心裡難免覺得有些恐怖。這麼多年他們一直保持嚴謹工作態度,應該予以充分尊重。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